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赵匡胤的墓地在哪里(赵匡胤墓地图片)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赵匡胤的墓地在哪里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为何赵匡胤的墓,建在既不是古都也不是重镇的地方?

       在河南巩义市,沿着郑洛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40多公里,就会看到,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寂然耸立着一座气势非凡的陵墓,令人无法相信,在这个既不是古都也不是重镇的地方,竟然有一座帝王陵墓,而且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安息之所。要知道,北宋的都城在开封,而此地离开封还有100多公里,这可是有史以来皇家陵地离京城最远的了。

       那么,为什么宋太祖要特意把皇陵安放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呢?

       据民间传说,赵匡胤童年在洛阳度过,当了皇帝后,他又到洛阳视察,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感慨万分,在他返回东京的途中,行至巩县时,就亲自到父母的墓地去拜祭。当他登上陵园神墙的西南角楼向四处遥望时,触景生情,就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接着他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 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 。于是,就有了今天巩义的永昌陵。

       传说归传说,实际上,赵匡胤作为一名武将,熟知军事安危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尤其当时北有契丹等强敌,更不容忽视。他生于洛阳,深知洛阳和开封作为首都的优劣,开封四周都是平地,无险防守,为了保证首都安全,朝廷就只能用大量的军队防守,从而造成军队数量的庞大,而洛阳凭借天险,易守难攻,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当他提出迁都的建议时,大臣们和他的弟弟赵光义都反对,其理由是在开封更方便从南方运粮食,尤其是赵光义所说的: 为政在德不在险,何必一定要耗费民力迁都呢? 让宋太祖哑口无言,他只好长叹: 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叹也。 但是,他为了江山永固,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正是从迁都洛阳出发,他决定将皇陵建在靠近洛阳的巩义,希冀为迁都洛阳埋下伏笔,只可惜后人没有理解他的苦心,一直偏安开封,直至金兵长驱直入,开封城破,北宋也从此消亡。

       假如北宋迁都了洛阳,历史能否改写?只是,历史无法重演,人们如今也只能静静地凭吊宋太祖的永昌陵。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属河南开封),史称 北宋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为了使宋长治久安,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首先在军事方面,太祖 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功臣对军队的控制,并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精兵收归京城禁军管辖,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但是,这些政策带来的后果就是冗官冗兵冗费,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最终北宋也没能从这种状态中走出,在北方的强大局势力量下消亡。

二、赵匡胤墓在哪?

       这个君王就是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当时他的墓穴之所以没有考古价值,是因为在考古人员之前就被盗墓贼盗取了。当时由于这座陵墓中损失了太多的文物,所以早已经让原来墓葬的面貌变得模糊起来。历史学家经过勘探过之后,发现并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研究线索,所以就放弃了这座帝王陵墓。赵匡胤在登上皇位的时候,把整个宋朝治理得非常繁荣。作为一国之君,赵匡胤的陵墓绝对不可能像其他平凡人那样普通,一个君主的陵墓往往都是非常豪华的并且里面有非常多的陪葬品。但是令人非常可惜的是,赵匡胤的陵墓在如今却变得非常凄凉并且无人问津。当时赵匡胤的陵墓葬在了河南省巩义市的一片麦田当中。直到现在还能看见在这片麦田里有隐约可见的两根石柱和石兽。但是这些石柱和石兽的摆放位置非常错乱,所以明显就是被盗墓贼光顾过的。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北宋的君主大多都葬在这个地方。但是当时大齐的君主刘豫在位的时候选择对宋代陵墓进行清扫。在当时他的组织之下,宋陵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虽然当时刘豫重点盗取的是宋仁宗的陵墓,但是赵匡胤的陵墓也被一些人进行了挖掘。虽然当时南宋君主想要对这个地方进行修复,但是由于实力的有限所以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不仅如此,在之后赵匡胤的陵墓也多次被盗墓贼盗取。由于多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所以让赵匡胤陵墓中的陪葬品流失了非常多。甚至现在的陵墓已经跟原来的陵墓完全不一样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文物也早已经被这些盗墓贼拿走了。当时人们把能搬走的东西全都搬走了,只留下了这一些搬不动的雕像。所以现如今赵匡胤的这个坟墓周边是非常荒芜的一片麦田。

三、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叫什么?

       永昌陵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东距永安陵约2公里,太平兴国二年(977)葬于此。今陵墓底南北长约62米,东西长约60米,高约21米,地面上有镇门石狮七个,石人七个,石羊四个,石虎四个,石马四个,石麒麟两个,石凤凰两个,石象两个,石望柱两个。

四、赵匡胤墓在哪?

       永昌陵是宋太祖赵匡胤(927-976)陵墓,位于今天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帝都葬在巩义。赵匡胤在后周禁军任职,因作战勇猛,成为后周军队高级将领。时任检校太尉。

       永昌陵“兆哉”(陵区范围)原占地约4000亩,兆哉没有修建墙垣,只在前后左右遍种松柏花卉。远远望去柏林如织、绿叶如盖,故又名“柏城”。现存永昌陵陵台(坟头)呈覆斗形,底边东西宽60米,南北长62米,残高21米。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公元960年春,在今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宣布称帝,定国号为“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为防止历史重演,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让手下大将告老还乡,成为北宋一朝经典之举。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扩展资料:

       赵匡胤生平政绩:

       1、中央集权

       宋朝的政治机构,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另设御史台等机构。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后,又进一步集中于皇帝。

       2、文武制衡

       后人根据“太祖誓碑”中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理由,认为宋朝“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是赵匡胤在位时所定下的。

       3、科举改革

       宋代建国后,充分吸取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

       4、经济改革

       赵匡胤对有关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水患,五代时期,黄河决堤、改道,淹没村庄农田,宋初也不断有水灾出现。赵匡胤在建隆三年(962年),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

       5、军制改革

       军权集中: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

       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匡胤的墓地在哪里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赵匡胤的墓地在哪里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