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东乡族的民风民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东乡族的民族特色,有哪些
1、信仰
东乡族是中国十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东乡地区的清真寺共有595所,拱北70处,道堂9所,教主12人,宗教职业者达2000多人,平均每30户有一寺或拱北,每18.5户供养一个宗教职业者,各种宗教摊派达34种之多,群众的宗教负担比较沉重。
2、服饰
东乡族古时的妇女爱穿一种有领圈、大襟和宽袖的绣花衣服,袖子宽大,袖口上镶一道花边。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脚管。逢喜庆大事,穿绣花裙子,他们把这种绣花裙子叫“过美”。足登后跟高寸许的绣花鞋,当时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发髻上插饰物,胸前一般都佩带银饰。
当时妇女的上衣还流行用各色布缝成数段的假袖,并在假袖各段绣有花边。后来,妇女的服饰逐渐变化。女的一般都戴盖头,分绿、黑、白3种颜色。少女和新媳妇戴绿绸和绿缎子盖头,结婚一两年后的妇女和中年妇女戴黑盖头,老年妇女戴白盖头。衣着都是藏青色或黑蓝色布衣,青年妇女穿红的或绿的,上衣宽大,齐膝盖,大襟在后边,并外加一件齐膝的坎肩,长裤一直拖到脚面。
过去,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有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盒之类的物件。头戴黑、白二色的平顶软帽。中年人和老年人喜穿长袍和“仲白”。“仲白”类似维吾尔族的对襟长服,一般用黑布和灰布缝制,穿用时,要整齐净洁,纽扣系端正 。
3、饮食
东乡族主要以小麦、豆子、青稞等面食和洋芋为主食,以牛、羊、鸡、鸭、鱼等为副食,但肉食需经阿訇或品行端正的长辈宰杀,放血后才能吃。忌吃猪、狗、马、驴、骡和凶猛禽兽的肉。不能反手倒水,吃饼子、馒头都要掰开或掰碎后吃,不能吃整的。
东乡族特别喜欢饮茶,一般每餐必有茶,最喜用云南春尖茶和陕青茶,来客人则待以“三香茶”。在盖碗内放有茶叶、冰糖、桂圆或烧熟的红枣、葡萄干等物,叫“三泡台”。忌抽烟、喝酒 。
4、建筑
在改革开放以前,东乡族一般是一家一院,房屋坐北向南,四合院是理想的住家,以北房为上房。房屋有土房、瓦房、楼房、窑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东乡族的住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多数人家盖有砖木结构的瓦房,有些家庭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东乡族人在建新房或拆旧房时,一般请阿訇念经驱邪,在新房建成后,全村每户人家都来祝贺讨喜,主人则要宰鸡宰羊款待客人。
东乡族把家叫“格儿”(房子的意思),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前个别富户也有一夫两妻的。祖父母都住“富格个”(即上房),父母亲住“乔也个”(即厢房),儿女住单间的尕房。儿子结婚十多年以后,便另打庄窠(院)与父母分居。分居时,父母要给儿子划分财产土地。
幼子可一直留在父母身边,继承权比其他儿子多一点,并为父母养老送终。父母亡故时的殡葬费,由儿子们共同负担。父母或者祖父母居住的老底窠(院)或者是上房,归幼子所有。在财产分配方面,长孙的地位几乎与儿子们一样,亦可分得一份财产。在几代同堂家庭成员中,翁媳之间、兄与弟媳之间均有回避的习惯,经常不见面,也不交谈,以表示尊重 。
5、文学
东乡族有不少流传在民间的叙事诗和故事。
用东乡语演唱吟诵的民间叙事长诗,都是说唱体,形式比较自由,中途换韵较多,旋律结构不甚定型,随着唱词的长短和变化自由伸缩,两段曲谱交替,不断地反复,有较强的吟诵性,至今尚在流传的有《米拉尕黑》、《战黑那姆》、《诗司尼比》、《和哲阿姑》、《葡萄蛾儿》等。
东乡族民间的传说和故事,按其内容可分为人物传说、地名传说、风物传说等,据调查,已基本定型的传说和故事多达1600多种。
二、东乡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都有什么?
