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慈禧太后棺材图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慈禧棺木本用金丝楠制作,为啥现在却成了红色?
- 2、慈禧的棺材是金丝楠木制作而成,可为何最后却被涂成红色,为什么要这么做?
- 3、慈禧金棺为何变成红棺,真相是什么,让人不知道是哭还是笑?
- 4、慈禧的棺材是金丝楠木制作而成,可为何最后却被涂成红色,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慈禧棺木本用金丝楠制作,为啥现在却成了红色?
在封建时代,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极为重视身后之事,尤其是皇家,更是注重死后的墓葬规格,他们活着的时候住的是美轮美奂的宫殿,死了也要住在富丽堂皇的地宫之中,而且其陪葬品更是价值连城。
据说唐太宗的陪葬品中就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可以说帝王的墓葬就是一座财宝库,而晚清统治者慈禧太后,在活着的时候已经极尽奢华,死了其墓葬的陪葬品也是价值连城。
慈禧太后的一座棺材,就价值上百万两白银,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慈禧太后的金丝楠木棺材,为何会变成如今的大红色。
01
在古代人看来“事死如事生”,在死后睡的棺材也要配得上墓主人的身份,一般人的棺材大多都用梓木、楠木、黄杨等阴木制作而成,这些木材质地坚硬,不易腐烂,而且具有独特的香气,可以避免地下的虫蚁叮咬。
因此,这些棺木就成为了达官贵人们的首选,而普通的穷苦百姓能用得上棺材的就不错了,碰上乱世更多的都是用草席一裹就草草的葬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而帝王的棺材更是极尽奢华,使用的是价值堪比黄金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原木
金丝楠木是楠木中品质最高的门类,也是世界上所有木材之中极为珍贵的木材,因为其生长极其缓慢,所以成材的金丝楠木更是极为珍贵,自古以来就是皇家文化符号的象征,被称为“皇帝木”。
使用金丝楠木制作的棺材,埋在地下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可见这金丝楠木的棺材是不多么的珍贵。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其棺木的规格自然是极高的,早在慈禧还健在的时候,他就派遣心腹大太监李莲英到京城栀厂的老字号寿材铺去制作一口金丝楠木棺材,而制作棺材所用的金丝楠木,由李莲英亲自前往云南挑选,单是把木材从云南运到北京就花费了十万两白银,木材的原价更是高的离谱。
木材运到北京之后,由北京城手艺最好的棺材制作大师亲自操刀制作,历时三个月,棺材才初步定型,因为运来的木材有剩余,这位棺材铺老板就用剩下的木材又做了一口和慈禧太后的一模一样的棺材(当然是偷着做的了)。
02
三个月的时间,棺材的规模初步定型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上漆之后晾干就可以了,但是慈禧太后的棺材却还要经过四十八道手续才能完成,其中的造价更是不可计算。
制作棺木的最后一道手续是待漆干透后,用融化稀释的骨胶混入研细金粉,用鼠须笔在棺材上勾勒金线,每一寸都要做到完美无瑕,勾勒完毕之后,整个棺木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可以说是最贵重的棺木也不为过。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棺材,慈禧太后仅仅睡了二十年,就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给破坏了。
▲孙殿英
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孙殿英奉命驻扎在河北遵化一带,这孙殿英年轻之时本来就是地痞无赖,而此时清帝退位已久,清东陵的看管更是已经成为了摆设。因此,孙殿英就动了炸开清东陵的心思。
说干就干,孙殿英没有摸金校尉分金定穴的本事,先是让匪兵们一通乱挖,最后挖到了里面的“金刚墙”,挖不动了怎么办?那就用炸药炸。
炸开金刚墙之后,匪兵们一拥而入,争相抢夺地宫内的财宝,而慈禧那口价值昂贵的金丝楠木棺材更是被不识货的匪兵们破坏了。据说就连慈禧口中的一颗夜明珠都被抠了出来,连慈禧的裤子都被扒掉了,跟别提棺材被破坏成什么样了。
清东陵被盗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寓居天津张园的溥仪耳朵里,可是溥仪此时虽然还摆着皇帝的架子,但是一没权,二没势,对于有兵权在手的孙殿英也无可奈何,但是自己祖宗的陵墓被盗,做子孙的也不能袖手旁观啊,所以只得派自己的叔叔载泽前去善后。
03
但是载泽到了之后就发现,慈禧的棺木已经破坏得如此严重,根本不可能重新安葬了,只能换一口棺材,或者重新修补一下。
