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佤族人头祭祀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探访云南密林深处的佤族,亲历狂野的木鼓节,看剽牛献祭
云南是中国最多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其中西南部普洱的西盟绿林深处居住着佤族。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宗教,拉木鼓、剽牛以及猎头等传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怀着好奇又害怕的心情,我们开始这趟风情之旅。
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佤族大部分聚居于云南西盟和沧源两个佤族自治县,即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怒山山脉南段,一般称为“阿佤山区”。与中国云南省接壤的缅甸佤邦区,也有佤族人的踪影,占当地 7 成人口。
佤族人不管男女老幼,只要听到鼓声就会摇动身子跳起舞来。当我们进入西盟县城的时候,背木鼓的佤族小伙子击鼓欢迎,性感而美丽的女孩捧着小红米酒要敬我们一杯拦路酒,不喝就进不了城。看来佤族人除了以舞会友,亦喜欢以酒论英雄。
创世木依吉神
佤族传统上信奉原始自然宗教。他们一般都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且独立存在,随时可以离开它的附托物。而 自然界中最大的神是“木依吉” ;因木依吉创造了万物,所以是人类和万物的最高主宰。
基于佤族这种信仰基础,流传下来的传说、祭祀、忌讳和风俗极为繁多,无一不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丧等大小事情几乎都要占个卦、请“模巴”(巫师)来“做鬼”(进行祭祀仪式)。
佤族每年的宗教活动由祭水鬼开始,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依赖山谷中的泉源和溪流。为了祈求水神保佑他们的水源充足,每年阳历 12月都会花 6 天时间祭水鬼,及修理竹槽水道。祭水鬼后,就是拉木鼓。
木鼓节
木鼓节是佤族重大的节日,主要是向木依吉神祈求谷物丰收,人畜平安。木鼓是佤族的神物,他们认为木鼓可以通天,只要敲木鼓,天神便可以听得到他们的说话和祈求。所以佤族的任何宗教祭祀活动,都必须出动它。除此之外,过去木鼓也应用于战争作为通讯工具,现在亦作乐器之用。
做木鼓的树木先由“模巴”选好。木鼓通常以长 5米,直径 2 米的树身做成。在拉木鼓的当天早上,村寨里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 剽牛献祭。水牛栓在“牛角叉”上后,模巴开始“做鬼”,示意手执梭标的男子,向牛右前胛猛力剽去,以牛左侧倒地、血向上喷为吉利,否则继续剽,直到出现吉利状为止。随后拉木鼓时,全村人都会出动,把木鼓从老远的地方拉回去,一般需时三天。
佤族相信万物有灵,木鼓也有灵,“梅饶格”就是木鼓神。为了保护和供奉木鼓,佤族村寨一般都有专门安放木鼓的木鼓房。西盟的木鼓房收藏了逾百个木鼓,其中一个高 1.7 米、长 1.5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鼓,于约 2003 年用麻老鹰树制作。当地人介绍,木鼓是一对,有公与母之分。母鼓代表母亲的力量,而公鼓象征儿子的继承。公的体积和声音较大,母的则较小。
狂野一族
听说,传统上拉了木鼓就要砍人头,否则就会招来灾祸。一听见砍人头,我就不寒而栗。 汽车 司机周师傅说他的父亲大约在 1950 年代就曾目睹过砍人头事件。根据资料记录,佤族的砍人头活动直至 1957 年才结束,这与周师傅所说不谋而合。看那些好客、有礼貌的佤族人,很难想像这个民族 60 年前还在猎人头。
佤族有句俗语说:“木鼓一响,人头落地。”为什么要砍人头呢?有关佤族背景的文献《司岗里》里,曾多次提及不砍人的话,小则谷物长不好,大则遭人祸天险。所以砍人头的作用是确保其祭祀木鼓仪式的完整,避免招来天灾横祸。拉了木鼓后,把猎来的人头供奉在木鼓房的人头桩上,祭祀仪式才告完成。
至于该砍谁的人头,有说佤族大多会主动出击去猎头,最喜欢找大胡子的男人来砍头,因为希望谷物长得像他的毛发一样茂密。人头被放在人头箩里,腐朽后长出虫子,掉下的虫子越多,意味着农作物越丰收。当人头被供奉在木鼓房里一段时间,人们就会进行“割牛尾巴”,把人头骨送到鬼林里的人头桩上永久存放。
一些村寨相信上天的“安排”。他们在某个地段插上一些特殊的树枝,警告路人不要进入。一旦有人误闯“禁地”,就等于是天意,误闯者将被猎头。亦有部分猎头活动演化成族内村寨、部落之间的集体血斗。随着 社会 发展,这种原始的人头祭亦开始变化,改以贩卖的形式,继而改用死人的头,最后用狗头取替。
