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河北邯郸民俗(邯郸民俗表演)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河北邯郸民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河北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文化节?

       河北有许多民俗文化节,比如:邯郸涉县女娲祭典、磁州窑文化艺术节、邯郸魏县梨花文化节等。

       一、邯郸涉县女娲祭典

       邯郸涉县女娲祭典是一场古代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盛典,通常活动在每年的9月份,女娲祭典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崇中华母亲文化,传承中华根祖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构建文化传播平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祭典分为礼鼓启祭、拜谒女娲、乐舞告祭三项议程。在活动现场来往的游客都会驻足停留,女娲造化自然、造福人民、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经久传承、长盛不衰,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女娲的感恩和崇拜之情,祈愿祖国繁荣昌盛。

       二、磁州窑文化艺术节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一般在9月举行。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 之说,磁州窑源于北宋中期,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

       每年的磁州窑文化艺术节都在邯郸市举行,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磁州窑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磁州窑大多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白釉黑花独树一帜,瓷器上的花纹主要以人物、乌兽、虫鱼、山水等景物,现在的磁州窑,除继承了过去的特色外,又有新的发展,畅销国内外各大市场。

       三、邯郸魏县梨花文化节

       河北的梨应该是北方数一数二的,那边的梨花也是每年开的最美的。每年的三四月间,春暖花开,梨花也随之盛开,邯郸魏县的梨花节与以往单纯赏花节日不同,除了有特色的梨花观赏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舞龙、舞狮、秧歌等特色民间文艺表演活动,每年的梨花节都要吸引不少游客到魏县踏春、赏花、旅游。

二、邯郸春节习俗

       邯郸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太极之乡、指南针的故乡 、钢铁之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第一批国家试点智慧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河北邯郸的特色有:

       杨式太极拳(永年县)

       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

       女娲祭典(涉县)

       河北鼓吹乐(永年县)

       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

       皮影戏(邯郸市)

       傩戏(武安市)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景点特色:邯郸是河北省第三大城市,因邯山至此而尽得名。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有多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景区、地方特产等。著名景点有龙行寺、娲皇宫、129师司令部旧址、武灵丛台、赵王城、学步桥、朝阳沟、京娘湖、邺城遗址、兰陵王墓等。

       美食特色:

       二毛烧鸡~居邯郸“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首。主要特点是透熟离骨,肉嫩且烂,咸香清纯,回味鲜美。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味道不变,经久不衰。

       临洺关驴肉香肠~源于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历史,选用精驴肉,剁成肉沫,加绿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贵作科用老汤调制成的糊状,灌入驴肠衣内,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永年“驴肉香肠”又称“驴灌肠”。“郭八火烧”作料齐全,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层多且薄,每张上有二十五层至三十层,外表金黄油亮,呈现石榴籽状,吃起来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诱人。

       一篓油水饺是古城邯郸流传千余年的风味小吃,它形美味香、皮薄馅大、渊远流长,继承“一口油”的传统手艺,精心制作,潜心配料,水饺汁液丰富,油香满口,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饺子馆”,然后传承至今。

三、邯郸农村有哪些婚嫁习俗?

       新郎在等待新娘上轿的时候,女方自家婶子嫂子们会争着往新郎的脸上抹锅底黑。(现在抹黑脸已经由面膜代替了锅底黑)这个做法的含义有四种说法:一是抹了黑脸就要洗,而“洗”和“喜”同音,图的是大“喜”。二是给新郎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女方家不是好惹的,结婚以后不许虐待自己的媳妇。三是属于古老婚俗中“抢亲”的遗风,男方抢亲时,女家要“抵抗”,方法是打新郎或抹黑的方法羞辱新郎。 四是来源于一个传说。(邯郸结婚,娶亲女婿被抹黑脸的来历)

