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炎帝祭祀大典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比较一下长治市和晋城市,我们看到了什么?
齐帆齐微课 1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未免不有失偏颇,在此先请见到此文的长治朋友们见谅。说到我与长治市的缘分,比晋城市要早,因为我走入社会的第一站便是长治市,虽然说那时的工作单位并不是在市区,且离得远,但是,我觉得吧,我还得感谢它。a,长治市所处位置,确实是比晋城市城区要开阔得多,所以,它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广场,也就不觉得奇怪了。b,再说了,历史上晋城市曾经和长治市同属于晋东南地区管辖,晋城市是1983年才从晋东南地区分出来。可能我这么一比较,友友们会说,这也分不出谁好谁孬呀!2请允许我录一些先前文章《丹河新城,让我欢喜让我忧,不知道友友们怎么看?》给网友的答复:a,你一这么问,我就知道你要说的意思,无非就是晋城市的人口都在减少,届时丹河新城哪里还会有人去呢?你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中国的城市化之路,还很长,大的趋势有三个:①农村往城镇输送人口;②小城镇为大城市输送人口;③大城市往大都市输送人口。只要这三个趋势没有完成,中国的城市化之路任重道远。晋城市作为地级市,它需要多大?不仅取决于本地自身的人口,还取决于它的区位优势及其发展前景。而不仅仅是限于我们的偏见或是所谓的常识性判断。我记得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人们对时代的偏见!b,从国家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丹河新城的前景不错,晋城市迟早要迈入100万人口城市的行列,届时,老城区的承载能力减弱,只有向丹河新城这边扩展,依现有的丹河新城5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而言,承载一半的人口问题不大,况且文化产业及其它新兴产业都往这边倾斜,丹河新城的前景不可限量!!!c,对网友“如果晋城市没有矿产资源,那么它的发展动力靠什么?”的回复。现在的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以往的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怎么管用了!说晋城的发展动力靠什么?大的方面说是靠政策,其实说实在的,还是靠我们自己!去看看全国各地,没有矿资源的,多的是,他们不见得发展得比我们差。远点的不说,就说河南吧,矿资源少的地方,比我们发展得好的城市多的是!不说他们,就说咱们山西古时候,晋商风光了五六百年,那他们是靠什么?现在的晋商呢?3 我们将长治市和晋城市所获荣誉称号比一比,也比一比它们走路的姿势,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丹河新城的前景①长治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曲艺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长治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长治入选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治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长治入选“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位列第68位,居全省之首。 ② 而晋城市这边每一笔都是大手笔(一)五千亿产业集群晋城市高招频出大举招商引资引智上项目,集中精力持续在五大产业上发力,就是要在2035年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规模,全面完成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任务。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煤炭和煤化工、钢铁铸造建材、先进制造(重点是光机电)、煤层气、全域旅游和康养业,这是事关晋城市未来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希望所在。(二)杭州刮起了“晋城风”5月6日,杭州刮起了“晋城风”睁大眼睛仔细瞧!东方古堡,是晋城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标识物。东方古堡与福建土楼、广东碉楼并称东方三大建筑奇观,而东方古堡又在其中独树一帜。