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贵州棺材图片(贵州棺材山洞)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贵州棺材图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贵州守棺人:白天搬砖,晚上与567具棺材同眠,月薪有多让人难以置信?

       对于每当扫墓就想起了故人的人来说,坟墓是一种东西,至少是诗。它是一种感人的力量。—《母与子》

       一提到死亡,或许大多数人的内心会有一种恐惧感。即便躺在棺椁里面的那个人是我们的长辈,是我们的亲友,但是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也会是油然而生。

       死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肯定要经历的事,可是很少有人能够正面去面对它,更别说是每天都和一具尸体生活在一块。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位每日与尸体为伴的人。

       在贵州省平坝县有一个苗族的男人叫做c,他白天的工作的身份是一个工人,可是到了晚上他就变成了守陵人,每晚陪伴在他身边的是576具棺材,但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也仅仅只有300块钱。

       苗族独特的下葬习俗

       我国不仅地域辽阔、文化悠久,而且还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着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文化。在56个民族当中虽然汉族的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但是其他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其中的一个,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在世界各地都有苗族人的分布。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和老人们口口相传,苗族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苗族的祖先是蚩尤。但是后来又因为战争的原因,他们开始迁徙到了云南、贵州一代,后来他们在这里 生根发芽 ,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苗族有很多的传统习俗,其中有一个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那就是 洞葬 。相比起我们的认知来说,我们更熟悉的是 土葬 ,还有近几年兴起的 火葬 。

       一提到 洞葬 或许大多数人都是比较陌生的,其实洞葬指的就是在人死了之后,将他们放在上等的棺椁当中,然后并不是进行下葬,而是抬到指定的洞穴里面就这样一直放着。

       这种下葬的习俗早就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以前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农村,一般对于死去的人都进行这样的处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融和很多的苗族年轻人都涌入到大城市里边,逐渐的人也就被 汉化 了。

       唯一的 守陵人

       但是在一些苗族的小村落里,仍然还保留这一传统习俗。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位于贵州省平坝县的桃花村。一听到 桃花村 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但是现实当中的桃花村和书里边的桃花村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在桃花村有这一个非常古老的习俗那就是洞葬,时至今日他们依旧将洞葬看作是最神圣的下葬方式。而且他们并不是将这些棺材放在山洞里面就不管了,而是每晚都会有一个守陵人在山洞里面睡觉,看守着这些棺材。

        守陵人 这个职业一听就有点瘆得慌,如果让我们去干的话就算开出天价恐怕都没有人去。但是在桃花村还真有一个每晚与棺材为伴的守陵人。他的名字叫做刘朝先,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因为没有什么学历只能是干一些粗活来养家糊口。

       在白天的时候他就在村子里面干一些搬砖的营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是靠搬砖挣的这些钱很难维持日常的生活。

       于是他就打算找一份晚上的工作,再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去当地的文物馆参加应聘,分配给他的职位就是每天晚上都去守护着山洞里的这些棺材,从那时起他也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 守陵人 。

       葬洞的位置是在一个山里边,然而山上也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洞,之所以能成为葬洞是因为世世代代去世的人都被放在了这里。在洞口一眼望去就可以看见里面满满的棺材,足足有567具。

       这些棺材在洞里面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保存得非常完整。各种各样到底棺材都有,而且从唐代开始就已经往里面运送棺材了。从千百年前桃花村里面就定下了规矩,只要是村子里面的长辈去世了都要运送到洞里面。几千年的历史累积到现在也形成了一副如今 宏观壮烈 的景象。

       然而进入洞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当村子里有人去世就必须要请法师前来 做法 。这样去世的人才不会成为孤魂野鬼游荡在世间,他们的灵魂才可以依附在棺材上,长期安眠在此。他们的灵魂也就可以世世代代的都可以守护着自己的村子。

