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民间祭祀(民间祭祀写袱子的称呼大全)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民间祭祀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民间有哪些祭祀的习俗?

       1、祭祖先。一般设龛或香炉于厅堂,岁时节日(辞年八节)延续不断奉祀之。近祖忌日多另加“拜忌”,远祖久了、多了,便省了“拜忌”和拜节,改为年间“春分”、“秋分”祭祀,俗称“春秋二祭”。祭祖先也有墓祭的,民间祭祖扫墓,多在新正、清明、冬至举行。七月半为鬼节,又称为“盂兰盆节”,多在野外烧“三十六香”、“纸斛”,祭祀孤魂野鬼。2、祭天地父母。设香炉于大门顶,每年时节、每年正月初九、每月初一、十五祭祀。民间有“正月初九天地生(天公生)”之谓,民间旧俗,这一天人们备办祭品拜天公(天地父母),并告诫孩子们漱牙水、洗脸水不可倒落地上、沟里,应倒桶里,待次日才倒掉,否则被视为对“天公”,对“天地父母”不敬,恐遭天谴。这一天,民间不宰牲畜,诚感天地好生之德也。3、祭佛祖,又称北极玄天真武上帝。民俗多以其“香火”及插其令旗于大门顶,同“天地父母”炉一起,每年时节、每月初一、十五祭祀之。佛乃宗教之一类,僧尼不祀神,但老百姓自古神佛不分,且相延不断。4、祭太阳公。民间有“三月十九太阳公生”之谓,是日中午,妇女们把祭品摆在天井或门外日头下,焚香拜日头。5、祭土地公。土地公又称伯爷、伯爷公,民间有“三月廿九伯爷生”之谓。旧俗多设炉于门后墙脚跟,每年三月廿九及每月初二、十六,定期奉拜,祭物不拘,饭菜牲品果饼等均可。相传,历史上伯爷原名叫伯益,是远古时期帝尧、帝舜、夏禹三代之贤人,是掌管山川原野和湖泽的虞宦。伯益先后教民造耕地、耕种、砌石垒土盖顶造房子,造福于民。后来,民众深感其恩,一致尊奉他为大地之神,到处建庙供伯益神像以奉祀,祈求他保佑合境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风俗一直相沿下来。久而久之,人们渐渐把伯益叫成“伯爷”,把“伯益公”呼为“伯爷公”。就因为人们奉伯益为土地之神,故所到创基立业之处,都必先建造“伯爷庙”、“伯爷宫”奉祀之,以祈基业兴隆,乃至人们建房造屋,也要先设“伯爷炉”,日日供奉,直至工程完工谢土。而“伯爷宫”一般都建得简陋低矮,概为人们纪念远古时初创建的房屋皆属简陋的缘故。祭拜时每焚香五支,焚化纸锭五分,意奉东、西、南、北、中五土伯爷也。凡是老板的,拜毕祭品用以宴请伙计、员工、亲友等。6、祭五谷母。民间有“六月十五、十月十五五谷母生”之谓,旧俗多在饭桌墙上挂五谷母像(神农像),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十月十五及喜庆时祭拜之。民间之称“五谷母”,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五谷之神。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便算是“五谷母”炉,也有挂“五谷母”像的,进行祭拜,祭品多为米面做成,有如梭子形的名“尖担”,有箩形的称“谷箩”,有谷穗形叫“谷穗”,连同三牲祭品摆在“饭桌”上敬拜。7、祭招财爷,又称财神爷。民间商家商户,不论生意大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及每月初一、十五有奉拜招财爷(财神爷)之俗。民间传说“招财爷”(财神爷)为范蠡,跟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3年人质,帮助越王灭了吴国后,觉得越王可共患难而不可同欢乐,遂弃官经商,自号“陶朱公”。生意点到必赚,极为兴隆,故有“五湖寄迹陶朱业”之名句。后人遂敬为财神,称其为财神爷、招财爷,凡做生意者多设置“财神爷”、“招财爷”神案,定期祭拜。尤其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更是大办“三牲”或“五牲”礼品,焚香顶礼膜拜,以祈求生意大赚发财。拜毕,全部祭品宴请店员、工友、重点顾客及亲友,故也称“牙祭”,此俗又缘于宴席越丰盛,请的人越多,生意会越兴隆的传说。民间也有奉赵公明、子贡和关公为财神爷的。 8、祭灶神。灶神,俗称“镬灶老爷”,又称为“顺民公”(九天司命公或司命帝君)。民间有“十二月二十四顺民公生”之谓,旧俗多在每年农历这一天及岁时节日祭拜之,其神位多设于灶台墙壁上或烟囱旁。传说灶神司百姓善恶,禽畜兴衰,能消灾添福等。故人们除定期祭拜之外,平时每有好吃的东西,都先置其炉前奉拜。民间传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汇报人间善恶各事,各家各户要备办祭品奉拜送行,正月初四灶神落天,人们一早备拜迎神归位,祈望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