(三)高平炎帝陵祭祀大典5月19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办的第六届(辛丑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炎帝陵举行。(四)康养山西,康养晋城推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5月18日下午,2021中国 山西(晋城)第二届康养产业发展大会隆重举行。初夏时节,太行山满目葱茏、清爽宜人。国内外作为中国 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美丽晋城又迎来了一场康养盛会。大会以“康养山西、夏养山西”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客商,共谋康养产业发展大计。(五)丹河新城横空出世建设中的丹河新城,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晋城高铁东站广场车辆川流不息,五谷山公园树木葱郁鲜花绽放,北石店河公园孩童嬉戏游人如织,住宅小区高楼林立机械轰鸣,教育园区塔吊林立渐成规模,凤栖湖景观提升工程施工正酣……综上所述,我们将长治市和晋城市作了一番比较,晋城市的城市化之路会越拓越宽,必然是一条康庄大道,而丹河新城即是晋城市的未来,其前景不可限量!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现在是总算知道了,为什么晋城市作为长治市的小伙伴,跑得比大哥还快了,快了还不止那么一点点,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长治人来晋城发展的原因吧!看看晋城大街小巷的“长治味道”,这些个都是从长治市过来的,哥们一看就应该知道了其中的道道了吧!以上观点,可能对长治人有点辣眼,我也是长治过来的,“瓜皮”,见谅!见谅!注:“瓜皮”,是对精明的长治人的称呼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15)篇,1970字,累计24884 字。
二、中国三大祭祀大典是哪三个
溯源 炎帝和黄帝同为华夏民族的始祖。据《国语》等大量典籍史料记载及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考证,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宝鸡是炎帝的诞生、成长之地。 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炎帝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 另据《史记·封禅书》载,公元前424年,秦灵公在宝鸡的吴山祭祀炎帝,这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官方祭炎活动。 4月5日清明节。炎陵县鹿原陂炎帝陵前万人肃立,唢呐声声,锣鼓阵阵,幡旗猎猎,龙狮劲舞,乙酉年清明民间祭祀炎帝陵大典在此隆重举行。 古老盛典大幕开启 圣德广场中央,身着56个民族盛装的少男少女手持花环,41位铜管乐手吹奏起优美的《迎宾曲》,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祭祀大道两边,由全省各市县捐赠的246棵大树新绿初绽,大树间悬挂着123盏大红灯笼,显得古朴庄重。大道南端,1面大祭幡、2面直幅龙幡引导,40面刀形幡旗迎风招展;8面大锣、2面大鼓、12面神农钹、12面神农鼓、20只铜长号、20支唢呐合奏乐曲,声震云霄;4条九节长龙、2只北狮、2只南狮飞舞其间,三牲贡品陈设其中,引导礼仪手执花篮,整装待发。古朴清雅的装束,隆重盛大的礼仪,让人恍如回到一场遥远的古代祭祀盛典。 9时9分祭奠开始 8时52分,参加祭祖大典的各界嘉宾跟随引导仪仗队,缓步进入祭祀广场,百家姓祭祀代表团高举本家姓氏幡旗尤为引人注目。嘉宾队伍后,前来炎帝陵祭祖的百姓自带香烛,不断汇入祭祀队伍。 9时9分,仪式主持人宣布:乙酉年清明民间祭祀炎帝陵大典仪式开始。祭祀广场上潮涌的人群立即肃然无声。击鼓九通,鸣金九响后,在鞭炮和鼓乐声中,身穿民族服装的16人抬着贡品拾阶而上。古乐声中,各界代表依次向炎帝神农氏敬献花篮。 午门开启拜谒帝陵 “圣德载物,神功浩荡……各行各业,蒸蒸日上,盛世太平,万众欣畅。”主祭人恭读完祭文后,将帛书焚烧,袅袅青烟似在告慰始祖先灵。音乐、礼炮再次响起,祭祀仪式宣告结束,祭祖人员进入神农大殿瞻仰炎帝塑像。然后,祭祖队伍在幡旗、九节龙、礼仪队伍的引导下,到谒陵广场举行盛大的开午门仪式。锣鼓声起,4条九节龙开始舞动……炎帝陵殿午门徐徐打开,嘉宾拜谒炎帝陵墓。谒陵仪式结束后,主祭人在御碑园为祭文碑揭碑。 民间祭祖规模盛大 此次祭祀活动由民间发起。活动组织方介绍,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他和黄帝繁衍的各兄弟民族共同形成了一个大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鉴于此,目前每年农历节气都有许多华侨、华人、华裔寻根问祖,拜谒炎帝陵。此次是炎帝陵修复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清明民间祭祖活动