佤族结束百年的血腥祭祀 历史 ,但无论现代 社会 再怎么变,千百年来,他们始终敲响木鼓,群山震荡,维护自己信仰的方式,代代传承彪悍精神。
刘伟雄、CTP PHOTO/图,郑嘉琪/文 本文刊登在《畅游行》2020年4月号上,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二、猎祭人头的风俗由来
不。在佤族最古老的祭祀文化中,“猎人头祭谷”是最有神秘色彩的一种祭祀活动,是用活生生猎回来的人头,在“猎人头祭谷”历史传说中,最开始是是村寨部落里奉献者自愿献身给神灵,而后来自愿捐献者越来越少以后,在各个部落里就开始争夺人头,演变为部落的战争。用活人祭祀的活动直到1954年以后才结束,据说是***对进京的佤族头人说现在解放了,讲究人人平等,**是犯法的,可以改用牛来替代。此后佤族就用牛来替代人做祭品,佤族人喜欢牛,把牛作为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财富。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三、佤族祭祀祖先猪血吗
不是。佤族是我国最悠久的原始部落民族之一。佤民族的记载可追溯到秦汉时代。相传佤族人向汉族学习种水稻,豆粟,为表达对″谷魂 的敬意,他们最初用人头来祭祀。后来改为用牛头,牛血来祭祀,以祈祷来年风调水顺,老少平安。所以佤族是用牛头牛血祭祖而不是用猪血。
四、猎祭人头的风俗由来
砍人头祭奠,是基于原始宗教信仰、以人头为祭品“血祭”的一种形式。以人为祭品,在很多民族都有过。至解放前,这种习俗在中国大部分佤族地区也以被革除,只有西盟地区的部分佤族中还存在。佤族砍头祭祀的习俗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传说:1、马散佤族人讲:“很久以前,克立托买了一个穷(佤族人称买来的奴隶为穷),一天克立托外出,穷与克立托妻通奸。此后,克立托妻便卧床不起。克立托用石头凿一石鼓,屡敲不响,卜卦问天。老天暗示,须以穷头相祭才能敲响。克立托乃杀穷,以其头祭石鼓。然后再敲,果然发出洪亮的声音。此后,佤族人皆以人头祭祀。”2、岳宋佤族人讲:“很早以前,谷子长不好,人死得多,牲畜也死。人们用狗头、猴子头祭祀,还不好。后来砍人头祭祀,才好了。”3、永广佤族人讲:“从司岗出来不久,便有了木鼓。但以前是用猫头鹰头和蛇头来供。供人头是后来的事。相传十五代人前,永广人的祖先在大邦浪时,有鲁姓人克朗亚斯和克朗温兄弟二人去勐梭做生意,被傣族**,于是,鲁姓人便集合去勐梭砍了傣族一个人头,供到木鼓房,从此便供人头了”。4、翁戛科佤族人讲:从前有个汉人叫艾蓐,娶佤族姑娘牙昂为妻。当时佤族还不知道种稻谷,牙昂的哥哥达格浪,便向艾蓐借谷种。艾蓐给他一些煮熟的谷种和一个熟鸡蛋。结果,谷子长不出,鸡蛋液孵不出小鸡。达格浪又去找艾蓐借谷种和鸡蛋,艾蓐给他九粒谷种和一个生鸡蛋,并对达格浪说:“砍人头供木鼓房,谷子和小鸡才会出来”。达格浪没有砍到人头,便用蛇头供木鼓房,谷子才长得好,后又砍人头来供,谷子长得更好,此后,就砍人头祭谷了。5、沧源县的某些村寨,相传佤族的祖先长期不会种庄稼,靠采集野生瓜果和打猎为生。后来有个老妈妈教会佤族种庄稼,人们有了谷子吃,生活才好过了。这个老妈妈却被人杀了,于是谷子便年年欠收。“地震神”告诉人们:“要杀这个人来祭谷,谷子才能长好。”人们信了“地震神”的话,便砍了这个人的头来祭祀,谷子果然长得很好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去砍仇人的头祭谷了。上述的传说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而且都不一致,还有荒诞的成分,但却有两个共同点。第一,砍头祭谷是基于原始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而产生的。他们认为只有用人头来祭谷神,谷子才能长得好,村寨才能安全。这种熟悉在解放后还存在。例如,有些村寨虽然已经很久没有砍人头祭祀了,但一碰到天旱谷子长不好时,还是会砍人头来祭祀的。再如,有些村寨为避免树立仇家村寨,便用高价买人头祭谷神。第二,砍头与佤族的血族复仇有密切关系。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发展阶段,血缘关系是人们的联系纽带,所以血族仇恨盛行,也是当时很重要的习惯道德规范。西盟佤族的氏族虽然已经解体了,但血缘关系还是很深厚的,因此,血族复仇还严峻存在,这是他们继承砍人头祭祀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佤族人头祭祀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佤族人头祭祀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