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黄金棺材图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图坦卡蒙的金面罩
作为中埃旅游协定签订后的第一批游客,我们来到了开罗博物馆,终于见到了图坦卡蒙金面罩。这个金面罩,去年10月曾出现在中国与埃及联合发行的邮票上(上图),由赛义德·白德拉维设计。 开罗博物馆有10万件藏品,最精彩的部分,是图坦卡蒙墓的几千件发掘品。而图坦卡蒙的遗物里,最典型而珍贵的,又是他的木乃伊所佩戴的金面罩。打个比方,如果参观巴黎卢浮宫,不能不看镇宫之宝《蒙娜丽莎》,可是,与达·芬奇的名画比美争辉的,还有希腊雕像维纳斯以及胜利女神像呢。而开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毫无疑问聚焦于金面罩,这是精品中的精品,几乎没有第二件珍宝能超过它的影响。所以,以金面罩作为埃及古文明的象征,让它登上与中国联合发行的邮票,确实体现了最丰富的艺术含量,也会对埃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起到促进作用。 图坦卡蒙是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9岁登基,18岁就去世了,时约公元前1352年(各国考古学家说法不一,有的说前1323年或前1344年)。埃及古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几乎都遭受了严重的盗挖。而图坦卡蒙得天独厚:约在公元前1140年,挖掘拉美西斯六世墓穴的工人,把许多土石往附近一丢,正好盖住了被遗忘两个世纪之久的图坦卡蒙墓。直到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才发现了保存得意外完好的图坦卡蒙墓,这成为埃及学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在图坦卡蒙墓的厝室内,由大渐小、层层叠套,有4个贴金雕花的木椁;最里面,放一个由整块石英岩雕成的石棺;再往里面,又是一层套一层的三重人形棺材,脸部都照图坦卡蒙的形象描绘,其第一、第二重为贴金的木棺,第三重是用110.4公斤黄金打造的纯金棺材,里面躺着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而他的脸上,佩戴的就是邮票上的那个金面罩!我们在开罗博物馆里,从一个个木椁、人形棺材顺序参观到金面罩。只见稀世珍宝金面罩,直立展示于玻璃柜内,光芒四射,眩人眼目,恰如法老活着时那样神采奕奕。他的额头上有**(内赫贝特神)和眼镜蛇(瓦吉特神),据说,这两个保护神能喷出火焰消灭法老的敌人。金面罩上装饰着绚丽的蓝玻璃、石英石和黑曜石,还细致地刻画出法老修剪整齐的唇须。法老下巴的筒形胡子,尾端上翘,邮票并没有画全。导游告诉我们,如果法老活着,塑像的筒形胡子尾端应该笔直,而图坦卡蒙金面罩是在法老死后制作的,所以,胡子的尾端往上翘。 3000多年前埃及工艺的精美绝伦,令我们赞叹不已!在人形金棺与金面罩前,一时间,我们几乎要产生历史倒退或停滞的幻觉了。再仔细欣赏中埃联合发行的邮票,在金面罩图案的背景里,有影影绰绰的法老、王后、冥神与象形文字,它包含着多么浪漫而神奇的故事哪。在尼罗河平静的航程中,我还往上海寄了一封信,信封上贴了埃及最近通用的邮票(下图),它的图案,就是年轻的图坦卡蒙法老像图片暂时没找到!
二、一字之差,棺材和棺椁两者有什么不同?
