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民俗博物馆中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说起中秋节的习俗,可能多数人都会说吃月饼,赏月,但是对于有这个习俗的原因一些人可能不了解,下面就来看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为什么赏月
和神话故事有关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 嫦娥奔月 、 吴刚伐桂 、 玉兔捣药 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等,均源于此。
由祭月转变而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 拜月坛 、 拜月亭 、 望月楼 的古迹。北京的 月坛 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说法一:源于嫦娥奔月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嫦娥奔月之后,后羿和嫦娥从此便过上了两地分居、永无相聚的日子,于是到了中秋月圆之夜,后羿便吃月饼来寄托对嫦娥的思念,月饼是梦想团圆,寄情喻意的物品,此后民间也就有了中秋节的时候做月饼,吃月饼来纪念他们的习惯。
说法二:庆祝战胜唐太宗李世民为讨伐北方的突厥,大举进攻数次,终于于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进贡上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传旨道: 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 于是,就有了以后中秋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说法三:纪念推翻元朝统治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 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 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说法四:作为搭配点心中秋节我们都会赏月,但是赏月的时候光看月亮也没多大意思,还得有美食作陪,那么吃什么好呢?宫廷里的糕点师便做了月饼这种带有多种丰富馅料的月饼,外形圆圆的看着就像个月亮,和赏月这种风景非常搭,此后就把中秋节边吃月饼边赏月的习俗流传下来了。
说法五:寓意团圆月饼是圆形的,有团圆之意,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象征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是远在他乡之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的象征。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以月饼、瓜果祭月,祈盼丰收、幸福、团圆。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除了吃月饼赏月之外,中秋节还有下面这些传统风俗:
祭月我国过中秋节会在中秋夜圆时,在家里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来祭拜月亮。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 树中秋 或 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玩兔儿爷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走月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 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广场、步行街,人群集中的地方会挂着许多灯笼,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喝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吃瓜果我国各地过中秋节有吃当季瓜果的习俗,如中秋吃柚子有保佑家庭幸福安康之意、中秋吃苹果则意味着平平安安,另外陕西人中秋都会吃西瓜,将西瓜切成莲花状,配合中秋的节日气氛,增加喜庆吉祥。
