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潮汕墓地(潮汕墓地风水尺寸)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潮汕墓地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潮汕地区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葬礼则要经过换寿服、上厅、发讣(报地头)、送终(买水)、入殓(饲生)、成服、祭灵、戴孝、做功德、出殡、安葬、回灵、食“清洁桌”等许多环节,而亲友送纸钱、不同亲属关系的人穿不同颜色的服装、出殡时向路边撒纸钱、发糖圆粒和红丝线给参加葬礼的人以吃甜和辟邪等礼俗就非专业人士无法一一通晓了。 通常在老人将要断气时,应将他移入厅堂。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然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一般是男的着双数长衣,女的着单数衣裙。俱是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活人。其实,担心其家属睹人伤情,过分伤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脚尾摆一盏豆油灯,叫做“脚尾灯”。“脚尾灯”据说可以在地府给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万不可吹灭。灯旁置饭一碗,称为“冥饭”,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孝服:丧葬时,儿子及媳妇的孝服用麻布制成,无缝边;即古称“斩衰”的。头戴“笋壳”同样用麻布制成。女儿孝服用芋麻布制成拗折缝边,布边在下,古称“齐衰”。头戴“遮头(匚赣)”,用芋麻布制成。孙女头戴“遮头(匚赣)”,用白布制成。上身用白布长五尺二寸,折成四折,斜披在左肩至右胁下,女婿头戴“白头(匚赣)”,穿白长衫,腰系白腰带(俗称腰丝)。腰带束后两头垂在后面。外家(即母舅),同样头戴“白头匮”,穿白长衫,腰束白腰带,腰带两头垂于背后,腰丝用白布制成,长七尺二寸。报地头:潮汕丧事礼俗,其中一项就是报地头。由村中长者持白灯笼,带领死者男性子孙穿孝服到地头神庙报死。死者长子手扶木盘,盘中放着死者的年庚帖、乌糖、麻丝、香火等物。到庙,长者上香后取出年庚帖,对着神像报告说:“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接着念出死者生卒年月日辰,享寿多少岁。庙祝依所报享寿数敲钟,一岁一响,每敲一响,长子抽出麻丝一条,凑成一束,系于神座,并送香油钱与庙祝。长者将死者年庚帖焚化后,领死者子孙绕道回门。大女婿端香炉,大孙子持棍teng(孝杖)。葬礼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服饰。亲属此时要套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第四代的子孙带蓝色长帽,五代的子孙就要穿红色的。买水:潮俗父母死后,报地头后便去买水。孝子孙与报地头装束同样,仍由族长引路,长子端水瓶,瓶插榕树枝。长子右臂挂一竹箍,到河边焚香烧纸毕,将竹箍置水面,水瓶放在竹箍内汲水带回,又另路而回。回到灵堂,用仙草醮水洒于死者脸上,水瓶置死者身边。据说这是给死者在阴间路上之用。 送纸仪:送纸仪即送楮仪。潮俗凡亲朋旧故逝世,在接到讣告后,即送去挽联、轴幅、纸镪等祭悼物品者,均称为纸仪。近代以来,多改送银两、纸币,帮助丧家办理丧事。钱额多少不拘,惟应单数,不能双数。丧家对纸仪均全收后回礼,回礼物品也均单数,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对远方来者,须宴请,俗称食炊饭。 做功德:做功德的时间,简者一天半日,繁者有至百日而后撤灵者。超度仪式,除在灵前念经外,隆重者多在宽敞地方“设厂”(搭棚)举行。请佛教僧尼超度。超度的节目内容也繁简不同,程序不一,通常以诵灵前经贯串始终。佛道两家都通过唱诵佛曲、法曲宣扬孝道和轮回报应思想。佛家的节目,除在灵前诵经外,还有过桥、礼血盆、撒花、走贡、走五方、沐浴、追荐等。佛堂僧尼做道场所唱经文及演奏乐曲用正宗经文、佛曲,由善社及民间组合的功德班用潮语,除唱诵佛曲外,还唱诵了大量潮语歌文和演奏潮州弦诗曲乐。如在“挨莲池”和“挨塔”过程中唱了《百花名》、《百戏歌》,在“过桥”中唱了《廿四孝歌》、《十月怀胎歌》、《目莲救母歌》等。夜深没那么多佛曲唱,就唱潮曲、奏潮乐,灵前变成音乐会。

