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祭祀三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三牲祭品是哪三种
三牲在我国历史上受经济、文化、地域等影响说法略有不同。三牲即是三种牲口,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
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牛、羊、豕三种牲畜,牛代表勤奋,羊代表祥和,豕(猪)代表富足,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小三牲指鸡、鸭、鱼。祭神时,三种牲畜放在一个食器(牢)中献祭叫太牢,不是三牲俱备称少牢。后太牢专指牛,少牢专指羊,豕为为馈食。太牢或三牲是最丰盛的祭品,一般用于祭天地、宗庙等。
唐代规定,祭孔子也用太牢。由于以牛、羊、豕作为祭品,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经济压力太大,故后世的民间祭祀,也有以鸡、鱼、猪等充作三牲来用的。由于这些祭品也是人们通常食用的美味佳肴,所以,三牲也用来称供养父母的美食。
道家所称的三牲,虽也作为祭品,但又别有所指。据宋代陶谷《清异录》卷二《兽》说:道家以獐、鹿、麂为玉署三牲。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三牲多用来指祭品。《三侠五义》第三十四回,写白玉堂与颜查散结拜兄弟时,也有三牲祭礼齐备,序齿烧香的描述。
在潮汕地区,三牲指鸡、鸭、鹅,有时也用鱼代替其中的一种,或用猪头代替全猪算一牲。
二、古代祭祀祖先和上天的三牲指的是什么?
三牲祭品是牛、羊、猪。三牲祭品有大小之分。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以猪、鱼、鸡为小三牲。小三牲后来、演变为鸡、鱼、猪。在潮汕地区,三牲指的是鸡、鸭、鹅,有时用鱼或猪头代替其中的一种。道家以獐、鹿、麂作为三牲。祭品的不同,不仅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生活习俗,传达了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意义,还暗示了礼的起源。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猪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猪三牲。三牲,亦称太牢。
三、三牲指什么
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三牲也叫太牢,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贡品。由五牲简化而来,五牲是古代祭祀中最为隆重的牲礼,一般采用三牲。三牲多用来祭祀地方庙宇或者是家神、土地公和祖先。
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猪、牛、羊等,但必须带头。最常见的是生(指没有煮熟的)猪、生牛、生羊,还有就是烤全猪、烤全牛、烤全羊。有的时候怕浪费,人们便用猪头、牛头、羊头作为大三牲。
中三牲:鸡、鸭、鹅、兔、鱼等动物,但必须带头。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全鸡、全鸭、全鹅、全兔、全鱼等。
小三牲:没有带头的肉类(如猪肉中的整块五花肉)、鱼类以及蛋类,有的带头的小动物、鱼类也列入小三牲系列。另外,肉类、鱼类制品也是小三牲。如腊肠、鱿鱼干、肉制品。
什么是三牲酒礼?
三牲酒礼: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方式。中国儒家的礼经记载很多关于祭祀的典制。礼、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郊是祭天,社是祭地。
又礼、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牛羊豕三牲具备是太牢,只有羊豕无牛是少牢。古来的中国,有国家的天地之祭,宗庙之祭、诸侯之祭、乡里之祭、家庭之祭,祭天地、神明、祖先,所谓祭神如神在、所谓慎终追远,皆为祭祀的观念所作的定义。
四、古代祭祀祖先和上天的三牲指的是什么?
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猪和牛,牛代表勤奋,羊代表祥和,猪代表富足,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小三牲指鸡、鸭、鱼。
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鱼兔野味也用于祭祀,但不属“牺牲”之列。
扩展资料:
牛、羊、豕三种牲畜作为祭品叫三牲。祭神时,三种牲畜放在一个食器(牢)中献祭叫“太牢”,不是三牲俱备称“少牢”。后太牢专指牛,少牢专指羊。太牢或三牲是最丰盛的祭品,一般用于祭天地、宗庙等。唐代规定,祭孔子也用太牢。
《中国古代礼俗辞典》指出,三牲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牛羊豕。三种齐全叫 “太牢”,用二牲称“少牢”,用一牲称“特”(特,独也)。
同样是作为祭品,道家所称的“三牲”,则又别有所指。据宋代陶谷《清异录》卷二《兽》说:道家以獐、鹿、麂为玉署三牲。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祭祀三牲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祭祀三牲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