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 月令》上说: 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而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 仲秋 ,而八月十五又在 仲秋 之中,所以称 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 八月节 、 八月半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 月 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月节 月夕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 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 端正月 。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庆祝秋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 字的解释是: 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 中秋 这天作为节日。
赏月最佳我国自古就对月亮充满了崇拜之意,一直以来都有着爱月、喜月、崇月、拜月的思想,而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刚好秋高气爽,月亮的相貌最为明亮、圆满、皎洁,因此人们在这个节日来欣赏月亮是最为合适的。
月圆意味着人团圆中国人都以为圆满、完整、团圆,而每当看到月圆的时候,大家都会思念家人、家乡,因此对于长时间出门在外的伙伴来说,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回家一趟与亲人团圆,而中秋时分刚好天气舒适,月儿圆满,因此多数游子趁着这个好日子回家与亲人团聚。
祭拜月神按照我国的阴阳二气和四时节气的变化规律,农历八月正是阴气大盛之时。恰逢这阴气大盛之际,加上 太阴之精 的满月,此时的 月相 ,可以说是汇集宇宙时空诸 阴 于一身,因此这时祭拜这 太阴之精 是恰逢其时,因此把祭拜月神的日子放在中秋节这一天。
二、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指南
节日的起源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中秋节的起源绝不例外。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是因为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谢土地等神灵的祭礼,也称秋报。上古及中世的秋社不必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期的确定应该还与人们祭月、赏月的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就有夕月,是皇家于秋分时候祭月的礼仪。中秋的月儿最圆最亮,最堪清赏。后世的人们在这一天,将秋社及祭月、拜月、赏月、观潮、赏桂,馈食月饼等节俗活动融合,并逐渐赋予这个节日以团圆等新的意义,从此,一个极富蕴意的节日就形成了。 从纯属农事祭礼的秋社,转而成为象征家庭、家族团圆幸福的团圆之节,耐人寻味。秋社与团圆,从心理层面说,自然也存有某种共同的追求。祈求农丰或举行向天地神灵酬谢收获之祭礼,其蕴含的无疑是对丰厚物质及富足幸福生活的祈愿;而期盼团圆,不也就是对美满、幸福生活的祈盼吗?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不难分析,前者似更关注于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似尤瞩目于对和谐的家族、人伦关系的追求,因此更具精神性。然则中秋的团圆品格的形成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人对亲情,对和谐的家族、和谐的人伦关系的追求是超过对物质的追求的。反过来,中秋节俗的存在,又对中国人的重亲情、重家族及人伦关系和谐的精神气质起了润物细无声的熔铸作用。所以,即使在**的所谓破四旧时期,人们也不能忘情于中秋节,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它扎根于极为深厚的传统伦理文化的土壤之中。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清代顾禄《清嘉录》载吴地百姓中秋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 斋月宫 。本世纪初,我到松江农村作民俗调查,村民告诉我,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这不是十分难得的么,这不是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共处与和谐的表征么?