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关中民俗博物馆资料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五千年文化看西安,西安值得一去的9个特色博物馆及其馆藏之宝
西安,千年之都,东西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时间转轮碾过的印记,被她收藏沉淀,变成了历史长河中的秀丽遗珍。正所谓“五千年文化看西安”,要想深入的感知这些历史瑰宝,那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博物馆。 有人说: “一个城市的博物馆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西安有着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正如这个城市一样,拥有着千古底蕴,又拥有着闪烁霓虹。这里为您推荐9个值得一去的博物馆,如果你也是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着崇敬和探索之心的人,相信你会喜欢他们。 01 综合性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最大最全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陕西博物馆中的老大哥。被誉为 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属于AAAA级旅游景点。 陕历博里分三类馆藏,基础馆(免费)、珍宝馆(30元)、壁画馆(270元)。实行“免费不免票”的制度,门票是限时限量发放的,所以要提前在官网上预约,再携带身份证去门口领票。注意每周一是闭馆整修时间,大家出来旅游要合理安排时间。 陕历博馆藏文物37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里面的国宝级文物那真的太多太多了。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唐代酒器,国之重宝。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 鎏金竹节熏香炉,这是汉武帝赐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线条流畅,造型奇妙。 要说最具艺术价值的,首推唐墓壁画馆收藏的壁画,总藏量约1000平方米。这些壁画是从墓室中将厚度为0.5cm-1cm的画面揭取下来加以保存的,所以这样完整大规模的壁画非常少见。 【西安博物院】 西安除了大雁塔 , 还有一个小雁塔也非常有名, 关中八景 之一的 雁塔晨钟 就是指小雁塔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而西安博物院就是由小雁塔、荐福寺、博物馆区组成,它是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同样是AAAA级旅游景点。 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创意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西安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三彩胡人腾空马,这件三彩造型生动、逼真,釉色鲜美,是唐三彩中罕见的精品。虽是一个静止的雕塑,却让人有一种骏马驰骋的感觉。 还有这里的佛教造像展厅,系统的展出了从北魏早期到明清的佛教雕塑作品,佛像法相庄严,菩萨低眉善目,天王和力士威武雄健。喜欢佛造像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02 遗址博物馆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里肯定首推的是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国家5A级景区。每个坑道里的兵马俑都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面部神态、姿势和服饰。场面宏大壮观,让人叹为观止。来西安必打卡之地,这里也不多做介绍,总之,绝对会震撼到你。 【汉阳陵博物院】 汉阳陵是西安第四代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有很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展馆建筑风格非常独特,是采用下沉式结构,整个展馆都在底下,可以看到汉阳陵考古的实际情况。 进馆需戴上鞋套,馆内阴气袭人,行走在玻璃廊道上,脚下和身边就是真实的葬坑考古现场。说实话,在微弱的灯光下,看着坑道里东倒西歪的人俑,胆子小的人还真有点害怕的。 汉阳陵里的陪葬品可谓琳琅满目,以陶俑为主,从葬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这些考古发现既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也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来汉阳陵博物馆的人很少,但是它的价值和馆藏绝对不输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来这里,你仿佛穿越到了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你可以看到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生活展现,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石刀、骨鱼钩、骨铲等,生活器皿:骨针、陶锉等还有首饰和祭祀用品,还有一些风俗习惯等等。 遗址大厅上的“半坡遗趾”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字。你会发现,应该是此“址”而非彼“趾”。有的人觉得是郭老先生写了错别字,还有一些人说是别有用意,用这个“趾”来表示我们从远古一步步走向现代化。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宝贵的文物,属国宝级文物。只要你上过中学历史课,相信你一定会感到眼熟的。