三、炎帝陵的祭礼
炎帝陵祭典是千百年来后人为缅怀炎帝丰功伟德所形成的一套祭祀活动。原始的炎帝陵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祖、祭神,而封禅和蜡祭、傩舞又是原始祭祀文化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蜡祭是原始先民在腊月里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传说,在蜡祭的前一天,先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举行盛大的傩舞。傩舞源于驱疫除鬼仪式,是一种装扮成能能威慑病疫鬼域的面具舞蹈,常常由骠悍健美的青壮年男女戴着与氏族图腾、族徽标志有关的面具,随着傩乐起舞,以表达期望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心愿。自炎帝“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鹿原陂(在湖南炎陵县境内)”起,人们就开始地运用多种祭祀方式祭奠炎帝,缅怀炎帝的丰功伟绩。炎帝神农氏成为先民心目中最尊贵和崇敬的始祖。从那时起,先民对炎帝的祭祀仪式越来越隆重。各种祭祀典礼见诸于炎帝陵。除了蜡祭、藉田和祭祀先医之外,祭祀炎帝陵成为重要的祭祀形式。炎帝陵祭祀,见诸史料始于唐代,《路史》曰:“有唐尝奉祀焉”,而民间祭祀炎帝陵则历史更为久远。 官方祭祀称之公祭或告祭。炎帝陵祭祀,见诸史料者始于唐代,据唐代旧史《路史》说:“有唐尝奉祀焉”。最早有记载的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动在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致祭”,并“在三岁一举,率以为常”。此后,元、明、清各代对炎帝陵祭祀从未间断。有史记载,明代15次,清代达38次。历朝历代炎帝陵祭祀的名目繁多,以告即位为主,此外还有告禳灾除患、靖边军功、亲政复储、万寿晋徽、先人后事等。据《陵县志》载,古代官方祭祀炎帝陵,其声势浩大,仪程复杂、讲究。择定祭期,告祭官前期致斋三日,地方官备鼓乐仪仗行一跪三叩礼相迎。告祭官至,各官着朝服跪迎,地方官恭奉御祭文、香、帛安置于龙亭内,迎至公所中堂,各官行三跪九叩。御祭文、香、帛、龙亭由午门入至祭所,钦差官及陪祭各官着吉服由东门入,行一跪三叩礼。祭期前一日,由告祭官司与陪祭官监视宰牲,在陵内进行演礼。祭日四鼓,地方官率领由礼生、执事人、陈设、乐工等组成的礼仪队伍齐集于陵外,五鼓时,告祭官、陪祭官着朝服田东门进入陵内,执事人击鼓三声后,告祭官、陪祭官就位,照部颁布礼,主要的颁布礼是上供烛、奏乐章、迎神、初献、亚献、终献等,告祭宫、陪祭官颁礼完毕,退由西门出。每次官祭都会刻碑文昭于世人。主祭官是由皇帝亲自选定的,祭文由翰林院撰写。祭品有祭绛香、沉速香、黄绫寿币、龙亭、香帛、御仗等,由户部和工部置办,礼部行文咨取。告祭官从京城启程的日期由钦天监择定。启程前,皇帝斋戒一日,并亲阅仪式,亲授祭文香帛。告祭官至州县后。由地方官陪同前往炎帝陵,祭前斋戒三日,各种礼仪要进行现场演炼。每次祭祀之后,随即镌石铭碑,以示纪念。御祭官将碑文拓片带回,向皇上复命。十分有趣的是,受命祭陵的官员,无不留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祭祀之后,都要游山赏水,撰文赋诗,尽兴而归。有的复命后,举家迁移,在此购地置业,安家落户。炎陵欧阳氏之祖欧阳林启,为五代时后晋礼部尚书,祭陵复命之后就在硏水河畔建宅落户。炎陵霍姓之祖霍卷嵩,为元代顺天府通判,随大学士阿沙不花谒祭炎帝陵,“见酃邑山水秀丽,人文尔雅,复命后致仕余干,元至治三年携子同迁酃邑康乐乡里二都”。民国时期,炎帝陵祭祀由省、县政府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0年,由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委派秘书长李杨敬致祭,告捍卫湘土、抵御外侮的决心。这次祭祀对于鼓舞民气,团结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御碑园即据此而建,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含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照壁等。东西碑廊各长40米,廊壁刊历代御祭文碑51块,刊宋、明、清及近、现代记事文碑5块。在记事文碑中有一块十分特殊的碑,是以***讲话为内容的《为人民多做好事碑》。这是1962年12月上旬,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来到炎陵县(时为酃县)作社会调查,拜谒炎帝陵后第三天在炎陵县机关党员干部会上发表的讲话。东西碑廊之间的九鼎台,有石鼎九只,每只重1.11吨,象征国家统一、金瓯无缺。