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撒尼人祭祀地点(撒尼人祭祀地点在)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撒尼人祭祀地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撒尼族的节日有那些

       要先介绍撒尼族的来源: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然后是撒尼族的节日:1.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传说古时撒尼(彝族支系)百姓为了反抗一个暴虐的土司而起义,为了庆祝胜利,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2. 密枝节——11月里为期7天的“密枝节”是撒尼族的“男人节”。月湖村的男人们会在毕摩(祭司)的带领下进入郁郁葱葱的“密枝林”(神山)杀牲祭祀,祭拜“密枝神”,乞求神灵赐予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保佑全村人幸福安康。 男人们在神山上与神灵同餐共饮。他们还会借助酒意和神灵的威严,指名道姓地批评工作有失误的村官,抨击不遵守村规及品行不端的村民,把怨恨统统发泄出来。而受到批评甚至责难的人们,不论言辞多么刺耳难听,也决不能有不满情绪。节日里的批评指责、攻击谩骂是不会在日后的生活中结下仇怨的。村民们说这是千古不变的由神灵所主持的“民主会议”。它起着批评教育、扶正压邪的作用,使得撒尼人良好的传统美德能够代代相传。3.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每当农历二月初十这天上午,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然后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接着全家共进午餐。到中午时,男人不论大小都集中到两位“麻公巴”家喝酒。“麻公巴”据说是祖先打仗时首领的化身,人们在他家只喝酒不吃饭。第二天,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舞坪上,由两位“麻公巴”领头,按“拉么”(老主人)和“萨南”(开腔人)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舞毕,“仰巴”(吹五笙的人)再吹一阵五笙,接着人们就地吃午饭,大家互相敬酒,共庆佳节。4.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参考:

二、滇南彝族祭神仪式:彝族密枝节?

        石林位于云南省会昆明东南郊80余公里处,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地上众多的山川名胜景区中,云南石林以其雄、奇、险、幽的地貌风光独树一帜。在世界溶岩地貌风光中。中国云南石林又以其面积广,岩柱高,小尺度造型见长,一定范围内景点集中而独占鳌头。 面对气势磅礴、逶迤连绵的石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些鬼斧神工的石林是从哪里来的啊!对此,古今中外许多人都走进石林大揭秘的行弄,试图作出完美的回答。科学家说:两三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和物质进化,才使昔日的茫茫沧海变成了今日的莽莽石林。当地的老百姓说:石林是一位大力神用神鞭像赶着羊群一样从遥远的地方赶来的,本来要赶它们去阻挡肆虐的洪水,不知是神鞭失灵,或还是这群有灵性的石头恋上了这方水土、这方人?行色匆匆的石群,戛然止步,无悔无怨地在这里安了“家”。 石林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超然艺术杰作。在350平方公里的石林自然风景区内,天公又把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长湖、月湖、飞龙瀑等景点巧妙地分布在东西南北中。这些说不尽、道不完的景点,分作山光和水色两类来分别叙述可能会道得更明白一些。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等景点为山光景色,这类景色以天下第一奇观——石林为代表。石林,包括大小石林,占地40公顷。一座座石头拔地而起,一派波浪翻滚的景象。仿佛神宫般的石林,峰回路转。昂首望空,时而疏朗,时而压抑,一座座石峰像一根根石柱似的在争奇,又像比美。有的石峰巍然高耸,刺破青天;有的嵯峨嶙峋;有的摇摇欲坠,令人目荡神摇。拔地擎天的石柱下,碧水绕着一座座奇石丁冬作响,滋润着一片绿色、一片鲜花。在迷宫般的石林中,举目四顾,移步换景,“阿诗玛”呼之欲出;“母子偕游”栩栩如生;“凤凰梳翅”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亦幻亦真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长湖、月湖和飞龙瀑为石林风景名胜区中的水色风光。长湖静静地躺在青山怀抱之中,湖水洁净透明,涟漪粼粼,湖面小岛郁郁葱葱,湖畔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飞龙瀑又是另一番景象,滔滔的江水以倾云翻雨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从88米高的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其势如九天银河跌落,轰鸣的声音气壮山河,蔚为壮观。 地灵人杰,世界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就出自石林彝区,所以这里又被誉为“阿诗玛故乡”。居住在这里的彝族撒尼人以勤劳坚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至今仍然保持着别致的民族服饰、独特的语言文字、原始的宗教信仰、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纯朴的民风民俗,古老的文化在这进而积淀得特别深厚。“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人民从四面八方拥向石林,欢度自己的节日。白天,石林也穿上了节日的盛装,群山在这里起舞,涧水在这进而歌唱,男女老少沉浸在节日的热烈气氛中,整个石林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夜晚,人们举着熊熊的火把,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火的光芒、火的热情烧红了天空,映红了石林。 石林的气候也像石林风光一样奇妙。盛夏,当我国长江沿岸的人们在滚滚热浪中寻觅一丝凉意的时候,石林的老人们还穿着一层薄薄的外衣在歌唱着厨古老的歌谣。严冬,当我国松花江岸的人们在冰天雪地中期待一缕阳光的时候,石林的姑娘们还穿着亮丽的裙子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有人曾把石林四季的气候简单地概括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 石林以旖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相辉映,构成了一道神奇的风景线,成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神秘之地。 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旧称李子箐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游览面积约80.004万平方米。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进入景区内,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有的石柱高达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佚名的打油诗所云:“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但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无数骚人墨客把它咏叹吟哦;它又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有双鸟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踞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阿诗玛等无数像生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莲花蘑菇、玉簪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李子箐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驰骋地想象。景区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宫仙境,游者莫不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景区内建有狮子亭、望峰亭、石台、石凳等供人小憩。