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中轴景观中心地下,采用半地下结构设计。这里展示唐代最高艺术水平的精美陶俑,这些陶俑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什么文官武吏、乐队仪仗、男仆女侍、行商艺人以及来自外国的遣唐使臣、僧侣、客商等等,虽然都只是些陪葬的物品,但反映的却是整个盛唐的气象。 03特色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这里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别看碑林博物馆的名字不起眼,里面藏了不少国家级的宝贝。比如昭陵六骏、景云钟等。 喜欢书法的人一定不要错过,像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米芾、黄庭坚,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家,在这里可都能看到他们的真迹。 逛这里的感觉就是,石碑已经不是文物了。看到博物馆外面随意叠放的石碑,如果是放在别的博物馆,绝对是入展厅玻璃展示的。在这里,竟然完全没有保护的就放在了外面,可见这里石碑真的太多了。 碑林博物馆里不光有名家的石碑,还有许多国家级文物。 唐景云二年唐中宗敕令铸造了景云钟,钟上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景云钟以青铜铸造,重6吨,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钟乳32枚。钟声纯美优雅,清脆宏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景云钟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进行播放,这一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大夏石马是大夏创立者赫连勃勃的儿子赫连陵墓前的石刻 。 前足下残留“大夏真兴六年岁在甲子夏五月辛酉”等字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 唐昭陵六骏 唐王李世民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令宫廷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将六匹战马形象采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出来,置于昭陵北司马门祭坛两侧以示纪念。李世民还亲自为每匹马写了赞诗,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在每件浮雕的上角,最可惜的是有两骏被盗。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了自西周到明清各个时期的瓦当和古砖,是国内馆藏瓦当数量品种最多的专题博物馆。所谓“秦砖汉瓦”并不是单单指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而是因为秦汉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世为纪念和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而将秦汉时期的砖瓦统称为 秦砖汉瓦 。 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汉杜陵遗址生态公园风景区内。景区环境优美,占地也比较大,是个非常具有汉文化特色的景区。 其中展示的有汉武帝时期的 大飞鸿、玉兔蟾蜍、益延寿 瓦当,极为珍贵。 还有从战国开始直至汉代都流传广泛的四神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秦砖汉瓦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这里哦。 【 关中民俗博物院】 关中民俗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将散落在关中各地的、具有保护价值的100多所典型民居整体收购,移建到此,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古代民居一条街。里面还有大批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坐在关中大院子里,看着戏台上的秦腔表演,仿佛自己瞬间变成了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 其实除了这些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也不错,馆藏的古生物学和考古方面都有一些不错的展品,而且也对外开放,交通便利,参观方便。 博物馆是高度浓缩的历史和世界,是存贮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巨型宝藏,正所谓三分看,七分听。如果你来,请你不要匆匆地走,一定要静下心来,在展品前驻足观看,听听讲解,了解一下有关这些藏品的故事。你会发现,你所在的这里,我们的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是多么令人赞叹。
二、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非常有名的,民俗作为历史文化本就该永久流传,博物馆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中达咨询就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和大家说明一下。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7亿元。该院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30余年创办,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战略带动项目,是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三、这里有被称为“地上兵马俑”的石刻,漫步其中感受关中民居的魅力
