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横水西周墓地(山西临汾西周墓地)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横水西周墓地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横水西周墓地的介绍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绛县文化局

二、横水西周墓地的简介:

       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圹竖穴,多口小底大。葬俗绝大多数为东西向墓葬,以头向西为主,少量头向东,南北向墓葬仅10余座。墓葬间很少发现有打破现象,大中型墓葬在发掘区域内散布,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区域内墓葬聚群特征明显。车马坑均位于大中型墓葬的东侧,除1座为南北向外,余均为东西向。部分墓葬发现有脚窝和生土二层台,个别墓葬有壁龛,葬具为一棺、一棺一椁或二棺一椁,椁盖板一般为横铺,棺盖板、底板和椁底板一般为竖铺(个别例外),四壁立板间多为榫卯结构。墓主多为仰身直肢,个别为屈肢葬,未发现俯身葬式。发现腰坑和腰坑殉狗的墓葬较多,未发现殉人。仅2008年发掘的M1发现有四个斜洞,其余墓葬均未发现此类设施。随葬器物多放置在墓主头前,其余置于棺椁间、二层台上、棺内或盖板上,大中型墓葬以随葬青铜器为主,小型墓葬以随葬陶器为主。青铜器种类丰富,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工具、车马器、乐器等都有发现;陶器组合主要有鬲、鬲罐、罐、鬲盆罐等等;玉、石、骨、蚌器、贝和串饰较多;部分墓葬随葬锡器或漆器;个别墓葬发现有金器;少部分墓葬未发现随葬器物。M1为东西方向,土坑竖穴,口小底大,墓口长4.25米、宽3.22米、墓底长4.6米、宽3.78米、自深9.75米,在墓口平面四角外发现4个通向墓壁的斜洞,这是继绛县横水墓地之后又一次发现类似的斜洞设施。墓主头向西,仰身直下肢,一棺一椁,椁底有一腰坑。在墓室二层台之上四壁发现11个壁龛,壁龛内放置漆木器、原始瓷器和陶器等物,已发现的漆木器有俎、罍、豆、壶、杯(双耳杯、单耳杯、角状杯)、牺尊、坐屏等等,在一座墓葬内发现如此多的壁龛、并且在壁龛内放置大量器物的现象,为西周墓考古中首见。在东部二层台上发现两个漆木俑,双足站立于漆木龟上,双手作持物状,两俑前面及侧面放置有漆木器,这在中原地区西周墓葬内也是首见。在其他几面二层台上还发现有带木柄铜兵器和漆木盾牌等。在墓室内棺椁之间或棺盖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物,其中青铜器数量最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青铜礼器中有鼎24件、簋9件、鬲7件、甗1件、盘1件、盉1件、觚1件、爵6件、觯8 件、尊2件、卣4件、罍1件、单耳罐1件、斗1件等,乐器有铜钟和铙3组8件,发现的木盾牌青铜饰昜、兵器戈、戟、矛、钺等30余件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很多兵器遗存有木柄,铜工具有斧、凿、铲等。铜车马器有铜挂缰钩、銮铃、车辖、当卢等,还发现原始瓷尊4件,瓷豆6件,瓷瓿1件,陶器有鼎2件、鬲1件、豆6件、筒形尊1件、爵杯2件、壶1件、圈足盘1件、三足盘1件等,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玉石器、骨器、龟甲、鹿角、蚌器、贝等。24件铜鼎中有方鼎2件,一件为四足圆角方鼎,一件为四足方角方鼎,腹足带扉棱圆鼎8件,其中一件鼎内壁铭“伯作宝尊彝”,无扉棱柱足圆鼎12件,扁足鼎2件。铜簋9件,其中方座簋 2件,高圈足簋2件,竖条纹簋1件,喇叭形圈足簋1件,内底铸铭文“□父戊”,鼎式簋1件,盖、器内底有铭文“芮公舍霸马两玉金用铸簋”,乳钉纹簋1件,圈足三足簋1件,盖底对铭“霸中作旅彝”,4件铜卣形制略同,从大到小排列,前两件形制相同,后两件形制相同。其中最大的一件卣盖内铭“燕侯旨作姑妹宝尊彝”,卣内置酒器一套7件。6件铜爵中有两件铭“旨作父辛爵”。铜觯6件,其中一件盖内铭“析父丁”。从随葬兵器等判断墓主为男性。M2为一座三鼎墓,土圹竖穴,东西向,墓主头向西,墓口长3.51米、宽2.49米、墓底长4.2米、宽3.47米、自深8.2米,两棺一椁,墓主为女性,仰身直肢。随葬铜器有鼎3件、簋1件、甗1件、盘1件、盉1件、盆1件、钟1件等,陶器有鬲1件、罐1件、三足瓮1件、未烧结碎陶器7件,玉石串饰7 件、项饰2件、玉玦8件、握玉2件、柄形饰2组。另外还发现蚌器和贝等。在M2铜甗内壁发现有铸铭“唯正月初吉霸(□)伯作宝甗其永用”。M1017墓口长5米、宽3.4米、自深10米,口小底大,墓主头向西,有腰坑。墓室内发现大量青铜器、玉石器、锡器、蚌器、贝等,数十件青铜容器置于墓主头前棺椁之间,其余青铜器发现于棺椁之间或棺盖上。青铜器种类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青铜食器中鼎簋数量较多,计有方鼎5 件、圆鼎8件、簋6件、盨2件、鬲1件、盆1件、豆4件、甗1件、觚3件、爵7件、觯2件、尊3件、卣3件、罍1件、斝1件、斗1件、壶1件、盂1件、盘 1件、盉1件、甬钟3件,青铜兵器戈、矛、镞多件,工具有凿、刀等,金柄形器1件,锡器6件,二层台上发现陶鬲1件。在青铜盂、簋、豆等器内发现铭文,其中铜豆盖内铭“霸伯作大宝尊彝其孙孙子子万年永用”。此墓已整体搬迁至室内进行发掘。M2002墓口长2.75米、宽1.68米、墓底长3.83米、宽2.83米、自深9.91米,口小底大,墓主头向西,腰坑内殉狗1只,一棺一椁,墓主仰身直肢,为男性。随葬铜鼎3件、簋3件、鬲2件、甗1件、盘1件、鸟尊形盉1件,及大量的青铜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还发现陶鬲1件及铅、玉、石、骨、蚌、贝等器物。其中出土的瓦棱纹扁腹圈足双耳铜簋的盖、内底铸有铭文4行近30字,鸟尊形盉盖内铸铭文8行约50字。M1034墓口长3米、宽1.61米、墓底长3.15米、宽1.86米、自深4.43米,口小底大,墓主头向西,腰坑内殉狗1只,一棺一椁,墓主仰身直肢,双手置于髋骨位置,为男性。随葬铜鼎3件、铜簋2件,及大量的青铜兵器、车马器、漆器、蚌器和贝等。

