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南京春节民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南京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 2、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 3、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 4、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南京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掸尘、贴春联、“福”倒贴、年画、放爆竹等。1、掸尘:南京人过年有个习惯,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2、贴春联: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南京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3、福倒贴:“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4、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南京也很普遍,浓*重*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5、放爆竹: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了,在炮仗炸完之后还会去捡没炸完的继续放!
二、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汤泉过年有什么习俗?1.跳五猖:跳五猖是南京高淳的一个春节习俗。每临春节,当地农村为庆祝丰收和祈祷来年好运,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跳五猖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习俗。表演时,场地用各色彩旗圈起来,围观者摩肩接踵。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空场上的一群人或行、或舞、或跃,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言语,充满神秘感。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2.大马灯: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是一种模仿战马造型的民俗舞蹈,目前流行于南京高淳地区,被誉为江南一绝。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逢年春节至元宵期间必点的一道“过年菜”。3.打灶火: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种民间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
三、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有过小年的风俗,好像在初二,将放一夜炮,市区也不例外。还有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物质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也是有的,而今多是爬中 华门城堡、台城、武定门一带了。还有一些老南京人过年必吃的, 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芹菜炒肉丝:取“芹菜”的谐音“勤快”。 另外,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不少饭店都有现成的卖,小夫妻不会费那么多事,一件一件地买来,择好洗净,只到超市便可称到现成的熟什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旧在炒,且十分讲究,什么荠菜、黄豆芽、藕、针菇、金针、木耳、芹菜、菠菜、胡萝卜丝……有十几种之多,炒是一样一样地炒,然后汇总搅拌。黄豆芽像“如意”,“荠菜”与“聚财”谐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大致就这些了。
四、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人过春节是很隆重的,有很多春节习俗。
拂尘
南京人过年有个习惯,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过去旧宅,屋梁高,横梁上落灰极多,要用鸡毛掸帚捆在竹竿上掸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单元房,打扫容易多了。
贴福字、对联
春节挂贴年画在南京也很普遍,浓*重*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今几乎看不到贴年画的了,但写满祝福的春联和大红的“福”字却随处可见。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个“福”字,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除夕、守岁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种习俗以前还叫“熬年”。
吃过晚饭后,一家老少都不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期间,每家都应该灯火通明,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放炮竹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了,在炮仗炸完之后还会去捡没炸完的继续放!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上巳节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到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爬城头
爬城头在正月十六。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梅花节
在南京的民间节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举办的梅花节,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年此时,梅花盛开之际可谓是南京人最高兴的日子,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钟山脚下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春节民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南京春节民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