明清时期,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时代,其建筑体系的发展也到达了最后阶段,也是最成熟的阶段,不管是建筑的外观设计还是安装技术等等都已臻完美。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经常以唐长安“自居”,但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损坏等原因,在西安的唐朝建筑目前已经所剩无几,地面能看得到的也只有大雁塔和小雁塔了。遍地古建的西安,其实大部分都是明清古建筑,比如西安市中心的钟鼓楼、西安的明城墙、还有西安回民街内的高家大院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庄严大方,古朴典雅,装饰精美,在细节上也是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师们的艺术成就和对匠人匠心的追求。而在今天的西安,就有这样一个地方,集中收置了近千间明清古建筑,还有被称为“地上兵马俑”的精美拴马桩。漫步其中,就可以细细地感受明清时陕西关中民居的魅力,这就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台山脚下,这是一片占地将近500亩的以抢救各种文物和关中古民居及其相关的 历史 文化等遗物的博物馆。关中是一个地区名,它包括了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杨陵、铜川五市,因为这里位于陕西“四关”之内,故称为关中。关中平原四面都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这里物产丰富,被张仪称为“天府之国”美誉的关中平原比成都平原还要早半个多世纪。关中是秦国故地,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八百里秦川,富饶安全的关中平原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也成了独特的建筑和艺术。关中文化是中华文化里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沃野千里,帝王建都”的关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古建,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古民居已经荡然无存,和临省的山西比起来,西安的地上古建筑也少得可怜,所以第一次来到南五台山脚下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看到这么集中、规模如此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大呼过瘾。 相比起隋唐等朝代需要“幻想原样”的古建,经常在各种明清电视剧中与大家打过招呼的明清古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个城市都是“人手一座”。所以第一次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看到这里约40院近千见的明清古建筑群会觉得很亲切,还会忍不住好奇起来,这么大片民居,其祖上是谁,为什么很多人没听过呢?其实这里都是来自与关中几个城市的民间住宅,被“人为”的集中搬迁到这里而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博物院的创办者王勇超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些关中民居里不被人重视,而即将被贩卖或销毁的拴马桩,所以决定抢救性地保护各种关中遗物。后来他组织了30多人,分成了几个队伍,走村串宅,深入民间,将关中各地的民俗遗物造册登记并征集收藏。在政府的帮助下,最终征集保护了40院近1000间的明清古民居,集中搬迁到这里。博物院里还展示了名人字画、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各类文化收藏品,组成了今天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让所有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关中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关中民居的魅力。 博物院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入口处摆放的被誉为“地上兵马俑”的八千多根精美的拴马桩了。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艺术品,特别在陕西关中渭北高原上最为集中。拴马桩本来的作用是过去大户人家用来拴系骡马的石制品,因为古时的关中土地肥沃,适宜养马,在西汉时期为了抵御匈奴入侵,汉王朝开始在这里大量养马,使关中地区养马达到了鼎盛时期。战时以供骑兵作战的马匹在和平年代的关中成了大户人家出行的交通工具,回家要拴马,自然也要有仪式感,同门前的石狮一样,拴马桩上也被刻上了精美的石雕,即是装饰品也是奢侈品,满足大户人家对外炫耀的作用,被称为大户人家的华表,用时也有镇宅辟邪的意义。今天大家看到如此多的拴马桩也是当年激起王勇超先生开设博物院的“始作俑者”,当年这么多的拴马桩因不被重视,很多都要被砸碎用来铺路,还有一些被文物贩子盯上即将转手售卖,为了不使拴马桩这一关中特有的民俗艺术品被变卖破坏,王勇超先生才开始四处收集拴马桩和各种关中民俗相关的艺术品,才得以让我们今天看到如此壮观的“地上兵马俑”。之所以关中盛产拴马桩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关中盛产石灰岩(也就是青石),青石非常易于开采且软硬适中,适合用来雕刻,也为大量的拴马桩提供了原料。博物院的拴马桩覆盖了唐宋元明清,有上千年的 历史 ,所以被誉为“地上兵马俑”。现在的交通更加便捷,已经没有人再骑马出行,古时的拴马桩在今天也成了 历史 ,如果你有注意到电视剧中关中民居大门入口的话,会发现拴马庄一般都在大户人家门的两侧。当然因为场地原因,博物院将拴马石集中在了一间房子里展示。 2016年央视春晚上,谭维维与华阴老腔搭配的表演让人看完热血沸腾。而就在博物院,你刚踏进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就能从左侧的梨园听到一声吼。这就是梨园里定期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定不要错过。