碑园北面是《神农功绩图》弧形照壁。壁画长40米,高1.5米,由228块青石板镶成。壁画以炎帝功绩为主题,以原始先民从渔猎到农耕,从穴处到定居这一历史性转变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为背景,采用线雕手法创作而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炎帝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伟大实践和高尚情操。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动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礼,其中又分迎宾仪式、引导仪式、祭典仪程、瞻仰仪式、开午门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签名仪式、捐赠仪式等等,祭祀仪程为序曲、敬香、敬花篮、敬供品、开午门、谒陵、揭碑、礼成等。在仪仗队伍方面也有很大变化,炎帝陵祭典现有的祭祀仪仗有反映农耕文化的五谷耒表演队,炎帝陵祭典现有的祭祀仪仗有反映农耕文化的五谷耒耜表演队、三牲五谷时鲜供品队《炎帝颂》大型歌舞表演队、祭祀乐曲演奏队、神农锣鼓队、祭祀锣鼓队、祭祀幡旗队、民间唢呐队、龙狮朝圣队、牛角吹奏队、56个民族队以及圣火采集手等等。官方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多在清明、重阳和重大节日举行,特别是重阳节,株洲市都举行“炎帝节”,以炎帝陵祭祀活动为重点,开展一系列文化、商贸交流活动。 文祭文祭有祭文、颂文、碑文等,从古至今,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动中文祭都是必不可少的。文祭即官方以祭文的形式告祭始祖。祭文格式规范,主要内容为歌颂炎帝功德,祈福明志,由于多写于帛上,故称之为帛书,每次官方祭祀均先由主祭人在炎帝陵前恭读祭文,读后,由主祭人将帛书点燃焚烧,完成文祭仪程。物祭民间祭祀一直以物祭为主,其祭品多为牲、畜、果品。官方祭祀中,物祭则种类繁多,特别是古代官方祭祀,祭品有牛、羊、猪、稻、黍、榛、干鱼、鹿脯、粟、白饼、黑饼等近30种,祭器也包括爵、俎、登等10余种。现代炎帝陵祭典保留了传统的物祭程式,物祭虽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种类的仪式上却简单许多,敬献的供品主要有三牲(牛、猪、羊)、五谷(稻、麦、梁、粟、豆等五谷杂粮)、时鲜(祭祀时节的新鲜水果)、中草药,还有社会团体,个人在弘扬炎帝文化、继承炎帝创造精神,生产、生活过程中制造的各种实物产品,如酒、茶、药、农机产品等等。火祭炎帝又称火德王,因此火祭是现代炎帝陵祭典经常举行的一种生祭方式,主要有击石取火(由圣火采集手用的击火石在圣火台击石取火)、药龙喷火(九条中草药扎成的药龙围绕圣火台巨石,向巨石喷出大火,点然炎帝圣火)等,圣火的点烯是对先祖的告祭,也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自立,追求光明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许多大型的体育比赛都会在大型炎帝陵祭典活动上采集圣火,进行圣火传递活动。乐祭乐祭多在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动中出现。祭祀乐曲代表性地古有《哭皇天》、《朝天子》,现有《炎帝颂》、《祭炎帝》。在应用上,主祭人进入祭祀广场,鼓乐齐鸣,以唢呐为主,奏《大开门》;向始祖敬献三牲、五谷、时鲜,用丝竹乐奏《普安宁》;敬高香、花蓝,小乐奏《快板令》;击鼓九通,鸣金九响,大乐奏《哭皇天》;礼成,大乐奏《朝天子》。除演奏祭祀乐曲外,还有歌祭和舞祭。歌祭即祭祀仪程中在炎帝陵前大声歌唱颂扬炎帝功德的歌曲;舞祭多为跳起展示歌颂炎帝功德的各种舞蹈。龙祭炎帝是中华始祖,自古以来华人以“龙的传人”自谓,故龙祭在炎帝陵祭典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炎陵民间一直流传着炎帝下葬金龙迎柩的故事,所以,在炎陵的民间祭祖活动中,必少不了龙祭。传说,炎帝教先民将稻草、蓼叶、花草等扎成龙形舞动,欢庆丰收,夜间则在龙身上插满香火,烧死蚊虫,驱赶邪害。炎帝死后,先民们便在丰收、节庆的日子用舞龙的方式祭拜炎帝,表达感激之情,由此,诞生和演变了炎陵当地独有的“火星龙”、“三人布龙”。到今天,炎帝陵祭典龙祭的其种类和表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既有独具炎陵特色的三人布龙和草药火龙、反映炎帝重八卦生太极的阳阴龙,又有代表56个民族的56节长龙、代表5大洲华侨的5色龙,还有蕴含时代感的现代竟技龙、人龙、飞龙等各种特色龙。龙祭时,结合24节气的24节令鼓、神农锣鼓和南北狮演绎龙狮朝圣,寓意中华民族团结向上、蓬勃发展的龙的图腾。 