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龙舟下水祭祀仪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汉滨区龙舟风俗的内容介绍
- 2、划龙舟是哪里的风俗
- 3、赛龙舟的民间习俗
- 4、划龙舟是哪里的风俗
一、汉滨区龙舟风俗的内容介绍
1、集资。集资者由当地的“龙头儿”组织者或族长担任。如镇江寺的龙,就由镇江寺主事负责集资,走到谁家就喊:“镇江寺出龙舟啦,一家收10块。”各户也自觉交纳,拿不出钱的就交物。临赛的时候,划手要吃要喝,就到各家菜园子喊:“划手要撑力,摘你10个黄瓜”、“摘你10个“茄子”算是“集食”。决赛当日,便到自号铺子门前喊:“龙舟要加力,给上两挂炮……”这叫“集物”。总之是赛龙舟是大家的事,大家出钱、出物,划手出力,没有任何报酬。2、祭龙舟。祭龙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老龙头的先在放龙头的庙里祭祀。凡祭祀前三日,要求所有划手先“净身”。祭祀程序一般为先开锣鼓道场,然后由“龙头儿”敬三柱香,众划手依次敬香完,行三叩九拜礼。“龙头儿”或“乡绅”念祭文:“天道玄黄,节至瑞阳,祭祀龙舟,敬拜祖上……汉水汤汤,龙舟闹江,风调雨顺,永保安康……”念完祭文后要唱一些花鼓词,然后由划手护龙头游街,下江;另一种是龙头安装好进行祭龙,除要求程序与第一种一样,所不同的是头一年胜出的龙舟要由输家的划手敬拜,敬拜后本龙舟的划手要绕船三六九,然后带上艾蒲头圈,再抬上龙舟游街下江。当然也有死对头输家不拜胜出队龙舟的情况发生。3、下水仪式。龙舟下水仪式是隆重的,从场面上摆有香案,香案上有猪头、羊头、苍蒲、粽子和时令瓜果。从程序上先是鼓乐钟鸣,然后是礼炮,下水仪式开始先宰杀一个大公鸡,让鸡血在香案前滴过后把鸡血顺到江水中,叫“鸡降”取意“吉祥”。有讲究的还要请和尚或道士来诵经。龙舟下水前,“龙头儿”要喊,划手要和:“龙舟下水划呀划,划得鬼神天地怕;龙舟下水拼命划,划得对手喊干达。划呀划,划得江水开银花;划呀划,划得地上结金瓜……”喊完下水号子,众划手把龙舟推下水。4、竞赛。竞赛分上水赛、下水赛、对岸赛、环绕赛、夺标赛、抢鸭赛、抢猪尿泡赛等。夺标赛分两种,一种是在江中插一竹标旗,先抢到为胜;一种是在江中投一浮标,比较滑,谁先抱上船为胜;抢鸭子——把鸭子头顶的毛拔掉,再撒上盐粉,把鸭子投入江中,鸭子见盐疼痛就朝水里钻,所有选手下水抢鸭子,谁抢得多谁为勇士,哪个船抢得多哪个船为胜;抢猪尿泡——吹新鲜猪尿泡若干,里面放上银子钱币等,众选手下水抢,获胜办法与抢鸭子相同。安康竞赛龙舟为“真龙赛”夹“假龙赛”。古时安康城区的真龙有西泗王庙的老金龙、中渡台的老黄龙、镇江寺的老红龙,小桃园的老白龙,中河街的老红龙、竹木行的老青龙总计6条。假龙固定的有8条,按色分老红龙四条,即:许家台子,邓家窑、七里沟、唐套湾;老青龙一条,即青山套;老黄龙3条,即东泗王庙、老君关、石梯铺。不固定的假龙有佘家窑、王台、榆树村、杨树林、扬家咀头子、冯家台子、王力庙等,最多的达13条假龙。 真龙的人为鼓手、锣手、挠手兼号子手、舵手,划手24人,总计28人。而假龙人数16至24人不等,间或有8—12人的小划子进入比赛。5、划对头。安康龙舟竞渡有专门的对头对划。长期以来基本定势为镇江寺——竹木行;小桃园——中河街;王力庙——冯家台;七里沟——榆树林。对头划起来不要命,有时为争高下,水上是船碰船、浆打浆、人打人,岸上往往会争吵和拳斗。6、赢输笑。对头之间比赛完后, 输家给赢家唱颂歌、叩头,作揖或道歉,还要向赢家的龙舟敬拜。赢家则趾高气扬地在那接受拜贺,还要挑战来年,输家也不甘示弱,称来年再比,然后双方互拜言和。假龙因无固定的比赛对手便在一边起哄看笑话儿,气氛甚是好玩。
二、划龙舟是哪里的风俗
龙船节也称为龙舟节、咋瓮或娄瓮,龙船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苗族人民的节日。龙船节是什么时候苗族龙船节在每年农历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龙船节在苗语中叫做 咋瓮 ,是划龙船的意思。龙船节的来历和传说苗族人划龙船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也流传着几个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都与龙图腾和祈福有关。纪念屠龙勇士与祈福说相传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有一天他带着独子九保下河打鱼,突然风雨大作,一条龙跃出把九保拖进龙洞,于是保潜水进龙洞救子,却发现恶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当作枕头,就决心为子报仇,于是放火烧死龙,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之后是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直至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到江边濯衣,孩子把母亲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边嬉戏边念着:“咚咚多!咚咚多!”,天上顿时云消雾散,太阳再出来,被烧死的恶龙也被发现漂浮在水面。各寨的人知道后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最早发现并分得龙头是胜秉寨(另一说是龙头先分杀龙的保),施洞分到了龙尾,杨家寨只分得龙肠子。另一说法是杀龙和分龙肉后才风云变色,连日不开,直至小孩用捶衣棒拍打江水和模仿鼓声,天就亮了。后来死去的龙托梦给苗人,叫他们行好,用杉树仿照它的身躯造成舟,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模仿龙的动作划上几天,它就能兴云作雨,保他们五谷丰登。起初他们做几只龙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纷纷仿效。众人本来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举行龙船赛,但为免妨碍生产,各寨又互相协商划龙船的日子,最后决定胜平、平挑两寨于五月初五划船、平寨于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的二十六日,这个次序就传世至今。望被雷公所杀龙王复活降雨说又有一说,龙并非被苗民所杀,而是被雷公劈死。相传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的时间违反天意。