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商朝祭祀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商朝的活人祭祀究竟有多可怕,这个王朝为什么如此恐怖?
说到商朝的祭祀文化,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就是进行活人祭祀。商朝的祭祀手法就像一个套餐一样,商朝的活人祭祀究竟有多可怕,这个王朝为什么如此恐怖?
商代的活人祭祀,如击杀、砍头、烧死、投水、剖开身体、取出内脏等,让祭司选择祭祀人的死法,是不是无比的残忍?但是,当时的统治者们就是愿意这样做,不知道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毕竟,这个事情是很残酷的,要是身份是奴隶的话,被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且,连处女、少年和儿童也不放过。为什么要这样做?
殷墟遗址下,每平方公里地下多达110多具的殉葬白骨,他们祭祀的名目,仅名字就有211个之多,由此可见,这个事情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而且是所有如祭神、出征、建筑、问卜、下葬等重大仪式上都要杀生。这个可能就是商代的一个习俗吧,但是,这个习俗也实在是太恐怖了,在古代是有殉葬的,民间的说话是:随君而去。这个就是自觉殉葬的一个体现而已。古代烈女传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
在古代,殉葬这个事情的出现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但是,明清的人用另外的形式来倡导,烈女传里有,古代的君主死后,要求一些妃子自觉陪葬也是有的,钩弋夫人就是一个例子。但是,古代的社会里,女子的地位还是很低的,所以,出现了陪葬的事情。你觉得这个事情在现在是不是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呢?
二、商代的祭祀活动最重要的一种是什么时长360天?
商的祭祀包括战前祈求帝和祖先的护佑、战胜后的献礼、节日祭祀、水涝旱灾时对神的祭祀以及商王和奴隶主死后的祭礼。殉葬则有生殉和杀殉。祭祀和殉葬的人数从几人到几百人不等。后人在欣赏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大铜鼎上凝重而庄严可怖的人面像和大量出土铜器上的铭纹、兽图和甲骨文字时,或许也会想到同这些古代文明联系在一起的古代奴隶们的命运。
三、商朝人的祭祀解读~
推荐于 商朝把祭祀和军事,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于妇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祭祀,育读祭文,并被任命为卜官,刻写卜辞,在保存下来的甲骨文中,有些是出于妇好的手刻,她通过主持祭祀,而参与朝中的政治活动,成为武丁埋藏的一位女政治家, 妇好还是一位军事家,她多次带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卜辞有“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的记载,意思是说,商王武丁征发妇好所属三千军队和其他士兵一万人,前往征伐羌国,在出土文物中发现有两把“妇好”的铜钺,每把重达八、九公斤,这在商朝是王权和军权的象征,有一次,武丁亲征巴方,令妇好设伏兵,巴军中伏,为妇好所歼灭,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予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先于武丁辞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墓葬被发掘,保存完好。除发掘出大量青铜器外,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宝石器及象牙雕刻等物。 妇好死后,武丁十分悲痛,每有军事行动,常通过祭祀祈祷妇好在天之灵助战,这也反映出妇好生前的名字,确足以威慑敌人,妇好死后,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享受独祭的隆礼,这在商朝也是少见的, 一九七六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使这位湮灭三千多年的妇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事迹,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应该给予这位古代的杰出妇女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公元前十二世纪时,正是中国殷商之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商王朝留给今人的痕迹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就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一位特殊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妇好”,是公元前十二世纪上半叶的商王武丁之妻。 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第一位。而且也是伟大的商朝中兴之王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 ——在现存于世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一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两百多次!而且武丁在这些占卜中向上天祈告的内容,包括妇好的各个生活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用心之深。 妇好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 妇好的庙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妣辛”,“后母辛”。 