       刘朝先的真实想法

       在刘朝先的心里其实也并不算为了赚钱才来这里干这份差事。因为这个洞里面也有他自己祖先的棺材放在这里,还有就是他从来在这里不会感到恐惧。

       在他心里他认为这里面的都是自己的祖先前辈,甚至在晚上他都会和这些棺材有说有笑的。他觉得洞里面的祖先都会保佑他,他说自己有时候都能感觉到棺材里面的灵气。

       这些棺材的摆放位置在我们外人看来是杂乱不一的,但是内含玄机。所有的棺材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摆放,而且还会根据去世的情况进行就好。但是就这样杂乱的情况刘朝先却能清楚地说出每一口棺材里面躺着的是谁。

       其中有一些棺材对刘朝先来说有这独特的意义,洞里面有两个特殊的棺材,一个大棺材上面放着一个小棺材。这其实是一对父子,在父亲去世以后孩子不久也就撒手人寰了。于是村子里就将他们父子二人的棺材放在了一起,希望他们父子二人一直都可以在一起。

       这些冰冷冷的尸体在外人看来是非常恐惧的,但是对刘朝先来说是曾经都是自己抬头可见的亲戚朋友。他们在生前都有着交往,死后刘朝先也一直在守护着他们。

       有时候很对人都劝他不要在干这活了,一个月才300块钱。随便找点活干也能挣300,可是刘朝先都拒绝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干这一行了,或许就再也没有人来接手了。他不想看见这些棺材孤零零地放在这里。

       村民们都不理解刘朝先的想法,可是只要他自己知道,守护好这些棺材就是守住了自己的根,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二、羊皮洞棺材是怎么回事?

       人类对死亡一直以来都是充满敬畏,在古代就有各种鬼怪蛇神的传说,都表现出人们对死亡的敬而远之思想。一直以来,都有湘西赶尸人的说法,但是只是在传说之中。在贵州的坪坝县,却有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活人为死人守棺材。

       在坪坝县有一个叫刘朝先的人,他一个人守护这567个族人的棺材。

       洞葬曾经是在苗族中流传很广的风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洞葬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六朝先守护的这个葬洞,在平坝县城外20公里的地方,葬洞所在的村落叫桃花村。

       桃花村是一个相对闭塞的村落,在这里曾经有几家人是住在山崖峭壁上的洞穴里,在蜿蜒的山间小路的末端还分散着几户人家,也正是因为这样,桃花村保留了相对原始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刘朝先白天的时候是在不远处的一个地方做建筑工人,据说那里将来要发展建成一个旅游区,现在正在搞旅游建筑和停车场。

       到了晚上,刘朝先还有另外一份身份,他就是平坝棺材洞的守棺人,他还有一个新时代的身份 村里的文物协管员。刘朝先管理的文物就是在棺材洞的567个棺材。

       棺材洞在人烟稀少的山峰上,距离地面有二十多米高,在一颗很大的古树后面,就是棺材洞的洞口。沿着山洞中的盘旋小路走很久,才可以到真正存放棺材的地方。

       棺材洞的山形地貌属于是典型的卡斯特岩洞,据考古专家测量,这个棺材洞有四十五米长,二十四米宽,最高的地方有二十多米。就是这样一个山洞,里面常年放着几百口棺材。

       在这里的棺材大多数都保存的非常好,棺材的类型也不一样,共有六种,分别是:方形棺材、梯形棺材、船型棺材、圆木棺材、栓棺、普棺。

       经过贵州省考古专家对这里的棺材进行现场勘测,确定出每一个棺材放进来的年份,其中被命名为516号的船形棺材是葬洞中最早的棺材,距今大概在1120年左右。

       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话,棺材洞的第一个棺材应该是在唐朝中期的时候被放在这里的,并且按照测定结果推算,棺材洞定期都会有新的棺材进来安放。

       据六朝先介绍,葬洞里棺材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放下的。有的区域是比较杂居的,这里没有太多长幼尊卑的规矩,大部分人都可以放在这里。然而有的区域就不是这样了,比如因为生病而去世的人,尤其是传染病的,就要放在葬洞的最里面去。

