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三星堆祭祀台 三星堆祭祀台简介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三星堆祭祀台 三星堆祭祀台简介”的文章,大家来看看吧!

三星堆遗址的重要遗迹

著名的一、二号祭祀坑位于三星堆城墙东南50余米,两坑相距25米,是三星堆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两坑坑室走向一致,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坑口呈长方形,口大底小,坑壁整齐,填土经夯打。一号坑坑口长4.5~4.64米,宽3.3~3.48米,深 1.46~1.64米,坑口三面各有一条宽约1米,长0.34(残)~3.85米的坑道,呈对称布局向外延伸。二号坑不带坑道,坑口长5.3米,宽 2.2~2.3米,深1.4~1.68米。坑室内器物均分层放置,埋藏现象前所未见,大多数器物埋藏时或埋葬前明显经过有意的焚烧和破坏,或烧焦、发黑、崩裂、变形、发泡甚至熔化,或残损、断裂甚至碎成数块(段)而散落在坑中不同位置,部分青铜器、头像及面具有的口部涂朱、眼部描黑现象。一号坑共出土各类器物567件,其中青铜制品178件,黄金制品4件,玉器129件,石器70件,象牙13根,海贝124件,骨器10件(雕云雷纹),完整陶器39件以及约3立方米左右的烧骨碎渣。
二号坑共出土各类遗物6095件(合残片和残件可识别出的个体),其中青铜制品736件,黄金制品61件(片),玉器 486件,石器15件,绿松石3件,象牙67件,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海贝4600枚。
两坑出土器物的种类,除部分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常见的青铜容器、玉石器和巴蜀文化遗址常见的陶器外,大多是过去从未发现过的新器物,如青铜群像、青铜神树群、青铜太阳形器、青铜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两坑出土器物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文化面貌复杂、新颖、神秘,而且造型奇特,规格极高,制作精美绝伦,充分反映了商代蜀国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黄金冶炼加工技术、玉石器加工技术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宗教信仰。一、二号祭祀坑既是整个三星堆遗址的精华所在,同时又代表了古蜀文明之最高成就。它们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巴蜀地区青铜时代的历史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青铜艺术和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空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商代四川盆地社会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必将引起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历程的重新审视,在中国考古学研究课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根据城墙基础可知,三星堆城墙长度为260米,基础宽度为42米。城墙南侧有壕沟,宽度30~35米,壕沟距地表深2.84米,壕沟深2.4 米。城墙上开有两个缺口,形成“三堆”,缺口的年代不会早于明代。因此,三星堆是一条内城墙。一些学者将三星堆说成是祭坛,或直接将三星堆说成土坛,应予纠正。
城墙位于三星堆遗址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端地面现存部分长约40米,东南端临马牧河岸缘仅存少许夯土边缘,原城墙分布情况基本依稀可见。根据解剖及调查资料,三星堆城墙残存部分高约6米,顶宽5~7米,底宽40~45米。结构、筑法、体量及城墙内的包含物与东、西、南城墙基本一致,唯顶部宽度不及其它城墙。 青关山遗址位于鸭子河南岸的台地上。经考古发掘,发现大型红烧土房屋基址一座。从现场揭露部分推测其平面呈长方形,西北——东南走向,现能观察到的面积约为100m2 。西北——东南列残长50米,宽14米。房基宽0.35米-1.5米,均系红烧土夯筑,夹杂大量卵石。基槽宽3-4.5米。推测其修筑方法为先挖基槽,然后夯筑房基。在房基内外两侧(距离房基边缘0.5米—1米),均发现成排的檐柱遗迹——红烧土块。红烧土块一般为长方形,长为0.45米—0.6米不等,宽0.25米—0.35米。两排檐柱之间可能为廊道。
由于发掘面积有限且未对其进行解剖,该房屋基址的实际面积、修筑方法、残存高度、进深开间眼下尚不清晰,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但如此规模的房屋基址在三星堆遗址中是从未遇到的,其功能已远远超过一般居室的需要。推测其极有可能是宫殿性质的建筑,年代为商代。

青铜大立人代表中国何处文明

青铜大立人像, 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 一号祭祀坑出土。重约180公斤,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的青铜器。现存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大立人像,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
  青铜大立人
  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
  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三星堆是什么

三星堆是三星堆的遗址。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部鸭河南岸,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它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丰富的古城、古村和古蜀文化遗址。现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墙保存完好。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表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属于中华文明之母,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2021年5月28日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收获颇丰。截至目前,在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中,已发现1000多件重要文物。此外,三星堆遗址将联合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三星堆国家遗址公园建设。9月9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四号坑重新发现等重大考古成果。
https://iknow-pic.***.com/aec379310a55b3194816f1e651a98226cefc17b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三星堆“祭祀坑”错综复杂,是怎么记录这些文物的位置呢?

“祭祀坑”错综复杂,对于怎么记录这些文物的位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雷雨说:所有的信息,不光是它的层位,第几层,哪个坑的哪个方位,即使是这些信息流失掉了,一看二维码,一扫反应出来经纬度,马上可以判断出来在这个坑的哪个部位,这个标签具有唯一性的,是器物或者标本的身份证。

IT之家了解到,本次文物出土还首次采用了 3D 打印制成的硅胶膜,该硅胶膜可贴合在铜尊表面,比软布、薄膜的效果更好。

目前,三号坑已经发掘到了大量堆积器物的层面,也被称为 “器物层”,有造型独特的各种青铜尊、青铜神树、大量的象牙,还有着之前从未见过的外形酷似青铜立人像顶着大尊的器物,特别是象牙的密集程度,在目前已经发掘的三星堆遗址来说,都是最多的。

扩展资料:

为无字天书编页码

考古,实际上并不仅仅是文物的发掘,还包括通过发掘解读古代人的生活。在考古学家看来,土壤并不仅仅是土壤,而是揭秘古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工具。

从土色土质,到土中的遗存、成分、植被等等,通过科学的解读能够部分还原古代的气候、植被、动物等多种信息,就像是在给无字天书编页码。

这次三星堆的考古工作为了更好地还原古蜀人的生活,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进行考古。除了对于考古发掘的位置进行了全面的3D扫描之外,还对于填土进行了大量的采样和留存。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三星堆祭祀台 三星堆祭祀台简介”的内容,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最近发表
随便看看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