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三国墓地发掘多少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三国墓地发掘多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已经出土了哪些三国墓 五虎上将已发现三个(大部分未被盗)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但却是它却参考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书中所写的大部分的人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有一部分三国名人的墓穴已经找到,许多人还不知道已经出土了哪些三国墓,下面就给大家盘点几个吧。

六大已出土的三国墓穴:

        1、真实的 曹操墓 被发现

        要说到已经出土了哪些三国墓中,那一个最晚被发现,那肯定是曹操墓了,该墓2009年,经过大量的考古学家以及文物鉴定所的认证,现今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就是真正的曹操墓地。并不是在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当中,2013年国家将曹操高陵列为了国家

        2、 刘备墓 惊现四川彭山

        刘备墓在哪里?在成都、新津、彭山等地的民间谚语中说到,要看刘备墓,西出新津三十五。虽然一直都流传这句谚语,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在意,而一位民间大神,竟然真的在彭山找到了一座当地人称作 皇坟山 的地方,规模宏

        3、孙权墓至今仍未挖掘

        古代时候的中国,上过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非常讲究入土为安,所以对坟墓什么的非常重视。一些皇帝在上位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陵墓,从风水到陪葬品,他们都非常的重视。一些帝王名人的墓,通常陪葬品十分的丰厚,是一些盗墓贼最喜欢

        4、诸葛亮墓

        诸葛亮墓即武侯墓,位于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公元234年六出祁山,病死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现存墓上建筑多为明清两代建造,唯有四周古树自古相伴。据说此处只是衣冠冢,诸葛亮真身是否在此,千百年无人敢一探究

        5、至今未被盗的 关羽墓

        三国时期出国很多英雄人物,关羽、刘备、赵云、诸葛亮等人都是家户喻晓的名人,他们的墓地多是很多三国迷喜欢观光的地方。对于很多三国迷来说,去看看自己喜欢的英雄的陵墓,是一件必做的事情。当然,同时也要很多人关注,自己英雄的陵墓有没

        6、 张飞墓 没有他的头颅

        张飞墓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西街汉桓侯祠内,张飞遗体葬于阆中,墓坐北向南,全用黄沙土垒成,隆然高起,宛若一座椭圆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长方形石条垒成花墙。墓地绿树成荫,碧草铺地,是目前阆中保护最完整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

        7、 赵云墓 中的龙胆枪

        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是一个品德和才能都堪称是完美的人。赵云墓和刘备墓一样,至今都没有被盗过,据说也是发生了一些灵异事件,让人都不敢挖他的墓。据说,赵云的墓室中,有跟随了他一生的神兵龙胆枪。他的这把兵器,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赫赫

