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是谁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我们的根在哪里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我们从哪里来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一本族谱,一部家史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这是我们寻根的路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也是我们未来的庚续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近日,客家族谱博物馆、龙岩市档案馆、上杭县档案馆联合申报的“清代民国客家祖地族谱”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出炉
“清代民国客家祖地族谱”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这是国家档案部门对闽西“客家祖地族谱”重大文献遗产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授予客家族谱博物馆等收藏单位的一张国家级“金字招牌”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客家族谱博物馆、龙岩市档案馆、上杭县档案馆现收藏了160多个姓氏、3600多部、20000多册客家族谱,在同类文献中册数最多、姓氏最多、地域最广、形式最多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其中,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客家祖地族谱”多达4900多册,地域以客家祖地闽西为主,覆盖与闽西有祖源关系的粤、赣、台等客家地区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这些族谱凝聚了客家人爱国爱乡、敬祖追宗、和宗睦族的情结,是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对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台湾祠堂家谱族谱。这些数量众多、姓氏众多的客家祖地族谱,在记录中原汉民族大南迁及客家迁徙历史档案中,尤其是记录客家迁台垦拓、人口繁衍、文化传承和交融发展历史档案中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唯一性。
“客家祖地族谱”是客家民系在闽西形成、发展、播迁的重要史料,是古代中原汉民族大南迁,及汉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交融发展的民间实录,是全球上亿客家人、特别是台湾600多万客家人寻根溯源与认祖归宗的宝贵文献,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击“台独”势力提出“新客家”“台湾客家在地化”以妄图割裂两岸血脉关系的有力武器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清朝西河林氏族谱淡以公裔领全谱
清朝西河林氏族谱
客家祖地族谱表明,在闽粤赣客家基本住地中,闽西是客家形成的核心区,是客家寻根之地台湾祠堂家谱族谱。罗香林在《客家源流考》(1950年)中所列南宋客家各姓氏迁移表中,共18个姓,全部经闽西迁往粤东和粤东北。
邓氏宗谱
族谱记载,开基粤东的130多个姓氏中,90%始自汀杭(闽西);清代早期从闽西祖地直接迁台有丘、张、余、李等42个姓氏;与闽西有渊源关系,经闽南、粤东间接从闽西祖地迁台的客家姓氏有100多个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民国 李氏族谱
开基于上杭的李氏大始祖李火德,其后裔多播迁世界各地,人口多达几百万台湾祠堂家谱族谱。后裔英才辈出,新加坡李光耀、李显龙为其裔孙。开基上杭张氏大始祖张化孙,在台裔孙遍布全岛。开基上杭丘氏大始祖丘三五郎,开台裔孙众多,仅丘继龙一支在台开基祖就多达200多人,后裔有30多万人。开基上杭游氏大始祖游二三郎,派衍海内外裔孙100多万人,其中迁台裔孙有13万人。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海峡两岸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台湾顶新集团魏氏兄弟等政经界许多知名人物,都可以在客家族谱博物馆馆藏祖地族谱中找到他们的血脉渊源。
民国赣邑天狮朱氏七修族谱
郭氏家谱
馆藏广东广西客家族谱记载,有王、冯、卢、丘、江、汤、刘、朱、李、杨、吴、何、张、陈、郑、林、周、罗、钟、郭、梁、黄、龚、温、彭、傅、蓝等30余个姓氏从上杭“瓦子街”迁出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族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族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族谱,是宝贵的历史活化石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国家档案局评定的“有特色、有典型意义的,同时又是最急需抢救”的国家级档案文献台湾祠堂家谱族谱。
其中具有国际级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可继续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然后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台湾祠堂家谱族谱。“清代民国客家祖地族谱”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客家族谱走向世界文献遗产跨出了坚实一步。
END
融媒体记者:罗玉文
通讯员:范少强
编辑:邱婷
检查:林加涛
审核:陈良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