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山东殡葬风俗(天津殡葬风俗)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山东殡葬风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谁知道曲阜的葬礼习俗

       曲阜的葬礼习俗归纳起来,主要程序有以下方面: 初丧濒临咽气时,一般要为其沐浴更衣,咽气后,用白布、蓝布、黑布或特制的绣着文饰的“衾”、“轻被子”等盖住尸身,称为“小敛”。小敛前,有的地方要求给死者的口中放入一定的物品,如制钱、硬币、红布、五色线等,称为“噙口”、“压口”。移至堂屋的灵床上,儿女、亲戚在旁守护。死者的儿子或侄子要手持香火秸秆为其“指路”,意为告诉亡灵该向何处去;指路后是“送浆水”,浆水用生水、生面和小米等搅拌而成,或只为清水,早、中、晚三次,意味着给亡者送食物。亡后三天,要发盘缠,给亡者烧纸马、纸钱等纸扎;现代更有纸扎汽车、电脑、楼房等等。死者入棺,谓之“大敛”、“入殓”,要“净面”、“撒垫背钱”、“罩头”、“镇钉”等。现在,由于火化制度的推行,入殓的程序逐渐消失,或象征性地将骨灰或骨灰盒装入另一个盒子。 吊丧吊丧环节中有三项内容:报丧、开吊、守灵。报丧,一方面是告知亲友,另一方面是告知周围的街坊邻居。按传统仪式,报丧者要给报丧对象磕头,然后报告关于死者的情况。现在,除了至亲好友需要报丧者上门报丧外,还可以通过发布或递送“讣告”、“讣闻”等方式告示。在山东有些地方还有用特定标示来公告报丧的。临清地区,死者家要在街门上贴一条白纸,起到“出丧牌”的作用,名为“封门”。开吊,是指布置灵堂、接受吊丧者哭拜等一系列活动。死者的近亲参加吊丧的仪式比较隆重,要携带挽联、祭品、黄表纸、纸元宝等一宗祭礼前来。从大殓之后到出殡,儿女等人要日夜守护在灵柩旁,称为守灵,其间男不剃头、女不梳发,晨烧“鸡鸣纸”,晚焚“夜辰香”。有人来吊丧,要磕头谢孝。 出殡出殡是丧礼中最隆重的仪式。由于出殡仪式极其繁乱,需要较多人手,所以很多朋友、乡邻会到亡者家中帮忙。出殡这天早上,鼓乐班子就来到主家,开始吹奏,名为“闹丧”。出殡仪式从“点主”开始,即孝子将灵牌交给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官或家族内有威望的老人,在“主”字的点上用朱砂笔点一下;孝子将灵牌捧回,就可以出殡了。“斩碗”,就是在灵前把倒扣在灵柩前的黑碗用刀砍碎。待众人“启灵”、“抬棺”后,孝子要“摔盆”;摔得越碎,被认为子孙越兴旺。梁山一带,称摔盆仪式为“路祭”,其他一些地方的“路祭”则指在出殡路上进行的祭祀活动。 安葬掘墓,俗称“挖坟坑”、“开圹”、“打圹”等。在临朐等地,要在下葬之前举行“祭坟地”、“祭阴宅”等仪式,奏乐、摆供、焚香、奠酒、放鞭炮,将长明灯、五谷仓、水罐、粮食、纸扎的童男童女等陪葬品放入墓穴。棺木入穴时,鞭炮、鼓乐大作,孝子等人痛哭。在曲阜、龙口等地,棺材入穴后,死者的子女每人抓三把土撒在棺盖上。有些地方子女拿起铁锹,领着大家铲土盖棺。安葬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孝子和亲属要来圆坟,即为新坟添土、祈福。 葬后祭礼山东各地有为逝去的家人“烧七”和过周年的惯习。每隔七天,死者的儿女亲戚应到坟前祭祀。俗话说,“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到“五七”和三周年祭祀时要特别隆重。除了烧七,还要烧百日、烧周年。 家中老人去世,子孙、亲属要按制易服,民间统称“戴孝”。这里所说的“制”,是指我国传统的“五服制”,是指祖父、父亲、本人、儿子、孙子的五代人,在死者五服之内的男女,都应该戴孝。孝子要身穿孝服,头戴孝帽,脚穿孝鞋,腰扎孝绳,手持孝棒。旧时的孝子要戴麻冠,现在一般都是用白布大致缝个简单的“孝帽”,也有干脆用白布大体在头上一缠;腰里扎的孝绳,大都是两股麻搓成的一根绳;孝棒按照传统,必须用鲜柳树棒,不剥皮,用白纸缠绕,贴上白纸花、纸穗。等仪式完毕之后,将这根柳枝插在坟头上或坟旁,希望它能生根发芽,保佑子孙兴旺。 旧式丧礼除了对亡者的追忆与祭奠之外,更多地藏纳了迷信思想和仪式,产生了铺张浪费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倡导破除迷信和实行殡葬改革,礼仪逐渐简化。60年代中期,不少人家以砖砌墓,开追悼会,送花圈,形式隆重而节约。70年代以来,一般火化,儿女臂带黑纱,同时通知亲友吊唁的日期,开追悼会,举行吊唁仪式。礼毕,儿女捧骨灰盒,由亲友护送至田间深埋,或葬于公墓。