二、到目前为止到底发掘了多少座三国人物的墓葬

        推荐于 张角墓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镇七级村南端,在息冢以东偏南20公里。本有张氏三兄弟墓,现仅存张角墓一座。据传,该村为黄巾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的故里。黄巾起义军失败后,张角兄弟被害,其尸体被当地农民偷回故里安葬,并用传统的丧葬习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称七祭。为避官方查究,隐“祭”为“汲”,后演变为七级。张角的墓穴已不存在,据张家后人介绍,这片老坟地原先大约70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炮楼曾修在高地上面;*****期间,将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是张家后人据理力争才保存下来,几十年来周围将坟地蚕食了不少,要不是有张家后人的保护,这片坟地早已成了宅基地。愍帝陵位于河南许昌市东14公里张潘乡政府院内,东望张潘故城遗址,为东汉献帝衣冠冢。陵称“愍”而不称“献”是昭烈帝所谥。献帝禅位给魏王曹丕,丕称帝后,封献帝为山阳公(今河南修武县)。献帝死后,葬于封地。因曾居许二十五年,后人为表纪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积10000平方米,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伏皇后墓位于河南许昌市南1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是为汉献帝的皇后伏寿之陵墓。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伏皇后在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59年)被立为皇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怨恨曹诛董承,与父伏完密谋曹操,事情泄漏,曹将伏后禁闭冷宫逼其自缢,二皇子亦被鸩杀。伏后死后,曹操宣称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后礼仪厚葬。董贵妃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内东北,系一土冢,有明显被盗掘痕迹。王允墓位于山西省祁县西北修善村西,墓长二十五米,宽二十米以上,今已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华佗墓位于河南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 汉神医华公墓 。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 华佗学术研讨会 ,镌立 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 石碑一通。1993年,华佗墓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郑玄墓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西,又称郑公墓。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绍命其子袁谭逼郑玄随军,行至今河北大名东病故。初葬剧东(今青州市郑母镇)。后因墓坏,归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为砌护墙。郑公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后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国后,于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院内有祠堂3间,高8.1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结构。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龛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祠东南有亭,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祠前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孔融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范家村东。墓高12米,南北长13米,东西长18米。祢衡墓位于武汉市汉阳鹦鹉湖湖心岛上。祢衡死后,黄祖懊悔,用厚礼将其礼葬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遂称其洲为鹦鹉洲,后原洲沉没,真墓不存(据《清一统志》载:“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晨鹦鹉洲,今沦于江。”),光绪20年(1900年)于今鹦鹉洲重修祢衡墓,为石建,呈方形,立“汉处士祢衡墓”碑。可惜遭破坏,仅存墓碑。今湖心岛上墓为新建。刘表墓位于湖北省襄樊市东,资料不详。黄祖墓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联盟村,有一古墓,碑刻“江夏黄祖之墓”。黄祖系东汉末年江夏太守,击鼓骂曹操的弥衡就被黄祖所杀。袁术墓位于安徽省长丰县杨公庙镇西南3公里处。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袁术墓。已被考古学家证实。袁绍墓位于邯郸市郊外沧县前高龙华村,资料不详。颜良墓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资料不详。文丑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脉过蓝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贾村。村南有文丑冢,村东有文丑庙,村北有兴国寺。鸿畅乡东南寨子贾,地处磨石山与西峰山之间。村南有文丑墓,为一硕大之土冢,村东头有文丑庙,仅有瓦房两间,碑亭一座。近年来,村舍扩建,庙房已圈至村内,内设村办面粉厂。村东有大坡,号称“白马坡”。传说为东汉末年关羽大战文丑处。文丑后裔在此筑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处两岗之间洼地,聚落东西长,不规划,面积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与东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贾姓从郏县贾楼迁来多户,村名易称寨子贾。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大,文丑庙也很灵验。民国18年夏季,霪雨连绵,山洪爆发,洪水骤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体之高大。民国14年4月,匪首魏国柱率众千余人,连陷坡街、鸿畅等寨。寨子贾的寨首梦见文丑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领众在寨上安好“榆木喷”(即大铁炮),向北试射,不响,向西南试射,连响两发。谁知土匪正从西南向寨扑来,这两炮正好落在匪队之前。土匪见寨内早有准备,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贾得免于难。张任墓位于四川省德阳县北外桅杆村,资料不详。马腾墓位于许昌市北10公里的苏桥乡冢许村。占地半亩,冢高两丈余,数株翠柏环生其上。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灵帝末年,边民叛乱,州郡招兵镇压,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累迁为征西将军。汉献帝都许后,他接受曹操的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召入京师,封为卫尉。其子马超,辗转入蜀归顺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马腾及其家属因受到株连被杀,葬于石梁河畔。张燕墓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鹊山下的吴村张燕被东汉召降后,封为中郎将。死后,葬于鹊山下的吴村,《顺德府志》和 《内邱县志》对张燕墓均有记载:“张燕墓,在吴村西,俗称 擀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兽(俗称四不象)。后经战乱,现在两尊收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一尊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米特博物馆。一尊被当地人藏于地下;战乱时军阀多次挖掘均没找到。1999年在搬迁十方村过程中,挖到这个稀世珍宝。内邱县人民政府将这座国宝,移到扁鹊庙内供游人览望,并作为镇庙之宝。