世间万物,不管多美,总会消逝,无论是坚固的岩石还是变化的大气,无论是一个人还是所有人,我们无法留住永恒,但是埃及的金字塔、法老和无尽的沙漠 却把这些历史留了下来,从拟踏上埃及土地的那一刻,眼前所见可能会超越你的想象。
埃及位于北非东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既是亚、非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内目前无直飞埃及的航班,一般需要在迪拜、阿布扎比或者伦敦中转。
喜爱历史和古文明的人,到了埃及,一定会有目不暇接的感觉。这几个景点,是必须去的。
埃及国家博物馆
据说全世界所有博物馆都可以不去,但埃及博物馆必须去。埃及博物馆位于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附近,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埃及珍宝的馆藏地之一。博物馆创建于1858年,内部陈列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25万余件古埃及时期至古罗马统治时期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图坦卡蒙陵墓出土的珍贵文物;胡夫、哈夫拉、门卡拉国王雕像;十二王朝公主们的纯金花瓣式的头冠;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等等。来此可亲眼目睹镇馆之宝埃及法老的黄金面罩,还可以参观木乃伊展厅中多具法老及皇室贵族的木乃伊,了解其制作过程。
埃及国家博物馆为古朴的砖红色建筑,其中二楼是以专题陈列室的形式展出,且展品也比一楼更为珍贵,这里有颇受关注的为图坦卡蒙法老的展示间。在此你可以亲眼目睹法老金碧辉煌的黄金葬礼面罩、黄金棺材、黄金宝座等。此外,二楼西南角的木乃伊陈列室是埃及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
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的自重*1015,正好是地球重量,金字塔塔高乘以十亿,正好是到达太阳距离。胡夫金字塔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是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金字塔,也是世界上质量最大的单一古代建筑物体,用了高达230万-250万块石灰岩建造,代表着古文明与神秘。现高138.74米(原高146.59米,约50层楼高,由于年久风化、地震破坏等原因,高度下降)。在1889年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落成前4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非凡的外形以及完美无缺的几何角度,让这座宏伟的建筑充满了神秘色彩。 胡夫金字塔的四周还有一些王室成员(皇后、胡夫之妻及胡夫姐姐)和一些达官显贵的墓地,远远望去宛如众星捧月一般,衬托出胡夫金字塔无与伦比的威势。要知道当时能埋葬在法老身边,是法老给家人和重臣的最大恩宠和奖赏。 胡夫金字塔外部原则上禁止攀爬,如果实在好奇,还可以进内部参观一番。但内部通道较为狭窄、坡度大,必须弯腰行走,且空气流通不畅,更重要的是,里面基本上是空空如也。
编辑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又被称为埃及人的 生命之河 ,流经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河段虽只有1350公里,却是自然条件最好的一段。在尼罗河的开罗河段,标准景色就是清澈的河水、沿岸的绿洲和远处的沙丘。游客通常会选择夜游尼罗河,不仅可以欣赏开罗的都市夜景,还能观看到精彩的肚皮舞或苏菲舞表演。
在开罗市区尼罗河两岸的码头可以看到不同档次的多种游船,价格从10埃及镑到一两百埃及镑不等,比较知名的有法老号、豪华餐会号游轮等。游客可坐游船欣赏整个尼罗河的美景,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在游轮上欣赏尼罗河的日出与日落,还能驻足尼罗河两岸有名的景点。白天及夜晚都有巡游活动,通常夜游时船上还有肚皮舞、苏菲舞等表演,十分热闹。
帝王谷
帝王谷位于卢克索古城西岸的沙漠之中。这里埋葬着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以及他们的遗物,但目前可供参观的主要陵墓有图坦卡蒙墓、拉美西斯三世及六世墓、塞提一世墓等。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帝王谷陵墓不规则地分布在山谷之中,墓穴依山开凿,入口往往开在山腰,以防止盗墓者的破坏。大多数陵墓的墙面和天花板都布满了壁画,或者画满了图腾,有的用黄金浮雕装饰,色彩鲜艳华丽。这里被誉为自然的金字塔,和北京十三陵的地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卢克索神庙有人说,没到过卢克索神庙,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此言非虚。到了卢克索神庙,马上能想到电影出埃及记里的埃及。粗大的柱子,还有残垣断壁。卢克索神庙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位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为祭奉太阳神阿蒙神(Amon)以及阿蒙神的妻子穆特(Mut)、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经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扩建,形成了现今保存下来的规模。神庙长262米,宽56米,由塔门、庭院、多柱厅和神殿构成。从朝北的大门进入神庙,在神庙外面有一条穿越水面的堤道通往卡尔纳克神庙,这条堤道重新修葺后成为卢克索的一大亮点。原本神庙外墙有一条两边矗立着狮身人面像的大道通往卡尔纳克神庙(Temple of Karnak),但现在已经中断,不过仍然有部分保存较好的雕像矗立在这里。