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错的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于是当地天大旱,苗民就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与上述传说都是以赛龙船来求雨。苗族的划龙船划龙船比赛场面十分激烈,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保团结的体育活动,是苗族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龙船节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朴的信仰,同时,追叙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当时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历进的精神。划龙船的过程划前准备龙舟从制作到开航试水,以至划前的准备,都有着严肃庄重的礼仪。在划龙舟前五、六天,苗民就要把龙船洗刷一新。至划龙舟前一至两天就会把母船和子船系为一体,并安上五彩龙头[2]。在龙舟下水前,村民要先举行隆重的祭祀龙舟仪式,方抬下龙船,放入江中练习和比赛。赛龙舟那天的清晨举行的开划仪式,是把龙舟拖到河边沙滩上,在河边、缓口等有龙神之位的井边和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绑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雨伞、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插三炷香,斟上三杯酒,以扫邪敬神,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立于沙滩,对着龙舟念祖源和龙的起源,并祭献贡品。这时穿长袍的巫师会站在桌旁,左手抓着白公鸡,右手不时抓米向龙舟抛撒,口念巫词祭龙神。念毕巫词就用右手握刀,一刀砍下鸡头,并把鸡抛向龙舟,祭龙仪式就完毕,划龙舟活动就开始了。由于苗族把龙舟赛的顺利进行视为来年丰收的开端,因此祭祀过程中有不少忌讳,如忌妇女上舟等。竞渡前,乡亲们要给各龙舟赠送鸡、鸭、鹅、猪等禽畜作为礼品,这些礼品包括水手在节日期间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并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他们所送的礼品种类和数量。礼品会被放在船上或挂在船头,于是母船六舱的中四舱就会装载着礼品和竞渡水手食品。行舟每组龙舟共有桡手三四十名,舟上有鼓头、锣手、艄公、撑篙各一人,或站或坐于母船上;鼓头或称“龙船头”,由头面人物担任,一般从寨中大姓产生,负责猛烈击鼓,催促桡手奋勇向前冲刺,全船桡手都要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划船。锣手由一男扮女装、衣着华丽、头戴苗家女银饰的十至十二岁男孩担任,应着鼓点节奏打锣。由懂水性的老人当负责掌舵的艄公,艄公以长桡片充舵桨,控制船向,并发出号令调节桡手用桡节律,指挥的重任也落在他身上。艄公和锣手一老一少,象征古代被恶龙拖下河死和潜水烧死恶龙的英雄父子。而撑篙则由力气好、识水性、年青力壮者站在船头担当。桡手分别站在两条子船上,每条子船各十多至二十人。家中有妇女生小孩者不得当桡手。桡手们头戴插有凤尾银片的马尾斗笠,以示祈雨;身穿紫黑油亮的苗族盛装——紫青色土布对襟短衫,弓步兀立,并肩排列。桡手们都是站立用桡。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都有专人负责在船上放土炮象征开赛的铳炮一声轰响,十几只龙舟如箭一般在江上破浪前进,千张桡桨齐飞,势如排山倒海;锣鼓只起助威、喧染气氛;两岸的人喊声雷动,群情鼎沸。按照传统巫术规矩,龙船在途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必须一鼓作气划到终点;龙船调头后,艄公会分给桡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然后一起投入江中。胜利者最后可得一面锦旗。竞渡后赛事结束时,龙舟满载礼品缓缓而去,亲友们挥手互别。桡手们则高歌,期待来年再相会。各村寨会挑一只全村最肥大的猪,宰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援,全寨大排酒席,一起聚餐。聚餐除了酬谢桡手和村民支持之外,还有互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意义。
三、赛龙舟的民间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四、划龙舟是哪里的风俗
划龙舟起源于江浙地区,又称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各地各种形式的赛龙舟活动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许多色彩。除了比赛之外,关于赛龙舟主要还有以下一些传统习俗 :
一,祭龙首
每年五月初一就是龙舟下水的日子。一大早,人们就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焚香,以祈求取得好成绩,更愿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每条龙舟都要经过这样的祭祀仪式后,把龙首安到龙舟上,才算龙舟正式下水。
二,龙舟点睛
一点天庭,吉星高照,鸿运当头;二点鼻子,和谐幸福,万家平安;三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四点龙角,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点眼睛,愿龙舟为我们带来健康、吉祥、如意。
在全国各地,龙舟比赛开赛前或是龙舟下水时大多会举行一场别具特色的点睛仪式。龙舟点睛来源于画龙点睛一说,寓意平安吉祥。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舟下水祭祀仪式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龙舟下水祭祀仪式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