二、山东海阳殡葬风俗

        在山东枣庄,葬礼的风俗通常需要七天时间,从家属们收拾遗物、择日安葬到完成祭祀,每一步都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首先,家属们需要收拾遗物,准备安葬所需的物品,包括棺木、棺材、衣服、香火等。其次,家属们需要择日安葬,一般来说,择日安葬需要在祖先的祭祀日期前一周完成,以确保安葬日期的吉利。第三,家属们需要准备安葬所需的物品,包括棺木、棺材、衣服、香火等,这些物品都需要在安葬前准备好。第四,家属们需要准备安葬当天的物品,包括祭品、祭品的放置位置、祭祀仪式的准备等。第五,家属们需要准备安葬当天的物品,包括祭品、祭品的放置位置、祭祀仪式的准备等。最后,家属们需要准备安葬后的物品,包括祭品的收藏、祭品的清理、祭祀仪式的完成等。总之,在山东枣庄,葬礼的风俗通常需要七天时间,从家属们收拾遗物、择日安葬到完成祭祀,每一步都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三、菏泽丧事风俗习惯

       1、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2、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3、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4、哭丧仪式:哭丧是菏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5、送殡:送殡开始后,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途经过的农户都要出来燃放鞭炮,孝子要亲自上前跪谢。中途还要将棺木停放一下,叫做“撇灵”。撇灵过后,所有参加送葬的女眷们都必须回去。回去的时候,女眷们必须一边哭一边喊着“某某跟我回家哟”,意为招魂。

四、山东海阳殡葬风俗

       旧时人死后,穿寿衣停灵正堂,于大门口烧纸轿、纸马,长子率死者嫡系晚辈,在堂门口“闯地门”。入殓时,亲人环寿材肃立,子女为遗体拂面,装殓盖棺并设灵堂。停灵时间,贫者1-3天,富者7-49天。丧期,死者亲人穿白衣,一日三次赴土地庙烧香纸送浆水,哭号拜祭;次日子夜,在旧居为死者招魂,至土地庙焚化纸钱、纸牛、纸人等,称为送盘缠。 殡葬前,聘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坟地。富贵人家提前开圹,筑砖槽,修发悬坟。出殡之日,礼宾赞礼、僧道念经、吹手作乐、仪仗铭旌前导,丧舆徐徐而行,眷属披麻戴孝,曳柳杖随后哭灵。亲友设供于途中,行三拜九叩礼,谓之“路祭”。贫者或薄棺或席卷,掩埋于土坑之中。 葬后三日,眷属绕新坟撒五谷“圆坟”。每七天到墓前哭拜一次,谓之“烧七”,七七方止。百日及一、二、三周年,均去坟地祭祀。 建国后,对丧礼实行改革。1977年3月,县内开始实行火化,废除木棺土葬,丧礼从简。机关、学校、部队、工厂通行的仪式是:向遗体告别、火化、开追悼会。农村程式不一,有的人死后,丧主乘车护遗体赴火化场火化,捧骨灰盒回村,直接送坟地安葬;也有的放置家中,至第三日埋入坟地。披黑纱、献花圈、开追悼会的新风气逐渐兴起。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殡葬风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山东殡葬风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