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武汉婚礼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武汉嫁女儿的风俗
- 2、武汉这边结婚有什么讲究
- 3、武汉嫁女儿的规矩
- 4、武汉这边结婚有什么讲究
一、武汉嫁女儿的风俗
武汉嫁女儿的风俗有:1、婆家迎亲的去时、回来原则上不能重复路线(不走回头路)。2、新娘出娘家门,要换鞋。3、新郎快到了,娘家一定要关门“为难他”,最好关两道门,要新郎演节目、塞红包、大声表白等等,直至所有伴娘们、亲戚都满意了,才能开门。武汉对结婚时间没有讲究,中午和晚上都可以,日期来说,节假日和双休不用说了,阴历是个吉利的日子,阳历是工作日也一样可以举办婚礼。
二、武汉这边结婚有什么讲究
婚俗重视用“鞋”,派“嫁女饼”礼。在不同的地区都会有当地特有结婚风俗习惯,因此武汉也是有武汉特色的结婚风俗需要新人注意的。在武汉方中,将某物套在某物中称“筒”,两双鞋套在一起,自然就是“筒鞋”了。怔合婚礼上的一口彩话“同偕到老”,故被当作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象征物。因此,在武汉结婚的时候“筒鞋”是必备之物。根据武汉传统中,结婚派饼是不可轻率的一环,是显出对该婚礼的重视和隆重程度。武汉结婚习俗中,一般是选择中午或者晚上举行婚礼,选择在周末的日子里,农历的吉日举行婚礼,和其他地区的习俗一样,讲究良辰吉日。如果新娘是外地人,可以选择酒店式婚礼,在婚礼选择婚房接亲出嫁,是最方便的解决方法,在中午十二点以前就要完成接亲,绕城,接待嘉宾的流程。武汉人结婚时都比较简单,流程和大多数城市一样,会选择西式婚礼或者中式婚礼,西式婚礼就是三个步骤,接亲,婚礼,敬酒几个大的步骤,其他的并不特别。
三、武汉嫁女儿的规矩
武汉的习俗是这样的,如果女方家庭条件比较好,女方父母会在结婚当天给女儿陪嫁一辆小车,一般是一辆十几万的小车,然后还会陪嫁一些家电和家具,如果女方家条件比较差,女方父母一般只会给女儿陪送一些家具和床上用品,不会给太多的陪嫁。我是武汉的,我们这边是男方给女方家彩礼钱,一般是10万左右。然后结婚当天,男方会给女方家送一辆车,女方家也会给男方家送一辆车。然后男女方家会各自给各自的亲朋好友发红包,一般是20-50元。然后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会给新人送上礼金,一般是10元。结婚当天,男方会在女方家摆酒席,女方家会在男方家摆酒席,然后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都会参加,一般都会摆十几桌酒席。
四、武汉这边结婚有什么讲究
一、普通婚俗 定婚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相信生辰八字。八字无冲无克,双方父母同意,便可订亲。订亲时男方备酒席,请亲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红纸写好“庚书”(生辰八字),置于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称“发八字”。男方据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给妇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亲”、“指腹为婚”者。 报日 男方在征求女方同意之后,将迎亲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谓之“报日”。报日前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黄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红纸写成“龙签”、“凤简”(即婚期通知书),连同按女方要求筹办的礼品、礼金一并送到女家。 搬嫁妆 结婚前两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妆。女方待酒、给脚力钱。钱用红纸包好,数量不等,但对背帐子、挑百子捅(马桶)、脚盆(俗称“小家业”)和掌钥匙的人要封大礼。女方事先将嫁妆摆在客堂中,让人观赏,谓之“亮嫁妆”。嫁姨由“全福人”(儿女双全的妇女)缝制,也由“全福人”铺床。在新娘进房这前,新郎要选一儿童**,谓之“压床”。 迎亲 男方打发花轿迎取新娘。发轿前,先对花轿敬香、放鞭炮;牵娘点燃3支红香,托着镜子照花轿的四周,谓之“照轿”;而后锁桥、发轿。迎亲队伍一路放鞭鸣铳,敲对子锣。到达女家门前,须投帖叫门;女方则再三索要“喜钱”,直至满意时方可开门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请礼宾“开眉”(用绱鞋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上轿前梳妆打扮,头顶一块大红绣花方绫,谓之“盖头”。临上桥痛哭一番,称“哭嫁”。 迎亲花轿来去不走旧路,去时绕道走,回时走捷径。中途换人不歇轿;停轿不落地。迎至家门,举行“回车马”仪式,鼓乐齐鸣,叫喜声不绝。拜堂 花轿入宅、鸣炮奏乐。牵娘打开轿门,牵出新娘。先拜天地,后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后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礼,然后揭去新娘的盖头;夫妻并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后,新郎出房招待宾客。客人散后,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并行大礼。富家大户请礼生、乐生呼礼,一般分告祖、回銮、踩堂、拜晓等四堂礼,以踩堂最为热闹。黄陂的踩堂歌别具一格,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收录。 闹新房 新娘进房后,开始闹新房,亦称“盘新娘”。男女老幼均可与新娘嬉笑打闹。用衣服兜些红枣、豆子、花生,掺杂苦楝砣等涌进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帐”。随后,众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语,或说戏谑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难以答复的问题难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亲妮的动作。总之开各种各样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门 婚后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爷姑娘双回门。并在当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进门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桥”上走过,叫过桥。过桥后要“拜旗”,所谓“旗”,即绑在树上的门幔。这些都是闹剧,为婚后余兴。 二、便亲婚俗 男女简单成婚,谓之“便亲”,多在穷人或再婚者中流行。 童养媳 俗称“细媳妇”。童养媳有两种原因:一是女方家境贫寒,子女多,养不活,便将女儿送到婆家当童养媳;二是男方家穷,儿子订不到亲,先抱个姑娘做养女,成年后做媳妇。童养媳地位低下,挨打受骂是常事。成亲叫做“圆房”。 回头亲 也叫“对换亲”。男女两家均为穷家薄业,又各有子女,婚嫁两难,于是请媒人说合,互换成亲。此种婚姻,嫁妆微薄,酒席从简。 转房婚 即兄死嫂配弟,或弟死弟媳配兄。多数族规把转房婚视为“**”,予以禁止。 入赘 俗称“招坐堂女婿”。女家无儿,怕断烟火,招婿进门,传宗接代。婚礼由女方主办,婚后生的子女一般随母姓。 招夫养子 女亡夫后,不愿守寡,又有一份家产,就招一个合适的男子进门支撑门户,抚养子女。 抢亲 以强硬手段将寡妇或对婚约不满的姑娘抢到家中,草草成婚。也有男女相爱,因女方家庭或宗族反对,只好暗中约好而“抢”亲的。 三、新型婚礼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婚姻法》,规定婚姻恋爱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并提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男到女家等新风,出现一些新型婚礼。 茶话婚礼 一般在机关、学校工厂举行。由单位负责人主持,同事、亲朋和介绍人参加并致祝词,新郎新娘讲恋爱经过,然后进行文娱活动或举办舞会。席间备有糖果香烟茶水招待客人,既热闹又俭朴。 集体婚礼 一般在元旦、春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举行。由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组织数对,乃至数十对恋人举行婚礼。举办舞会或文艺演出,喜庆、热烈、节俭。 旅行结婚 新郎、新娘结婚时一起到外地旅游度蜜月。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汉婚礼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武汉婚礼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