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青涩
我的家乡房山,位于北京西南部,区域面积约2000多平方公里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分南沟和北沟。南沟属浅山区,大部分是丘陵和平原地带,北沟是纯山区。我从小生长在北沟山区,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山里娃。由于在山里长大,对大山深处家乡的感情尤其深厚。
记得上初一时,语文课上,老师叫我们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那时候,对家乡的认识是简单肤浅的,也是幼稚的。平时只知道傻淘气的我,两手托腮,愣愣地看着黑板发呆,手中的笔拿起来,又放下,老半天憋不出几行字来,就像狗咬刺猬无从下嘴。不过相对于我这个贪玩淘气的孩子来说,班里也有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他们的“大作”总是作为范文,由老师讲评并读给大家听。比如,班长在作文里是这样描述家乡的,至今还记得几句——在魏巍的百花山下,在滔滔的大石河畔,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小村庄,那就是我的家乡红煤厂……听完老师的诵读和点评,相比自己的搜肠刮肚无从下笔,当时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现在想来,那时的家乡,的确很美,可是说她“富饶”就很迁就了。改革开放以前,乡亲们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就是所说的“土里刨食”,一家老小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一个汗珠子掉八半,苦干一年,到头来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人口多的家庭还亏支欠账,靠借粮过冬。记得上中学时,生活条件稍稍改善了些,上学能有自行车骑,学校在外村,离家很远,每天往返三十多里地,还要带着弟弟。由于学校离家太远,还要带午饭,一个铝制饭盒里面盛满了面粥(玉米面粥),上面再放几条大萝卜咸菜就是午饭了。别小看这个铝饭盒,除了带饭有时候还把它刷洗干净,去合作社(供销社)买一饭盒黄酱回来呢,记得那时黄酱只卖一毛八一斤。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同学经常是不带饭的,中午到合作社买半斤动物饼干或江米条吃,当时真是既羡慕又流口水。改革开放以后,直到80年我上高中时,生活条件才有了进一步改善,每天能吃到一顿细粮(大米白面),从此,家乡人的生活发生的质的变化。
由于家乡的地里位置优越,是通往上下五乡(史家营、大安山、霞云岭、南窖、佛子庄)的要塞之地,村里人开始借助邻乡的煤炭开采业,做起了煤炭囤销、运输、汽车修理、饭店旅店等生意,从此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几乎家家都翻盖或新建了房子,坐上了小轿车,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正如去年我写的一首百字令《故乡》一样:
乡
心向
红煤厂
百亩粮仓
四季瓜果香
分水岭小河淌
民风纯朴礼仪邦
山青水秀遍地牛羊
上下五乡要塞通达广
乌金储运忙赞改革开放
民富裕村兴旺奔小康
东西仓银子十八缸
将军石矗练兵场
刘仁恭舞刀枪
游子恋家乡
荡气回肠
欢歌唱
更强
棒
家乡的美在儿时的记忆里,总是掺杂着个人的好恶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说家乡的山美,是因为山上有瓜果梨桃,可以给我解馋;说家乡的水美,是每到夏季可以到学校前面的分水岭季节河里去洗澡。那时候,管游泳叫洗澡,现在想来也有道理,洗澡是不穿衣服的,游泳是要穿泳装的,那时候我们都是光屁股泡在河里的,一泡就是一个晌午,有时候还忘记时间,耽误了下午上课,挨老师批是家常便饭。正午的阳光照射在清清的河水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在水中嬉戏打闹,把一上午的课堂憋闷疲惫,都冲洗得无影无踪,干干净净。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少有烦恼的。时光模糊了许多曾经,却抹不去儿时的记忆,当时对家乡的好感就是这么简单纯粹,没有其它。
不过长大以后,再回来看家乡,却颇有一番感触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是人生的阅历,是生活的态度,还是乡愁这东西跟年龄、时空有关系,离开的越是久远,越是眷恋思念。有时候,跟同学聚会,和朋友聊天,无论谁提到家乡的名字,都会瞳孔放大,竖起耳朵,异常的激动。瞬间,在内心深处荡起一片思乡的涟漪,记忆的深沟立刻被豁剥开来,思绪的野马,不禁沉浸在家乡的旷野里、山水里,儿时的记忆里。
小时候/看家乡不起眼/甚至嫌弃她/三番五次地考学/目的很明确/离开她/摆脱贫穷/长大了再回来看她/却难舍难分/一草一木/一石一山/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是人长大了/还是心长大了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这首《乡愁》小诗是我对家乡深深思恋的真实写照。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怀恋家乡了,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平时也会借休息日或回家祭祖等机会,回去看看,看看家乡的山,看看家乡的水,看看曾经住过的老屋,和还居住在那里的老乡亲聊聊天,叙叙旧。
春分节气,乍暖还寒,正是万物复苏山花初绽的季节,也是我们这里上坟祭祖的时候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都说桃花开杏花落,在北沟最先开花的却是山桃花,它比杏花要早半个节气开花,当然比桃花开的更早了。清晨,一家人驱车赶往家乡上坟祭祖,出了燕山,就如同进入了山门,透过车窗瞭望左右,简直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竞相开放,公路两侧的山坡上一片片雪白的花枝在春风的吹拂下左摇右摆,好像是在欢迎我们,一股股沁肺的馨香扑鼻而来。行进的车子放慢了速度,家人们尽情地欣赏着家乡的山桃花,感受着山里春天的气息,好不惬意。此景,正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所描述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拜过祖上,便想回村里看看。看看自家的老宅子,瞧瞧留守这里的乡亲们。村里异常的寂静,昔日,热闹非凡的景象已荡然无存,转悠了一大圈也没见几个人。这才几年的光景,乡亲们差不多都搬走了。的确,这些年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都在外面买了楼,变成了“城里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我内心很复杂,不知道脑子在想些什么,惆怅、伤感、欣喜……真的说不清楚……抬头仰望蓝天,眺望远方,初春绿绽、山花满坡,熟悉的面孔虽然少了许多,却不感陌生……此刻定了定神,哦,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临行时,我驻足回望,依依不舍,真想再多停留会儿,嗅一嗅这里的新鲜空气,看一看那久违的山景,特别是那一沟沟,一坡坡的山桃花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故乡我回了,我会常回来观顾你的,你没变,我心依旧。故乡的确还在那里,而我能做的,只是走走瞧瞧,来去匆匆,追寻着那点点散落在旧时光里的记忆碎片。或许,这一切都只是我心里最美好的慰藉。故乡,只有离开了,才会真正拥有。幸好,我们正在开始向往你。故乡,今天只好回了,为了生存,没有办法,我只好回了,回到那座车水马龙,喧哗躁动的城市,因为那里有我的工作,有我的饭碗,我要去上班挣钱,要养家糊口。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故乡,我永远的家园。
注:本篇所用图片均由作者拍摄于房山区佛子庄乡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
图文|曾经青涩
时间|戊戌年初春
作者简介:
曾经青涩,本名:刘继承,1964年3月出生,北京房山人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热爱生活,喜欢文学,爱好摄影。
云天文学总社版权页
【精品悦读】隶属于中国云天文学总社,系国内知名公众平台 【名家文学】【华语诗界】的姊妹公众平台,欢迎各界文朋诗友,关注平台、踊跃投稿,尤其欢迎各文学团体集体推荐稿件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
投稿邮箱:jingpinyuedu1@sina.com
云天文学总社机构
福
创作不易公主岭祭祖扫墓上坟,编辑辛苦,望君转发,点亮在看!
扫码赞赏通道
备注说明给谁
方便快捷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