派人这么一打听,嘿,当年给慈禧做棺材的那个棺材铺竟然还真有一模一样的同款棺材(如此贵重的棺材二十多年也卖不出去啊),但是价格昂贵,需要几十万块现大洋。
此时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民国政府也断了给溥仪的供奉,而溥仪寓居张园,每天的花销都很大,实在没有能力负担得起这昂贵的棺木钱。
▲寓居天津张园时期的溥仪
因此,载泽就找来匠人用红漆对棺椁的破损之处重新修补,因此慈禧的棺木就成了红一块金一块的“花棺材”。
到上个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要对慈禧的棺椁进行维护修缮工作,但是一些棺木制作工艺已经失传,而且如果照常修补的话造价实在太高,因此就效仿载泽的做法,将棺木用红漆漆了一遍。
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慈禧棺木上部分都是大红色,只有一个底座是金色的。
▲陈列在地宫中的慈禧棺木
至于另一口金丝楠木棺材则已经不知所踪,到底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已经无从考证了。
结语
慈禧太后一生极尽奢华,棺材都要用最好的,但她没想到的是,棺材越好,陪葬品越多,就越会招盗墓贼惦记。落的个如此下场,恐怕是她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溥仪晚年与人聊天时,如果被人无意间问到慈禧棺木的这个问题,大多数时候他都是避而不谈的。毕竟,这个事情牵涉到了他诸多可以称得上是耻辱的回忆。
功名富贵如尘土,特别是在乱世。
二、慈禧的棺材是金丝楠木制作而成,可为何最后却被涂成红色,为什么要这么做?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因痢疾引发心脏衰竭病逝西苑仪鸾殿,享年七十四岁。作为晚清的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的葬礼自然是风风光光,隆重异常,规模空前,世人皆为之震撼。
与豪华葬礼相对应的是无比奢华的陪葬品。慈禧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这些东西也要一同下葬,据后人统计,慈禧棺内陪葬的珍宝不计其数,其价值更是高达亿两白银。生前所好一一随自己下葬,慈禧应该说死而无憾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慈禧生前念念不忘的大玉棺并没有如愿来安放自己。大家都知道,慈禧的梓宫(其实也就是棺材)用金丝楠木独板打造,从云南运到北京,仅仅运费就要了40万两。梓宫本身的价值更是可想而知了。尽管贵重无比,但这并不是慈禧心仪的梓宫,慈禧要的是比这还要贵重的大玉棺。
早在过完七十寿辰时,慈禧自知时日无多,便提前做了打算。慈禧一生经历权力斗争,饱受内外忧患,活的并不轻松。生前如此不堪,死后定是要好好清静一番了。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古代帝王弥留之际都会有的想法,将自己葬在一个独一无二的棺材内。或许是翡翠的缘故,慈禧首先想到了和田玉,并下定了定制一副大玉棺的决心。当然,慈禧这样想并不单单是个人喜好。在古代,玉不仅代表了瑞气,还有通灵的功能,用玉棺来盛放自己,祥瑞裹体,鬼魂不侵。由此我们可以探知慈禧内心恐惧的一面。
随着慈禧懿旨的下传,玉棺之事很快经李莲英之手摊派到了新疆地方官吏的头上。这些官吏们先是命令采玉工人在和田一带寻玉,但终因块头太小,无法满足制棺的要求而作罢。后来,人们又到昆仑山上去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人们终于在昆仑山海拔4000多米的一处寻到了一块庞大的青玉料。简单切割后,这块玉长约3米,宽约2米,厚约1米,足足有20吨重。这个重量在整块玉料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古代,即便是古玉器中的“巨无霸”--乾隆和田青玉《大禹治水图》也才5吨重。
玉料找到了,最棘手的事情发生了。新疆与北京相隔数千里,千里迢迢运送一块20吨重的玉料,这个古代是极其困难的。之前的乾隆和田青玉运到北京花了三年的时间,而这块玉料要用多久,实在难以想象。
圣命不可违。运输玉料这一浩大工程还是在工人们的抱怨声中启动了。工人们先是费尽力气将玉料腾挪到山下,后又艰苦跋涉运送到千里之遥的库车县,此时已经用了近三年时间。正当人们准备力气再出发的时候,慈禧驾崩的噩耗从京城传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一边是慈禧急需下葬,一边是玉料千里运输的未知,两者根本无法统筹。玉料之事也就此作罢。
当得知实情后,工人们不安起来,多年积攒的憎恨瞬间转化为燃烧的怒火。玉料被砸碎,分裂成若干块,其流向多有不同。有的被当地百姓带走,有的被扔到河里,也有两块比较大的留了下来。
而留下来的一大一小两块玉料,最后又分别流入中国地质博物馆和新疆地矿局,作为文物保护起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和田玉”。“慈禧和田玉”经历了**和时间洗礼,成为那个时代的有力见证。
三、慈禧金棺为何变成红棺,真相是什么,让人不知道是哭还是笑?