红海
红海被誉为世界三大潜水圣地之一,这里海水清澈湛蓝,水下生长着色彩缤纷的珊瑚跟鱼类,红海毕加索和魔鬼鱼以及小丑鱼 尼莫 都是这片水域的常驻代表,有时你在沙滩上也能看到他们游动的倩影。每年的10月~次年5月,红海沿岸城市赫尔格达会聚集很多来潜水的游客,因为这里水温适宜,海水能见度高。
下海前会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会给一张表给你填写,确保你的身体健康,才会同意你下海。
浮潜和深潜不同,浮潜只是附在海面上感受红海的清澈见底。
海水能见度极高,温度适宜。
清澈的海水,阳光照在海面上。斑斑驳驳的光影,波光凌凌的闪动,让人想一头扎进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沉醉其中。
黑白沙漠
黑白沙漠位于拜哈里耶绿洲,可以从拜维提或者开罗包车过去。除了普通的黄沙以外,黑白沙漠中还有黑色的火山石头覆盖的沙漠,以及白色的风蚀形成的蘑菇石。
从开罗出发,走过高速公路,穿过水晶矿山,伴着漫天飞舞的狂沙,一路颠簸,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中拔地而起的黑色沙山,雪原般的白沙,风蚀形成的白色蘑菇石共同构成了这片奇异的景色。来到埃及,在黑白沙漠野营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傍晚时分看落日、参加一次篝火晚会、在帐篷里看璀璨星空,头顶的苍穹仿佛缀满了钻石,那么亮、那么低,一切梦幻又真实的存在着
未完成的方尖碑
阿斯旺自古便是著名的石料产地,盛产朱红色花岗岩大理石,石体光滑润泽,即便是现在也是很奢侈的建筑材料。古埃及大部分用来建造陵墓、神庙的花岗岩都是来自这里。包括卢克索、阿斯旺的神庙竖立的方尖碑,也多采用阿斯旺地区的红色花岗岩。
这里还有个古采石场,位于阿斯旺市区2km处,沿尼罗河南北延伸约6km。采石场遗址中有一座 未完成的方尖碑 ,是一处新王朝时期的重要遗址,清晰地展示出了古代埃及人民是如何修建这样的建筑的。展示了古埃及人开采方尖碑的过程和高超技艺。 未完成的方尖碑 原为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建造,并计划把它矗立在卡尔纳克神庙前,由于顶部出现裂纹而被遗弃。此碑高达40米,重1200吨,是迄今发现最大的方尖碑。
阿布辛贝神庙
阿布辛贝神庙位于阿斯旺市西南290公里处,地处纳赛尔湖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共有两座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庙,分别为:献给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庙及附近的献给女神哈托尔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夫人奈菲尔塔瑞王后的小神庙。每年有两天阳光可以直接照进圣殿,圣殿中四尊圣像除了死神阿努比斯在黑暗中另三尊都能照亮。
阿布辛贝神庙是拉美西斯二世为炫耀自己,并企图将生命延续至来世而建造的神庙。两道巍峨的塔门、立有48根巨石柱的立柱厅、两座宽广的庭院以及三间圣堂,构筑成一处足以颂扬这位 万王之王 不朽功勋的殿堂。尽管这座永恒之殿不敌岁月的洗礼已呈倾圮,但游走其间,它恢弘的规模还是能令人肃然起敬。这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里,包含了神殿、储藏室、行政办公室、祭司的住所。从建成起一直到公元9世纪,这里都是底比斯的经济和生活中心。
埃及城市文化与风貌:
伊斯兰文化是禁酒的,也禁止女性参与社交活动。埃及是个经济欠发达的伊斯兰国家。
埃及的城市比较脏。开罗除了市中心和使馆区的马路比较干净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是每隔一百米就可以见一个露天垃圾堆。
开罗的人口和上海差不多。但是整个城市没有红绿灯,所以路上事故很多,在开罗过马路一定要小心。
埃及人喜欢外国人,见到一个老外或者和老外聊上几句就能让他们十分开心。外国人都会被当地人要求合影。
埃及物价真便宜,由于埃镑汇率变化,导致外国人在埃及旅游时感觉埃及物价特别便宜。一顿普通的饭可能只要不到人民币15块钱。
埃及人特别友好,除了出租车司机和金字塔周边的导游外,当地人会带着你们去参观和寻觅特色食物。
关于去埃及旅游的安全问题:埃及政局一直不是太稳定,还有恐怖组织。但是现在恐怖组织的势头已经开始明显下落,尤其是首都,有不少荷枪实弹的警察,酒店安保也很严格。
但是光明正大的 坑蒙拐骗 还是有的,个别骗子也不难应付,记住在景区不要跟陌生人搭讪,万一遇到情况就及时报警。
另外,女孩子在开罗最好不要单独出门。因为是伊斯兰教国家,所以女性出门一定是不能裸露除了脸之外的身体部位的。另外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低,国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也很低,文盲率很高,外国单身女生走在街上遭遇性骚扰的概率比较高。
三、金字塔之谜是什么?
