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祭祀五碗是哪五个菜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上坟用的供品五个碗都做什么食物?
是在家里做羹饭,俗称“清明羹饭”,祭祀祖先,保佑平安。
那时候,每户人家做羹饭的供品有:黄豆芽炒油豆腐、菜蕻羹、红烧黄鱼、红烧肉、鹅肉等。另外,在供品中一盘青团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清明的象征。
青团是用艾青叶捣碎后取汁与糯米粉揉在一起做成的,里面嵌有豇豆沙或白糖芝麻或黄豆粉做的馅子。
根据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各自有不同的五种菜品。
当祭桌上的香,蜡烛将燃尽时,就给祖先烧一些由锡箔折成的“银元宝”送行。
老底子,普通人家去上坟,一般都是先乘航船或脚划船到墓地附近的乡下,再步行到墓地。但一些有铜钿人家则会雇轿夫坐着轿子去上坟,所以就有“三月上坟坐轿子”的谚语。
近代大师庞淑华先生讲;时变法迁,在当今年代清明节期间,不论是做羹饭还是去上坟,都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也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带上几样生前喜欢吃的饭菜。一般讲究3样即可,待香燃尽时带回可以吃。
1、四个碗,一个黄花鱼(两条煎的黄花鱼摆在碗上),一个火腿肠(或烧肉)切片,一个煎豆腐(或炒鸡蛋),炒一个芹菜就行了,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注意每个碗上面放点芹菜叶,把四个碗放在一个四方盒子里,盒子里同时放上筷子。
筷子数量根据逝者人数确定,如果老两口子都去世了,就放两双,如果去世一个,就放一双。2、饽饽是那种小的,做馒头的都懂,提前预定即可,老两口去世一人就放五个,双双都去世就放十个。3、将盒子用包袱包起来,饽饽放箢篼里,箢篼里同时放上烧纸,一头菜盒子,一头饽饽箢篼,用担杖挑着,上坟的时候将盒子打开,盒盖放前面,将饽饽摞上盒子盖上。
二、五碗供菜是指哪五种
五碗高贡,豆腐,肉,鱼,粉条,白菜。豆腐跟肉切成塔状。粉条用线绑一下,下锅过油,做成发财树。白菜用菜心。鲅鱼一条。
三、祭奠亲人用的五碗菜要怎么做
五碗高贡,豆腐,肉,鱼,粉条,白菜。豆腐跟肉切成塔状。粉条用线绑一下,下锅过油,做成发财树。白菜用菜心。鲅鱼一条。
祭奠,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慎终追远”,祭奠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孝文化的体现。
出殡次日清早,晋南闻喜等地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浇奠,表示清逝者同家人再次共进便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称“扶山”。而太原一带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扫时,才允许往坟丘上添土。两地习俗,相异如此。
到新坟添土、奠纸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逝者安葬后第三天 ,称为“复三”,又叫“圆坟”、“暖墓”。一般是逝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如忻州河曲,亲友带上火锅、柏柴去坟地汇聚,祭奠后食毕而归。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又称“散七”、五七、七七又称“满七”、“断七”或“尽七”,较为重要。
“一七”,丧家设灵座,供牌位,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
“三七”,逝者的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逝者,或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
“五七”,民间认为这一天逝者亡灵回家“ 省亲” ,丧家除举行祭奠,还要延请僧道诵经,亲友均来吊唁。晋中祁县一带,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莲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并按亡者岁数扎制纸花、剪纸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沿路一直从家门口插到坟地。
“七七”,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友都来烧纸,或到坟前祭拜。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
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逝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
三周年过后,逝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四、五碗供菜是指哪五种
五碗供菜分别是指香菇(香火旺盛)、豆腐(到福吉祥)、佛手瓜(神佛保佑)、韭菜(酒菜丰盛)、鸡蛋(天天吉祥)。五碗供菜一般用来祭祖或者是祭祀天地神灵。五碗供菜是指哪五种祭祀先祖是最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民俗活动。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供品祭祖。供品文化根据当地的风俗和习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祭祀五碗是哪五个菜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祭祀五碗是哪五个菜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