历史价值炎帝崩葬炎陵鹿原陂后,世人对他的祭拜就一直未间断过,炎帝陵祭典从最初的蜡祭、傩舞等开始,经过不断演变,距今也已有几千年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炎帝陵祭典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是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产力息息相关的,因此研究好各个时期的炎帝陵祭典文化,能从客观上更好地认识中华五千年发展史,更好地继续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炎帝首创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启商贸文化,创民族音乐,开展了大量社会生产实践。后人为缅怀炎帝先祖而进行的祭典活动,其中的仪式、音乐、舞蹈等方方面面均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正是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炎帝陵祭典成为华人世界令人瞩目的代表性祭典活动,极具开发潜力。社会价值炎黄子孙祭奠炎帝,表达的是华夏后裔对炎帝精神的崇敬之情。炎帝精神即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到今天,这种精神已升华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通过扩大炎帝陵祭典的社会影响力,能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炎黄子孙的归属感,激发炎黄子孙同心协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而努力奋斗,有利于祖国统一,社会和谐发展。
四、中国三大祭祀大典是哪三个
中国三大祭祀大典是炎帝祭祀大典,妈祖祭祀大典,孔子祭祀大典。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市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大典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来,至2015年已是第12次祭祀孔子。
“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始于夏,官方祭祀源于周,帝王祭祀起于唐而兴于宋。官方祭祀活动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礼。民间祭祀,俗称“朝天子坟”,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常常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炎帝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炎帝陵在海内外知名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炎帝陵祭典 已成为传承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2006年5月20日,炎帝陵祭典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从古至今,炎帝陵祭祀方式大致可分为官方祭祀(又称御祭、大祭、公祭等等)、民间祭祀和神灵祭祀。
官方祭祀。历朝历代的官祭指朝廷御祭,凡遇国家大事都要进行祭祀典礼,由皇帝钦遣官员诣陵、告祭。官方祭祀发展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和告祭两种。公祭,一般由政府组织主办, 政府行政要员担任主祭人, 各有关方面的主要代表陪祭,公共参与;告祭典礼一般由致祭单位、团体的领导人担任主祭,致祭单位、团体各有关方面的代表陪祭和参祭。现代公祭和告祭的议程一般都比较规范和固定, 通常由敬高香、献花篮、上供品、读祭文、开午门等仪式组成。
民间祭祀。时间多选在每月的月头(初一)和月半(十五)以及各传统节日。一般以团体、家族或个体结伴逢重大庆典或特殊事件, 择吉日诣陵告祭。民间祭祀的议程和内容大体为墓前牲祭、上香敬奉、跪拜祈福、许愿求应、还原叩酬等等。
神灵祭祀。信奉神灵,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的传承和积淀。祭祀神灵是普天下善男信女信奉神灵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追求,祭祀炎帝陵,也就是人们把炎帝神农氏当作神灵来供奉和崇祀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炎帝祭祀大典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炎帝祭祀大典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