迄今为止,埃及共发现金字塔80座。这些大大小小的雄奇建筑,分布于尼罗河两岸,其中最高大最著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它修筑于4500年以前,是人类有金字塔史以来最大的单个人工建筑物。胡夫金字塔耸立于开罗以西10千米外的吉萨高原。那儿荒砂遍地、碎石裸露,是一片不毛之地。在这种地方修筑这样一座显然并非出于实用目的的建筑,设计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据研究,这座金字塔可以在风沙弥漫中继续存在10万年而不会损坏,这个时间结束以前,人类文明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本世纪20年代以来,大批科学工作者来到埃及。他们以诧异的眼光,望着这座庞然大物。古代埃及人把巨大的石块雕凿并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墓室的布局宛如迷宫。陵墓的通风道倾斜深入多层地下,石壁光滑,刻以精美华丽的浮雕,令游人叹为观止,但谁也弄不清古埃及人何以掌握如此精湛的挖掘及雕刻技巧,不知他们运用怎样精良的加工工具。要知道44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令专家们更不可思议的是建造这座金字塔,需要多少劳动力?据估计,建造金字塔时,埃及的居民必须有5000万,否则难以维持工程所需的粮食和劳动力。当专家翻开历史的册页时,便发现问题更难以让人理解了,因为公元前3000年全世界的人口只有2000万左右。
据测算胡夫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历经4500年的风风雨雨,其缝隙迄今仍相当严密,一把锋利的尖刀都难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者奴隶之手,的确叫人难以置信。认为金字塔仅仅是埃及法老陵墓也同样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开采,单说把它们堆砌起来就是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如果每天筑砌10块巨石,那么完成这个建筑所需的时间为260万天、即700年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加速工程的进程,如果每天筑砌100块巨石,那么,完成这个建筑所需的时间为26000天,即7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埃及法老们是可以算得出来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谁要是干扰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飞到他的头上。”这是刻在法老吐坦哈蒙(Tutankhamen)墓上的一句诅咒。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年轻的法老吐坦哈蒙统治埃及9年。公元前1350年,他18岁的时候,神秘地死去,历史学家怀疑是他的政敌谋杀了他。
吐坦哈蒙的陵墓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1922年11月26日下午被重新打开。主持发掘工作的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他的工程资助人是卡纳冯勋爵(LordCarnarvon)。卡特1891年就来到埃及,发誓要找到隐藏在地下的法老的陵墓。1922年,他从英国带回一只金丝雀。他的工头看到后大叫:“这是黄金之鸟啊!它将带领我们到达陵墓!”
这或许真的灵验了。11月4日,工人们终于发现了凿在岩石上的石阶,通向一道未曾开启的墓门,墓门上写着吐坦哈蒙的名字。
就在那个晚上,卡特的仆人恐惧地向他报告:金丝雀被蛇吃了,他举着黄色的羽毛向卡特叫:“是法老的蛇吃了它!因为它带你到了陵墓!请千万别打开它!”卡特非但没有听,反而辞退了这名仆人。他立即给英国的卡纳冯勋爵拍去电报,勋爵26日到达。卡特在墓门上开了一个洞,举着蜡烛率先进入,卡纳冯勋爵紧随在后,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墓室保存完好,有大量的黄金珍宝,其中包括一个石棺,里面嵌套着三个黄金棺材,吐坦哈蒙的木乃伊在就最里面,内棺由纯金组成,上面写着年轻法老的名言——“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躺在棺内的吐坦哈蒙带着一副很大的金面具。这副面具和他本人的相貌几乎一模一样。X光检查只发现面具上一块伤疤和法老本人脸上的伤疤,厚度稍微有点不同。这位年轻的法老看上去既悲伤又静穆。胸前陈放着由念珠和花形雕刻串成的领饰,矢车菊、百合、荷花等色彩虽已剥落,但仍依稀可见。专家们认为这个领饰是法老的年轻王后,在盖棺之前献上的。墓内还有一幅壁画,表现这位年轻而又神气的法老,正被两位天神接往天国。法老的木乃伊由薄薄的布裹缠着,浑身布满了项圈、护身符、戒指、金银手镯以及各种宝石。其中还有两把短剑,一把是金的,另一把是金柄铁刃的。后一把极为罕见,因为埃及人那时候刚刚知道使用铁。