同时,暂时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欢聚赏月,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体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人们亲朋相携,步出户外,赏明月,尝节物其乐融融。除了赏月,南方不少地方有观潮之俗,唐宋之时,钱塘江观潮就盛况空前,苏东坡出知杭州期间,曾多次观潮,还写下《中秋夜观潮》的一首七律。另外,扬州之曲江也是观潮的好去处。中秋前后还是金桂飘香的时节,赏桂之风也久盛不衰。中秋的存在,让人们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迷人的月光大大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月中蟾蜍、月中兔,嫦娥奔月以及月桂,吴刚的神话传说,让这个节日充满了神秘气息,使很多中秋诗文呈现瑰奇幽丽的面貌。中秋诗文之多,真可谓不计其数。有的作品,甚至唱彻中华大地。然则中秋节的节俗,不仅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中秋是全民的节日,但从前有的地方妇女在中秋有她们独特的节俗活动,如拜月,俗传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称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吴地有走月亮之俗,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直到天明鸡唱,犹婆娑月下。近日苏州民俗博物馆中,就有一组大型群雕,形象地刻画了吴地走月亮的场面。妇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方拜月活动结合求子仪式,是其证明。闽南及台湾地区的妇女,中秋节有听香之俗,听香人燃香礼拜后,或静立或出游,注意窃听别人语言,以占卜吉凶。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从前中秋节,更是儿童的节日,这天儿童的民俗活动很为丰富,从前有些地方,儿童要行拜月之礼。北方儿童,每于中秋之夜,拿着大饼边吃边唱:唱月来,唱月来,来年日子好过来;唱月饼,念月饼,明年是个好年景。安徽中秋,小孩们有摸秋之俗,孩子们手拿火炬,结队到田野间,摘取果豆等物,就叫摸秋。江西、安徽有些地方,中秋还有儿童堆宝塔的习俗:在野外拾取旧砖瓦,堆成七层宝塔状。塔前置小桌一张,上供果子饼饵。至夜间,塔之内外点上灯烛。胡朴安先生于记载此俗后赞叹:一片光明灿烂,直与天上明月争辉。儿童则坐于塔前赏月,并作种种游艺,以表示其欢娱,实一幅天真烂漫儿童行乐图,惜无人绘之耳。(《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广东儿童中秋夜有提灯之会,孩子们提着灯笼,沿街游行唱歌,兴高采烈。广西中秋的儿童灯会更具特色,孩子们用竹篾扎成蜻蜓、蝴蝶、虾公、兔子等,涂色插烛,持灯上街,相互比美。灯与丁谐音,中秋节的这些关乎灯的习俗,所寄寓的是人们对家族繁衍、人丁兴旺的祈愿。从前中秋节的儿童习俗,很多并未得到传承,这是十分可惜的。在日益重视传统的当今时代,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如何让儿童也在传统节日中尽享游娱之乐并受到有益的熏陶,无疑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最后谈谈关于月饼的一个民间传说:元朝末年,统治集团为了维持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怨声载道。张士诚为了号召人民起义,中秋节前,在每个月饼中夹一字条,约定起义时间。中秋之夜,人们掰开月饼,见到传单,纷纷揭竿而起。明清时代吃月饼之风兴起,就是为了纪念反元的人民起义。此传说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它让月饼及中秋节包含了反压迫、反暴政的内容,当然也是极有意义的。
三、邀您“潮玩中秋”!福州推出20条精品旅游线路
3个赏月点、20条精品旅游线路、26场文旅活动
福州邀您 潮玩中秋
中秋假期临近, 福州市 结合中秋民俗特色,以 有福之州 潮玩中秋 为主题,推出3个赏月点、20条精品旅游线路、26场文旅活动、36场文艺展演以及旅游企业系列优惠措施,邀请广大市民游客 潮玩中秋 。
游闽江,乐悠悠。记者 池远 摄
中秋赏月乐趣多多
闽江之心 : 闽江夜色之美,闻名榕城,中秋赏月绝佳地,闽江当然占一席。夜幕降临,*月*空,泛舟江上,只见月色与七彩灯光倒映水中,流光溢彩。走下游船,沿着 闽江之心 漫步,仰望天上明月,与古人同结月下秋思。
鼓岭旅游度假区: 带上家人,捎上茶点,登上鼓岭观景台,一同 举杯邀明月 ,尽赏榕城华美夜色,共享中秋之乐。在柱里露营地林地间、湖畔边漫步赏月、露营野餐,也是绝佳的赏月体验。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徜徉在三坊七巷,静赏飞檐高墙上空的皓月,极具意境。配合中秋假期三坊七巷推出的系列活动,即可在传统习俗与时代新潮交互中感受不一样的中秋韵味。