二、古代民间祭祀主要祭什么?祭祀流程是怎么样的?

       提起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耳熟能详要数清明节、除夕和端午节了。除了这三大节日,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以祭祖活动为主吗?接下来给大家谈一下,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

       首先、清明节:清明节不仅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清明这天,国家层面要举行全国性的祭祀活动,诸如缅怀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举办人文始祖炎黄二帝的祭祀大典等。而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去先祖的坟上扫墓祭祖,以表达对先祖的感恩和怀念。

       其次、端午节:端午节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人们在端午这天,除了举办各类传统活动外,还会祭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些地区还会选择在端午节祭祀已故的亲人,以表达对亲人的追思怀念。

       再次、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是在六月十九,在这一天民间有拜观音菩萨的习俗,以求菩萨帮助那些深陷灾难中的人或近期运气不佳的人摆脱厄运、遇难成祥。

       第四、中元节:中元节是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民间也叫七月半、鬼节,据说七月半是灵魂解脱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祭祖,先祖的灵魂可以得以解脱,摆脱苦难的枷锁。

       第五、寒衣节:寒衣节又称“十月朝”,民间常称其为鬼头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据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是流行于北方的三大“鬼节”之一。由于寒衣节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祭祀先祖也称“送寒衣”,认为这天祭祀可以避免先祖被冻着。

       第六、祭灶日:祭灶日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民间也称小年。人们在祭灶日要祭祀灶王爷,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最后、除夕日:除夕祭祖是中国传统的年俗,人们从年头忙到年尾,除夕夜是时候向先祖说一下一年的光景了。除夕祭祖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先祖的感恩和怀念之情,还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许。

三、中国民间祭祀的节日都有哪些

       重要祭祀节日(阴历)清明节:为一年阳明之时,寒去春来,万物始生,正适合踏青维护墓体,多在此日祭祀先人。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也在此日祭祀先人。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有拜观音求救渡的习俗。七月十五:即鬼节,此日亡人可以得渡,脱离苦海,是灵魂解脱的节日。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将救助一切行善之人。十月初一:此时寒意已现,民间有送寒衣之俗。十一月十七:此日祭供有请求佛祖超渡亡灵之意。十二月二十三:谷称小年,是祭祀迎春之日。同时,可以在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生卒日进行祭祀。

四、古代民间祭祀主要祭什么?祭祀流程是怎么样的?

        民间祭祀是指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将荤素食品、禾稼果品等物品敬献给种灵、祖灵等崇拜对象,以求保佑赐福。仪式或由巫师、祭司、家族长主持,或由本人进行。有关祭祀的最早记载,见于股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墟卜辞记载当时 出人日,岁三牛 ,说明祭日时以三头牛作祭品,记载求雨祭祀有 亲,(有人认为是暴晒或焚烧巫现等)、 舞 (或 奏舞 等)。古时蔡祀对象包括所有神灵:天地祖宗、 社樱山川之神 、 前哲令德之人 、 天之三辰 、 地之五行 。(见《国语》)近现代仍保留祭祀祖灵、土地、山神、水神、财神、喜神等。祭品多用猪、牛、羊、鸡、菜蔬、食物、果品。人们认为神灵或鬼魂也有自己生活的世界,也有同人一样的欲望,故加以祭献。但又认为他们只吸取祭品的精灵部分,故祭品祭后又可作人的食品。祭祀除了上祭品以外,还有供像、进香、祈祷等仪式。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间祭祀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民间祭祀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