       刘朝先可以说出这里很多棺材背后的故事,比如有因为家穷买不起棺材,后代发达后来重新换了好棺材的。也有父亲死后安葬在这里,谁知儿子不幸也很快去世来了这里。

       有一年,葬洞被盗墓贼发现,丢了几个棺材,后来,刘朝先就晚上住在这里,就是为了防止棺材再被偷走。每天晚上,刘朝先都要对棺材进行清点核对,然后再在葬洞中睡去。

       平坝棺材洞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历史和民间葬俗传统非常有帮助,可以说是一个存活的标本库。

三、贵州哪处山洞被奉为至尊之地,摆放着五百多具棺材?

       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主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要生的尊严,死的无憾,在老病之中也要尽显优雅,死亡是每个人都恐惧并想要全力躲避的,但它却每每不期而至。

       贵州省就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山洞,它将亡者一直展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让人们时刻不会忘记它,这个山洞被周边的村民奉为至尊之地,里面摆放着560具形状不一的棺材,甚至还有很多人不远千里赶来,只是为了沾点好运,死亡在这里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涵义。

一、神秘山洞中永不入土的棺材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多山地、河流,在一座座的山地峡谷、河畔平原,栖息着苗、瑶、侗等几十个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神秘而让人着迷的传说。

       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境内有一座老熊山,在世代居住在当地的刘姓苗族人的眼里,这就是他们的圣山,因为在老熊山一个陡峭的悬崖上,有一个被葱笼树木和青草围绕的深遂的山洞,他们的先人就安息在此。

       这一座洞里葬有他们的宗族血亲560人,这些逝者不是按照中原的习俗 入土为安 ,而是将棺木摆放在山洞内,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多种葬礼中的一种——洞葬。老熊山上的这座山洞宽23米,高近30米,纵深达40余米,面积近千平方米。

       1000多年来,当地5个民族村寨的刘姓苗族按血缘亲疏的原则将死者棺木放置洞中,处于通风干燥、可见光的地方,尽量靠近洞口,棺木摆放不分男女和死亡时间的先后,有的单独放置,有的叠放在一起,依照地形以及叠放的方式大致可分成4个不同的区域。

       这里的棺材不是单一的长方形,而是形状各异,共有6种不同的形制,即方形棺、梯形棺、长方形棺、船形棺、圆木和、现代棺,棺木制作手工精湛,形式美观,上面刻绘着古钱、寿字、吉字、鱼类变形等各种图案,大多数棺材保存较为完好。

       这个洞里共存放棺材560具,是贵州省现存10多个棺材洞中存放棺材最多的,因其表现出的独特文化传统,这个山洞已经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洞葬千年安息的亡灵

       生是奋斗,死是休息。苗族自古传承下来的风俗是相信有鬼,他们供祭土地,崇拜祖先,不信邪不信神,但是怕鬼。他们认为鬼是人死之后的灵魂,那些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毙等死得不 干净 的会成为邪鬼,会出来作祟,这样的死者是不能葬进洞中的。

       只有正常死亡的人,才能安葬入洞,苗人称洞葬为 把洞杜 ,意思是 洞里面的死人尸体 。洞葬在苗族人的生活中是十分隆重和严肃的,它有一整套的程序,这一切仪式都是由苗寨上的 鬼师 来负责操办。

       鬼师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其他族群中的祭司、巫师,多为整个村寨中的思想领路人、事务协调者。苗族停丧的时间不一,有的是三日三夜,有的是一日一夜,视各家情况而定。由死亡者家属延请族内鬼师主持仪式。

       鬼师会带同整个团队一起工作,团队成员一般还包括一个鼓师、一个助手,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吟唱《指路经》,就是由鬼师通过一定的咏唱和动作仪式给亡者英灵开辟道路,护送亡者到达祖先的住地,与祖先共同居住在一起。