赏月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推荐
泛舟赏月:水光月色相映趣
线路一: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闽江之心-闽江夜游;
线路二: 黎明湖公园-白马河游船;
线路三: 温泉公园-晋安河游船;
线路四: 福道-福州西湖。
登高赏月:月照林海惹人醉
线路一: 鼓山登山古道-十八景眺望台;
线路二: 欧乐堡海洋世界-中国云顶景区;
线路三: 永泰青云山-御温泉度假酒店;
线路四: 中国寿山石馆-寿山乡九峰村。
露营赏月:仰望星空返自然
线路一: 鼓岭大梦书屋-柳杉王公园-柱里景区(露营地);
线路二: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梁厝营地);
线路三: 宏琳厝-闽清县塔庄镇七叠温泉度假村(七叠温泉营地)/瓷天下 海丝谷(星空海露营地);
线路四: 嵩口古镇/百漈沟景区-春光村-赤锡乡HIFUN房车野奢营地。
环水赏月:静看明月水中出
线路一: 罗星塔-琅岐龙鼓度假村-红光湖公园;
线路二: 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东湖数字小镇;
线路三: 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八井村、竹里村)-罗源湾海洋世界旅游区-鉴江镇井水渔村;
线路四: 福清市 南岭镇大山村(食菜厝、大姆山)-瑞岩山风景区-海口镇龙江桥。
古厝赏月:依楼望月最分明
线路一: 三坊七巷(严复故居、二梅书屋、小黄楼、水榭戏台等)-屏山公园;
线路二: 闽都民俗园/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闽越水镇-福建凤翔首邑温泉旅游度假村;
线路三: 连江丹阳镇新洋村贝里蟹谷-坂顶村三落厝;
线路四: 罗源县洋坪古村-福湖村(畲族民俗馆、兰家大院、雷家大院)。
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全市文旅部门和重点旅游景区结合中秋民俗,推出形式丰富的文旅活动。
若是你到 闽江之心 赏月,不要错过这里的文旅活动:9日在仓前公园举办 秀闽江 福满仓 仓山区闽江文化秀系列活动;10日19:30在长城大舞台举办 月洒闽江畔 欢庆共佳节 中秋节惠民演出;10日晚,在闽江游船开展 宋风茶韵 闽江夜游中秋点茶专场活动。
福地中秋 十泉十美 中秋温泉旅游主题活动启动仪式:9日在源脉温泉园举办,联动推出十个秋泡温泉系列产品,并组织 秋韵好温泉 凤翔首邑温泉水寨狂欢节 首发团。
炫我 第二届福州市街头艺术展演:10日10:00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光禄吟台举办。
梦回大宋 永泰中秋国风游园会:10日在永阳古城举办。
利桥古街穿月大戏:10日-12日在福清利桥古街龙江门广场举办。
青山龙眼文化节 长乐和平街送福粥:10日在和平街举办。
陈振龙番薯文化节:9月在长乐文岭镇前董村举办。
七彩罗源 福满海湾 鉴江镇首届鲍鱼文化节:9月在罗源鉴江镇举办。
畲风海韵 七彩罗源 全民健身活动:9月-12月在罗源鉴江镇举办。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9日在福建民俗博物馆举办 民俗中的非遗 中秋沉浸式体验活动;10日20:00-20:30在南后街举办中秋汉风巡游。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10日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福州中秋节俗展示体验活动,推出摆塔、吃礼饼等节俗体验活动;10日在下杭路123号举办国潮中秋节活动;10日-12日举办 月圆福满 主题市集活动;10日-12日在福州茉莉美学馆举办闽榕 月满人间 共赏天香 中秋活动;11日举办名城少年闽商文化主题研学活动。
鼓岭旅游度假区:10日举办中秋烧鸟音乐派对;11日16:00-17:30举办 落日 不追赶 手碟音乐会;11日、12日举办 中秋鼓岭 探月研学营活动。
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10日-12日举办古风汉服表演、评话表演、夜游市集、露天电影放映、天幕赏月等系列活动。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9日-11日在上城市露营地举办古厝烛光音乐会;10日14:30-17:00在梁敬魁院士文化馆举办主题研学活动。
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10日-12日举办 月满中秋 桃李芬芳 双节活动。
文艺展演精彩纷呈
市属文艺院团、市文化馆、保利剧院等为市民游客带来闽剧、评话、伬唱、歌舞等32场文艺演出和4场展览活动。