三、彝族节日

       彝族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赛装节、密枝节、补年节、哑巴节、姑娘节、插花节、护林节、跳弓节。

       1、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2、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3、赛装节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4、密枝节

       密枝节也叫“祭密枝”,彝族民间传统节日。密枝节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特别是石林的彝族撒尼人的重要祭祀性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历时七天。

       5、补年节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

       6、哑巴节

       哑巴节是云南祥云彝族独有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9年9月,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姑娘节

       “姑娘节”是彝族阿鲁人的情人节,时间为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属牛日,是红河州金平县彝族支系阿鲁人的传统节日“阿卑节”。

       8、插花节

       插花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山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整个昙华山的彝族儿女都要采回鲜红的马缨花,穿上节日的盛装,来纪念一位美丽的姑娘。

       9、护林节

       彝族的护林节是一个传统的少数民族节日,在隆林和那坡的一些地区,他们认为树木花草都是有灵的,所以他们会设立一个时期为禁忌期,保护它们的茁壮成长。

       10、跳弓节

       跳弓节属于那坡县彝族的节日,俗称跳公节。举行时间一般是在农历的四月份中旬,这个节日的由来是他们的祖先出征御敌,得胜归来时正好是四月份,于是人们纷纷庆贺,最终演变成一种风俗,每年都要庆贺一次,后来变成了每九年一次大跳,而每年都会举行小跳。

四、滇南彝族祭神仪式:彝族密枝节?

       说起彝族的节日,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举世闻名的彝族火把节,但其实除了火把节之外,彝族同胞在一年里还要过几个隆重的节日,如“彝族年”、“跳歌节”、“拜本主会”等等,而今天少数民族的节日,要为你介绍的则是滇南彝族的祭神仪式——彝族密枝节。密枝节也叫“祭密枝”,是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主要是路南县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地的民间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总共历时七天,是撒尼人祭祀神灵、纪念祖先的节日。密枝节将至时,石林彝族撒尼人村寨的男性村民就相聚在一起,推举出负责筹办密枝节的“密枝翁”,挑选出符合标准的男性参加祭神仪式。祭密枝神必有白色的绵羊或山羊,其次是白猪白鸡等色彩洁白的牲灵。规定的日子一到,准备充分的男性村民集聚到密枝林边,按密枝翁的分工,杀羊宰鸡,烧火做饭,开始祭奠活动。毕摩(彝族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按古规带着挑选出来的男性村民进入密枝林,来到林中选定的神树下,把上一年放在树下的密枝神虔诚地抬进垫着青松毛的箩筐中,举行祭奠仪式后,抬到毕摩家中,用清水洗净,扎上新的彩色丝线,放在毕摩家中过夜,第二天又抬回林中神树下。祭神仪式后,抬出由男性动手做好的饭菜,由密枝翁平均分给在场的男人食用。密枝节期间,毕摩还会男人们在村中边走边大声喊话,一问一答,批评村民中不守规、品德不好的人和事,起到了扶正压邪的作用,使彝家的良好民族风俗代代相传;此外还要组织撵山活动,全村男性分成几路,手持木棒火药枪,喊着叫着,冲向山林,向野兽发起攻击。撵山的战利品集中后,由密枝翁平均分到个人。而在彝族男人进行密枝节活动时,彝族妇女们则在家中绣花做针线活,一般不出门出村,也不下地干活。为什么不准许女性参加呢?有学者认为这是母系社会留下的痕迹。母系社会男性社会地位低下,男子汉们为表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就采取密林结社的方式,发泄内心的不满,求得情绪的平衡。过了密枝节回到现实生活中的男性,就不在妇女面前说粗话、脏话。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撒尼人祭祀地点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撒尼人祭祀地点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最近发表
随便看看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