三、名字叫方相氏的镇墓兽,它的原型为什么是一个女人?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风俗,人死后在下葬的时候,常常会随葬一些长相怪异,而且看起来还十分凶狠的器物——这就是所谓的“镇墓兽”。另外,镇墓兽的种类繁多,而且作用不一,因此小编今天就给您说说最著名的一种,叫做方相氏,而它的原型竟然是一个女人。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方相氏并无固定相貌和样式,应该是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方相氏新的容貌,所以历朝历代的方相氏也多有差异。

       首先是商周时期的代表,青铜兽面纹的面具,它是在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方相氏,可见其双眼外突,透露着凶狠的目光,而且还张着嘴,漏出两排锋利的牙齿,似乎可以咬烂一切的东西,总之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然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方相氏壁画或漆画,是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棺木上发现的,左边是羽人(即飞天的仙人),右边是方相氏。同样,此时的方相氏也依然十分怪异,虽然有了完整的身体,但却与真实的“人”相比,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似人非人,似鬼非鬼。

       最后再看秦汉时期的代表,方相氏陶俑,是在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发现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口中吐出一条长56厘米的舌头,而且一副瞪目龇牙的样子,看起来也不禁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方相氏,我们可以看出其特点都是很怪异,忒凶恶,让人感到害怕,所以这就起到了它本身的实际作用,吓唬盗墓贼。另外,如果从丧葬文化上来说,它也起到了驱邪赶恶目的,防止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受到伤害。那么方相氏的原型是什么呢?接着看小编给您继续揭秘。

       在《周礼》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所以说方相氏原本是一个司仪官,有点像古代神话中的“巫师”,主管相关的祭祀活动。如果再继续追根溯源的话,那就到了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黄帝时期,当时的部落重德不重貌,因此黄帝娶了一位十分有德行的女子,叫做嫫母,嫫母长得并不好看,甚至还可以说是十分的丑陋,而黄帝却并不在乎,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所以,黄帝与嫫母,以及另外一位妻子嫘祖,生活得十分和谐美满。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嫘祖不幸病逝了,于是黄帝便让嫫母为嫘祖守墓,而她这一守就是一辈子,不仅毫无半点怨言,而且还将所有相关的祭祀都安排的十分妥当,一年如此,甚至年年如此。最后,黄帝就封嫫母为方相氏,寓意着她可以驱邪避恶,让逝去的人可以得到安宁,故此,在以后,人们就参照嫫母的相貌,制成了方相氏,而方相氏也就成了一种镇墓兽。