二、潮汕下葬风俗

        潮汕墓葬(阴宅)风水的选择,遵循“阴非一线不敛”以紧拱入首处专以细合为合法。主要是依据《河图》、《洛书》及阴阳八卦,察看周围的龙、砂、水、穴、向五方面内容,其中“龙认生死,穴认真假,砂认粗秀,水认曲直,向辩纯疵”,并参考元运衰旺情况而定。1、隐喻性。俗话说叶落归根,根作为人类的安息地、灵魂的栖寄所,能归根于大地,就意味着人伦之本,种族之源,人生存在之始和生命之归。穴星诸形不同,行龙结穴处也不同。金星形圆,木星形直,土星形方,水星形星,火星形尖。潮汕民间流行的葬法有:木星葬节,火星葬焰,水星葬泡,金星葬窝,土星葬角(均以正体论)。在木龙与穴地的关系上,龙贵阴,阴则脉气强盛有力,穴贵阳,阳则和气有济。穴也有阴阳之分,阴来阳受,阳来阴受,惟凹凸分明,形如龟盖,土分五色,即是真穴。如穴结在山窝者则多杂土,结在山陵者则多风化土。2、技术性(1)点穴。传统的点穴及下经法是:如后龙如首丰肥,形如龟盖,方为正气。(2)认向。一方好的墓地,除了辨认来龙生死贵贱和穴的肪气有无外,尚有砂、水、向等要素。不少姓氏对先祖的墓地因符合风水术中的龙、砂、穴、山、向五大要素而赞美有加。(3)潮汕墓茔泥水建筑的作法。潮汕墓茔的作体形局主要由山龙走势和分金字向、墓地大小等方面决定。(4)数理性。至于茔体大小圹位深阔,除受结穴星体影响外,深度及阔窄采用紫白洛书说,即潮汕所称的丈杆法,作墓茔用天父卦尺法和寸白起例,尺法起例如乾弼(水)离破军等。(5)祝诀和忌讳。对于舆师及泥水匠来说,能寻到一处好地后,还不能算万事大吉,施工也并非八方无忌,祖宗传下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还相当多。筑坟墓时,还有一定的讳忌和祝诀。起工时,如遇《通书》上所说的杀师日杀师时巡山罗猴、穿山罗猴等神煞,就要采取避让、制化等措施。为谋求筑工时的顺利和彩头,可念祝诀或祷告,以祈求未来好运。 潮汕各地迷信地理之说由来尚久,受江西和福建两地风水学说的影响以及宋明理学在潮汕的传播,特别是朱熹出于礼制目的而倡导的葬说,无疑促进了潮汕地区民风对墓葬的崇尚。清郑昌时《韩江闻见录》记明历万历癸末进士林熙春的祖墓在桑浦山东麓,其墓喝形为,“莲叶盖金龟”,诚为一方美地。据《榕东郭氏族谱》载:南明兵部尚书郭之奇祖墓在普宁黄坑都山步乡五龙尖,其山分支特起,五屏山西北向,屏角曜气乱石林立,中脱嫩龙数十丈,平关无片石,但仍吐火唇作顺局,且左右坑风射立,此地难入一般地师时眼,实此穴麒麟吐火,传说奇之父择此穴。葬后不数十年,即出郭书奇。明清的潮汕社会名流喜谈风水,与职业舆家过从甚密,除讲究墓葬风水外,还对山川形势、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多采纳舆家意见,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水文化现象。 政治上的失意及科举上的失败等原因,潮汕不少仕宦人物也将注意力转移到风水术的研究上来,清末丰顺丁日昌第二子丁乃潜(字讷庵),入民国后,绝意仕路,深居简出,“治医及诗,穷年益专,闻及堪舆星卜”。舆师徐展绥,是晚清揭阳名人姚秋园妹夫,因为姚家营筑几口坟墓后,不出四五年,姚家即儿孙次第诞生(男女孙媳大小25人,外甥10人),子辈又学业有成,遂声名大著(当然不能排除姚秋园的推介和宣传)。针对潮俗民风中为择一善地葬其亲而停丧不葬陋习,不少潮籍士大夫在得到教训中逐渐觉醒起来。明嘉靖十一年(1532)状元林大钦在《潮州风俗考》一文中,也将潮汕这陋习列为应当及早改革内容之一。尽管对阴宅风水的吉凶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一时难以清除,但人口的急剧增长,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墓葬而大兴土木毁林占地现象被视为荒唐,特别是20世纪21世纪以来为节约用地,社会全面推行火葬,真正的使注重墓葬风水现象成为过去。 古人相地、首先是要会用罗盘。《儒林外史》第36日记载,有个姓郑的人家请风水先生去看葬坟,“虞博士带了罗盘,去用心用意的替他看了地。”清末修光绪崇陵,也是先用罗盘测定一块祥瑞的土地,做出标志。最简单的罗盘上都有干支,如:西方是申酉戌,北方是亥子丑。如果盘上的指针跳个不停,说明不吉。相地要善于格物致知。宋谢和卿《神宝经》云:“学者当精于格物,审于致知,一理才通,皎若秋空之月,万疑顿释,涣若春冶之冰,体用充周,显微洞贯,存之在我,应之在彼,妙夺神功,知窥天巧,地学只是产个理字。”墓地风水大师裴翁,祖籍山西闻喜县裴柏村(又名中华宰相村),是中华宰相村地理至尊名家裴秀嫡系传人。于1975年加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易经》智慧运用实战高级研修班主讲教授、清华大学国学智慧与应用高级研修班主讲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客座教授。裴翁被易学界推荐现任:联合国健康地产促进会理事长、全球易经文化协会主席、全球风水协会主席、国家文化部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粤港澳建筑设师协会主席、中国易经协会会长、中华风水协会会长、中国成功名人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风水文化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易经学院院长、中国风水策划师学院院长、中国风水设计院院长、中国建筑风水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风水工程院士,兼任中国风水岭南研究院执行院长、1992年开始担任岭南玄空风水学会会长、国际易学风水研究院名誉院长、广东省企业文化协会名誉会长。 擅长周易预测、风水设计策划、命名策划、成功人生策划、成功企业家策划。王祥沣(号:三通)是中国财经政法大学硕士;中国管理科学院易学协会荣誉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所常务理事、国学及易学特约研究员。中南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读西安大学在职社会经济学博士。全国多家上市企业及北上广及江浙多家大中型企业易学顾问。王祥沣家传易学思路为:八字为根,宅为土,像(相)为水,古学为基础、易学为根本。命理中的旦夕祸福为风水布局关键,好的风水宝地是为了更好孕育命理或孕育后人,如果风水布局脱离了主人的八字,这风水有形而无实,一个人的姓名、长相和处事行为、周边结交的朋友等皆为像(相),如同灌溉宅的水,目的只为协助风水得到更好的养分,养分好坏及土壤优劣孕育出的命理则天壤之别;王祥沣尊重其他学派,而本派是起效快、灵验度高,备受推崇的派系,本派易学的风水学说离不开命理八字为先的派系,通过祖上几代人阴阳宅堪舆经验总结,整理成一套更适合现代风水学说的顶级学派。

