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慈禧的棺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慈禧的棺材是用什么木材制的?
慈禧的棺材是用金丝楠木制成的。
金丝楠木的介绍:
金丝楠是一些材质中有金丝和类似绸缎光泽现象的楠木(包括帧楠、紫楠、闽楠、润楠等)的泛称,而在古代和近代,金丝楠是紫楠的别名。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的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相传在明末就已经濒临灭绝。金丝楠木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再加上它性温和、冬暖夏凉,香气清新宜人。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龙床也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金丝楠材色一般为黄中带浅绿,但经过氧化后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有金黄色、淡黄色、绿色、紫红色和黑色等。金丝楠木中的结晶体明显多于普通楠木,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
慈禧棺材
二、慈禧太后去世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抬棺椁
因为慈禧在生前极度重视死后的棺材的材质奢华程度,所以她的一口棺材就耗费了几十万两白银,后来遭到了盗墓贼的侵犯,棺材表面破损不堪。所以后来为了修复棺材保护文物,而且将其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在棺材表面涂上了红油漆,所以慈禧的金棺就这样一步步的变成了一口红棺。
首先,慈禧的这一口金棺,来历非常不凡,光是其奢华程度和建筑材料就让人叹为观止。由于慈禧生前极度奢华,花钱大手大脚,所以死后定然也不想委屈自己。慈禧为了让自己的死后居住条件能够赶上生前的水平,就在棺材上大费周章。慈禧为了建造一口匹配上自己身份地位的棺材,专门派手下的李莲英来到了棺材定制中心的桅厂定制金漆楠木棺。后来又使用色织金龙彩缎对棺材内部进行了13道的层层包裹,为了保证棺材富丽堂皇,还在外部涂了49道金漆。
其次,慈禧的这口金棺极度奢华,光材料运输费用就达到了十万两白银,更何况是整个棺材的建成。但历代以来陵墓过于奢华,都会遭到破坏,慈禧也不例外。1928年盗墓贼孙殿英对慈禧的陵墓伸出了魔爪,将里面的金银财宝打包带走,由于慈禧棺材内外表面是真金,所以也被砍了数刀,简直破损不堪。
然后,当溥仪得到消息之后,第一任务就是修补慈禧的金棺,但奈何金棺修补的成本太大,他们一干人无法承受,就只能选择使用红油漆修饰棺材表面,然后棺材成为了红红黄黄的模样。由于慈禧的金棺制作手法非常精巧,后世已经失传,所以被后来的文物保护中心进行了进一步的修饰。但终究无法按照慈禧生前的那样铺张浪费,只能够使用红色的油漆,将这口棺材完完全全涂抹。
最后,这就是慈禧的金棺一步步蜕变成红棺的过程。正是因为慈禧过于重视死后的奢华,才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三、慈禧的棺材是金丝楠木制作而成,可为何最后却被涂成红色,为什么要这么做?
慈禧的棺材是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由于盗贼掠夺,暴力开棺,这使慈禧的棺材破败不堪,为了掩盖这种破败,最后被人用红油漆刷了一遍。说起金丝楠木棺材,在那个时候也是身份的象征,因为材质罕见,这种木材除了皇室他人一律禁止使用,否则就是以下犯上,可以算得上是死罪。所以慈禧在死之前专门定制了一口金丝楠木棺材,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而且这口棺材在外表装饰上也是花费了上百万两,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不但如此,就连喷涂的漆都是要到秦岭才能有的漆树采集而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棺材上的图案也是得需要鼠须笔一点一点勾勒,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精致,只是为了呈现一种美观。当然这幅价值不菲的棺材在最后装着慈禧太后一起葬在了清东陵。
但是如此奢侈的棺材和里面的财宝肯定少不了被强盗惦记,由于军阀孙殿英把军队驻扎在清东陵,再加上对财宝的惦记。他们便开始了对慈禧太后棺材的掠夺,并通过威逼利诱,让守墓人说出了陵墓的入口。就这样孙殿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炸药炸开了清东陵,随着墓门的打开,他们也冲进去抢夺慈禧的陪葬品,最可恨的是他们竟然用刀和斧子打开那个做工精美棺材。
这下精美的棺材刀痕遍布,让人看到不免心痛,虽然溥仪也想惩治这些强盗,但由于自己都自身难保,只能暗暗流泪。只能吩咐他人去收拾残局,虽然看到伤痕累累的金丝楠木棺材,大家都很难受,但也没办法修缮完好,只能用红漆粉刷一下,以便掩盖不堪的曾经。
四、慈禧太后去世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抬棺椁
慈禧出殡之日,她的棺椁由7920个人轮番从紫禁城抬到陵寝之中的。慈禧的棺材由金丝楠木制成,因为金丝楠木密度大,整个棺椁非常之重。这些被请朝廷征集来的劳动力被分为了60个班次,每一个班次128人,轮流去抬慈禧的棺椁。
慈禧的棺椁不仅仅是金丝楠木的重量,里面还有许多珍宝,比如说我们熟知的翠玉白菜和碧玺莲花、玉雕的红珊瑚树之类的非常容易破损的物品。所以在抬棺过程之中,这些人必须要非常小心,不能将慈禧的棺椁给颠簸了。所以在出殡之前,这些壮汉们还被集中起来训练了十天。训练的内容就是他们将反复将石板抬起来,石板上上放一碗水,要做到水不从碗里面洒出来才能合格。
仅仅是找到这些壮汉们,清朝廷还是不够放心,为了慈禧的棺椁能够一路平顺地到达清东陵,他们还专门修了一条宽敞的路。出殡的那天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出殡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这些壮汉们喊着号子,在寒冷的冬日里全身是汗,整整走了五天,就是路边观望的百姓们都能闻到他们身上的汗臭味。慈禧出殡的这仗势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而如果按照慈禧的本意,可能抬棺材的人还要更多。
今天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之中还收藏着一块“慈禧和田玉”,这块玉石通体翠绿,高近一米,参观者们无不惊艳。当年慈禧刚刚过完了七十大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了。我们都知道汉朝皇亲国戚有金缕玉衣这种珍贵的陪葬品,而慈禧想要给自己做一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玉棺材。
慈禧喜欢新疆的和田青玉,于是就找到了倒霉的新疆官吏,让他们给自己找到合适的玉石。无数匠人在昆仑山寻觅,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一块重达20吨的和田山料。这块玉石长达三米,宽为两米,厚一米,极为符合慈禧的要求。清《瓮玉行》之中记载了这块玉石从新疆开始运送的过程,官吏们只做了特大的专车,用一百多匹马拉车,还要一千多名役夫推运。
可没等这玉石运送道京城,慈禧便驾崩了。此时这块玉正好运送到库车县,运送的工人们吃尽了苦头,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后来出于泄愤的目的,他们将这块玉石砸毁了。其中最大的一块经历了数次周转,到了今天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如果真的让慈禧造成了这玉棺材,这抬棺材的壮工,怕是要再翻上一番。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慈禧的棺材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慈禧的棺材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