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春天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春天的习俗
1、竖鸡蛋民俗
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玩法: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这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迎春牛
春牛身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身长八尺,象征农耕八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牛头代表当年的年干,牛身代表年支;牛绳代表立春当日的天干;牛绳的质地代表立春当日的地支。
并依干支的五行画颜色,属金为白色,属木为青色,属水为黑色,属火为红色,属土为黄色,各按太岁干支,每年变换其色。另外牛口合上,牛尾摆向右边代表阴年;相反,牛口张开,牛尾摆向左边代表阳年。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希望,对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
4、祭日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
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
5、吃香椿
香椿芽香味独特,而春分时节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的。春分时节的香椿嫩芽,绿中带红的香椿芽,因其味道而受人们青睐。所以有吃香椿芽增添魅力的寓意。
二、春天的习俗
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等。
1、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2、贴年红: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3、团年饭: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寓意。
4、守岁: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 ,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5、压岁钱:压岁钱,又名压祟钱,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三、春天有哪些传统习俗
春天的节气共有六个: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记忆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一、立春(2月3日-2月5日)迎春: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游春:自发组成游行队伍,打扮成公鸡的报春人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春天标志性角*咬春: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就是买个萝卜啃啃二、雨水(2月18日-2月20日)拉保保: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撞拜寄:找干爹,是为了让子女顺利、健康地成长接寿:女婿对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要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回娘屋:出嫁的女儿带上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惊蛰(3月5日-3月7日)吃梨: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相传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预示着只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打小人、祭白虎: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四、春分(3月20日-3月22日)竖蛋: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非常有成就感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菜,多见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大小。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送春牛:春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粘雀子嘴: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免得麻雀来破坏庄稼拜神祭日: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古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之说。犒劳耕牛: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五、清明(4月4日-4月6日、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扫墓祭祀: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六、谷雨(4月19日-4月21日)祭仓颉: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吃春: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赏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祭海:谷雨是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谷雨贴: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四、春天的习俗
春天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天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春天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