       主持仪式时鬼师整个团队成员均须穿红绸长衫,头搭花帕。仪式上由鼓师起鼓,鬼师吟唱指路经,先完整地念诵宗族已经过世祖人的名谱,当地人称之为 念鬼 ,然后回顾死者父母的养育之恩,重点是赞颂死者生前的光彩事迹,尤其是椎牛祭祖之类的重大事情必不可少。

       此外,还要一一罗列死者子女供奉之物,告慰其灵魂安然离去,回到祖灵团队之中,佑护子孙。最终要指引死者走过三十二段荆棘丛生的路,使亡魂安然回到祖先聚居之地。完成这一系列的复杂仪式,亡者才能最终安葬。

       夜幕降临后,族内青年人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他们必须走没有人走过的路,并且只能依靠人力走出一条路,直至将棺木送进亡灵洞,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亡灵,而且除非下次安葬族人,从此任何人也不会再走进这个亡灵的安息地。

三、先祖回归家乡的寄望

       现在的苗族虽然是个少数民族,但在距今5000年前,他们的祖先是史上赫赫有名的蚩尤,当年带领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黄河流域,逐鹿中原,可谓虽败犹荣,当然战败了就要咽下苦果,于是整个部落只能南迁到长江中下游流域,逐渐安定形成新的部落,史称 三苗 。

       可是屋漏偏逢连天雨,整个部落在新的一轮争天下斗争中,正面对上了尧、舜、禹为领导核心的部落,又一次饮恨战败,只能再次迁徙,其中一部辗转来到贵州境内定居,在至今苗族流传下来的歌谣里,还有很多关于祖先迁徙的歌咏之辞。

       苗人的先辈一代一代都梦想回到故乡,叶落归根,故有 洞葬 的习俗,他们嘱咐后人棺木不入土,期望后辈能够扶柩北归。选择洞葬,既是苗人祖先的一种权宜之策,但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久居大山之中的苗人,山洞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古代的苗族刚迁徙到贵州时,曾经在岩洞中居住生活,为了缅怀祖先,牢记过去的艰辛,苗族设立了自己特殊的节日—— 跳洞节 ,每年的正月初四至初九苗族全民处于狂欢之中,苗人走出山寨,聚集在山洞中跳芦笙舞过节。

       岩洞在当地苗族生活中还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既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幸福驿站,也是亡者肉体安息的清静之地,它一直承载着苗人的怀念和向往。

       平坝县的这处装满560具棺材的山洞,因为其棺材数量之多、形状之丰、年代之久,被称为天然棺材博物馆,引动了古今中外人士的猎奇之心。并且因棺材同 官 和 财 谐音,有很多当官求财的人为此不远千里甚至万里来此观看,其潜意识里就是希望能够沾到好运,见棺材升官发财。

       与此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江西的龙虎山也有一个山壁上的升棺仪式,同样吸引了众多心有所求者的注意力,棺材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苦短,转瞬即逝,人生的荣华富贵、吉凶祸福都是变化无常的,因而无论如何都要认真享受现实的生活,唯有抓住现在,才能拥有未来。

四、羊皮洞棺材是怎么回事?

       羊皮洞棺材是因为贵州苗族的“洞葬”风俗,是祖先“蚩尤”的后代们对故土黄河流域一带永恒的眷恋,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洞葬”无形便成了这个民族的丧葬习俗。据说以前这里的人们去世后都不会入土埋葬,而是将棺材放入山中的洞内。因而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羊皮洞棺材。

       

       洞葬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三个字,据说,“把”是洞的意思,“洞杜”则是苗语的死人尸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死人尸体”。

       夜幕降临后,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按照古规,他们不许走有人过的路,也不准许用砍刀开路,必须走一条陌生的路。

       几十个人抬着棺木前拉后推,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然后一齐转身离开,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亡灵,而且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地。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棺材图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贵州棺材图片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