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母亲火化后有舍利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有些人被火化后骨灰中会有一些称作舍利的颗粒,这是为什么?
- 2、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何普通人没有,只有高僧圆寂后才有?
- 3、亲人火化后有数颗白色舍利子,当时在场的一些人也闻到了香味,是去了极乐世界了吗?
- 4、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何普通人没有,只有高僧圆寂后才有?
一、有些人被火化后骨灰中会有一些称作舍利的颗粒,这是为什么?
舍利一词系由梵文转译而来,其发音为Sarira,汉文典籍曾按音译的方式写为“室利罗”或“设立罗”,后来便按照汉语读音习惯取Sarira之前两个发音读写为舍利,一直延续至今。另有由Sari音译为舍利者,其意是一种鸟的名称,此舍利(Sarira)非彼舍利(Sari),切莫混淆。舍利(本文所说舍利均指Sarira)在梵语中原意是“谷粒”,即天竺(古印度)人在日常生活中称呼谷粒为Sarira。尤以汉传佛教典籍 弥勒上生经疏下 解释得较为明白:“舍利者,稻谷也;驮都者,体也。(本文作者注:此处所说佛体是指荼毗之后的佛体)佛体大小如稻谷量,故以为名”。释迦佛亦曾将过去世修持六波罗蜜梵行先贤大德身后遗骨称作舍利,并赞叹说:“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见 金光明经 舍身品)。由此可见,将佛祖涅盘通过荼毗(火化)示现“如五色珠、光莹坚固”的遗骨称作舍利,其实是佛祖早已开许过的。后来,舍利逐渐成为佛陀及其弟子(古往今来的佛门出家、在家弟子)身后之“如五色珠、光莹坚固”遗骨圣物的统称。舍利通常是以荼毗的形式产生的,火化是印度自古以来备受推崇的葬俗之一,是佛门荼毗制度的起源,但荼毗与一般的火化还是有区别的。其外在区别在仪式过程的表现是:荼毗是按佛法仪轨进行的,而一般的火化则是按世间习俗进行的。其本质区别在于:唯有荼毗能够感得龙天护持,并且因此有时会在现场示现种种瑞相;荼毗是示现舍利的主要途径;荼毗具有殊胜密意,其境界如:(释迦佛涅盘后之荼毗境界)“尔时金棺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光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见 传灯录 )。荼毗示现的不可思议殊胜境界事关密意,非为语言文字所能表示,然而舍利的出现的确能够向世人昭示佛法的真实不虚。当今世人或谓舍利神奇之处至今仍无法以科学角度去分析解释,何以故?真实不虚地示现于世间的舍利是佛门圣物,其产生之奥妙机缘岂非凡夫学者所能知之,藉“科学”之假名分析解释舍利产生之奥密,犹如痴人说梦。应当明确地是:虽然荼毗是示现舍利的主要途径,但并非意味着荼毗后的骨灰即是舍利,切莫将真正意义的舍利混同于一般的骨灰。如前所述荼毗后的骨灰中“如五色珠、光莹坚固”的遗骨圣物才是真正意义的舍利,且通常“大小如稻谷量”。 典籍中对舍利的分类。依意义分:一.生身舍利,此即“依戒定慧所薰修,如来灭后留全身或碎身之身骨,使人天永获供养之福德者”(此即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舍利,世人每谓舍利即指此,此种物质形态的舍利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二.法身舍利,一切大小乘之经卷是法身舍利。(此即精神象征意义的舍利,即胜义舍利,法身舍利是佛教经卷而非物质形态的舍利,今人有将物质形态的舍利称为法身舍利,是概念混淆所致)。本文关于舍利一词的含义在概念方面,以介绍生身舍利为主。生身舍利分为两种:一.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此全身舍利赡部洲众生无缘得见);二.碎身舍利,如释迦佛舍利、大德高僧或居士之舍利。
二、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何普通人没有,只有高僧圆寂后才有?
舍利(梵文: 1 2 1 6 1 2 1 6 sarira),又作舍利子、设利罗,意为尸体或身骨,通常指遗体火化后得到的残余骨烬。最早舍利指佛陀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遗留的固体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通常埋葬于塔中。 成分与形成 由于舍利被视为神圣之物,所有很少有关其成分的鉴定。对于其成分组成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有研究人员指其为结石,由于僧人长期吃素,导致营养不平衡,进而产生了结石。而且越能够坚持斋戒的,越有机会形成舍利。不过有人反驳说结石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易碎,而且在高温下都形成粉末状的氧化物。所以结石患者火化后不会有舍利。 当然有部分“舍利”确实为没有烧尽的骨质或牙齿。 有的舍利会发光,因为其中含有萤石
三、亲人火化后有数颗白色舍利子,当时在场的一些人也闻到了香味,是去了极乐世界了吗?