东乡族的吃平伙是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在东乡族聚居的地区,一种古朴的食俗叫吃苹果,这是东乡和其他几个民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聚餐形式。每到夏秋季节,羊肥草长的时候,就会有几个知己相约选好东家,买来羯羊吃平伙,这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在讲究礼仪的东乡族饮食文化当中,吃平伙是东乡族古老的习俗,一般都是在农闲季节或者阴雨天,准确的说吃平伙就是吃东乡全羊宴。
东乡族的吃平伙是在选羊上有讲究的,平伙的羊肉一般都是选用羯羊。当揭阳高出生以后,主人就会用心的去喂养,不让他上山,跑到四五个月的时候把他阉割以后,备上笼头固定在一个地方活动,以草和精饲料来喂养。经过一年的时间,羯羊就会长的体壮膘肥,并且肥瘦肉适当肉质也是非常细嫩的,品质非常的好,没有腥味,营养非常的丰富。
东乡族吃平伙是有着不同意思的。平伙也有平火的意思,每当村民不和出现纠纷,或者庄家邻里产生了矛盾有了隔阂,就会经过中间人的说话和后相互见面说谅解。也有若要气散,共吃一顿饭,若要好,一顿平伙了的说法。吃了苹果羊肉后怨气疙瘩定会,云开雾散,双方也会重归于好。东乡族在吃苹果的过程当中,锅里羊肉的香味儿,炕桌上的油香味在整个院里都会飘香四溢。这种古老的习俗也一直被东江族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就是这样的味道,这样的事情和这样的情景,也是有着别样的魅力。
东乡族是吃苹果这一个传统习俗一直都保留下来的民族,也是东乡族,非常古老的一个民俗。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习俗,也转到了餐馆里,让这种习俗增加了一些时代感。
三、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东乡人因为宗教关系,保持着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来了客人,都是长者出门远迎,客人进屋要先请上炕,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有时还在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东乡人待客一般不与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对客的敬重。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正餐时东乡族喜用鸡待客,东乡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男人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习惯。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
四、东乡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都有什么?
东乡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日常习俗】 东乡族热情好客,来了客人,都是长者出门远迎,客人进屋要先请上炕,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有时还在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正餐时东乡族喜用鸡待客,东乡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盘,使餐桌上样样俱全。 东乡族邮票东乡族男人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习惯。即在农闲时,一些人凑在一起,选一只肉膘好的羊,在羊主人家或茶饭做得好的人家,把羊宰了,整羊下锅,杂碎拌上调料上锅蒸,吃平伙的人就喝茶、吃油饼,等“发子”熟了,一人一碗,尔后又在肉汤里揪面片吃,完了再把煮熟的羊肉按羊的全身部位分成若干份,每人一份,最后大家摊钱给主人。也可以用东西和粮食折价顶替。 东乡族人民也很讲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卫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除老年妇女外,妇女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客人上炕需脱鞋,女客可不脱。东乡人待客一般不与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对客的敬重。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东乡人因为宗教关系,保持着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小净”每天洗,保持手、脚、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净。“大净”,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洁净。每逢节日前,人们普遍要沐浴。 在禁忌方面,东乡人因宗教原因,禁食猪、狗、马、骡、驴肉,忌说猪;不食动物的血;禁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开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递烟敬酒。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风俗习惯 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份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谴责。