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女娲祭祀大典视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女娲祭典的历史源流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城西10公里的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面积550亩,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等,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中间以十八盘山道相连。女娲是华夏人类的始祖。65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娲皇宫附近的清漳河沿岸就有汉族先民繁衍生息,后迁到山上抗洪治水,设坛祭祀,繁衍人类。后人在此修建庙宇,现有建筑为明清时期重修,道教和佛教建筑并存,成为女娲文化的物质依托。 以庙会的历史沿革为主,代表了涉县女娲文化的历史渊源。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来此朝拜女娲,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清嘉庆《涉县志》记载:“季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娲皇宫)。各得其所愿欲。自是,西而秦晋,东而青兖,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远数千里扶老挈幼,享献惟谨,金鼓欢呼之声震动山谷,迄今千有余年”。期间,经历了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从北齐建成庙后就有了小规模的庙会,以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庙会规模逐年扩大,久传不衰,至清朝达到极盛时期。 涉县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迄今已有145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楚辞·天问》 、 《礼记》 、 《史记》 、 《山海经·大荒西经》 、 《淮南子·览冥训》 、清朝嘉庆 《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涉县临清漳河下游之北岸,古为沙侯国,汉始置沙县,后汉因两岸人民徒步涉漳水,改名涉县。至魏到北齐时均为临水县,隶属相州魏郡,娲皇宫即在涉县城西北10公里唐王峧沟的凤凰山上。西汉时称古中皇山,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汉代《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立,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览冥训》又载:“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抛绳横泥中,举以为人。” 建国后,民间朝拜延续不断,“**”期间,娲皇宫庙会被当作封建迷信而禁锢,致使千年古刹销声隐迹,无人问津,横遭冷落寂寞,娲皇古建、石刻也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女娲文化的很多内容和形式也濒临失传。1978年改革开放后,娲皇宫庙会开始复苏,逐渐恢复了往日盛况,民间祭祀规模浩大,八方香客云集于此,祭祀形式丰富多彩,女娲文化又得以延续,并得到有力保护。县委、县政府对文物古建十分重视,每年拨专款对娲皇古建进行抢救性修复,1996年11月20日,娲皇宫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明清时期已有公祭,清嘉庆《涉县志》载:“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经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为神诞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讫二十启庙门,远近士女坌集”。但形式、内容都已失传。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政府主导下举行了两次大型的公祭女娲大典,恢复了政府公祭。以上措施对丰厚凝重、博大精深的女娲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传承、弘扬作用。
二、2019年祭祀伏羲女娲大典祝文
蜗皇宫应该属于道教范畴内的,和佛教不一样;烧香磕头都是有的,没有跪拜礼这种仪式。1、女娲祭典(民间祭祀)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女娲生日。从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到三月十八日,为娲皇宫庙会。庙会期间,民间祭祀以摆社为主要形式。周边地区摆社以福建漳州、泉州、山西长治、榆次为主,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组织百余人,全套祭祀器具设备,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本地几乎村村有社,甚至一村多社,从清康熙年间后,上顶朝拜的有七道社,分别为:曲峧社、石门社、七原社、温村社、索堡社、桃城社和唐王峧社。农历三月初一,各社组织人员,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全副古装穿戴。祭品有三牲太牢、时果三珍、馒首干果等,祭器设备有金瓜钺斧朝天镫、祭旗、功德旗、黄龙旗、五彩旗等。祭祀队伍一字长龙,浩浩荡荡,甚是壮观。民间活动融入了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2、祈禳还愿除集中民间祭祀摆社外,从三月初一开始,各地零散香客云集娲皇宫,祈禳还愿,整月川流不息。祈禳内容包括求福、求寿、求财、求前程、求子、求平安、求康健、问前程等;形式有坐夜、打扇鼓、撒米、结索开索、披红、垒石子、结红布、绑娃娃、开锁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还愿即祈禳时所许之愿,在达到目的后的兑现之举,带上祭品、香纸、鞭炮等,到娲皇宫拜谒娲皇圣母。这种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形成了丰厚的民俗文化氛围。3、进香朝拜进香朝拜的时间不太固定,一般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日,平时也可。香客为社会各界,有官有民,有时还有国外朋友。形式多为烧香叩首,进香朝拜,目的不外乎祈求国泰民安,物阜民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愿,全家安康等等。政府公祭清嘉庆《涉县志》载:“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经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为神诞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讫二十启庙门,远近士女坌集”。表明从清朝就已有公祭。至清末由于战乱而中断,基本形式、内容、范围已濒临失传。为了恢复公祭,2003年9月和2004年9月,由涉县人民政府组织在娲皇宫举行规格较高的公祭女娲大典女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她是人类始祖文化的杰出代表。主要包括民众和政府对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的朝拜祭祀,主要形式为传统娲皇宫三月庙会、期间的民祭、九月十五的公祭、神话传说、女娲传说与村名地名的关系和婚嫁、生育、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三、女娲祭典的民间习俗