武丁是商王朝的第二十三位国王,也是第二十位王盘庚的侄儿。盘庚继位时,商王朝已经出现了内乱外患并举的迹象,盘庚为了摆脱困境,将商王朝的都城迁往北蒙(即今河南安阳)。 盘庚完成迁殷的壮举之后若干年,商王朝的中兴之王武丁接过了王杖。 武丁的经历,与近三千年后的俄国彼得大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丁的父亲小乙是盘庚的四弟,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继位为王。因此在武丁小的时候,小乙将自己的儿子武丁送到民间去生活。 武丁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王族血统,而是象一个普通民人那样学习各种劳作和知识,象一个普通人那样经历各种疾苦,从而为他未来继位中兴王朝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得到了筑屋奴隶出身的傅说为宰相。 武丁是个性非常强、也非常富于情感和壮志的君主。 妇好就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她嫁给武丁之前的身份,应该是商王国下属或周边部落的母系部族首领或公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出身和见识。 妇好十分的聪明,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商王朝武功最盛的君王武丁是她的丈夫,而武丁时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商王朝带着浓烈的母系氏族遗风,这几个形容词用在商王后的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妇好臂力过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达九公斤,足见她的身体强壮。而该兵器为大斧,更可见她的骁勇。 妇好和武丁,是一对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 刚刚结婚的时候,武丁对妇好领兵作战的能力还不是非常了解,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外敌入侵,派去征讨的将领久久不能解决问题,妇好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考虑很久之后,还是通过占卜才决定让王后出征。 没想到,妇好一到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 武丁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征讨作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 其中,在对羌方一役中,武丁将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都交给了她:一万三千余人。这场战役大获全胜,也是武丁时期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 除了率军作战,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最高祭司。 其实要照我说,做王的人很应该象人家武丁学习,发掘自己妻子的潜力。再忠心的臣子,也没有妻子那么靠得住,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何况一日夫妻百日恩,中国的传统教育把女人们都教得把老公看得比天大呢。 后来的皇帝们把老婆关在后宫,然后被自己的文臣武将们当猴儿耍来卖,实在是自寻烦恼。 通俗来说,武丁和妇好,那是世上最愉快、最成功的一对儿,他们同心协力,将商王朝经营成了世上第一流的夫妻店。 妇好为武丁和商王朝立下的最伟大战功之一,就是率领一万三千人的大军,征讨西北的内蒙古、河套一带的敌军之战。这场战争对于殷商王朝乃至于整个中华历史,都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 这是一场自卫战,在妇好出战之前,商王朝困于西北边境的战乱骚扰已多年,始终不能胜利,而妇好一役毕全功,取得了最后也是最强大的胜利,并且得到了敌人的归附服从。这是一场奠定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决战。史学家认为,妇好此战的意义,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 当然,武丁并不是只会窝在王宫里,为出兵放马的妻子占卜问天的无用男人,他自己也屡屡率军出征。在攻打巴方国(今湖北西南部)的时候,他和妇好一起领军,并且分工合作——让妇好在西南方设下埋伏之阵,自己率领各路侯伯从东面发动攻势,将敌人赶入妇好的铁桶阵中,一鼓歼之。 每当妇好单独出征,凯旋归来的时候,武丁总是抑制不住喜悦,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八十多公里。当这对夫妻带领着各自的部属,终于在郊外相遇的时候,久别重逢的激动使他们忘记了国王和王后的身份,将部属们甩在后面,两人一起并肩驱策,在旷野中追逐驰骋。 妇好自己更不会象后世的那些脑子长草的后妃,自动把自己归入下等人的范畴(比如说汉成帝刘骜的班婕妤,皇帝老公曾经十分爱她,邀她和自己同乘一车,她居然对老公说:“只有昏君,才会对自己的女人这样优待。”难为她还是班固和班超的姑妈,这么弱智的话都说得出来!所以刘骜后来甩了她宠爱赵家姐妹那也是应有之义,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嘛。她不愿意受老公优待,自然有乐意舒舒服服受优待的女人取她而代之。这叫活该自找。) 而武丁,更将妻子看得无比重要甚至于既爱且敬,这一次浪漫的并骑留在了史料中,而没有见诸文字的恩爱自然更多。琴瑟和谐,羡煞后人。 武丁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君王,他并不因为妇好是自己的妻子,就认为她理所应当要无偿为自己的国家奉献。在妇好立下赫赫功绩之后,论功行赏之时武丁没有忘记她,给她划分了封地。 