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小河墓地出土女尸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新疆的多元文化,竟始于“死亡之海”
“死亡之海”的文明墓地
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
在20世纪70年代末却因缺乏水源补充而完全干涸,只留下了一片“死亡之海”,引来了无数的中外探险家。
从卫星图片来看,干涸的罗布泊就像一只人耳,所以被称作“地球之耳”。
大概在三千五百年前,罗布泊水草丰茂,小河文明由此出现。五百年后,罗布泊干涸,小河文明也随即消失。
小河文明的发现,离不开小河墓地的发掘,这是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 小河文明的许多发现至今仍是个谜,这也使得小河墓地仍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下。
这些问题, 历史 文献均未作出任何注解。但在小河支流神秘的墓地上,却有着厚重的 历史 凝结。
小河文明虽是中亚腹地的惊世发现,但“小河”这一名称的由来,却有些随意。
1934年,贝格曼考古队为了寻找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群,在塔里木盆地罗布荒漠中转悠了15天却毫无收获。
正当贝格曼有些泄气时,考察队意外发现了一条名叫库姆河的支流,贝格曼随口把这条河叫作“小河”。
在罗布泊猎人奥尔得克的引导下,贝格曼继续带领考察团苦苦寻觅。终于,在小河支流附近如愿找到了当时民间传说中的墓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河墓地”。
1939年,贝格曼在斯德哥尔摩公开了当时的发现。
东方罗布泊古墓具有保存完好的“非蒙古人种”面孔的干尸、极具工巧的草编器具、厚重奇特的毡帽斗篷以及诸多奇特的文化现象让世人震惊。
贝格曼认为小河墓地没有丝毫“汉文化”的痕迹,年代也比楼兰王国更为久远。
从墓地规模、涂红立木等布局设置上看,小河墓地更是独一无二。
不幸的是,这一发现公布不久小河墓地却“带着”远古小河人鲜活的生活情境、神秘的意识憧憬和部落的兴衰秘史,埋藏在了巨大的沙丘之下,一消失就是66年。
对罗布泊地区的古人类研究以及小河墓地所代表的文明来说, 探索 小河墓地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他们的消失就是最大的谜团。
古文明的再次 探索
200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开始试掘,考古队长途跋涉,不断 探索 ,终于发现了一块宝地。
这里是一座椭圆形且高出地表的沙山,沙山表面密密丛丛矗立着胡杨木柱百余根,远远望去,犹如沙海中的一片丛林。
2003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小河墓地实施全面发掘的申请。考古队做了万全的准备,终于揭开这个萦绕了很久的神秘古文明的面纱。但还有更诱人的谜底,等待着考古学家的进一步挖掘。
小河墓地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密集矗立着多棱形、圆形和桨形胡杨木柱的沙山,沙山总共有190多根木柱,墓地上的每根木柱根据死者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男性棺前的桨形立木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与此呼应,女性棺前的多棱柱象征着男性生殖器,这种极度崇拜生殖器的方式举世罕见。
小河墓地出土的奇特墓葬也引起了考古学家们浓烈的兴趣。
这是一种累层叠加的墓葬形式,上下一共五层,木棺如同一只倒扣在岸边的木船,棺木主人安静地仰躺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
小河墓地还是世界上出土干尸最多的墓群,埋在阳面的墓葬死者尸体普遍保存较好,大多也都成了珍贵的干尸标本。
其中M11女性墓主是一个拥有卵圆型的面庞、披肩栗色长发、小巧的鼻梁、丰厚的嘴唇,如同熟睡一般的女人。这具女尸和小河墓地的一批重要文物在国内多个城市以及日本、欧美巡展,引起了广泛地轰动。
考古学者感叹墓主人的美丽,称其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
因为是在小河遗址中挖掘出来的,所以又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
多元文化的设想与文化缺环
各国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在英国的《BMC生物学学报》杂志上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新疆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们同时拥有欧洲和西伯利亚的遗传标记。
2005年,研究团队开始对小河墓地中早期的木乃伊展开基因分析,发现这些木乃伊中的绝大部分同时具备亚洲人群和西欧人群的DNA特征。
这表明,早在4000年前,尚无文字记载的时候,东西方人就已经开始往来和混居,并且产生了血缘互动。
周边人群对新疆人群的形成有着遗传性的贡献, 同时伴随这些人群的迁入,也带来了当地的文化,形成了新疆多种族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
小河文明消失后,距今约两千年前,楼兰文明出现了。
在今天中国的考古版图上,小河文明独具魅力和个性。
小河古墓吸引着人们追求罗布泊古代文明神秘未知的一切,这个国内外独一无二墓葬群的秘密,同样也期待着科学家们的共同 探索 。
-END-
二、在罗布泊被发现的千年不腐女尸,其身份高贵,究竟是何方神圣?