往生极乐世界是凭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分世间一切众生,听闻信受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力救度,至诚心愿意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乃至有这一愿生心念,信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刻就得到往生的身份。唯一仰靠阿弥陀佛誓愿力量,其他的一切不凭。亲人火化后有数颗白色舍利子,当时在场的一些人也闻到了香味,这些不能作为往生的凭证。
四、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何普通人没有,只有高僧圆寂后才有?
佛教典籍《金光明经》中有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在佛门弟子们眼中,舍利是的高僧在圆寂火化之后烧剩的遗留物,它们都是高僧们在世时所积攒下来的功德,其中蕴含着神奇的佛法。
佛家人都相信舍利子越大,功德就越高,供养它的人就能得到无边的福报,是佛教中圣物。至于这舍利子到底为何物,若想要用科学道理来解释清楚就有些困难了。有人认为“舍利”并没有那么玄乎,在印度语里它就是“遗体”的意思。
而且古印度人不仅有崇拜遗体的习俗,葬礼也火葬而非土葬,于是佛陀们火化后剩下的遗骨就成了佛门弟子祭拜的对象,这就和我们国家的百姓也会对逝去的先祖进行扫墓和祭拜是一样的道理。这种说法有较大的可能性,也受到人们的认可。
但有所不同的是,现代人去世后火葬,剩下的都是骨灰,鲜少听闻有或块状,或颗粒状的舍利诞生,而且大家常闻在火化后的遗骨中能找到所谓舍利的人只有佛陀。按照相关的记载,舍利还应该分成好几种类型,在较早的古籍中,舍利一般就是指牙齿、指骨和顶骨舍利等。
但在北宋的《释氏要览》的一书中,舍利中又出现了五色光莹的“新品种”,名为“舍利子”,又叫“坚固子”。这种舍利子还以被分为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赤色的肉舍利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习惯将舍利和舍利子混为一谈,但事实上舍利子只是舍利的一种,而且比较常见。在古印度佛教的传说中,距今约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其骨灰中的头顶骨、牙齿、中指骨以及多达84000颗舍利子就被分给弟子们供奉了起来。
即使是舍利,也是“物以稀为贵”在佛陀们眼中佛祖的顶骨舍利才是所有的舍利中最有价值的。佛经中的《无上依经》中有解释:“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也就是说释迦牟尼头顶上屈卷涌起自然成髻的就是顶骨,其火化后的遗留便是顶骨舍利。当然,舍利是真实存在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中曾记载其“结实,穷劫不坏”。北宋时期,我国佛法昌盛,有印度僧人将佛祖顶骨舍利带到了中国,并奉献给了南京的大报恩寺。而今,人们也能有幸看到这块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佛祖顶骨舍利。
它并不像舍利子那样华光璀璨,而是质地粗糙的黄黑色块状物,其上还有清晰的发孔,外观更像是一块石头。科学家们自然也曾对其他的一些舍利进行过研究,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碳酸钙,并没有其他神秘的元素,和骨灰的主要成分其实是一样的。
为何佛陀们身上出现舍利的情况较多其中一条推测是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现代才开始普及的火葬和古时候的火葬并不一样,由于古代的火葬火势不如现代,所以人类的遗体没能焚烧彻底,才留下了这些颜色各异的块状物。
第二种则是火化的方式不一样,人们发现在对舍利形成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寺院在火化高僧的时候,随着一起送进去的还有珠宝。等火化完毕,这些烧剩的珠宝也属于高僧或佛陀残留的“遗骨”,有些还会结合在一起,产生遗骨中长出舍利子的效果。
此外,2007年的时候还有一位名叫赵东年的人创造了一套烧炼舍利的流程,用他的办法,人们甚至可以将分散的骨灰做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舍利子”。无独有偶,西方也有不少人工钻石制造公司可以通过调节压强、温度等方式,将任何一种动物的骨灰变成为晶莹剔透的钻石,颜色也可以控制。人们将其取名为“骨灰钻石”,便是希望亲人或宠物能多陪伴在自己身边。
或许舍利在普通人眼中,要么平平无奇,要么只是市面上兜售的石子,谜底一旦揭晓,便失去了神秘的色彩。但在佛门弟子眼中,佛陀们的舍利也像亲人们的遗物一样宝贵,能够激励他们往更高的境界修行。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母亲火化后有舍利子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母亲火化后有舍利子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