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清朝祭祀吃肉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清朝皇帝祭祖时为什么要赏赐大臣猪肉?
- 2、乾隆皇帝祭祀时赏赐的猪肉有多难吃?为什么大臣都不想要?
- 3、清朝皇上祭祀完,会给官员分肉,为什么官员要把分到的肉扔掉?
- 4、乾隆皇帝祭祀时赏赐的猪肉有多难吃?为什么大臣都不想要?
一、清朝皇帝祭祖时为什么要赏赐大臣猪肉?
中国古代重视祖先,每当到重要时节,百姓们就会带着香烛和贡品前去祭祀祖先,而祭祀祖先剩下来的猪肉也会带回家吃掉,意在勉励子孙墨守祖业,谨尊孝道。
满族也有类似的习俗,但是他们的胙肉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清朝的皇家祭祀为了讲究排场,每次都会准备大量的猪肉,将这些猪肉去皮后放入白水当中煮,不加入任何调料,而且猪肉会故意不煮熟,里面全部都是血丝。好端端的猪肉不住熟,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满族祖先属于游牧民族,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为了让满族后辈铭记祖先吃的苦,不能忘本所以这顿胙肉也有吃忆苦饭的意味。
并且这个难吃的猪肉也不是谁都能吃的,皇上只会将胙肉赏赐给皇子、亲近的大臣和侍卫,所以没有点背景是吃不到这个半生不熟的猪肉的。就算再难吃,皇上赏赐的东西,也要满脸笑着的接受,嘴里高喊 谢皇上 ,然后忍着咽下去,你要是敢不吃,不好意思,你就是不给皇上面子,这个官你就别当了,还要给你提供免费住宿。在古代做一个官员真的不容易啊。
最后多余的胙肉会分发给百官带回家,猪肉在清朝也是很珍贵的了,一般人家很少吃的上猪肉,清廉的官员会将胙肉带回家二次加工,加上调料回锅重炒就是一道好菜。但是也有很多腐败的官员,他们天天吃的就是山珍海味,那他们吃这种东西怎么受得了?于是很多大臣一出宫门就将胙肉直接扔掉。
下面分享一段清朝大臣吃胙肉的窘况。
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宁宫,钦派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 上自用御刀割析,诸臣皆自脔割。
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的官员围着一个小火炉,小火炉里煮着一块巨大的猪肉,这些当时最有权力的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如何下口,最要命的是还有人监督他们吃下这块肉,之后皱着眉头拿着小刀一块块的割下来吃。
二、乾隆皇帝祭祀时赏赐的猪肉有多难吃?为什么大臣都不想要?
人家都说了,在清朝当官必须具备两大能耐,否则趁早回家。那么是哪两大能耐呢?第一是跪功,清朝下跪和电视剧里面不一样,皇帝上朝底下群臣是从头跪到尾的,不能站起来,所以双腿没点功夫那是绝对不行的。第二是拥有一个强大的胃,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清朝每逢祭祀皇帝会赐给大家祭祀圣物祚肉,这是皇帝赐下来的,后辈们必须吃,否则就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
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是祚肉,那么我给你介绍一下,清朝的祭祀圣物祚肉说白了就是清水煮白肉,任何调料都不加。厨师朋友们自然之道,清水煮白肉即使煮熟了,那肉的油腻荤腥之味道,让人也是在是难以下咽,但是因为是皇帝赏赐的,所以大臣们每逢祭祀,都必须吃完。按照皇帝的意思,这是神灵赏赐给你们的礼物,你们要虔诚的吃完。
人的肠胃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入住中原的满清人都渐渐养尊处优,谁能吃的下去这个呢?据说在乾隆皇帝时期,有大臣在祭祀的时候当场吃吐,被皇帝杖责八十,永不录用。看来后果还是相当严重的呢。
至于他们为何每次都要吃这么难吃的祚肉,这源于努尔哈赤以及之前的满清时代,因为他们生活清苦,每次上山打猎要去很多天,甚至当时他们连盐都没有,所以他们在山上吃的就是清水煮白肉,并且靠着顽强的毅力把大清建立了起来。进入中原之后,加上对汉族文化的抵制,又害怕自己的子孙贪图享乐而忘记创业的艰辛,所以特地保留了这个习俗。
清朝圣祖就是要告诉子孙们,无论后代过得多么好,多么荣华富贵。都不要忘记了祖先们创业的艰难,要记得祖先们就是吃着这个东西打下了天下,他们有责任守护好天下。
不得不说圣祖果然高明,但乾隆之后,祚肉被改良成好吃的小吃产品,从此失去了原本的寓意。清朝的皇室也因此慢慢衰落,失去了血性,也失去了天下。
三、清朝皇上祭祀完,会给官员分肉,为什么官员要把分到的肉扔掉?
