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山东烟台地区龙口黄县,有张殿荣和张殿元兄弟二人相依为命。1936年哥哥张殿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村里的农会会长,第一任村书记。1937年,日本鬼子入侵中华大地,山东黄县很快成了敌占区。身为共产党员的张殿元,在1938年将19岁的弟弟送去参军。在黄县城后单家大楼交通大队,张殿元成了八路五支后防司令部军事部的一名交通员。
1939年农历正月的一天,由于汉奸通风报信,在烟台市莱山院,日寇打了一场伏击战,当场有一百多名八路军牺牲了。外号“张结巴”的张殿元,就死在了这场战役中。他的战友王永昌在被敌人包围,无法脱身的情况下,他跳进水井里躲过一劫。战斗结束后,张殿元等一百多名八路军都埋在了莱山院村。
1950年5月,时任山东省人民政府 康生、副 郭子化署名的革命军人家属证给了张殿荣及三子一女军人家属的证明。上面写着:兹有张殿元同志系志愿参加人民解放军为人民解放军服务其家属得享受军属待遇特发给此证以资纪念。
1957文革期间,原黄县民政科孙某某在村民会上宣布:“张殿元不是参加八路军,是当了国民党,并宣布除销军属待遇”。文革中李某造反派将张殿荣打倒,三九寒天扒去棉衣多次批斗、逼迫承认送其弟张殿元当了国民党。张殿荣气怒之下突发脑溢血,经医院抢救保住了命,可半身不遂不能行动,在炕上躺了12年。
1984年,张殿荣临终前流着泪对儿女们再三叮嘱:“一定要把殿元当八路打鬼子的事弄清楚,弄清后在我坟旁竖个碑,我才能暝目。”
此后,至今,张殿荣的儿子,张殿元的侄子张运德,为完成父亲临终遗嘱,历经40年,去东北、下广西、去北京艰辛调查、取证,终于将张殿元入伍牺牲地点调查清楚。可是在申烈中,没有获得龙口民政部门的同意!
张运徳后到民政部、在原部长多吉才让批示下,下发‘2004—2’文件。龙口民政才上报。
2005年4月28日山东省政府批准张殿元为革命烈士。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民字(2005)14号红头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张殿元同志为革命烈士的皮肤:张殿元,龙口市东莱街道小栾家疃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在龙口市七里镇院下村与日寇作战中失踪,通过多年调查取证,张殿元同志在这次作战中牺牲。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批准张殿元同志为革命烈士,发给其家属《革命烈士证明书》并享受烈属待遇。
可是,张殿元的革命烈士证,却迟迟没有发下来。龙口民政部门的理由是,张殿元无儿无女,没有法定继承人。家属就是指法定继承人吗?为叔叔正名奔波40年的张运徳,始终没有享受到烈属待遇,甚至正名的任务都不算彻底完成,因为没有拿到“烈士证”。
这个烈士证为什么要扣留?张运徳除了这个证本身之外,更担心,更气愤的又是什么?就是叔叔作为革命烈士数十年来应得的革命烈士家属的抚恤金到哪里去了?按照张运徳的粗略估算有32万余元。这个数值是否准确,这个算法是否正确,姑且不论。烈士证书总该是发下来的,苛求19岁的烈士,有子女,明显过分了。没有子女就不是烈士了吗?没有子女还有亲人啊!还有个为叔叔正名奔波40余年的亲侄子。
张运徳,今年70岁了,是老人了。可以说奔波了大半辈子,也没见到如假包换的烈士叔叔的烈士证。龙口民政部门不发证的原因很简单,发个证不难,难的是,发了证,就得给烈属待遇,而烈属待遇都得要钱啊。涉及到跟政府要钱,那问题就严重了,事情就复杂啦!所以就拖着呗。70岁的老人还能活多少年呢?还能有多少精力呢?他的子孙未必就跟他一样这么执着吧?即便这么执着,看到父亲的失败,也该学聪明了吧!
一个能为叔叔奔波大半辈子的老人,有自己的诉求,我们人民的政府部门,到底该抱有何种态度?该有何种安抚处理方式呢?
再贴一次老人的联系方式,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里,主管的人民政府部门,怎么能让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的年轻烈士的家人,伤心流泪一辈子呢?
张运德 住址:青岛市南京路27号 联系电话:1365866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