对所有参加开掘的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节日,谁也没有被诅咒的迹象。
但是几个月之后,悲剧开始。卡纳冯勋爵得了病,被送回开罗,很快他就死了,死因据说是一只毒蚊子的叮咬,其部位正是吐坦哈蒙脸上那块伤疤的位置。
卡纳冯归天的时候,他的儿子歇息在隔壁房间里,他回忆说:“开罗全城的灯火一下子全熄灭了,我们不停地祷告。”
死亡事件接踵而来。卡纳冯的一位密友乔治古尔德听说勋爵的凶讯后便立即赶到埃及。他也去法老的陵墓走了一圈。第二天,他发起高烧,12小时后便死去了。曾给法老木乃伊做过X光透视的放射学专家感到自己筋疲力尽。他回到英国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在探险队中为卡纳冯做秘书的理查德贝瑟尔死在自己卧室中的床上,显然是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英国工业家乔尔伍尔是法老陵墓的第一批参观者之一,不久他发起无名高热,很快就死去了。到1930年,最初参加发掘的探险队员只有两人活在世上。
半个世纪后法老的诅咒依然可以穿越时空,取人性命。1970年,探险队最后的幸存者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及这个诅咒时说“我从来不相信这个神话”,结果在从电视台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几乎丧命;而这已经是他谈及诅咒后第三次付出代价了,前两次他的妻子暴病身亡、儿子残废;这次他再也不敢不信了。此外,1972年之后的几次吐坦哈蒙黄金面具展览的组织者及相关的人员都丧命的丧命、遭灾的遭灾。
但也有人自始至终不相信这一切,最主要的开掘人霍华德卡特始终很平安,此时时不得不出面辟谣了。他说,所谓吐坦卡蒙复仇等“荒谬的报道”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这种危险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他强调指出,科学家已经证明墓中并不存在病菌,墓内做的感染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以上的报道是很不责任和荒唐的。为了纠正视听,德国埃及学家乔治·斯丹道尔夫教授在1933年,就法老的诅咒问题发表了一篇文章,不厌其烦地探究了报纸消息和其他类似报道的消息来源。他在列举大量事实以后做出明确的结论:“法老的诅咒”是根本不存在的。古代的铭文中也没有类似的东西。
卡特后来又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访篇文章,写道:“就现代的埃及人来说,他们的宗教传统中根本不容许这种诅咒之类存在。相反,埃及人却很虔诚地希望,我们对死去的人表示善良的祝愿”。你相信存在穿越时空的法老的诅咒吗?
人类追求长生不死的愿望,古今中外皆然。因此,中国人有上山下海寻找灵丹妙药的行为;古埃及人则认为人即使死亡,死者灵魂仍会重生。他们殚精竭虑,要使肉身不灭,于是有了木乃伊的出现。“木乃伊”这个词可能源于波斯文,意思是焦油或沥青。最初发观术乃伊的现代人以为埃及人保存尸体的方法,是把尸体浸泡在焦油中,故起了“木乃伊”的名字。真正木乃伊的诞生,是在宗教信仰逐渐成熟以后,虔诚的宗教信仰发展成为对死人的崇敬。事实上,我们今天在探讨木乃伊的来龙去脉时,会有一些失望,最早的木乃伊完全是偶然之中产生的。但是,在人死后制作木乃伊的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了上千年,而且制作的工艺的技巧越来越高妙,令人啧啧称奇。人们不禁发出疑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古埃及人热衷于木乃伊制作?而木乃伊又为什么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后,仍能神奇地保持完整呢?
在1799年,拿破仑军队中的一名年轻军官布罗沙德在尼罗河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炮台附近发现了一块刻满象形文字的石头。这是一块桌面大小的黑色玄武岩石碑,上面刻有3种文字,第一段为埃及象形文字,达11行;第二段是埃及通俗体文字,达32行;第三段是希腊文。1802年,英王乔治三世从法国人手里得到这块石碑送给大英博物馆。这就是考古史上鼎鼎有名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如何才能读懂罗塞塔石碑?看来只能从希腊文入手。当时,埃及象形文字已经成了死文字。由于崇拜信仰等原因,除了金字塔、寺庙这些宏伟的地面建筑得以保全外,古埃及的历史、文化渐渐被人遗忘。
象形文字还没有被破译,另一个谜团又接踵而至。人们不禁要问:文字的发展一般要经过象形、表意、表音等几个阶段,埃及象形文字何以很早就以字母文字这种面目出现呢?既表意又发音,他们的文字何以达到如此高度发达的水平?这些文字又是什么人创造的呢?难道还存在着一个迄今不为我们所知的、史前文明的埃及吗?