三、潮汕风水名墓诡异传奇故事

        潮汕地区对风水是很相信的,所以流传下来很多潮汕风水名墓的传奇 故事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潮汕风水名墓传奇故事,欢迎阅读!

潮汕风水名墓传奇故事篇1:郑南山夫妇合葬墓

        郑南山夫妇合葬墓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莲华居委桑浦山南麓蜘蛛山,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墓葬主体坐北向南,两进阶形制,贝灰砌筑。通面阔26米,通进深23.5米,占地面积611平方米。墓碑阴刻正书:明 考处士南山郑公墓 妣孺人顺德李氏 妣孺人隆德陈氏。上款为地师何野云。郑南山,生于元朝,葬于明朝,该墓系由潮汕历史上著名之地师何野云(又名:虱母仙)主持建造,墓葬形制为明代墓葬形制,历史悠久,保存基本完整。该墓葬对于研究潮汕明代古墓葬有一定历史价值。

潮汕风水名墓传奇故事篇2:火地龙张氏古墓

        潮阳沙陇白宫仔村山上有一处火地龙,葬有一口古墓,乃是当地著名的张氏古墓,名 灯火坞 ,相传是虱母仙何野云所建。古墓的构建独具一格,圆形的墓管内面宽阔,卷柱却收缩得很狭窄,只可供一人出入,墓前面埕地短狭。