9日在烟台山举办 花好月圆闽韵闽腔 我们的节日 中秋惠民演出;9日9:00在陆庄社区古巷书场举办 中秋月圆至 古巷曲韵浓 文化惠民曲艺专场;10日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 福满福地 闽韵流芳 我们的节日 中秋惠民演出;12日10:00在林则徐纪念馆举办我们的节日 情满月圆 相聚福州 中秋节惠民演出;12日16:00在上下杭广场举办我们的节日 情满月圆 相聚福州 中秋节惠民演出;10日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德云三宝相声专场演出等。
市文化馆将于10日-12日在市非遗展示馆推出亲子DIY活动、福州木雕非遗项目展示体验、软木画非遗项目展示体验活动。
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中秋期间举办 明月应解嫦娥心,佳节欢笑洒凡尘 喜迎中秋佳节 活动、汽车图书馆活动、 书海识遗 非遗手工艺 系列活动、月下中秋游园会等。
市美术馆、市非遗展示馆、市图书馆等将推出 每个有趣的灵魂都该被哲学吸引 主题书展等4场展览活动。
文旅优惠接连不断
(一)旅游景区优惠
源脉温泉园:10日-12日现场结算特惠价108元/人。
凤翔首邑温泉度假村:10日-12日成人票128元/人,儿童票69元/人。
永鸿野生动物世界:10日-12日教师转发推文免费入园。
福建豪业七叠温泉景区:10日-12日温泉门票优惠价88元/人。
罗源湾海洋世界:10日-12日教师凭教师证免费入园,教师直系亲属可享海洋世界及其成人套票5折优惠。
欧乐堡海洋世界:2日-12日在抖音上推出优惠套票活动,亲子套票198元,家庭套票298元。
闽越水镇:10日-12日凭教师证免费入园(退休教师也可参与)。
瓷天下 海丝谷:9月9日-10月7日陶瓷婚周年纪念群体(结婚九年、结婚二十年)免景区大门票。
(二)住宿餐饮优惠
福州西湖大酒店:10日推出2022年中秋博饼宴特惠。
福州聚春园大酒店:10日推出中秋博饼、点心赠送等活动,持教师证用餐的宾客可获精美礼品1份。
福州天元国际威斯汀酒店:10日-12日凭教师证可享餐饮优惠;10日当天用餐客人可获月饼,凭教师证可获5折优惠蛋糕券1张。
福州香格里拉酒店、名城大酒店、于山宾馆等酒店及鼓岭岚筑等民宿也推出中秋相关客房、餐饮优惠措施。
上述优惠仅供参考,具体价格、优惠时间请以各旅游企业提供的为准。欲知更多活动及优惠信息,请关注 遇见福州 微信公众号。
温馨提示
四、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指南
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指南
北京民俗博物馆是京城唯一国办民俗类博物馆,大家去北京旅游的话可不要错过啦!以下为您带来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指南,欢迎浏览!
北京民俗博物馆景点介绍北京民俗博物馆设在集元、明、清古建群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是京城唯一一家国办民俗类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1997年成立,旨在保护、挖掘东岳庙历史文化,征集北京地区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
博物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地址: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信息门票
门票10元,讲解门票40元,学生票半价。
开放时间
每天8:30-16:30开放,周一闭馆。
交通信息
公交
乘75路、101路、109路、110路、112路、202路夜班车、420路、615路、650路在神路街下即到。
地铁
乘地铁6号线在东大桥下,向西步行660米即到。
东岳庙会介绍庙会简史
元延佑年间,张留孙买地城东,规以为庙。此后嗣宗师吴全节继承师志,继续修建。建成后,便受到元廷的重视,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还派遣官员降香。那一天,大都城内的居民都蜂拥齐化门外,迎接御香。又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通州城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 漕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 ,市场的繁荣更是促进了香火的兴旺。元《析津志》载 是日,沿道有诸色妇人,服男子衣,酬步拜,多是年少艳妇。前有二妇人以手帕相牵阑道,以手捧窑炉或捧茶、酒、渴水之类,男子占煞。都城北,数日,诸般小买卖,花朵小儿戏剧之物,比次填道。妇人女子牵挽孩童,以为赛愿之荣。道傍盲瞽老弱列坐,诸般楫丐不一;沿街又有摊地凳盘卖香纸者,不以数计。显官与怯薛官人,行香甚众,车马填街,最为盛都?