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包办婚姻为主。男女十六七岁就可举行婚礼,但现在按我国《婚姻法》法定年龄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饮食习俗】 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 东乡族手抓羊肉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鸡娃”很有讲究,把整鸡各部位分为13个等级,“鸡尾”最珍贵,一般给席上的长者或尊贵客人吃。 东乡族的饮食上喜吃饭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东乡族每日三餐不离洋芋。洋芋既可当菜,又可当饭。煮、烧、烤、炒均可,特别是冬春二季。东乡族还喜把青稞面,大麦面做成“锅塌”或“琼锅馍”作为主食。 东乡族热情好客,以鸡待客是东乡人的传统礼节。东乡人在宴席上吃鸡十分讲究,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按辈份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3个部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 东乡族制作“栈羊”肉,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说:“先来的发子比后来的肉香”。东乡族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 东乡族人喜欢喝紫阳茶和细毛尖茶,一般每餐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有用小茶壶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即由茶盖、茶碗和底盘座组成。 【婚恋习俗】 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通过媒 东乡族少女人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婚手续,即送彩礼。届时,由男方及其父亲,叔伯、媒人、陪客共携彩礼赴女家。 彩礼分两种:一种是茶叶、红糖、糕点等,一是经媒人事先议订的衣服,现金及耳坠、手镯等。东乡族有些山区还有订婚送馒头的习俗。男方家将当年收下的小麦磨成白面蒸成馒头,每个约1公斤,顶部预先抹点姜黄,用刀稍稍切开,蒸熟后,雪白的馒头顶部如开黄花,预示亲家来年五谷丰登。 婚礼当天,新郎与娶亲队伍来到女方家。请阿訇念结婚证词。如此婚姻才被社会所承认。到新郎家门前,新娘要由送亲的兄弟抱下马车进院子。亲朋好友欢聚一起唱“哈利”,表示祝贺。宾客中一人带头呼“哈利”,众人和之,并按拍节击掌或拍手臂,腿弯曲成骑马的姿势,左右转圈。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新娘美丽, 东乡族婚恋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 婚礼高潮期间,人们 还戏谑性地将新郎的父亲或叔伯等长辈脸上抹锅黑,翻穿羊皮袄,腰系铃铛,头顶破帽,手脚象征性地捆住,或是使之倒骑毛驴“亮相”,人们称之为“戏公公”。 东乡族有许多有趣的婚礼习俗,如新婚之夜闹房砸枕头。新婚之夜,戏闹的小伙子们手持早已准备好的枕头,朝炕角上蒙着面纱的新娘砸去,护卫新娘的女友们则组成一道防线,将砸过来的枕头反砸过去,哄笑呼叫,场面十分热闹。然后,女友们揭去新娘面纱向众人“亮相”,并打开箱笼,出示珍贵的嫁妆。至此,夜深人静,新郎、新娘便进入洞房花烛的梦乡。 【迎客礼节】 东乡族具有注重礼节和热情好客的传统,去那里作客尤如贵客莅临,长辈要出门迎接。如果是穆斯林客人,还要互致“色俩目”问候,然后按辈分和年龄依次让进大门。客人上炕时须脱鞋,主客居中,以示首位,其余则按辈分和年龄分坐两侧。主人首先献上盖碗茶,盖碗很讲究,都是绘以飞龙、花草的细瓷烧成的,茶水清香并加以白糖或冰糖,主人不断殷勤地为客人添水,客人喝茶的短暂功夫,炸好的油香或烙好的油饼托盘而上,请客人品尝。 主人接待贵客,一般不和客人一起上炕饮茶用饭,而要站在地上烧水、倒水、端盘招待客人,主人自己不坐也不吃,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品尝完油香或饼之后,随之而来的“拉哈哈”,更会使客人增加食欲,“拉哈哈”是东乡族的拉面或刀切长面条,盛在碗中的面讲究放得有条理,宽细匀称,再客气的客人也得吃两碗。 另外,吃“鸡娃”是东乡族招待客人的盛宴。东乡族人吃鸡十分讲究,鸡宰完煮熟,分成十三块,要求分得恰如其分,以鸡尾最为贵重,必须给最年长或最尊贵的客人食用,这是对客人最大的敬意。男客由男主人陪伴,妇女要退避,女客要主人坐陪。 东乡族招待客人还吃手抓羊肉,吃肉的方式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叫“平和”。首先,了解哪家出售羊,再确定时间,推出一位茶饭手艺好的人家作东道主。羊煮熟后,由执刀者将羊的各个部位分得公平合理,肥瘦搭配,即便是由大到小的羊尾也要根据来客人数适当分割,首先由长辈动手“口到”(吃),然后大家就可以围坐在炕桌边饮茶吃肉了。吃手抓羊肉过程中,东道主把汕香和饭亦端了上来,真诚地请来客尽情享用。待客时,对有名望的客人忌直呼其名,而要以其祖籍的地名、村名称呼、或用其他尊称,否则就是不礼貌。 不论来客的多少,主人在地与招呼客人时,总是把客人的鞋放好。客人下炕时;主人主动俯首取鞋,为客人提供方便。客人告别时,主人会谦虚地说“茶饭做得不好,请不要见笑”。并将家中土特产让客人带点尝尝。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乡族的民风民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东乡族的民风民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