        娶亲回来时,新娘坐红花轿,新郎坐蓝轿。“斟盅的”骑着去的时候拉着的马回来,娶亲回来时不按原路返回,这叫做“不走回头路”。花轿来到新郎家门口时,要拿烧热的犁铧围着花轿转上三圈,同时还要往上面浇醋,这叫“吉利”(激犁)。接着由一个公婆、儿女、丈夫齐全,又没怀孕的“全和人”到轿里给新娘戴“壳子”,这是邯郸正式做媳妇的外在标志。随后新娘抱着准备好的织布柽子和铜镜出轿,脚不能着地,得坐在红椅子上,由前来送亲的娘家兄弟抬着,跨过摆在街门过道里的马鞍子,这叫“骑鞍过柽”。往里走时,街坊的年青人抓着干草节儿和料豆,往新娘和送亲人的头上撒,这叫“撒草料”。拜天地的天爷台上放着一个盛粮斗,斗里插着五色纸旗,天爷台后竖着一捆高粱秸箔子,箔子上插着弓和箭。意思是避邪,把新娘抬到天爷台前,不下椅子,和新郎一起拜过天地,就被抬进洞房。继而开始由小辈们闹新房。

        回门:一般,新娘过门三天后,要由新郎陪着回娘家。但是,邯郸当地习惯是当天回门。俗称回马枪。

四、邯郸春节习俗

        所谓的烤百病就是指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大家收集许多松树、柏树等的枝,再加上一些穿坏了的鞋(取鞋与邪的谐音),破旧的衣服,还有许多的能烧的其他东西,点着后,大家来烤,意味着把自己身上的病患烤走,这是整个正月里最后一间隆重的事,据说要烤100堆火呢。“烤百病”时也有讲究,身前身后脑袋腿脚都要烤到,让病魔无处躲藏。有的人还会念念有词,如“烤烤前,身体健;烤烤后,毛病走;烤烤脸,不揭短;烤烤屁(股),不生气”。 还有一种说法是:小时候这个日子过得很热闹,小伙伴们打着灯笼到处捡可以烧的柴禾,聚到宽阔的场院或是野地里、大路边,点起一堆堆的火。 点燃起来,大家围着烤火,便是“烤百病”了。“烤百病”取“用火一烤,百病不生”之意,在自家门前烤罢后,还要到邻居家的火堆上去烤。按老人们的说法,烤到百家以上会更加灵验。于是,人们会走了一家又一家,并取“百”的谐音,一般转到八家之上,有时候竟能转遍大半个村子。 “烤百病”时也有讲究,身前身后脑袋腿脚都要烤到,让病魔无处躲藏。有的孩子太小没起床,老人们也会把他们的衣裤拿出来烤,或者提壶水搁在火堆上,让孩子用里面的水洗脸,祈盼着他们无病无灾,茁壮成长。 大家尽情的围着火堆说笑打闹,解开衣扣让火烤烤掩藏了一冬的身体。红红火火的光照红了脸膛,照亮了眼神,照亮了心情;红红火火驱走了黑暗、驱走了病邪、驱走了不快! 正月十六清早,邯郸城乡有烤百病的习俗。天不亮,人们便从自己家里抱来棉柴、芝麻秸等,在村街中央点上大火,把馒头、包子等吃食放在火里烤上,人们在火堆周围烤火,嘴里念着:“烤烤手,不手疼;烤烤腿,不腿疼”。老人和孩子不能烤火,家里人也要把他们的棉衣棉裤拿出来烤一烤,趁热呼拿回去,让他们穿上,为的也是除百病,吃了火堆里烤的吃食,传说也有去百病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对康乐的追求和向往。 烤火同时,妇女把自己家的灶灰、垃圾等物倒在街上,这叫穷灰;男的从外面背半筐子新土倒在家中,这叫擓富土。 太阳出来了,火烤的差不多了,青年男女便成群结伙围着城墙、寨墙或村四周,散起步来。这叫“沿城”。人们说:“沿沿城,不腿疼”,以此祈望康泰。此风在峰峰矿区临水等地也十分盛行。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邯郸民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河北邯郸民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