       由此可见,美有美的优势,丑也有丑的作用,虽然嫫母长的很丑,但她品德高尚,还有一颗善良的心,“照顾”过世的人都如此的勤勤恳恳,更何况是活着的人呢?而黄帝也同样是个伟大的人,他重德不重貌,只要德行好,即便是丑也都会得到欣赏和重用,那又何况是那些德行好,而且长的也好的人呢?所以说,我们中华民族其实一直也都是重德不重貌,虽然好看的容貌很重要,但是和高尚的品德相比,估计大多人都会选择后者。

       虽然它们看起来让人感到惊悚,但其内心却是无比的善良,所以将其作为随葬品,去吓唬的也都是一些内心黑暗的“坏人”,而“好人”则并不会感到害怕。

四、横水西周墓地的简介:

        性质:历史遗迹:::地理位置:横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北。 墓主人头向西,仰身直肢,双手交叠置于小腹上,随葬有大量玉饰,头两侧是耳饰玦和束发的玉箍及带圆堵头的饰发小玉串饰,嘴里有大量玉口?,项上有玉蚕料管项饰1组,左右肩及胸两侧有5组骨牌联珠串饰组佩,胸正中是3组玉璜玛瑙管组佩,胸到小腹上是2组柄形器。手中有握玉。外棺东端的棺椁之间有3个殉人,以苇席裹包。 随葬车马器放置在二层台及椁盖板上,有车軎、车辖、銮铃、马镳、当卢、节约等。陶器、漆木器、青铜礼器,放置在外棺与椁之间,在椁室内外棺南侧西段,放在一个东西向的架子上,架子有6—7层,30余件陶器在最上面,有鬲、高圈足簋、大口尊、三足瓮、圈足瓮、浅盘豆等;其次是漆器;下部的4层是铜礼器,有鼎5、簋5、?、鬲、盂、盘2、盉2、提梁壶、贯耳壶、觯、甬钟5,共25件,其中8件有铭文;另有漆木器豆、壶、盒、几案俎等。M2方向与M1一致。墓口(含墓道)东西长22.3、西宽3.74、东宽2.84米。斜坡形墓道长16.8米,除西端外,越往东越外扩,墓道入墓室处,北侧外扩0.4、南侧0.52、深距现存墓口6.7、距墓底7.7、总深14.4米,填土经过夯打。墓室口小底大,在与墓道底平时,长5.74米;墓底长6.16、宽3.8米。四壁靠近椁室处,涂抹一层青灰泥,高1.8米。葬具为一椁两棺。椁室呈“Ⅱ”字形,长4.1、宽3.14、高2.27米。椁盖上西部有一车,车轮及车厢放在椁与西壁之间的1.33米的二层台上,车辕和衡在已倒塌的椁室内。外棺在椁室内偏东南,外棺内正中靠西置内棺。墓主人头向西,俯身直肢葬。头下为玉覆面,颈戴玉五联璜串饰及腹下部,口含玉块,玉璧随葬于头顶下,玉柄形器随葬腹下、盆骨下,右腹部有玉管,腹两侧各有铜环,另有骨牌饰、贝串饰等。棺椁间有4个殉人,东北角2个,西南角和西北角各一。 棺椁间还放置着大量的随葬品,西侧除一件陶鬲外,主要为铜礼、乐器,自南向北分别为:铜盘、铜鼎2、铜盉、铜铲、玉圭、铜簋、铜爵、铜觚、铜尊、铜片饰、蚌泡、漆器、铜甬钟5、铜车軎、蚌泡16、铜?、铜卣等。西南角清理出一大薄片状铜饰,估计是挂在棺前的“?”一类的东西。北侧自东部2具殉人下及以西部分主要是铜车马器,分别为:马头饰、当卢、马镳、车辖、车軎、銮铃、环、铃、斧、节约、饰件、车轭及铜戈、骨镳、骨束腰形饰、木饰件、铜鼎等。这2座墓葬出土器物与西周中期的晋侯墓地M91、M92一组,组合与形制接近,时代也不会有很大的距离。M2墓主人为男性,铜器上有“?伯”为自己做器的铭文;M1是女性,在4件铜器上有“?伯乍毕姬宝旅鼎(盘、簋、)”,是?伯为其夫人做器。但M1较M2墓道长,墓圹大而深,椁室用材讲究,椁内布置华丽,随葬品丰厚,随葬品等级高。M2墓主人为附身葬及两座均有殉人的葬俗,为同期墓葬中所少见。这组墓葬之南不远处为M3,是一座大型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屡遭盗掘。《礼记》记载的“荒帷”,在M1中被成功地清理出,为本次发掘的最重要的收获,也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对西周时期晋南方国和埋葬制度研究,意义重大。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横水西周墓地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横水西周墓地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