华阴老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2000多年的 历史 ,从最早的民间说书艺术渐渐的发展成了一种戏曲表演,华阴老腔朴实而高亢的唱腔吼出了八百里秦川的气势,豪迈磅礴的气魄被称为“黄土地上的摇滚”。随着很多表演人员的日益老去,华阴老腔也正在快速失传。可喜的是,在2006年,华阴老腔入选了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这样精彩的表演能代代相传下去。博物院里表演的华阴老腔剧目包括《关中民歌》《白鹿原》等等,值得一听。梨园不收门票,演义节目已经包含在了博物院的门票之中,随来随看。 中国的古镇很多,很多都有上千年的 历史 ,这些依旧保存至今的古镇里边留存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的建筑文化,也将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了下来。而关中的民居,因为多为砖木结构,基本上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又雨打,很多内部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再加上建筑本身的一些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有特色的关中民居要么人去宅空自然坍塌,要么被改造拆迁成现代建筑,这些特色的原始民居正在渐渐消失,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在一些仿古的小镇里看到这些明清建筑的身影了。得益于博物院的保护性收集,把这么多间原本坐落在渭北不同地区的古民居原样复原,不同于景区的仿古小镇式建筑,将这里组合成了一个独特的明清宅邸。抬头是飞檐斗拱,低头是青砖石刻,深墙高院之中是一排排保存完好的大户人家的房子。“扒一扒”这些院落的祖上,有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富甲一方的巨商,有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的户部尚书,还有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三朝元老。有武将世家,也有书生世家,文武双全混搭的相得益彰,像是一部见证了各朝各代兴衰成败的活生生的 历史 书籍。 博物院目前开放的一期并不大,如果走马观花的话其实一两个小时就转完了,但是如果细细一品,可以转上半天由余。入了牌坊的大门后,通过检票口,沿着院内的青石路即可游览,街道两旁是青砖墨瓦的明清旧居,各种宅院和戏楼等建筑各有特色,仔细看门楼上砖雕,还有屋檐等处的装饰,非常精美。在一些房间里还有各种关中民俗生活的展览,比如结婚的场景、日常生产生活的用品,还有名家字画,旧时的家具,非常的有看头。民风浓郁的古居,栩栩如生的雕刻,青砖墨瓦的建筑,这里收藏的各色艺术品不仅内涵丰富,也极具研究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学习关中 历史 ,陶冶情操,丰富个人文化的好地方。当然,博物院里值得 探索 的细节还有很多,期待以后景区可以开放其他区域。
四、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
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位于南五台山下。具体环境可以百度,这里不夸奖了。 西安市的最大好处是离秦岭近,开车半个小时的路程便可以到,环山路南面是连绵的秦岭,一路由东到西或由西向东,两边的美景绝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条最美公路。所以周末几处峪口人满为患。 拿我老公的话说,周末闲着没事像他一样在环山路上溜达的人真多。周日天气好,便到南五台山,车己经堵路了,还以为是南五台的寺庙有什么法会,结果大家是去关中民俗博物馆,我也进去。 观后是感叹感叹! 拴马桩不说了,各式各样,我不懂也不敢乱说,放张照片感兴趣的读者看看,也可以去看,全部是古迹。主要说说民宅。 这里的民宅都是一些当年关中各地的大户,也是当时典型户型,是单户的宅院,区别于党家村和袁家村以姓氏为单位聚在一起的村子。当然这些不是原建筑,是把原来的宅院搬过来。 去过古宅的人都知道,以前人的门槛高,大户人家是铜包木的宽门槛(我记得小时候关中地区家家大门底下都有一个门槛,用木头做的,但是很薄也低),过门槛真的要抬起腿跨过去。所以关中的人经常会说“人家的门槛高,咱跨不过去”来形容某家人有钱。 大户人家的门楼很讲究,越有钱越讲究的,《白鹿原》电视剧里的门楼也没有这里的门楼讲究。雕梁画栋,彩色,完全不同于寺庙的那种装饰,放张图。门前有拴马桩,有小狮子,但是大门并不宽大,倒是非常的高,电视里看的大阔开大狮子,估计是达官贵人或是官府一类的。进入大门,才明白古人是如何的讲究的礼仪和身份。大门旁是门房,这里有招待客人的,其次是厦(陕西人念四声sa)房,或者书面上叫厢房,再往后是上房(也就是上堂主房),旁边有花园有后厢房等等,谁住哪里都有规定的,不能乱住。现在的关中道基本不存在这种房屋结构了,全是砖墙楼房。上房一般是讲究三开间,有待客的客厅,因为古人认为读书高,所以大多挂有字画。上房两侧现在没有隔开,所以一目了然看到躺卧的铺设,让许多人误以为是睡觉的地方,古人不会这么不讲究的。 放几张木雕图,因为人太多,拍无人照片就困难,所以照片不太好看。 木雕很精美,年久色彩不艳丽,但可以想象当年的华丽的。在一些古画中有待客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房间的布局。 这些古宅也就是地方上一些有钱人,或者说大户人家,比起《红楼梦》里的世家,那就是土鸡和凤凰,现在回头想想红楼里的事,也就明白了。 也能理解“朱门深似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富家女子的生活。在这些地方有讲解员最好,能知道许多有趣的事,没有讲解,只能凭自己的所知一一领会。 因为时间原因,只看了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一个角,后面有很多的地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中民俗博物馆资料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关中民俗博物馆资料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