        据说,当年古墓主的裔孙仰慕虱母仙精通堪舆之术的大名,特请求其为先人修造此墓。虱母仙详细勘察地形后,为其修成此墓。裔孙对墓地构造建成如此模样,很不顺眼,便问虱母仙: 先生,您造这坟如此奇怪,墓前埕地短狭,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虱母仙悠然地答道: 好在将来扫墓之时,竹箸须用筐箩担来 。因虱母仙精通天文地理,深知天机不可泄漏,而且一方面也要顺其自然,看看这家人家是否真正有此福禄,不便将话语完完全全说明白,只能含含糊糊地这么说,其实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 子孙兴旺 。裔孙资质鲁钝,不解个中三昧,反问道: 这埕地狭窄,三个人拜就够挤了,如何摆得下整筐箩的竹箸? ,虱母仙听后,不耐烦地回答道: 也好,那么就三人拜后拜三人吧。 这句话竟然矢口成谶,之后该户人家一代三丁,代代相传,不多也不少。

潮汕风水名墓传奇故事篇3:锦鹧鸪古墓

        虱母仙何野云精通天文地理,达人知天,隐居潮汕后,以青乌之术行世,为百姓看风水、堪地理、建寨门、修墓**,造福潮汕百姓,而其师尊更是神通广大,精通青乌之术,是一代堪舆大师,也曾经为潮汕人看风水修坟墓。 传说 潮阳沙陇著名的锦鹧鸪古墓就是虱母仙之师父所建。

        一日,虱母仙云游至沙陇,天气炎热,爬山走得累了,坐在树下乘凉休息,无意间看见不远山坡处有一座古墓,构建甚是奇特,形似大树枝头栖息着一只鹧鸪鸟。仙师被吸引过去,前后左右细细察视一番,啧啧称妙,对建造此古墓的先贤师尊大加赞誉,并上前由衷地五体投地顶礼跪拜。适逢墓主郑氏的裔孙前来祭拜,该裔孙见虱母仙如此举动,不由得大为奇怪,起先见虱母仙在古墓前后左右来回转悠,还以为是游手好闲者要损坏古墓,但继而又见虱母仙走到墓前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甚是虔诚,更是大惑不解,忙上前扶起虱母仙,问道: 先生何故如此? 虱母仙答道: 此墓择地极胜,构建奇特,形如鹧鸪,天地人相配,墓主后代子孙必定财丁兴旺事业发达。建此墓的乃是在下的先师尊,如此才华实在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故此一拜乃是拜先师之贤! 裔孙告诉虱母仙此先人古墓名 锦鹧鸪墓 。虱母仙有感于此,遂欣然挥笔为古墓题赠一副 对联 : 龙虎伏降常不老,子孙拜扫永无疆 。裔孙将联刻于古墓的卷柱,至今尤在。

潮汕风水名墓传奇故事篇4:兴陇鸬鹚祖墓

        潮阳兴陇溪拍望族黄氏子孙,闻说虱母仙精通风水地理,择地为墓皆为吉地,非常灵验。故备厚礼专程前往野云岩请求仙师下山为其先祖堪舆建造祖墓。仙师感其真诚,算其德行,便欣然答应下山帮忙择地修建祖墓。他到该村后山上转了一大圈后,在一处小山坡上选择了一块地,称该地形如一只鸬鹚鸟,灵气活现,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可将先祖葬于该地,日后子孙必将兴隆。黄氏子孙依虱母仙吉言,择日修建祖墓。后来其家族果然日见兴旺繁荣,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至今在兴陇溪拍黄氏四世鸬鹚祖墓边,还立有何野云仙师的碑碣。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 潮汕风水名墓传奇故事

四、潮汕下葬风俗

        潮汕下葬风俗

        潮汕下葬风俗,众所周知,潮汕十分看重丧葬礼仪,讲究下葬的风水,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习俗,尤其是在下葬时有着非常多的讲究和要求,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潮汕下葬风俗的相关知识吧。

潮汕下葬风俗1

        1、叫油火

        解放前,富贵人家在家人将要死亡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叫油火”的巫术仪式,也称为“叫代”,即叫人来代死。如果有人代替,则可以挽救那个垂死的人的生命。方法是:让一个作巫术的人用彩色的桐油绘成大花脸,仿照鬼魅之状,赤膊,系五色裙。法器是一个念过魔咒的碗。这个碗中,盛满油,点燃后由巫者托之,于更深夜静之时,在街巷间呼啸穿行,阴森森尤若鬼火游动,若有人因恐惧而失声惊叫,这个巫者立即将手上的“油火”向墙摔去并叱曰:“呀呸!”这样“叫代”便成功。代病人死去的就是夜间失声惊叫的人。