韩玄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南学府坪的现长郡中学内运动场,墓前有“汉太守韩玄之墓”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汪应铨《韩玄墓记》载;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厚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对韩玄评价甚高,似在为其正名。二,曹魏曹丕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资料不详。甄后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辛店乡灵芝村,又称朝阳陵。《魏书》:“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曹睿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大安茄店村,于村北偏右有一不自然土山横于田前,据说为曹丕墓,后经过考古学家证实,为魏明帝曹睿之墓。曹 奂 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28公里,习文乡赵彭村西南约三百米处,北距邺北城三台约5公里。现存封土南北长64米,东西宽51米,高4.6米,面积3264平方米。封土的东北角破坏一部分,此处放置一残存半个青石柱础,直径约1米。封土四面皆为耕地,附近的耕地内有散乱的砖瓦碎块,部分带黑油的碎瓦块。。《嘉靖彰德府志》、光绪《临漳县志》均明载:“曹奂墓在临漳县彭城村。”1986年春,经国家考古队(屈如忠带队)钻探,封土为夯土,下有砌石,面积比现在封土大。未发掘。1992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彰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资料不详。曹植墓在山东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封东阿王,六年又徙封陈王。因受曹丕猜忌迫害,郁郁而死。谥“思”,世称陈思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死后其子遵遗嘱归葬鱼山。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1200余亩,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墓前有碑,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建,高1.7米,宽1.1米,有额无题字,似有画像,已不可辨。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三字。正书兼用篆隶,表现出我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特征。碑早年堙没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捞出,复置墓前,并建碑楼保护。蔡邕墓位于河南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为逍遥岭,其阴有汉中郎将蔡邕墓。岭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汉隶体字,字大二寸,为蔡邕亲书。此碑曾坠入颍河,现为白沙杨氏获之。蔡邕,东汉书法家,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体法多变,长于碑记。熹平四年(175),灵帝诏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曰石经。董卓当权时,任邕为左中郎将。卓被诛后,邕为王允所捕,死葬于此。其东为白沙镇,其北为白沙水库,湖光潋滟,景色一新,为旅游胜地。蔡文姬墓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墓封土高约7米,林木葱郁。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后葬此。蔡王庄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为村庄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陈琳墓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西郊射阳湖镇赵家村大纵湖边,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华歆墓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涸河镇大华村北200米处,距县城20公里。华歆墓北边200米为东西生产路,四周均为平地,现存封土高3米,直径7米。墓葬保存完整,墓室顶部有1平方米的洞。从顶部缺口能看清墓室,此墓为砖室结构,上为圆形拱顶,底部呈八边形。据当地群众历代相传,此墓为华庄华姓祖坟,所以,古墓至今保存完整。据《高唐州志》记载,此为三国时期魏臣华歆之墓。钟繇墓位于河南长葛县增福庙乡孟庄村。墓曾于晋时被盗:“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传)》”荀攸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寿县,资料不明。贾诩墓位于河南许昌市北10公里尚集乡岗朱村东。墓高10米,占地3300多平方米。墓室后被破坏,出土的陶器也被砸毁,双虎铺首衔环画像石墓门、墓楣现藏于许昌博物馆。毛玠墓位于河南许昌市东16公里的五女店镇毛王村金龟岗上,又称毛承相墓。毛玠,字孝先,原籍陈留平丘 (今河南封丘县)人,兴平二年(195年)投奔曹操,辟为治中从事,后把家室亦迁于京郊(今五女店毛王村)。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先后任治中从事、墓府功曹、丞相府东曹掾、右军师、魏王府尚书仆射等职,曾向曹操进迎献帝之策。因智力超群,富有创见,多次受到曹操的夸奖和赏赐。后被免官,卒于家。葬于村南高岗上。夏侯渊、夏侯敦墓位于河南许昌市城西7公里河街乡贺庄北(今市石油库院内),二墓东西并立。东墓(敦)已毁,西墓(渊)尚存,墓高10米,占地3300平方米,有石阶小径可达墓顶。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随曹起兵屡立战功,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战死于阳平关,葬于此。张辽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现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逍遥津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张辽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国故事瓯塑,更换铜质张辽塑像,使张辽墓景点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提高景点的三国文化内涵;整治公园环境等。全部项目将在2003年上半年竣工。徐晃墓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镇城角徐村东北1公里处,墓现于耕地中。李典墓李典因为作战勇敢,武艺高强,很为曹操器重。被封为都亭侯,是三国战乱时期最出名的年轻将领之一。后因病而死,年仅36岁。92年在巨野县昌邑乡发现一石室墓,初步推考可能为李典墓,现已原样移建菏泽博物馆一层大厅内。邓艾父子墓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北10公里北庙乡孤玉山,邓艾父子被诬陷谋反在此**。墓为土垒,周围砌青石,墓碑书“魏征西将军邓艾墓”。墓侧还有“彰顺王庙”(彰顺王是五代前蜀王建天汉元年给邓艾追封的谥号)。过去,每年二月,老百姓都要办会和演戏。原南充专员林维干立石碑于墓前,并书《魏将军邓艾之墓》,还摘录李榕著的《十三峰书屋全集》中有关评邓艾被杀的论述刻在碑上。现在邓艾墓碑碣具存,庙仅存正殿。“**”期间,墓穴被掘,发现墓穴并列两室用青石板修造。两穴室中各有一座棺位,各长3米,宽1.4米,高1.8米,双穴并列,中间距离2米。从墓的穴位看,是邓艾父子各寝其位。杜预墓位于洛阳市偃师县杜楼村北,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书“晋当阳侯杜预之墓”。其南有杜预后世子孙唐朝大诗人杜甫之墓。郄虑墓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乡郄庄,南与张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围100米, 占地900平方米,现保存完整。郄虑为东汉末人,汉献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与帝密谋曹操,事泄被杀,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后裔。嵇康墓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东嵇山南麓。阮籍墓位于江苏南京市城内西南角花盝北岗19号四十三中学内。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系衣冠冢。现有墓冢,墓碑。碑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