因为祭祀时赏赐给大臣们的猪肉没有任何调料,只是用清水煮熟而已,所以没有任何味道非常难以下咽。但是吃白水煮猪肉,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更是皇帝的命令,所以即使大臣们内心不愿接受,也必须做足表面功夫,然后背地里偷偷拿出去扔掉。
《延禧攻略》里就一段情节是一位大臣嫌祭祀的猪肉难以下咽,便撒上了自己偷偷带过去的盐,结果被皇上抓个正着,一怒之下下令将其处死。那么为什么清朝会有这种规矩和习俗呢?原来当时清朝统治者的祖祖辈辈们在马背上打仗,开疆扩土之时条件非常艰苦,整日风餐露宿,茹毛饮血,即使吃肉也只是将肉用清水煮熟,不放任何调料。
所以清朝入关后,就一直延续着祖先的这个习俗,每到过节和祭拜时也吃毫无加工的胙肉,目的就是不让子孙后代忘记祖先的劳苦,延续祖辈们勤俭节约,吃得了苦的美德,表达自己对先辈们的敬意。
所以一旦有人破坏了这个规矩,那可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必然要受到严厉的惩处。不过这些胙肉也的确令人难以下咽,口感生硬没味道不说,很多没煮熟的猪肉吃下去还很有可能会让人拉肚子,所以大臣们都叫苦不迭,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会想出各种办法让自己少受点罪。
不过纪晓岚这个人就与众不同了,他非常爱吃猪肉,哪怕是这些煮的七八分熟,还带着血丝的猪肉他也能吃的津津有味,还真是不挑食。
四、乾隆皇帝祭祀时赏赐的猪肉有多难吃?为什么大臣都不想要?
这叫“胙(zuò)肉”,祭祀所用的供肉,乾隆这种做法就像是“发年终奖”,必须是“优秀员工”才能受到赏赐。既然如此,为何大臣们还不想要呢?
在这之前先讲个关于乾隆自己吃猪肉的故事,雍正有一次在天坛祭祖,当时所有的皇子、大臣都去参加了,祭祀完之后,雍正赏赐了一块肥肉给乾隆吃,这个肥肉是祭祀用的,叫做胙肉,其实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用白开水煮一下,不放任何调料,口感自然是相当差的,一般人根本就不想吃,非常难以下咽,但是十岁的乾隆却一下吃了进去,吃完也非常镇定,还谢过父皇。
乾隆剧照
其实这个胙肉在我们现如今很多地方都还存在,同样也是用来祭祖用的,但是现在人祭祖完之后会重新烹饪一下再食用。因此在乾隆赏赐大臣吃肉的时候,大臣也是非常难以下咽的,不想要都是正常的表现,但是绝对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就是对先祖对赏赐者的不尊重。
要知道雍正是故意考验乾隆的,因为当时已经决定立乾隆为太子了,所以在场的大臣也都心知肚明,乾隆说实话在孝顺这方面其实是值得借鉴的,继位之后,时常感恩于祖父和父亲,尤其是雍正的白水煮肉一事,更是对乾隆的良苦用心,以至于乾隆将这事当作是非常好、非常有褒奖意义的一件事,这样做既可以表达自己祭祖的诚心,又可以让大家不忘初心。
所以乾隆在每年祭祖的时候都会赏赐大臣们吃胙肉,注意了,可不是谁都能吃的,必须要是前一年工作中表现良好大臣才会得到赏赐。
乾隆会将事先煮好的胙肉放在碗里,然后钦点分发,得到这块大肥肉的人必须得感激涕零,就像真的拿到了年终奖一样,因为这直接证明你在这一年中的表现是极好,得到皇帝的褒奖,还不得大口大口的吃啊!
可是大臣们一看这肥肉,哪里还吃的下?又没有调料,哪怕是放点粗盐也好,哪怕是切成薄片也好,非得整一大块,跟个果冻似的,然而这些大臣只能在心里想,实际上还得当着乾隆的面将它吃完。
自古以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胙肉实在难吃,于是乾清宫的当差侍卫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偷偷准备一张纸,不是普通的纸,而是在酱油里面浸泡了一夜的纸,晒干之后等到吃肉的时候就可以用了,然而有的太监用这个方法挣钱,卖给大臣们,大臣在得到赏赐的肥肉时拿出酱油草纸或者盐水米纸,有的直接包裹着吃,有的放到肉汤里面再吃,这样就不会太难吃。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祭祀吃肉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清朝祭祀吃肉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