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秦始皇棺材(秦始皇棺材图片)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秦始皇棺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请问秦始皇的管材有多长多宪多高

       请问你是想问请问秦始皇的棺材有多长多宽多高是吗?秦始皇的棺材长200厘米,宽120厘米,高80厘米。《史记》记载,秦始皇“下铜而致椁”。按秦始皇体型计算,他的青铜棺椁最小尺寸应该达到:长200厘米,宽120厘米,高80厘米。这样看,秦始皇棺椁远超司母戊鼎了。所以秦始皇的棺材长200厘米,宽120厘米,高80厘米。

二、民间传说中,秦始皇的棺椁漂流在水银河流上,有什么依据?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在世的时候平定天下将6国一统,让统一这个概念深入中国人的每一个人的骨髓;他统一了文字,统一文字就让中国人的历史再也没有断过;他将各个国家的长城连成一线,把匈奴阻挡在城墙之外,保护了内陆的安全2000多年,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之一,当然他也有诸多的过错,焚书坑儒造成文化空缺,严酷的刑罚使得当时的人们饱受苦难,他生前的诸多事情让人们一直讨论,他死了之后也依然让人讨论,甚至相比之下让人们更加好奇。

       因为传说他给自己修建了一个极度奢华的陵墓,当时他从全国征集了70多万人把郦山凿空,做成了墓室,虽然将灭七国时所获得的奇珍异宝堆积其中形成秦国当时的地理地貌,又还命能工巧匠制作了机关,只要有人靠近机关就会触动,将人射死,然后用人鱼脂肪作为蜡烛,保证长久不息,然后他还用水银制形成了百川江河和大海,然后他的棺木就漂浮在这水银形成的江河之中,代表着他在秦国的大地上进行巡视,不过我认为这种说法应当不太现实。

一、史书记载

       其实对于秦朝的了解,我们现在的人并不是太多,造成这种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就是当年项羽进入咸阳之后,一把大火烧阿房宫,而秦朝的史料都是堆积在阿房宫的,这就使得许多的资料都随着阿房宫的烧毁而而消失。第二个原因就是时间,2000多年的时间之中会有太多的意外的发生,这些大大小小的意外事情,就会使得本来就少的可怜的资料越发少。

       虽然不多我们去可以去秦朝之后古人所编撰的史料其中发现一些内容,在《史记》有一段话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秦始皇刚刚继位,就从天下招了70万人去郦山修陵墓,把地下的河水都挖穿了,然后再把铜做成棺椁,这墓室当中堆满了各种珍宝。

二、实力不允许

       我们注意看《史记》当中所记载的 下铜而致椁 , 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据《礼记 檀弓上》、《礼记 丧大记》中的记载,天子享用四重棺椁,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四重棺椁都是用铜做的,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纯铜并不是包铜,这四副大的纯铜做的大棺材再加上棺材的本身重量就已经远远超过千斤,在加上棺材当中的陪葬品,最保守的估计重量就已经是2000斤,这一个重量是不可能漂浮在水银上面的。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著作本书的时间距离秦朝灭亡不过百年,而且他家属于是史官世家,他自己本人的治学态度是极为谨慎的,所以他绝对不可能凭空去想象的,肯定是有着相关的证据作为佐证才能够写下这样的记载,我们并不能够因为相关的佐证已经消失就否定相关记载的真实性。

       所以我认为秦始皇的棺木是不可能漂浮在水银上面的,重量问题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虽然古人是极度聪明,可是有一些问题在当时依然还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的,不知道您的意见又是怎样的呢?

三、秦始皇使用的到底是铜棺还是木椁?为何会饱受争议呢?