三、三国时期名人的墓找到几个了都在哪里

       华佗墓 位於河南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 ‘石碑一通。 1993年,华佗墓被许昌县民众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玄墓 位於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後店村西,又称郑公墓。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绍命其子袁谭逼郑玄随军,行至今河北大名东病故。初葬剧东(今青州市郑母镇)。後因墓坏,归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为砌护墙。 郑公祠始建於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後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国後,於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院内有祠堂3间,高8.1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架构。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龕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 “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祠东南有亭,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祠前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 孔融墓 位於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范家村东。墓高12米,南北长13米,东西长18米。 袁术墓 位於安徽省长丰县 公 镇西南3公里处。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袁术墓。已被考古学家证实。 文丑墓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脉过蓝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贾村。村南有文丑冢,村东有文丑庙,村北有兴国寺。 鸿畅乡东南寨子贾,地处磨石山与西峰山之间。村南有文丑墓,为一硕大之土冢,村东头有文丑庙,仅有瓦房两间,碑亭一座。近年来,村舍扩建,庙房已圈至村内,内设村办面粉厂。村东有大坡,号称“白马坡”。传说为东汉末年关羽大战文丑处。文丑後裔在此筑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处两岗之间洼地,聚落东西长,不规划,面积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与东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贾姓从郏县贾楼迁来多户,村名易称寨子贾。 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硕,文丑庙也很灵验。民国18年夏季,霪雨连绵,山洪爆发,洪水骤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体之高硕。民国14年4月,匪首魏国柱率众千余人,连陷坡街、鸿畅等寨。寨子贾的寨首梦见文丑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领众在寨上安好“榆木喷”(即大铁炮),向北试射,不响,向西南试射,连响两发。谁知土匪正从西南向寨扑来,这两炮正好落在匪队之前。土匪见寨内早有准备,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贾得免於难。 刘璋墓 刘璋到公安後,曾出任过县令一类官职,但最後隐居到离公安县城(现南平镇)西25公里处的古堤 。古堤现属公安县章庄铺镇指南村,在207国道2181公里处北侧。该地一脉青山,两涧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鱼米之地。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刘璋隐居此地後,改姓为陈,以农耕为生,後病死於此,其墓就葬於家後。刘璋死後,恢复刘姓,归葬时,置有双碑,一铜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铜碑埋於墓内,石碑刻有刘璋封号及字名,铜碑内容不详。 现下公安县章庄铺镇,有刘璋的後裔。他们仍沿袭刘璋隐居之俗,生为陈姓,死後恢复刘姓.所谓“生陈死刘”。刘璋後人曾在刘璋墓附近建庙祭祀,庙前有一匾额,刻有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生陈死刘”,庙内有刘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庙在解放後被毁,其墓在1958年大炼人骨肥时被挖。但其墓中的铜碑未见,石碑现已不知去向。 马腾墓 位於许昌县北10公里的苏桥乡冢许村。占地半亩,冢高两丈余,数株翠柏环生其上。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灵帝末年,边民叛乱,州郡招兵镇压,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累迁为征西将军。汉献帝都许後,他接受曹*的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召入京师,封为卫尉。其子马超,辗转入蜀归顺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马腾及其家属因受到株连被杀,葬於石梁河畔。 张燕墓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鹊山下的吴村 张燕被东汉召降後,封为中郎将。死後,葬於鹊山下的吴村,《顺德府志》和 《内邱县志》对张燕墓均有记载∶“张燕墓,在吴村西,俗称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兽(俗称四不象)。後经战乱,现下两尊收藏於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一尊收藏於法兰西巴黎吉米特博物馆。一尊被当地人藏於地下;战乱时军阀多次挖掘均没找到。1999年在搬迁十方村过程中,挖到这个稀世珍宝。内邱县民众政府将这座国宝,移到扁鹊庙内供游人览望,并作为镇庙之宝。 韩玄墓 位於湖南省长沙市城南学府坪的现长郡中学内运动场,墓前有“汉太守韩玄之墓”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汪应铨《韩玄墓记》载;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浓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对韩玄评价甚高,似在为其正名。 蔡文姬墓 位於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墓封土高约7米,林木葱郁。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於匈奴达12年。曹*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後葬此。蔡王庄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为村庄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後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蜀汉 刘备墓 史称“惠陵”,位於成都市武侯祠内。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立。史载,刘备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後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现有匾“汉昭烈陵”“千秋凛然‘对联 ∶“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鳞古道令人想汉代宫仪”。 