因为慈禧在生前极度重视死后的棺材的材质奢华程度,所以她的一口棺材就耗费了几十万两白银,后来遭到了盗墓贼的侵犯,棺材表面破损不堪。所以后来为了修复棺材保护文物,而且将其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在棺材表面涂上了红油漆,所以慈禧的金棺就这样一步步的变成了一口红棺。
首先,慈禧的这一口金棺,来历非常不凡,光是其奢华程度和建筑材料就让人叹为观止。由于慈禧生前极度奢华,花钱大手大脚,所以死后定然也不想委屈自己。慈禧为了让自己的死后居住条件能够赶上生前的水平,就在棺材上大费周章。慈禧为了建造一口匹配上自己身份地位的棺材,专门派手下的李莲英来到了棺材定制中心的桅厂定制金漆楠木棺。后来又使用色织金龙彩缎对棺材内部进行了13道的层层包裹,为了保证棺材富丽堂皇,还在外部涂了49道金漆。
其次,慈禧的这口金棺极度奢华,光材料运输费用就达到了十万两白银,更何况是整个棺材的建成。但历代以来陵墓过于奢华,都会遭到破坏,慈禧也不例外。1928年盗墓贼孙殿英对慈禧的陵墓伸出了魔爪,将里面的金银财宝打包带走,由于慈禧棺材内外表面是真金,所以也被砍了数刀,简直破损不堪。
然后,当溥仪得到消息之后,第一任务就是修补慈禧的金棺,但奈何金棺修补的成本太大,他们一干人无法承受,就只能选择使用红油漆修饰棺材表面,然后棺材成为了红红黄黄的模样。由于慈禧的金棺制作手法非常精巧,后世已经失传,所以被后来的文物保护中心进行了进一步的修饰。但终究无法按照慈禧生前的那样铺张浪费,只能够使用红色的油漆,将这口棺材完完全全涂抹。
最后,这就是慈禧的金棺一步步蜕变成红棺的过程。正是因为慈禧过于重视死后的奢华,才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四、慈禧的棺材是金丝楠木制作而成,可为何最后却被涂成红色,为什么要这么做?
慈禧的棺材是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由于盗贼掠夺,暴力开棺,这使慈禧的棺材破败不堪,为了掩盖这种破败,最后被人用红油漆刷了一遍。说起金丝楠木棺材,在那个时候也是身份的象征,因为材质罕见,这种木材除了皇室他人一律禁止使用,否则就是以下犯上,可以算得上是死罪。所以慈禧在死之前专门定制了一口金丝楠木棺材,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而且这口棺材在外表装饰上也是花费了上百万两,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不但如此,就连喷涂的漆都是要到秦岭才能有的漆树采集而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棺材上的图案也是得需要鼠须笔一点一点勾勒,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精致,只是为了呈现一种美观。当然这幅价值不菲的棺材在最后装着慈禧太后一起葬在了清东陵。
但是如此奢侈的棺材和里面的财宝肯定少不了被强盗惦记,由于军阀孙殿英把军队驻扎在清东陵,再加上对财宝的惦记。他们便开始了对慈禧太后棺材的掠夺,并通过威逼利诱,让守墓人说出了陵墓的入口。就这样孙殿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炸药炸开了清东陵,随着墓门的打开,他们也冲进去抢夺慈禧的陪葬品,最可恨的是他们竟然用刀和斧子打开那个做工精美棺材。
这下精美的棺材刀痕遍布,让人看到不免心痛,虽然溥仪也想惩治这些强盗,但由于自己都自身难保,只能暗暗流泪。只能吩咐他人去收拾残局,虽然看到伤痕累累的金丝楠木棺材,大家都很难受,但也没办法修缮完好,只能用红漆粉刷一下,以便掩盖不堪的曾经。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慈禧太后棺材图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慈禧太后棺材图片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