详情点击 小河墓地---神秘公主的微笑- - 罗布泊--小河墓地惊世再现 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这艘承载着近4000年前人类文明信息的方舟,带给今天的我们无尽的疑谜。 小河,究竟是遗世而独立的另类文明样式,还是一把钥匙,将打开人类文明之谜? ......................................................(转自新浪网) 罗布泊--小河墓地惊世再现 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这艘承载着近4000年前人类文明信息的方舟,带给今天的我们无尽的疑谜。 小河,究竟是遗世而独立的另类文明样式,还是一把钥匙,将打开人类文明之谜? 在他们的最后睡眠中,一切都忠实地汇入了死亡。亲属们为他们准备了阴间的给养和维持以往人间生活的一切象征性物品。数不尽的风暴在他们头上呼啸,在宁静的夜幕下,永恒的星河就高高悬挂于头顶,每一个夏季,火一样燃烧的太阳都会照射在他们的躯体上,他们如此幸运地得以长时间拥有着一个和平的安息地,直到某一天,有陌生人来到这里,才搅扰了他们不醒的长眠——就为了发现一些未知的东西,为了揭开在这块孤寂的中亚大地上保持了如此长久时间而渐渐被人们遗忘的疑谜。——贝格曼 神秘公主的微笑 罗布泊的一个无风的早晨,小河墓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 一座船形棺木正在开启。紧绷在棺木上的牛皮断裂的声音沉闷而有力,像从幽深的海水里传出的某种震响。 那声音刺激人的神经,让人兴奋,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那是历史从3800年前走来的脚步声。 曾在现场开启棺木的新疆考古所所长伊弟利斯说。 一个微笑从棺木中传上来,一个凝固而永恒的微笑,但是这个微笑生动而具有感染力,以至于让看到的人都在内心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这是一个年轻女人的脸。这是一具年轻女性的木乃伊,头戴尖顶毡帽,微闭着双眼,楚楚动人的眼睫毛像一排幼松似的挺立着,上面蒙着一层细细的沙尘。 这是一个具有欧洲白种人特征的美人,她让人想起70年前贝格曼向人们介绍的 神秘微笑公主 。 1934年,瑞典人沃尔克·贝格曼向西方世界介绍他在中亚腹地的惊世发现。 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 贝格曼把她称作 微笑公主 。 作为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联合考察团的成员,贝格曼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发现了一个 有一千口棺材 的古墓葬。贝格曼把它命名为小河墓地。他的 微笑公主 就是出自这个墓葬之中。 但是 微笑公主 在惊世一现后,就又沉入沙漠。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她。 70年过去了,当又一位小河 公主 的神秘微笑再次在考古工作者手下浮现时,小河——这个让世人牵挂猜度了半个多世纪的墓地终于开始揭开重重疑谜。 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在这之前,我们每个人都熟读了70年前贝格曼写下的考古报告《新疆考古记》,我们知道小河所包含的人类文明之谜将由我们亲手揭开。 伊弟利斯说。 贝格曼的小河 贝格曼的文字仔细记录了他当年艰难的发现之旅。 1934年初夏的一天,贝格曼考古队行进在塔里木盆地的罗布荒漠中,他们的目地是寻找一个 有一千口棺材 的古墓葬。此时他们已经渡过了孔雀河,在沙漠里转悠了15天了。 担任向导的是罗布人奥尔得克。就是此人,1900年领着斯文·赫定发现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1600多年的楼兰古城。在斯文·赫定离开中国后的33年里,奥尔得克已经变成了72岁的老人,但他一直在等着斯文·赫定,要告诉他自己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在孔雀河边的荒漠中,他发现了一座有一千口棺材的小山,那是谁也不知道的古迹。 按奥尔得克指定的方向,应该是在库姆河(孔雀河的一个支流)以南地区,但渡过库姆河之后贝格曼发现,这里的原野布满了雅丹、沙丘和柽柳墩,就如一个巨大的**阵。贝格曼发现他们在原地打转,走了一上午来到的竟然是昨天曾经来过的地方,一个小湖湾。 晚上奥尔得克的一个同伴病了,而他自己在半夜里突然从梦中惊醒,说是看到了可怕的幽灵。第二天的奥尔得克开始一个一个地讲故事,他说,那座具有坟墓的小山已经消失在新形成的湖泊中,再也找不到了。又说那是一个有 伊比利斯 (魔鬼)守候的地方,任何靠近它的人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我开始怀疑是否有这样一个地方,或者他是否真的去过那里。 贝格曼说。 考察队意外地拐向了一条库姆河的支流,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贝格曼随口把它叫作 小河 。 考古队沿着小河边测量绘图边前进。