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皇家三大祭祀包括哪些(中国三大祭祀是哪些)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皇家三大祭祀包括哪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古代皇帝都是怎样祭祖的?

       1、祭天、祭祖、祭社稷为古代帝王的三大祭。这种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夏、商、周三代起在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实际上就是祭祀天地的活动。自南宋以后,皇帝不再到泰山“封禅”,而改为“郊祀”,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嘉靖年间,又将天地分祭,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即地坛)祭地,把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天坛,专门祭天祀谷。清朝沿袭明制。 2、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3、中华民族的祭祖圣地——万荣后土祠,黄帝建“坛”开创祭祖之先河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片土地的部落首领黄帝,在古冀州涿鹿一带(今运城市盐湖周边地区)和另一部落的首领蚩尢展开大战,这场部落大战以蚩尤失败而告终。黄帝在部落统一战争之后,挟胜利者之威严和光宗耀祖之情怀,决定在始祖女娲故里——汾阴雎上建坛祭祀。我们说女娲故里在今山西万荣县,不仅有始建于黄帝时的"扫地坛"的记载,而且有2000多年前虽几经迁建,至今仍保存的后土祠建筑。1942年在长沙楚墓出土的我国战国中、晚期帛书中也明确记载伏羲、女娲“居于雎□”虽然此帛书上记载的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创世说”的神话传说,但它毕竟是出自于2400多年前古人的实物文字记载,因而可信度要大一些。既然女娲故里在汾阴雎上,黄帝祭祀要到汾阴雎上来是顺理成章的。黄帝在女娲居住地“扫地为坛”,即建造祭祀圣母的场所也是可以理解的。黄帝为什么要在大败蚩尤后建祭祀女娲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远古时期人们有祭祖的传统,那时还没有神话传说,还没有造出人们崇拜的神,他们祭祀的一般是自己的祖先和部落首领,希望他们永生的灵魂保佑人们平安。二是黄帝战蚩尤久战不胜时,黄帝做了一梦,梦见女娲教他破蚩尤的办法。《黄帝本纪》说:“帝战未胜,归太山之阿,惨然而寐,梦见西王母(即女娲)遣道人披玄狐衣,持符授帝。”《太平御览》引《合诚图》:“黄帝游元扈上洛,有凤凰衍图以置帝前,遁甲奇门从此始。”《太平御览》引《河图》:“黄帝游于洛,见鲤鱼长三尺,青身无鳞,赤文成字。”总之是女娲教给了黄帝破敌之策。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但古人对做梦这种现象还不能科学解释,往往信以为真,如此大德岂能不报。如此看来,黄帝建坛祭祀女娲也是应有之义。三是当时蚩尤占据河东部分地区,黄帝打败蚩尤后为了安抚蚩尤旧部,进而安定天下,“轩辕扫地而安九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可见黄帝亲自到河东汾阴雎上建坛祭祀始祖女娲也不失为上策。 黄帝在雎上建了一个什么样的坛呢?可能是露天场所的一个方坛。据《汉书 祭祀志》说“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也可能是圆顶有沿的“大屋”。据西安半坡遗址和甘肃大地湾遗址考古发现,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能建造300多平方米的“大屋”了。有人从现代字义解释“扫地坛”,认为古代生活简陋,黄帝祭祖也只是亲自扫一片地,摆上供品祭祀祖先,这是不正确的。古汉语“扫”字是祭祀的意思,我们现在说清明”扫墓“就有此含义。古代“地即母”,“地”和“母”可以通用,“坛”有场所的意思。黄帝的原意应该是祭祀伟大圣母建造的祭祀场所。 黄帝后世子孙尧、舜、禹和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几千年间,对后土圣母女娲的祭祀活动一直未断。据后土祠《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载:“轩辕氏扫地为坛于雎上,二帝八元有司,三王方泽岁举。”这说明自黄帝开始祭祀女娲以来到周王朝,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祭祀后土圣母女娲,是不争的事实。 汉武帝修“祠”祭祖传统发扬光大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和秦始皇并称的很有作为的一代帝王,尤其是他开疆拓土的功绩,更为史家所称道。武帝时,汉王朝已达到了最繁荣、最强盛时期。此时的汉武帝也有点像当年黄帝一样,乘大胜之余威,挟创业之豪情,满怀对先祖的崇敬心情,大搞祭祖活动。 公元前117年,在黄帝所建“扫地坛”遗址附近的黄河边,出土了一只“大鼎”,据《鼎录》记载,此鼎“容十二石”,可见之大。报汉武帝后,认为这是吉祥之兆,因为鼎在古代被认为是立国的重器、**的象征。于是汉武帝下令,改年号为“元鼎”,并派人在得鼎处修后土祠。我们且不问汉武帝是否真得此鼎,但汉武帝改年号、修后土祠则有文献可查。最为可贵的是,汉武帝比黄帝时祭祖更明确,直接点出“后土”,并且用宗族祭祀祖宗时才使用的“祠”字,可见汉武帝也把圣母女娲完全看成了自己的远古始祖。同时在后土祠内还保留了“扫地坛”原有位置,更说明了从“扫地坛”到“后土祠”的历史变迁和一脉相承。 具体到汉武帝时修建的后土祠的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没有留下较详细的史料记载,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建筑规模不会太小。有记载说,当时不仅修建有后土祠,而且还建有汉武帝的行宫和文武百官下榻之处。 汉武帝不仅下令修复后土祠,而且身体力行,曾先后六次亲自祭祀。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祭祀时,他站在“得鼎处”,思绪如潮,感慨万千,遂作《宝鼎之歌》一首。歌中写道:“汾阴出鼎,皇祐元始。五音六律,依违飨昭。”“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汉书 礼乐志》)歌词中描写了他得鼎改元的兴奋之情,记述了祭祀后土圣母的宏大场面,回顾了开疆拓土的丰功伟业,同时也寄托了他企盼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繁荣昌盛的希望。 在他晚年最后一次到后土祠祭祀时,又留下了开一代文体之先河的千古绝唱《秋风辞》。辞中写道:“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意思是说,他在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祭祀后土时,一位兰花似的秀逸、菊花般的芳馨的俊才盛德的佳人——后土女娲浮现在眼前,并发誓对她为子孙后代的生息繁衍,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作之贡献,永不忘怀。但奈何自己的青春已去,尽管如此,还是企盼圣母保佑他在有生之年再铸辉煌。这不仅反映了汉武帝对后土圣母的无限崇敬,同时也反映了汉武帝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二、中国三大祭祀大典是哪三个

