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云舍村什么气候类型

       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江口县处在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处梵净山迎风坡向。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同季,受梵净山的影响,小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时间1257.3小时,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369.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

二、云舍村的介绍

        江口县的景点有梵净山、寨沙侗寨、黑湾河、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护国寺等。1、梵净山: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有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2、寨沙侗寨:位于梵净山山脚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过,河畔有古树参天,寨后绿树青山。3、黑湾河:位于黑湾河和林昔江交汇处,两条河流将这里冲积成一个坝子,四周山色葱茏,和风习习,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青龙洞、大黑湾瀑布、小黑湾瀑布、黑龙潭、猴子跳、大鲵塘等自然景点。4、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是贵州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有“中国土家第一村”之称,长达近700年的土司制度,孕育了云舍灿烂的土家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5、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距金顶11公里,是西面上山的必经之寺,历史上又称天池院、天池堂。寺院占地68亩,万历四十六年敕赐为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有明然如泰等高僧住锡,承传临济宗法系清康熙年间。

三、云舍村的民族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中,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独具本民族特点的服饰,佩戴谐调美观,艳丽雅致。民族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一天或几天,除过共同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外,土家特点的“赶年”、“过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云舍封建朝代遗传的农耕农作,土家织锦,手编工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保留至今的土法制作工艺,有道是“云舍造纸,蔡伦为师”。唐代流传的水排和作坊。古朴、典雅的土家民风民俗。“冲傩”、“还愿”体现祖先崇拜的“祭祀土王”,神秘原始的“祭风神”,对万事万物皆有神灵的信仰,热闹风趣的“打闹”,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词”,亦歌亦泣的“哭嫁”、“闹丧”跳起丧舞,唱起闹丧歌,送亲人至“天堂”。源于原始巫术,驱除鬼疫的傩堂戏。伴随着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打闹歌”、“上梁歌”、“土歌”、“情歌”、“盘歌”、“打溜子”、“毛古斯”、“金钱杆”、“猴儿鼓”、“八宝铜铃”、“摆手舞”、“花灯”、“农灯”、“彩龙船”都显示出云舍土家人的古风习俗。对生产、生活和文艺现象的强烈渗透。

四、云舍村的介绍

       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以前的云舍,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家山寨。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依托农村党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共强共荣,村“两委”先后获省、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旅游先进村”、“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等荣誉称号。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2002年,云舍被纳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帮扶点,通过几年的发展,云舍的乡村旅游现已初具规模,2004年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