传统三月庙会1、集中民间祭祀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女娲生日。从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到三月十八日,为娲皇宫庙会。庙会期间,汉族民间祭祀以摆社为主要形式。周边地区摆社以福建漳州、泉州、山西长治、榆次为主,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组织百余人,全套祭祀器具设备,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 本地几乎村村有社,甚至一村多社,从清康熙年间后,上顶朝拜的有七道社,分别为:曲峧社、石门社、七原社、温村社、索堡社、桃城社和唐王峧社。农历三月初一,各社组织人员,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全副古装穿戴。祭品有三牲太牢、时果三珍、馒首干果等,祭器设备有金瓜钺斧朝天镫、祭旗、功德旗、黄龙旗、五彩旗等。祭祀队伍一字长龙,浩浩荡荡,甚是壮观。汉族民俗活动融入了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2、祈禳还愿除集中民间祭祀摆社外,从三月初一开始,各地零散香客云集娲皇宫,祈禳还愿,整月川流不息。祈禳内容包括求福、求寿、求财、求前程、求子、求平安、求康健、问前程等;形式有坐夜、打扇鼓、撒米、结索开索、披红、垒石子、结红布、绑娃娃、开锁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还愿即祈禳时所许之愿,在达到目的后的兑现之举,带上祭品、香纸、鞭炮等,到娲皇宫拜谒娲皇圣母。这种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形成了丰厚的民俗文化氛围。3、进香朝拜进香朝拜的时间不太固定,一般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日,平时也可。香客为社会各界,有官有民,有时还有国外朋友。形式多为烧香叩首,进香朝拜,目的不外乎祈求国泰民安,物阜民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愿,全家安康等等。 清嘉庆《涉县志》载:“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经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为神诞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讫二十启庙门,远近士女坌集”。表明从清朝就已有公祭。至清末由于战乱而中断,基本形式、内容、范围已濒临失传。为了恢复公祭,2003年9月和2004年9月,由涉县人民政府组织在娲皇宫举行规格较高的公祭女娲大典。女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她是人类始祖文化的杰出代表。主要包括民众和政府对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的朝拜祭祀。主要形式为传统娲皇宫三月庙会、期间的民祭、九月十五的公祭、神话传说、女娲传说与村名地名的关系和婚嫁、生育、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女娲文化中很多内容与生活中的礼俗、习俗有联系。洞房。涉县的婚礼习俗中,新娘要蒙红盖头,新郎则用锅底灰把脸抹黑,这一习俗的起源就与女娲兄妹成亲的传说有关。由于女娲创造了人类,所以在涉县人民心中她不仅担当起了送子的重任,还要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远近的青年男女结婚后,如不生育,婆婆大都要带媳妇到娲皇宫来求子,娲皇奶*送*后还要把小孩的真魂锁在娲皇宫里照看,不被邪魔歪道夺去,直到十三岁成人时父母再带孩子来娲皇宫开锁,把孩子领回家去。开锁时要由三个不同姓氏的人边唱开锁歌,边用荆条拍打孩子,每人反复开锁三次。唱词多是保佑孩子健康、聪明的语言,比如:天门开、地门开,奶奶面前开锁来,头上打打,精明伶俐,脚下打打,长命百岁。随着时代的变迁开锁歌的内容也在变化,比如现今比较流行的开锁歌歌中唱到:开开锁,心眼灵,来年考个博士生。开锁仪式也是一种较早期的成人礼。据涉县地名办考证,涉县的村名、地名很多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簧有关,磨盘山与女娲造人有关,桃城村与女娲教民种植有关等。 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最伟大的母亲,每当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重要岁时节庆日,人们都要到娲皇宫拜谒女娲,并把这些节庆当作女娲赐给他们的幸福和节庆欢乐。长期以来,女娲文化形成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内容丰富,有口皆碑。女娲文化作为始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神话传说故事、民间祭祀朝拜、祈禳还愿、史料记载等内容,且流传地域广泛,妇孺童叟皆知,久传不衰,有口皆碑。2、民祭和公祭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庙会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集中民间祭祀时间为三月初一日。政府公祭时间为每年九月十五日。祭祀场所是涉县娲皇宫。3、公祭和民祭都有相对固定的形式。民间祭祀和政府公祭都有一定的固定格式。在仪式、程序、人员安排、祭品祭器、服装、道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分步进行。4、参与的群体性。娲皇宫庙会期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老有耄耋之人,少有总角之童,社会各界,三教九流,各怀虔诚,拜谒始祖。5、地域的广泛性。古代参与庙会祭祀的区域有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现已发展到福建、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市和地区。6、厚重的文化底蕴。长期的祭祀活动形成了厚重的女娲文化。伴随着祭祀活动,同步产生了祭祀音乐、祭品文化、祭器文化、服装道具文化,在打扇鼓、坐夜、求应等朝拜形式上也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对于满足人类的祈禳、求应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2019年祭祀伏羲女娲大典祝文
浑沦初判,日月同光 曚昧乍启,人猿异疆 **既拓,万物生长 圣人兴起,木德称皇 枕石寝绳,画卦结网 甲子纪年,四季昭彰 始制嫁娶,聘用鹿獐 凿琴作瑟,乐呈宫商 德洽上下,道通阴阳 天地垂文,河洛献象 肇启华夏,德贻三王 一统万年,千秋永昌凫岭逶迤,微湖浩荡 老树羽去,新宇辉煌 神还其位,民得所向 摹碑洗碣,问典循章 舞动灵星,乐作凤翔 八佾献祭,九体柤上 旨酒鲜花,兔醢鹿酱 亦步亦趋,焚表燃香 太牢之祭,告慰羲皇 五百春秋,必有明王 欣逢盛世,再奏华章 不腆之仪,伏惟尚飨 (2019年伏羲女娲祭祀大典农历三月初三在山东邹城郭里凫山羲皇庙遗址举行,此为董伟为大典撰写的祝文。) 作者简介: 董伟,笔名邹鲁耕樵,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山东孔孟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副会长、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文化顾问,伏羲女娲祭祀大典活动总顾问。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女娲祭祀大典视频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女娲祭祀大典视频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