这时已是6月2日,沙漠里的天气变得特别热,所有的人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周围的牛虻闻味而动, 可怜的人们几乎要发疯了 。 就在这天傍晚,奥尔得克找到了他曾发现的墓地。 奥尔得克就像是走进了梦境,迷迷糊糊地张望着,谛听着,他久久地凝望着一个小山包一言不发,而此时人们都在忙着搭帐篷,准备晚上的营地,突然奥尔得克指着那个山包大叫: 那......就是它。 塔克拉玛干是一个死寂荒凉的世界,但是它的每一次发现都震惊了西方世界。 贝格曼关于小河发现的《新疆考古记》于1939出版。 《斯文·赫定率领的中瑞联合考察团报告书》到1982年出版,达到了54卷的宏大规模。 66年沙海沉没 小河墓地自贝格曼发现之后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踪迹,之后的66年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它。 当年贝格曼在这里只进行了粗略的工作,发掘了12座墓葬,带回了200件文物,相对于贝格曼描述的一个巨大的古墓群来说,这些东西太简单了。 1935年西北考察团的工作因为中国时局混乱而中止,从此斯文·赫定、贝格曼等人再也没有机缘回到让他们魂牵梦绕的罗布泊。中国继而经受持续的战争之苦,解放后罗布泊又因为核试验而成为一块禁区,遥远的沙漠里的小河就这样进入了一个长久的冰冻期。 找到小河墓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考古学家的夙愿。 69岁的新疆考古所原所长王炳华说。他是中国考古工作者中寻找小河墓地的第一人。 1979年对于丝绸之路的狂热由日本传入刚刚开启国门的中国。日本NHK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丝绸之路,新疆考古所原所长王炳华、穆顺英被选作了寻找楼兰的考古专家。 王炳华乘车在马兰基地的帮助下一直向西寻找楼兰。这是新中国考古学者在楼兰发现半个世纪后第一次到达这里。 我带了一支考古队进入了孔雀河下游,寻找小河墓地,曾经深入了相当一段距离,但因种种曲折没有找到。 王炳华说。这一次小河墓地虽然没有找到,但却意外地在孔雀河谷发现了 太阳墓 ,而另一支队伍中的穆顺英也意外地在孔雀河下游支流发现了 楼兰美女 。这是一具戴插着羽毛的尖顶毡帽的女木乃伊,是一个棕色毛发高鼻深目的白种人。太阳墓和楼兰美女的发现再一次震动世界。 进入198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才进入罗布泊工作,在这一时间进行的楼兰文物调查中,小河墓地还是没有找到。 小河最让我萦怀。在塔克拉玛干的古代废墟中只有小河是最神秘的,它只揭开了一角,就神秘地消失了,而它所透露的信息存在着巨大的诱惑。 王炳华说。 小河再现 2000年12月11日,65岁的王炳华和一个摄制组共10个人5峰骆驼,带着水、食品和帐篷,再次开始了寻找之途。王炳华的骆驼上驮着贝格曼的考古报告,身上装着贝格曼当年绘制的路线图,手里拿的是最现代化的卫星定位仪——这样的仪器要比当年的奥尔得克厉害得多。 凭着卫星定位仪我们不停地调整方向,并随时捕捉每一点有用的罗布泊的历史文化信息。 王炳华说。 越往前走,生命的气息就越小,渐渐地枯死并倾倒在地的粗大的胡杨、稀稀落落的红柳在慢慢减少,偶尔可见的兽迹也终于完全消失,周围的沙山越来越高大,沙山连绵起伏,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小河墓地却渺无踪影。 在最后的时刻,王炳华也产生了游移, 晚上睡在零下20多度的睡袋里,喝带冰的矿泉水,吃干硬的馕,步行到第三天,我曾经有过动摇,身畔连绵起伏的沙丘无边无际,沙峰相对高度总有二三十米,我们每走一步都无法克制地退半步。 根据测算,墓地可能还在30公里外,这已是寻找的第四天,干馕和冰水已经所剩无几,再往前走能保证整个队伍安全走出沙漠吗? 再坚持3个小时,就3个小时,不行就往后撤,我咬着牙做出了决定。 王炳华说。 就是这可贵的3个小时的坚持,小河墓地出现了。
三、古今长什么样子
古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呢?科学家用高科技复原了考古发现的古墓主人容貌,里面不乏美女。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长沙马王堆汉朝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堪称绝代佳人。 “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70年前,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这样形容他在小河墓地的发现,他把在这里出土的一具女性干尸称作“微笑公主”。这是小河墓地出土女尸复原图。 1980年楼兰遗址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始称“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千克,血型为O型,出土时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墓穴顶部覆盖树枝、芦苇、侧置羊角、草篓等。