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清明时节,各地几百万的祭扫大军纷纷涌入各个公墓、陵园、山林中,导致人潮拥挤、交通堵塞、事故频发,常常上演一幕幕“人在囧途”祭奠。而焚烧纸钱、祭品的老习惯导致各地纷纷出现“风吹旷野纸钱飞,浓烟熏得路人愁”的状况,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空气质量大幅下降。近年来,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呼吁市民提高防火意识,提倡“文明祭扫,过平安清明”,可这种“老调重弹”似乎成效不大。
其实,早从2007年起,民政部就在全国推广一些新潮又文明的祭祀方式,像网上祭祀、居家祭祀、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等,时下随着疫情的反复也正逐渐流行起来祭奠。网上祭祀借助互联网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逝者家属可以在网上祭祀平台创建纪念堂,编辑逝者一生的简介、重要事迹、上传逝者生前的照片等等,还可以进献多种祭奠贡品,构建亲属关系网。
南大民俗专家徐艺乙表示:祭祖扫墓虽是一项很重要的节日活动,可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祭奠。很多离乡在外或身有不便的人,也只能选择网络祭祀的方式来缅怀亲人。这只是现代人祭扫的一种方式。
其实在当前这种疫情频发的形势下祭奠,传统祭祀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经济,我们何不选择网络祭祀?既可表达我们自己对亲人的怀念,又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这种两全其美的形式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