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崇祯墓地(崇祯墓地宫)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崇祯墓地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呢?

       崇祯皇帝的安葬过程,是分两步走的,直接逼死他的李自成和几乎灭了他宗族的满清皇帝都出过力。

       明末,君臣关系很奇葩 皇帝不信任臣子,臣子也没有担当。这些权贵们心里的小九九是: 江山国家是你的,金山银山是我的,凭什么让我出钱保卫你们老朱家的王朝?

       于是皇帝找他们要钱,他们也哭穷,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最终,没等到 勤王 的救兵,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就凄惨的吊死在了煤山的一颗歪脖子老树上,随他去的,只有一个贴身太监王承恩。

       上图应该比某些电视剧更真实的还原了崇祯自缢的情形。据给他收尸的人描述,崇祯穿的蓝色袍服,没有戴帽子,以发覆面,一只脚穿着红鞋,另一只脚上只有白色锦袜。讲真,明朝皇帝并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天天一身明晃晃的 土豪金 ,大部分时候,是穿素色衣衫的,何况喜好朴素生活,让皇后亲手给自己补袜子的崇祯皇帝。

       崇祯更悲惨的地方在于,死的时候没人顾得上给他收尸。

       当时,李自成已经进入了北京内城,除了少数选择 自杀 殉国的大明 死忠 外,更多的朝廷官员带着细软四处逃散,剩下的,则乖乖的跪在城门口迎接大顺军团。

       李自成的手下沿着皇宫,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搜查,找遍了院落里的犄角旮旯,救起了失血昏厥的长平公主和袁贵妃,给周皇后收了尸,但唯独找不到崇祯皇帝。

       此情此景下,李自成非常着急。毕竟,万一大明皇帝顺利出了城,跟南边来的 勤王 军队汇合,再反杀回来,对自己的威胁,那将是极大的。

       于是,李自成下令,只要找到崇祯皇帝,无论死活,都赏赐黄金一万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第二天,马上就有热心的北京群众提供线索,崇祯皇帝的尸体正挂在一颗老树上,随着春天的沙尘暴晃悠悠的飘摇。脚下还倒着一位身着蟒服的中年太监。

       这老树的位置还在,成了景山公园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但树早就不属于 原版 的了,是1981年补栽的 假 歪脖子树。

       为了表姿态,李自成决定将崇祯皇帝按老规矩下葬在天寿山,结果竟然发现,已经当了16年皇帝的崇祯,根本就没顾得上给自己修陵墓。

       此时,躲在周国丈家的明皇太子朱慈烺也被自己的姥爷主动交出。

       自信满满的 闯王 并没有难为指朱慈烺,反而痛快的答应了朱太子的几项请求 不可惊我祖宗陵寝 、 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 及 不可杀戮我百姓 。

       于是,李自成的手下匆忙中找来一具高质量的红漆棺材,和一口品质不错的黝漆棺材,把帝后两口子塞进了已经去世两年多的崇祯爱妃 田贵妃的陵墓里。

       这时,大明的降官们都有更 重要 的事情忙活,对于安葬崇祯两口的事儿,互相推诿,最后,安葬崇祯帝后的任务,落到了昌平州基层官员赵一桂身上。赵一桂费了大劲,四处忽悠哀求,向北京周边的商人和百姓募捐,得到了233两银子。

       安葬的第一步,是要打通田贵妃陵墓的通道(帝后妃嫔下葬后,要用大石填塞墓道以免盗墓者进入陵寝),以便帝、后棺木进入。

       赵一桂请了工人,不分昼夜,用了四天时间才打开了田妃的墓道。

       这一步的花费最多,打开、封闭墓道需要200两银子的预算,剩下的三十多两银子则用来搭盖薄棚,买纸,买猪、羊、素供,结算活动人员工资,提供劳役们的工作餐等等。

       不过,这样紧着花,钱还是不够用。因为,崇祯与周皇后都是有棺无椁(棺材外面的套),这样实在不符合帝王下葬的礼制。

       赵一桂也是为难坏了,情急之下,他一狠心,干脆将田妃的棺木从她的椁中拎了出来,把崇祯的棺材放了进去上。然后,重新布局,崇祯放在中间,周皇后居左,田妃在右边。太监王承恩陪葬,埋在了外围。

       于是,一夫一妻一妾,一家三口,加上老仆人,以这种尴尬的形式,在地下团圆了。

       墓地封门后,参与工程的基层官吏和劳动人民们实在是看不下去,又现场集体捐资五两银子,给崇祯的陵寝外围包了一圈五尺高的围墙。

       而此时,当年被崇祯皇帝寄予重任的大明权臣们,还在专注于 更重要的事儿 。

       之后就是大顺匆忙撤离,满清入关,大明的臣子们跪完大顺后,又带头跪在北京和南京城门,连续两年,分两批次迎接了大清军队,几乎没人再关注过凄惨落幕的崇祯夫妇。

二、思陵(崇祯的陵墓)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2.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

       拓展:

       十三陵为什么没有盗墓?明十三陵不被盗,跟选址也有很大的关系,明十三陵的位置靠近北京城区,那里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不会有人特别猖狂明目张胆的去盗墓。清军入关以后,想要得到民众的认可,就要好好处理前朝留下来的事情,中国一直是以孝道著称的,挖人坟墓这种举动势必会招来全国上下的不满。而为了笼络人心,清朝不仅没有对明朝的陵墓进行破坏,反而是好好地保护了起来。

       十三陵为什么只开放三个?原因:其他的陵寝由于距今的年代较远,且都年久失修,很多都残破不堪,连最基本的明楼,隆恩殿也都倾覆了,所以根本不具备开放参观的条件,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加上未开放的那些皇帝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很陌生,基本脸熟的几个也都开放了,所以十三陵只开放三个。

三、明朝崇祯皇帝皇陵相当寒酸,为何还有人挖掘?

       崇祯皇帝在世的时候,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各地战乱不断,加之他是个心比天高的皇帝,一心要治理国家,所以并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一上任就先为自己准备阴宅,以至于他死了之后,连块坟地都没有,不得已和田贵妃葬在了一起,而且葬礼很简单,是某位忠心的大臣化缘搞来的银两,经费相当拮据,很多用品都是凑合事儿,所以说他的陵墓是相当寒酸的。

       但是俗语有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崇祯混的再落魄,他也是一朝天子,再怎么着也比普通老百姓的坟头油水大,难免会有贼惦记,不过大清朝的时候,统治者对他陵墓的保护工作很重视,所以平安了二百多年。

       但是大清朝灭亡之后,中国的社会治安非常的差,各地土匪多如牛毛,连慈禧乾隆都被暴尸荒野,更何况是几百年前的一位亡国之君,被盗挖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四、思陵(崇祯的陵墓)

       是的崇祯在位十七年,没给自己建造陵寝,无合适陵地,又忙于政务,无暇顾及。思陵不是崇祯皇帝的墓地,而是为贵妃田氏所建。田贵妃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去世。《昌平山水记》载,田贵妃之墓也是未卜山陵,在悼陵下东边不远处建造了陵墓。当时派工部左侍郎陈必谦等人督办此事。田贵妃的陵墓尚未修完,李自成起义军便攻入了北京城。起义军顺天府官李纸票要求,昌平州官吏动用官银,雇用人力,打开田贵妃的墓穴,安葬崇祯皇帝和周皇后。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崇祯墓地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崇祯墓地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