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棺材尺寸大小讲究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棺材一般多大的尺寸?
- 2、棺材的尺寸有什么讲究
- 3、棺材详细尺寸是多少?
- 4、棺材的尺寸有什么讲究
一、棺材一般多大的尺寸?
棺材的尺寸有:
一二三的,即底一寸帮二寸天板三寸厚。
二三四的,即底二寸帮三寸天板四寸。
三四五的,即底三帮四天板五寸,俗称三五板。
四五六的,即底四帮五天板六寸,也叫四六板。
另外,棺材的规格大小应该是跟当地的民俗习惯有关,南方和北方的应该是不一样。
棺材简介:棺材,亦称寿棺、枋、寿枋、老房、四块半、十大块,是承载人类遗体的盒子柜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装着遗体的棺材称为灵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棺材的种类有:楠、桐、松、柏、椿、柳木、水泥、缸棺、喜棺、苇席。
二、棺材的尺寸有什么讲究
正规的棺材尺寸长6.5尺(市尺)、宽2尺(市尺)、高2.3尺(市尺),指的是内尺寸,另外,棺材的规格大小应该是跟当地的民俗习惯有关,南方和北方的应该是不一样。
根据国人普通的身高来说,棺材通常内部长度在180cm左右。由于大多是老人提前为自己预备的寿材,所以知道自己的尺寸,找木匠提前做好的。
棺材简介
棺材:亦称寿棺、枋、寿枋、老房、四块半、十大块,是承载人类遗体的盒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材制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三、棺材详细尺寸是多少?
一般的正常成年人棺材尺寸,内径前底宽57公分,上口宽42公分,高60公分,后 底 宽35公分,上口宽30公分,高35公分。底口长1米7——1.75。上口长1米8——1.85米。
棺木不论大小内径宽窄都是一样的。所谓二四、三五、四六都是按棺材版的厚度而言的。后边的板少于前头的厚度。一般做棺木必须达到长度两米四,(匠尺七尺三寸)俗说:七尺三走遍天。
棺材的规格大小应该是跟当地的民俗习惯有关,南方和北方的应该是不一样。
棺材的材质:
棺材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候人们希望过世的亲人可以保佑后人升官发财,所谓棺材也就是棺材。棺材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但最常见的莫过于以木制造,中国传统喜爱以优质的松木、楠木等制造棺材,很多人以死后能得一副好棺木为最大幸事。
虽然现在很多人也会被火化,但骨灰也会随着棺材下葬,以保存尸体的完整,寓意深远。
四、棺材的尺寸有什么讲究
我国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是丈、尺、分、寸等,而“天下棺材七尺三”这个精确的数值,肯定也是根据人的身高来定的,毕竟棺材是用来装死去的人的。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们都应该听过一句话叫“堂堂七尺男儿”,其实这句话就揭露了古人的真实身高。古人的身高基本上不会超过七尺,而七尺男儿估计是古时候最高的象征。那么七尺到底有多高呢?在汉朝时,一尺大约等于今天的21.35到23.75cm;在三国时期,一尺大约等于24.2cm;在南朝时期,一尺大约等于25.8cm;在北魏时期,一尺大约等于30.9cm;到了隋代,一尺大约为29.6cm;到了唐代,一尺大约是30.7cm;到了宋元时,一尺大约为31.68cm;到了明代时,一尺大约为34.1cm;清代时,一尺大约为35cm。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朝代,对于尺寸的度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就以最长的清朝尺寸来计算,清朝的一尺大约为35cm,七尺男儿的身高在今天就是245cm。但是放眼今天,也很难找到一个245cm高的人吧!所以说,在古代还能找到245cm高的人?想必也是很难的吧!所以说,“天下棺材七尺三”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七尺三的棺材,可以适用于天下所有的人。当然,七尺三里面还多出了个三分没解释。大家都知道,古人对死者是非常尊重的,所以在逝者的棺材里,还有很多的陪葬品。即使是在穷苦的家庭,只要是为去世的人做了棺材的,都会有相应的陪葬品。陪葬品中有些是贵重的,有些是逝者生前所用之物。所以制作棺材时,必然会多出三寸。而像有些地方是“六尺半理尽天下汉”或者“够不够,六尺六”等等的尺寸,应该也是根据当地人的身高来的。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棺材尺寸大小讲究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棺材尺寸大小讲究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