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立秋民俗吃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立秋节气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 2、立秋民俗吃什么
- 3、立秋民间风俗吃什么
- 4、立秋民俗吃什么
一、立秋节气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的文化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什么样的习俗,肯定与吃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你知道立秋时节有哪些习俗是与吃有关的吗?不妨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1、吃秋桃据说有些地方有立秋这一天吃桃子的习俗。在立秋这一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吃一个桃子,然后将桃核保存下来,等到了除夕,把桃核拿出来丢进火炉中,这样意味着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2、吃西瓜江苏等地都有立秋这一天吃西瓜的习俗。这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吃西瓜。这是因为人们觉得西瓜比较寒凉,而过了立秋之后,天气变得凉爽,再吃这样寒凉的东西会损伤我们的肠胃。3、吃龙眼立秋时节正是台湾龙眼上市的季节,而龙眼素有“福圆”之称。人们在立秋吃龙眼象征着有福。4、吃“渣”山东莱西等地有立秋吃“渣”的习俗,并且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5、吃饺子沈阳等地有吃饺子的习俗,大家一起抢饺子吃,意味着秋天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6、吃鸡蛋我国某些地方还有立秋这一天吃鸡蛋的习俗。鸡蛋性平,具有补气虚、安神养心的作用。另外,鸡蛋不伤脾胃,老人、病人、幼儿、孕妇等人群都可以食用。7、吃清凉糕在金华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呢?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二、立秋民俗吃什么
1、桃子是夏秋季节常见的水果,很多人日常都喜欢吃桃子,立秋的桃子经受了足够多的日照,光合作用强,桃子的味道会比夏天成熟的更为香甜一些,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强的正能量,自古开始,就有立秋食桃,收藏桃核,除夕时将桃核焚烧成灰烬的传统习俗,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不利。2、立秋吃西瓜有啃秋的说法。立秋之后就正式进入秋天了,西瓜性寒,具有滑利性,而且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秋天天气变凉,吃西瓜会对肠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传统饮食风俗中立秋后就不吃西瓜了。3、清凉糕,主要材料是红薯淀粉,将红薯淀粉熬制成羹状,倒在碗里面,放在冰箱里面冷藏,第二天早上会结成一整块,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糖、薄荷、醋等进行调味,吃起来会觉得清凉爽口、酸甜开胃。4、龙眼是我国台湾地区在立秋节气时必吃的食物,此时台湾盛产龙眼,龙眼的外形圆满,当地的人们认为,吃了龙眼肉,福运会很好,因此龙眼又被称为“福圆”,有谚语云: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5、赤小豆是五谷杂粮,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立秋吃赤小豆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传统习俗中认为,立秋吃赤小豆是有特别的讲究,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三、立秋民间风俗吃什么
1、吃瓜果:在华北、华东等地,立秋的传统饮食习俗是吃瓜果,也叫“咬秋”,常见的“咬秋”水果是西瓜、桃子、甜瓜等。在江浙地区,立秋人们会取西瓜和烧酒同食;天津讲究在立秋时吃西瓜或香瓜,北京也有“春吃萝卜秋吃瓜”的习惯。在浙江杭州,人们会吃秋桃来庆祝立秋,吃完把核一直留到除夕,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祈求免除一年的瘟疫。2、吃面食:立秋时,不少地区还流行吃面食,比如辽宁的海城等地流行吃肉面,义县等地多吃饼、饺子等。山东胶东地区有谚语“入伏的饺子立秋的面”,当地人在立秋当天会包水饺或擀面条来吃。3、食肉进补:按照传统观念,立秋意味着秋天到来,此前“苦夏”无食欲,体重会下降,因此立秋期间需要进补“贴秋膘”。在北京地区,每年立秋,一些居民会做肉来进补。这一天,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几乎人满为患。在河北一带,人们也会在立秋日吃炖肉、涮肉或者肉馅饺子、炖鸡等来滋补身体。4、吃赤小豆:立秋当天,许多地方的人们会用水吞服红豆。浙江地区多用井水帮助吞食,在浙江义乌,服用时讲究面朝西,代表不得痢疾的意思。5、饮“秋水”:在江浙一带,人们会在立秋饮“秋水”,即深井水,据说可免生痱子,又可止痢疾。而在四川雅安地区,喝秋水是将水晒后家人各饮一杯,有除积暑,避免秋天闹肚子之意。6、吃豆腐:在山东莱西地区,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里的“渣”指的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当地人认为立秋日吃“渣”,可以防痢疾。
四、立秋民俗吃什么
饮食文化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4、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秋民俗吃什么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立秋民俗吃什么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