       安全来玩3

       WWW.VW888.XYZ

三、古代的三大祭礼指的是什么?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儒教圣经《周礼》、《礼记》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经书进行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汉人宣告自己为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

四、中国三大祭祀大典是哪三个

       中国三大祭祀大典是炎帝祭祀大典,妈祖祭祀大典,孔子祭祀大典。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市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大典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来,至2015年已是第12次祭祀孔子。

       “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始于夏,官方祭祀源于周,帝王祭祀起于唐而兴于宋。官方祭祀活动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礼。民间祭祀,俗称“朝天子坟”,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常常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炎帝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炎帝陵在海内外知名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炎帝陵祭典 已成为传承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2006年5月20日,炎帝陵祭典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从古至今,炎帝陵祭祀方式大致可分为官方祭祀(又称御祭、大祭、公祭等等)、民间祭祀和神灵祭祀。

       官方祭祀。历朝历代的官祭指朝廷御祭,凡遇国家大事都要进行祭祀典礼,由皇帝钦遣官员诣陵、告祭。官方祭祀发展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和告祭两种。公祭,一般由政府组织主办, 政府行政要员担任主祭人, 各有关方面的主要代表陪祭,公共参与;告祭典礼一般由致祭单位、团体的领导人担任主祭,致祭单位、团体各有关方面的代表陪祭和参祭。现代公祭和告祭的议程一般都比较规范和固定, 通常由敬高香、献花篮、上供品、读祭文、开午门等仪式组成。

       民间祭祀。时间多选在每月的月头(初一)和月半(十五)以及各传统节日。一般以团体、家族或个体结伴逢重大庆典或特殊事件, 择吉日诣陵告祭。民间祭祀的议程和内容大体为墓前牲祭、上香敬奉、跪拜祈福、许愿求应、还原叩酬等等。

       神灵祭祀。信奉神灵,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的传承和积淀。祭祀神灵是普天下善男信女信奉神灵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追求,祭祀炎帝陵,也就是人们把炎帝神农氏当作神灵来供奉和崇祀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皇家三大祭祀包括哪些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皇家三大祭祀包括哪些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