妇好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切的主宰,她主持封地范围内的一切事务,拥有田地的收入和奴隶民人。她还向丈夫武丁交纳一定的贡品,一切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来办理。决不因私废公。妇好的封地一定是商王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因为在她的封地上,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嫡系部队三千余人——在那个年代,普通小国的全部兵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数目。 由于经济独立,妇好能够为自己铸造大规模的青铜制品,现存于世的妇好偶方鼎就是其中之一。 武丁和妇好,不但是感情方面的夫妻,也是事业方面的伙伴。为了管理自己的封地,妇好经常离开王宫,到封地去生活(有点象如今的职业女性因公出差)。 小别胜新婚,妇好虽然常因征战和理政与武丁分别,但是仍然屡屡为他生育儿女。 然而妇好三十三岁就死去了。虽然相对于那个时代,她的享年已经不短,但是相对于她享国长达五十九年的丈夫武丁,却太短暂了。 妇好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从已经翻译过来的甲骨来看,有好几种可能。 有甲骨卜辞上,有这样的记载:妇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 妇好是因为难产而去世的吗? 还有一块甲骨上的记载则是:出贞……王……于母辛……百宰……血。 又忍不住让人揣测,妇好是因为战役而亡,至少也是战伤复发而逝,——那年头的战争,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械斗,想要不负伤,恐怕不可能。所以武丁才为她复仇而战。 总之,不管妇好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她的不幸去世,都使武丁非常痛心,将她下葬在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让自己随时都能看到妻子、日夜守护着她。 即使如此,武丁仍然觉得自己守护的力量不够,不足以深达幽冥。 于是,他率领儿孙们为妇好举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祭祀,并且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 在最后将妇好许配给成汤之后,武丁终于放下了心,认为有多达三位伟大的先人共同照看,妇好在阴世里能够得到安全和关怀了。 妇好为武丁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孝己。而妇好在艰难中生育的女儿是谁呢? 武丁至少有过两个女儿担任过商政府中的官员,并且象妇好那样拥有自己的封地。她们是子妥和子媚,即子妥鼎、子媚鼎的主人。谁是妇好的女儿?也或者除了子妥和子媚,还另有其人。 从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妇好去世多年之后,武丁仍然对她念念不忘。 按照国家制度,武丁在妇好去世后又册立了新的王后。然而这位王后虚有其名,武丁眼前心底,仍然只有妇好一人,对新王后视若无睹。不久,这位王后就在抑郁中离开了人世。于是第三位王后又应运而生…… 每当国家有战事,武丁都要亲率子孙大臣,为妇好举行大规模的祭礼,请她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能够旗开得胜。 上世纪,安阳小屯村的殷墟被陆续发掘,然而十一位曾定居安阳的商王大墓已仅剩了十一座空陵,在三千年的历史中早被盗得空空如也。 谁也没有想到,保存完好如初的,却是妇好墓。 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七日,一位女考古学家郑振香,主持了另一个女人,商王后、大将妇好墓的发掘。 墓中出土了4面铜镜,还有4件铜钺以及130件青铜兵器。除了以一对司母辛大方鼎为首的200余件青铜礼器,还有十五种共156件酒器、以及来自新疆等地的玉器佩饰755件、来自台湾海南甚至更远处的海贝7000多枚、各色宝石制品47件。以及各种陶器石器海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为妇好殉葬的16名殉人、6条殉狗。 如此丰厚的陪葬品,不仅体现了武丁对妻子的敬爱之情,更体现了妇好生前丰富多彩的生活。她不但是一位将领,能征善战且善饮,更是一位尊贵的贵妇人,爱美而且擅于修饰,更是一位拥有独立经济能力的贵族领主,拥有庞大的奴隶群。
四、商代的祭祀活动最重要的一种是什么时长360天?
商代的祭祀活动,最重要的一种是时长360天,这是错误的,没有哪一种祭祀活动是持续一年时间的,基本上都在半个月,一个月之内。
商代祭祀礼器_樽及后母戊大方鼎,商朝时期的墓穴中经常发现整只的狗、马、猪甚至大象及人体的遗骸;整只的生物应该都属于殉葬品,以保证死者在地下享受到生前的繁荣。
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神灵的产生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在人类的早期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扩展资料:
在远古蒙昧的时代,人们以采集及狩猎天然产物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为了生存,人们不但吃野兽,也会吃敌人甚至同胞。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种植业的发达才逐渐消失;但古老血腥的习俗仍保留在人们的生活中。
商朝时期,王朝与氏族、部落与势力之间的战争不断发生,树立统治威信及获取财富成为最重要的目的。频繁的战争带来的大量的战俘,而当时的人们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些的俘虏以供役使;于是,大量的俘虏被**用作祭祀的牺牲。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朝祭祀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商朝祭祀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