除了金字塔之外,最能作为埃及象征的就数守卫于三大金字塔之下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了。关于斯芬克斯的传说早已是家喻户晓,而有关狮身人面像的建造者究竟是谁却依然扑朔迷离。传统观点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在4500年前由法老哈夫拉按自己的面貌所建,因为位于雕像两爪之间的石碑上就刻着这位法老的名号。然而,同样根据石碑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图坦莫斯王子曾在梦中受到胡尔·乌莫·乌哈特神的委托,将它的雕像从黄沙中刨了出来。照此看来,此座雕像应该是胡尔神的神像。而另外一些传说中也提到,早在胡夫法老统治的时期,狮身人面像就已经存在了。
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狮身人面像展开了研究。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发现,狮身人面像所受到的侵蚀表明,它的历史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长得多。法国学者更是指出,狮身人面像全身曾被大水淹没,只有头部露在外面。而根据气象学家对撒哈拉地区气候历史的研究,这么大的降水量只有1万年前才有。还有些研究者则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尾部和主体修建的年代并不一样,可能哈夫拉法老只是对它进行了修整,而不是它的建造者。狮身人面像的真正建造时间大约在7000~9000多年前。当然也有人认为侵蚀狮身人面像的水分是由尼罗河蒸发而来的,假如这座雕像早就存在,为何在古埃及的典籍中没有提及呢?
四、一字之差,棺材和棺椁两者有什么不同?
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棺材是一种统称,也叫做寿棺,
世俗取”棺 ”通”官”,”材 ”通”财 ”,
同音和同韵,表示吉利吉祥。
唐代黄金棺
古时候,棺材是普通人用的,而棺椁则是给帝王用的,棺椁是死者地位的象征。
棺椁也叫做”棺郭”。《说文》段注云:“木椁者,以木为之,周于棺,如地之有郭也。”棺椁不只有一层,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是一层套着一层,里面的是棺,外面的是椁。
三层棺椁
远古社会,人死后并不用棺椁。《易经·系辞传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在这里“不封”是没有封土堆,“不树”即不种植树木,可见那时丧葬极为简易。
夏商周时期,棺椁继续发展,至西周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制确立。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
天子棺椁四重,贴身的那层叫椑”(bēi),其外面蒙着兕及水牛皮;第二层叫“地”,以椴木制成第三层叫“属 ”;第四层才称为“大棺”。
帝后的外椁要用到两层,由于多用梓(zi)木制成,所以文学上通常把棺椁称为“梓宫”。
公侯、卿大夫依次递减,可以用三层棺椁大夫家里所豢养的士,就只允许用一层大棺。尺寸上也有差别,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大棺厚六寸,庶民老百姓只准厚四寸,不配椁。
汉代,棺椁制度日趋完备。诸侯王、公主、贵人用楠木,平民用桐木或杂木,而贫困者只能用瓦棺。贵族们的棺饰极为精致,有朱棺画棺、黑漆棺等。
湖南马王堆一号墓的主棺丨图片来自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明清时期,椁室更登峰造极,俨然座地下宫殿。
据李莲英和他的侄子所著《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上三层金丝串珠绣花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多。头部上首放置一个翠荷叶,满绿碧透,精致无比,叶面上的筋络不是雕琢之工,均为天然长成。脚下安放一朵粉红色的碧玺大莲花。
慈禧下葬的地宫
慈禧尸置荷叶、莲花之间,口含夜明珠,身着金丝串珠彩绣袍褂,头戴珍珠串成的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重四两,大如鸡卯,是件世间难得的瑰宝,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翡翠、玉石各种奇珍异宝满满一棺,慈禧随葬品之巨,价值连城。
慈禧照片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接口,发掘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陵,墓室内的珍宝被盗掘一空,一生穷奢极欲的统治者,恐怕怎么也没想到,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金棺材图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黄金棺材图片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