东岳庙不仅是香客们的圣地,还是文人墨客经常聚集的地方。元时东岳庙有一石坛,原为开山祖师张留孙的弟子董宇定,王用亨的住处,周围植有杏花千余株。每到杏花盛开之际,便有群公赋诗张宴,一时间在大都传为盛事。有果逻啰洛易之诗云: 上东门外杏花开,千树红云绕石台。最忆奎章虞阁老,白头骑马看花来 。
在这之后的数百年里,东岳庙经过明清两代帝王的多次修葺、扩建,以及内宫嫔妃、太监,民间善士和诸香会的募捐助善,庙的规模逐渐扩大,庙内供奉的神祇也多了起来。除了每年三月份的.庙会,每月初一、十五也有庙会。
明末清初是东岳庙会的全盛时期,朝阳门外至通州的道路不但是陆路转运漕粮的必经之路,也是由水路进京离京人员的必经之路。
民国以来,东岳庙庙会依然是摩肩接踵, 礼佛士女,不绝于途 。
据三十年代调查统计,东岳庙每年开庙44天,庙会摊位131个,摆在庙内的有卖小吃的、杂货的、花鸟鱼虫的、杂耍的,还有套圈儿的游戏,引得游人围个水泄不通。庙外有卖木材的、家具的、食品的、铁器的及日用百货,还有说书的,不过在东岳庙说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能说《岳飞传》,因为庙里供着岳飞。
1937年日军进驻北京,时世**,民不聊生,东岳庙也逐渐衰败。抗战结束后,庙会虽已恢复,但已是元气大伤。1949年,东岳庙作为公安学校校址,庙会从此停止。
庙会习俗
戴福还家
正月初一一大早,就有献花会敲锣打鼓,浩浩荡荡来到东岳庙,有各色鲜花将庙前的牌楼装扮一番,然后进庙烧香礼神,拜完后出庙,从牌楼上取下一朵花戴在头上。回家的路上遇到行人,便拱手作揖,道声 戴福还家 以示问候。献花会多由花市的商贩组成,他们到东岳庙,除了拜神,还挑着纸花、绒花在庙里支个摊儿,售予众香客。这样一来,其他人也能将福 带回家了 。所以逛庙的妇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喜欢买枝花戴在头上。样式也极多,有金鱼的,有蝙蝠的,有聚宝盆的,有石榴的,总之图的都是一个 福 字。花上面还贴着金片,阳光下闪烁不定,煞是好看。
抢烧头香
东岳庙除了三月中旬开庙半月外,每月初一、十五也开庙,过去,老北京讲究正月初一子时一过,就到东岳庙烧香祭祖。香都是成把成把地烧。有的香客真索性几个人合起来,把成捆的香摆在大殿前,累成一座 香山 。点燃后,跪在四周,求神许愿。庙里香客虽多,却没有喧闹之声,人人表情凝重,专事烧香,气氛庄严而又神秘。
是日清晨,庙门还未打开,门外已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山门一开,进香之后,还要在山门外赛放鞭炮,祈望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传说,宋代有个叫韩元英的人,对东岳大帝尊崇倍至,大帝也时常降临其家。后来,大帝久久不来,韩元英不解其故,生怕有所冒犯,便前往泰山祷告。才知大帝只受人间的炉香,每天清晨,庙中道士烧的就是头炉香。只要你跟在他们的后面烧香,一定灵验。稍有迟缓,大帝就登山而去,再祈祷什么,他也听不到了。于是韩元英夜里就来到东岳庙门前的通天鼓下等待。没想到困倦难奈,不知不觉睡着了,错过了烧头炉香。大约一个多月后,韩元英去世了。
打金钱眼过去,育德殿内东岳大帝和帝后的像前悬挂着一个大铜钱,俗传用钱币投中钱眼,就能得子。于是人们竞相投掷。投中者,喜上眉梢;不中者,益发不止。民国时,阜财神殿的财神像前也挂起了一个大铜钱,中间悬一金钟,击中有声。香客们礼神烧香完毕,都要到这里来投几下,求得来年的好运气。后来,因为投得人太多,庙里住持害怕咂坏了神像,惊扰神灵,就撤了下来。
摸铜骡后罩楼文昌殿前立有文昌帝君的一铜特和白瓷马。铜特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俗称铜骡子,高三尺许,鞍背铸康熙戊子年(1708年)制,为京城善士所献。老北京曾流传 东岳庙的铜骡子能治病 ,哪里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铜骡子相应的部分,便能感应神通,病自然就好了。又传摸了铜骡的下体,能滋阴壮阳,早得贵子。许多人慕名而来,可是在摸的时候又害操,男人们遮遮掩掩,女人更是忸忸怩怩,羞羞搭搭,要摸又怕人笑话,但是求子的心盛,没有法子,索性摸上一把就跑,为此闹出了不少趣事和笑话,铜骡子也被摸得照眼的亮。后来被移到了白云观。铜骡的旁边还有一匹马,象征着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居官者争相祭拜。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俗博物馆中秋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民俗博物馆中秋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