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西城有两条长长的,南北走向的街 ----- 东城根街和长顺街成都祠堂家谱族谱。如果说这两条平行的长街就像梯子两边的长木头,那连接着两条大路的小街巷就像就像梯子中间那一条条短木头了。我记得过了祠堂街之后,往北大致是牌坊巷,将军街,东胜街,斌升街,桂花巷,仁厚街,商业街,奎星楼,过街楼,红墙巷。 这一带约两平方公里, 大概就是老成都的少城所在吧。听长辈说,少城过去是满清达官贵人的住所,街道基本上由一个连一个的深宅大院组成。成都的西城是个文化区。祠堂街弯弯的,在当时就算大路了,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夏天每棵树都撑开一把大伞,阔大的树叶随风而动,送来阵阵凉意。
祠堂街有个少城公园(人民公园) ,有梅园、海棠、兰草园等优雅的中式园林成都祠堂家谱族谱。有座《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纪念1910年四川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而死难的民众,还有个“儿童乐园”,里面的高梯,梭梭板,跷跷板,秋千就是我们的迪斯尼乐园了。由高又陡的圆筒梭梭板最刺激,钻进去就不见光亮,每个人都尖叫着梭出来。
最吸引我们的是假山,由人工湖挖出的泥堆成成都祠堂家谱族谱。假山上有树有亭,我们常在上面“打游击”。男孩爱扮“牺牲”,那样女孩们就会围上去千呼万唤,七手八脚 抬到亭里“抢救”。女孩子也喜欢他们“牺牲”,可以拉着手,尽情表达伤心欲绝的感觉。小学低年级小孩已经有很强的性别意识了, 这些表达可能是一种对性别角色的体验吧,很是新鲜快乐。游戏结束便“过后不思量”,正像人们常说的两小无猜。这种游戏每个人都可任意创造情节,大家都很尽兴。记得我那时不断耍新鲜,弄得其他人只有跟的份儿,于是常常当头领。公园有个小湖可以划船,顺着小河可以绕园划一周。可是票价“不菲”,一小时租金好几分钱,都不大舍得常常去划。那条小河下面,石头的花纹都看得清楚,还有很多螃蟹和鱼虾,我们玩得天黑了都不知道。我哥哥很调皮,常常偷了家里的绣花枕套,到处野够了,再扎进沟里抓些泥鳅螃蟹,用枕套装回家。父亲要打,他便说晚饭吃油炸泥鳅. 父亲表面不笑,内心口水一流,那举起的手还不轻轻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