古尸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帽插数支翎,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双眼,薄唇轻抿,俊美而忧郁。这是高科技还原的楼兰美女。 这是新疆唐朝墓葬群出土的天然女干尸。据称这个唐墓群是唐朝的一个贵族墓群,葬在这里的人多半是贵族或是官僚。经研究发现,女性干尸是一个成年女子,身材丰满,鼻子、嘴、牙齿较小,眼睑长,是当时流行的丹凤眼。 北京老山汉墓女墓主颅骨三维头像复原工作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获得成功。复原头像显示:墓主是位30岁左右、长相端庄的中原女子。老山汉墓女尸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2000年8月发掘出土的,于今年10月运抵长春市。 2002年7月7日,连云港市区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基建工地上,惊现一座古墓。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出土文物80余件。尤其令世人震惊的是,该墓葬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女性湿尸。随古尸出土的龟钮铜印,印文清晰地表明墓主人为“凌氏惠平”。据复原结果,,凌惠平圆形脸,柳叶眉,双眼皮,樱桃小嘴,堪称“绝世佳人”。 2001年3月出土于安徽省砀山县梨园小区的建筑工地的清代“香尸”。属于“湿尸”性质活体女尸,国内第二例,过了三百多年,这具女尸却保存的异常完整、浑身散发着奇异的香味。
四、在罗布泊被发现的千年不腐女尸,其身份高贵,究竟是何方神圣?
历史,是一个最复杂的词语。现如今,没有人可以说对历史了解很深。因为历史是一个极具动态的词语,或深或浅、或前或后。但是我们可以说我们知晓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的文人留给我们了许多古典诗集,供我们研究和探讨。同时我们通过挖掘到的各种古墓和遗骸,可以得出对许多有用的历史信息。从而可以大致推测出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
现在大部分的历史研究,都是从地底下发现的。通过对挖掘的古物的研究,可以得出各种史料上面没有的许多史实。因为史料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记载者无法从客观角度出发去阐述某件事,大多都是从“利己”方向出发的。所有考古学家一般都是以谷物为主,史料为辅,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这具具有神秘色彩的楼兰女尸,想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早在1980年,著名考古学家穆舜英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挖掘出一具女尸,这具女尸因挖掘出来的时候,全身呈现红褐色、双目炯炯有神、鼻梁高挺。可以看出生前是非常漂亮的。便被考古学家称之为“楼兰美女”。这具女尸的发现,考古学家普遍认为是一名欧洲女性,但是直到他们发现了这个信息,直接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考古学家为了对这具尸体进行全面的研究,使用了还原技术,对女尸进行的原貌还原。仍然一无所获!于是乎考古学家便将方向转向到史料上面。由中国的《史记》中得出,当时的楼兰只是一个很小的西域小国,只有对楼兰的简单带过,没有对楼兰人的记载。这令考古学家十分的失望。直到DNA技术的发展,才慢慢揭开这个谜团。
上海一所现代研究所发现:这个女尸的C线粒体是东方人,但是线粒体却是西方人。这一研究大大颠覆了人们的想象,所以说这名“楼兰美女”可能是一名最早发现的“混血儿”,这一发现震惊了国内外的考古学家。美国一家报社对此进行报道,直接指出才发现可能推断出中西方文化是何时交流的。之后,考古学家又对其他的遗骸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他的尸体也是如此。难道真的就是考古学家所说的那么神奇吗?
楼兰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至今没有史实指出维吾尔族和楼兰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禁联想到楼兰人真的从那个神秘的国度消失了吗?此答案,我们不得而知。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之中会有所发现。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河墓地出土女尸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小河墓地出土女尸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