       目前来看更倾向于使用的是木椁,但因为史书对此记载的过于笼统简单,没有详细介绍,所以依然存在很多争议。现有的史书对于秦始皇的棺椁均无明确清晰的记载,《史记》中司马迁说 下铜而致椁 ,因此很多人认为其棺椁使用的是铜制。

       但《汉书》里也有记载 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 披以珠玉,饰以翡翠。 以及 棺椁之丽,不可胜原。 这里说的 漆涂其外 即在棺椁外面刷一层漆,如果是铜制的棺椁是用不着上土漆的,因此其为木制棺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此外,秦汉时期 黄肠题凑 是帝王级别专门使用的一种墓葬形式,其中的 黄肠 就是指去皮后的柏木,因其呈黄色,所以称为 黄肠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帝王特定的墓葬形式中使用的是木制棺椁,这象征着帝王独一无二,万人之上的地位。

       像秦始皇这般认为自己功高盖世,牛过三皇五帝的人自然不会放弃 黄肠题凑 这种代表着权力和地位的墓葬方式。不过,秦始皇是否会为了想体现自己的独一无二而反其道而行使用其他材质的棺椁,这也未可知。总之,由于史书中对其棺椁的记载寥寥无几,且至今无法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挖掘,所以这个问题始终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除了棺椁问题外,秦始皇陵地宫内到底是否有巨大的空间,地宫有多深,地宫又有几道门;陵墓内是否有水银做成的大江大河,又是否有重重制作复杂精密的机关等等,都是目前为止很有争议,尚无定论的问题,有待于未来继续深入发掘探究。

四、民间传说中,秦始皇的棺椁漂流在水银河流上,有什么依据?

       秦始皇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帝王,不仅生前拥有雄图霸业,其死后围绕着其陵墓的传说,也是几千来来从未断过,在民间街坊、说书馆里、神话传说的渲染下,秦始皇陵的神秘色彩越来越错综复杂,其中关于地宫水银的故事就值得探索。

       (一)史记的描述

       对于秦始皇陵墓的描述,以汉代司马迁的描述最为令人神往,相传秦始皇陵地下宫殿之中,以金银珍宝填充在棺椁之间,用水银浇灌储蓄成沟渠来模仿河流,用夜明珠来装饰穹顶模仿万千星辰, 天文、地理都被模拟在了地下世界之中。

《史记》有云: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也就是说,民间所说地宫有水银河流的传言应该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我们先暂且不揣测秦始皇墓中水银作用,如此巨量的水银是否真实存在,是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考古的发现

       在1981年和1982年,为了验证秦始皇陵墓中是否如《史记》所记载,专家进行了汞量测量工作:如果秦陵地宫中埋藏有巨量的水银,则水银蒸气必然会由陵墓中向上迁移,故而便会在封土表层形成汞异常!

       这条南北采样点的纵线,贯穿鱼池水库以及骊山脚下,中间为秦陵高大的封土堆。从数据上来看,在秦始皇的封土中的确存在一个汞异常区域,其汞含量变化为70-1500ppb!

       但是,封土中出现的汞异常,到底是土壤中固有、经过地下水银挥发而成的?还是封土本身的土壤就取自某一处大量富集汞的矿化地区?幸好,在文献中的记载有这样一条线索:

始皇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 郦道元《水经注》

       水经注里的鱼池,就是秦始皇陵东北五里处的现在鱼池水库!而在鱼池水库中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其汞的含量偏低,平均值在30ppb,也就是说,即便封土取自鱼池是真实的,其封土中形成的汞异常,也只可能来自于其本身陵墓中埋藏的汞挥发所致!

       (三)水银河流棺椁

       也就是说,正如司马迁所描述的那样,在秦陵地宫之中是存在着巨量水银的,那么到底有多少呢?有学者提出这样一种说法:

按照已掌握的汞藏量和现代汞的生产能力,估计陵墓内储油水银百吨左右,如果此数字能够成立的话,由丹砂炼汞的比率(86 26%),秦始皇陵内的巨量水银需由115.928吨丹砂提炼! 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

       因为地宫的水银由丹砂提炼而成,古代称之为 抽砂炼汞 ,秦始皇陵中炼汞用的是 低温焙烧法 ,即用简单的设备,将汞矿石加热至450-8000摄氏度时,把分离出来的气态汞使之冷凝,就成了液态汞。

       所以,由此可见,民间传言之中有一半真有一半假,真的是,地宫中果然有所谓的象征百川大河的大量水银;假的是,秦始皇的棺椁未必就一定是在这水银河流上飘荡,因为史籍中没有记载,考古又尚未发掘,一切都还是谜团。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始皇棺材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秦始皇棺材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