武侯墓 位於勉县在定军山西北脚下。墓地320亩,林木荫翳,古柏参天。墓高5米,方圆60米,四周遭砌以八卦形花墙。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墓後有“护墓双桂”,高达19米,胸围1米左右, 树冠如盖,浓 荫蔽冢, 清雅宜人。每年清明前後,有一年一度之庙会。数以千计的游客,踏青瞻谒武侯墓,盛况空前。初建於西元234年,陵园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 修建。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墓区古建筑有四合院,房舍40余间,大殿神龕上有诸葛亮泥塑彩饰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态自若。两旁书僮像侍立,龕下两旁是 关兴、张苞塑像。东厢房辟为历史文物陈列室;西厢房展示诸葛亮生平事迹。大殿院中有碑石20余块。大殿献殿悬有匾额,均系後代名人赞颂之词,如“汉代元勋”、“懦夫将後”;对联如“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武侯墓在大殿一,墓高6米,周长60米,青砖围砌.墓呈南北向,取义北顾中顾,南立蜀汉。墓後有古桂两株,高硕遮荫,人称“护墓双桂”。墓前碑亭竖一石碑∶“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双桂之後有诸葛亮“寝宫”3间.陵园建筑古朴,松柏常青,十分幽静。 庞统祠墓 位於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祠墓为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後,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墓基方圆10米,高4米多,由条石砌成圆形。祠三进四合布局,石木架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浓、肃穆庄重。依次排列著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徐庶墓 位於河南许昌县,资料不详。 马良墓 位於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镇,系衣冠冢。真墓位於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永流村西北, 墓高17米,东西80米,南北32米,储存一般。 关林 关林,又称关帝冢,位於洛阳县城南7.5公里。关帝即关羽,是蜀国大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蜀争夺荆州,关羽在湖北当阳为吴军俘杀。吴国把守关口羽的首级送到洛阳,企图嫁祸於曹*,曹*却以王侯礼葬关羽首级於城南。 初称“关冢”,明万历年间始在此建庙植柏,称“关夫子冢庙”。清初名“关帝陵庙”,康熙时称“关夫子冢庙”,道光时改称“关林”。清乾隆时加以扩建。今林园占地百亩,有翠柏800余株,殿宇廊庑一百五十余间,碑刻七十余方,石坊四座,大小石狮、铁狮子一百余个。这里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洛阳县古代石刻艺术馆。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後为关冢。 大殿始建於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 ‘。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关林古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之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关陵 位距当阳市城区3公里处,是埋葬蜀汉名将关羽尸骸的地方。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兵所杀,孙权怕刘备报杀弟之仇,将关羽首级献与曹*,企图嫁祸於人,将其正身以侯礼葬於当阳城西北。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明嘉靖十五年(西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以後曾多次修缮,但仍保留著明代的建筑风格。 现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长70多米。墓门北向,有明代建的“汉室忠良”石牌坊。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型式生动,威风凛凛,气概不凡。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後的墓冢,高7 米,周长70米,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 周仓墓 在当阳县东南,麦城之西2公里,相传为蜀汉名将周仓安葬之地,墓在田中,略大於一般土冢,圆形条石砌墓。墓碑上刻∶“汉武烈候周将军讳仓之墓”。1998年协天庙信众捐资60万元民众币对周仓墓进行加固,重建墓祠的台湾省宜兰礁溪协天庙主委吴朝煌先生,将对周仓将军重塑金身,以分灵仪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圣之灵。 鲍三娘墓 在四川广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外,有一座中型土墓--鲍三娘墓 (传为关索之妻),南北长21米,东西长19米, 顶高为4米,是被盗後的残墓,墓碑残存,字迹依稀可辨,为“汉将军索妻鲍夫人之墓”。 勉县马超墓 位於陕西勉县城西老城乡马公祠村。坐北朝南,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处。 刘备称帝後,升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即现勉县老城)。西元222年病逝於勉县,并安葬在此。墓冢周长56米,高3米多。墓碑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所立,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现存大殿3间,东厢5间,碑碣5通。殿门楣上悬“汉 乡侯”匾。 赵云墓 赵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银屏山麓。赵云墓位於大邑县城东1公里的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泅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架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在十年浩劫中庙及雕像、墓碑均招破坏。 为宏扬民族文化,重现赵云雄姿,正定县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赵云庙,并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架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

四、到目前为止到底发掘了多少座三国人物的墓葬

       河南省文物局刚刚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了及时有效的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据了解,墓虽然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记者采访文物界的专家,汉、魏考古专家学者等,他们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其次曹操高陵的发现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篇章。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墓地发掘多少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三国墓地发掘多少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