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手上的工作结束,无聊的听听音乐,在网页上浏览.好长时间没搜下家乡的事情了,很想了解下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登在云南政协报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宣威市祭奠我,打开一看就再也关不上我思绪的阀门.对于现在这个无可奈何的世界本不想发表什么,可是这件事情自己是那么真切的经历了.
宣威市祭奠我的家乡和中国许多乡村的状况大都相同,地处深远的山野,云贵俩省的交界处.曾经是我们县有名的贫困乡,虽然帽子摘了,实际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许多年以来一个人口众多的山乡没有一个象样的乡村中学,在父辈的口中得知.曾经他们读书是要带上干粮走许多的山路,到另外的一个镇去读书.小时侯记得很清楚,哥哥是在离家30里路的地方上的中学,30里山路趟过一条河,之间还有不知多少座山,可是这样的条件已经比从前又好了许多.在我们杨柳父老的心理,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学校好的学习环境给自己的孩子后代.
这样殷切的希望说不清楚盼望了多少年?几代人?而我从小到大是属于比较幸运的一代(和什么党都没关系).正如那位记者在文章里写的,是多少人攒的盐巴钱,是全乡人民的血汗钱,好不容易盖起来的学校却是豆腐渣工程.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这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更不要说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我见证了这座教学楼的从平地基,到工人加班加点建设.一开始是设计成直角的5层楼,整体造型就象老师教的90度直角.我们那一届和后面一届的学生还有幸在里面学习过,很庆幸的是我们在里面学习时居然没有倒掉(多么希望那时能够倒掉宣威市祭奠,哪怕把我埋了).
那时宣威市祭奠我们刚好学习了鲁迅的amp;lt;论雷锋塔的倒掉amp;gt;,虽然年少许多事情还不是很明白,可是从当时社会和学校里的一些流言,开始了解这教学楼有问题.许多人从中拿了好处,楼却是个问题楼.那个假期例外的我们没有补课,也给家里省了一笔开销.房子不争气的开了口子,又找人加班加点的补救一番.我们毕业了,后面就再也没有学生敢在里面学习了.一直就这样闲置了差不多10年,今天在网上突然看到它拆掉了,先是高兴既而又觉得难过.为什么就这样拆了呢?打电话回去问朋友,可也没什么说法.就是拆房子的给乡政府20000元钱,现在就剩下一块荒地,乡政府又创收了20000元钱,不知道老爷们可曾为了那20000而庆祝?不知道可曾有那位老爷想过这会伤了多少人的心?可曾想过给杨柳乡人民一个说法?可曾想过给以后的人们一个交代?可曾想过为什么当时全乡人民干部几百万的心血,到了现在这些老爷手里就只值20000元了呢?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一座本来是凝聚了全乡人民血汗和希望的教学楼,成了豆腐渣工程,在大家的视线里整整挺立了10年,到最后就是一拆了事?为什么和谐社会就是这样的建设吗?
我很想问问当时的当权者,现在的宣威市广电局长胡云道,为什么宣威市祭奠你就不敢接受记者的采访?你看到这样的结局是高兴,暗自庆幸,还是也会有点其它的想法?我想问问曲靖市纪委的老爷:你们查的结果如何?你们给群众是个什么样的说法?退一万步如果类似的事情是发生在你们个人身上,你们如何感想?不知道那位金 是为了他4个月的工资难过,还是为这座特殊的楼房拆掉难过?还是为什么在难过?
最后宣威市祭奠我就是想不明白:300万是如何等于20000的?是谁的脑子出了问题……..
相关报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