        2、徙铺

        老人将亡,先移人厅堂,不可留在睡床上,俗称“徙铺”。这有两个含义:一是说如果人在睡床上去世,死者在阴间就要担“眠床枷”。子孙不让父母死后在阴间受苦,因此,在估计父母临死时就将其扶到厅堂。二是谓死者在睡床上死,冥魂将被吊在床中,不能超度。因此老人断气后,其子女在地上铺上席子,将其尸体置于席子上,头朝门口方向,足伸向后墙边。有些地方则让死者卧放冥椅上。接着,死者子孙围集其前痛哭,称为“围孝”,也称“哭丧”。哭丧时,男泣而不啼呼,女哭依辈分啼呼死者。

        3、沐浴更衣

        老人死后,儿媳要用“仙草”(瑞草)香末煮水,为死者洗脸擦身、理发、更换寿衣,称为“着仙衣”。寿衣大多是事先准备好的,视死者身份不同而有别,有功名者为长袍马褂、官衣,平民百姓一般为长衫、平装。寿衣数量多少不论,一般而言,男为双数长衣,女为单数衣裙。脚均着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穿衣毕,遵古礼移尸于地上铺席,遮盖天地被(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以免惊吓活人。同时在死者脚尾点上一盏油灯,称为“脚尾灯”。有些地方则点灯于其头之后,称为“点头灯”。无论是点脚尾灯或是点头灯,都是为死者上路照明之意。另外,在灯旁还要置一碗米饭,称为“冥饭”。此时,亲属就要套上麻衣,背穿,如果是父亲死亡的就露左臂,如果是母亲死亡的则袒右臂。

        4、报地头

        潮汕丧事礼俗,其中一项就是报地头。由村中长者持白灯笼,带领死者男性子孙穿孝服到地头神庙报死。死者长子手扶木盘,盘中放着死者的年庚帖、乌糖、麻丝、香火等物。到庙,长者上香后取出年庚帖,对着神像报告说:“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接着念出死者生卒年月日辰,享寿多少岁。庙祝依所报享寿数敲钟,一岁一响,每敲一响,长子抽出麻丝一条,凑成一束,系于神座,并送香油钱与庙祝。长者将死者年庚帖焚化后,领死者子孙绕道回门。

潮汕下葬风俗2

        一、筑生居

        潮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垄所招”。故此,人们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二、预购棺木、寿衣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构成,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髹漆结彩,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有人认为,提前制作棺材、寿衣,有所不祥。其实,人之垂老,死在旦夕,谁也无法预料。如果及早将这些东西准备妥当,老人一旦撒手归西,就不会仓皇失措。

        三、丧葬程序

        老人将要断气时,应将他移入厅堂。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然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一般是男的着双数长衣,女的着单数衣裙。俱是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活人。其实,担心其家属睹人伤情,过分伤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脚尾摆一盏豆油灯,叫做“脚尾灯”。“脚尾灯”据说可以在地府给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万不可吹灭。灯旁置饭一碗,称为“冥饭”,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在过去,还有一道“报钟”程序:停尸后,死者儿孙俱执白灯笼,列队前到土地庙或者城隍庙“办哭”,向土地神或城隍爷“报告”家中死了亲人。报钟后,即派人到亲戚、死者生前友好的门口报丧,称“赶老”。报丧的人不能直接进入人家家门,只能在门口谈。当亲戚朋友得知消息后,便送报丧的人一点“脚皮钱”,一表示惊悉,二来向报丧者表示谢意。这就是潮汕俗话所说的“买水报地头”。

        四、收殓

        即将尸体收殓入棺的仪式。收殓前举行“饲生”礼,由孝子、儿媳用筷子夹一小块豆腐、几粒米饭喂到死者口里。这是古代丧礼中“饭含”的承延。古人认为,饭含是尽孝之道,“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使亡故的亲长和生人一样享受饮食乐趣,同时也报答死者抚养之恩。殓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用纸钱叠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并念:

        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仔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仔孙富贵万万年。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汕墓地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潮汕墓地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