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关中民俗村博物馆(关中民俗村博物馆官网)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关中民俗村博物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自驾如何去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

       |全程 约36.1公里/1小时3分钟钟楼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北大街行驶470米,调头进入北大街2.沿北大街行驶450米,过右侧的韩国城(西安)约70米后,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3.沿环岛行驶140米,在第2个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南大街4.沿南大街行驶700米,右前方转弯5.行驶70米,左前方转弯6.行驶440米,左前方转弯7.行驶10米,左前方转弯8.行驶160米,右转进入环城南路9.沿环城南路行驶2.3公里,右转进入太乙路10.沿太乙路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西延路11.沿西延路行驶1.1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三兆路12.沿三兆路行驶2.9公里,右转进入环岛13.沿环岛行驶300米,在第3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三兆路14.沿三兆路行驶50米,稍向右转进入包茂高速公路15.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9.3公里,在太乙宫出/入口,稍向右转进入太乙宫立交全路段收费16.沿太乙宫立交行驶370米,直行17.行驶120米,过太乙宫收费站(西安)约130米后,左转进入S10718.沿S107行驶4.3公里,左后方转弯19.行驶10米,直行进入Y23820.沿Y238行驶710米,到达终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

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有着“地上兵马俑”之称的民俗艺术博物馆占地500亩,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建设了包括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区。主要建设有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文物库房、戏楼和民俗展览馆等。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已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民艺、民风、民情的历史风貌。尤其以享有“地上兵马俑”美誉的8600多根精美的栓马桩最引人注目,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民间石雕石刻艺术宝库,代表着中国历史民间文化与美的化身,是中国北方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三、这里有被称为“地上兵马俑”的石刻,漫步其中感受关中民居的魅力

        明清时期,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时代,其建筑体系的发展也到达了最后阶段,也是最成熟的阶段,不管是建筑的外观设计还是安装技术等等都已臻完美。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经常以唐长安“自居”,但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损坏等原因,在西安的唐朝建筑目前已经所剩无几,地面能看得到的也只有大雁塔和小雁塔了。遍地古建的西安,其实大部分都是明清古建筑,比如西安市中心的钟鼓楼、西安的明城墙、还有西安回民街内的高家大院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庄严大方,古朴典雅,装饰精美,在细节上也是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师们的艺术成就和对匠人匠心的追求。而在今天的西安,就有这样一个地方,集中收置了近千间明清古建筑,还有被称为“地上兵马俑”的精美拴马桩。漫步其中,就可以细细地感受明清时陕西关中民居的魅力,这就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台山脚下,这是一片占地将近500亩的以抢救各种文物和关中古民居及其相关的 历史 文化等遗物的博物馆。关中是一个地区名,它包括了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杨陵、铜川五市,因为这里位于陕西“四关”之内,故称为关中。关中平原四面都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这里物产丰富,被张仪称为“天府之国”美誉的关中平原比成都平原还要早半个多世纪。关中是秦国故地,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八百里秦川,富饶安全的关中平原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也成了独特的建筑和艺术。关中文化是中华文化里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沃野千里,帝王建都”的关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古建,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古民居已经荡然无存,和临省的山西比起来,西安的地上古建筑也少得可怜,所以第一次来到南五台山脚下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看到这么集中、规模如此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大呼过瘾。 相比起隋唐等朝代需要“幻想原样”的古建,经常在各种明清电视剧中与大家打过招呼的明清古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个城市都是“人手一座”。所以第一次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看到这里约40院近千见的明清古建筑群会觉得很亲切,还会忍不住好奇起来,这么大片民居,其祖上是谁,为什么很多人没听过呢?其实这里都是来自与关中几个城市的民间住宅,被“人为”的集中搬迁到这里而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博物院的创办者王勇超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些关中民居里不被人重视,而即将被贩卖或销毁的拴马桩,所以决定抢救性地保护各种关中遗物。后来他组织了30多人,分成了几个队伍,走村串宅,深入民间,将关中各地的民俗遗物造册登记并征集收藏。在政府的帮助下,最终征集保护了40院近1000间的明清古民居,集中搬迁到这里。博物院里还展示了名人字画、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各类文化收藏品,组成了今天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让所有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关中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关中民居的魅力。 博物院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入口处摆放的被誉为“地上兵马俑”的八千多根精美的拴马桩了。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艺术品,特别在陕西关中渭北高原上最为集中。拴马桩本来的作用是过去大户人家用来拴系骡马的石制品,因为古时的关中土地肥沃,适宜养马,在西汉时期为了抵御匈奴入侵,汉王朝开始在这里大量养马,使关中地区养马达到了鼎盛时期。战时以供骑兵作战的马匹在和平年代的关中成了大户人家出行的交通工具,回家要拴马,自然也要有仪式感,同门前的石狮一样,拴马桩上也被刻上了精美的石雕,即是装饰品也是奢侈品,满足大户人家对外炫耀的作用,被称为大户人家的华表,用时也有镇宅辟邪的意义。今天大家看到如此多的拴马桩也是当年激起王勇超先生开设博物院的“始作俑者”,当年这么多的拴马桩因不被重视,很多都要被砸碎用来铺路,还有一些被文物贩子盯上即将转手售卖,为了不使拴马桩这一关中特有的民俗艺术品被变卖破坏,王勇超先生才开始四处收集拴马桩和各种关中民俗相关的艺术品,才得以让我们今天看到如此壮观的“地上兵马俑”。之所以关中盛产拴马桩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关中盛产石灰岩(也就是青石),青石非常易于开采且软硬适中,适合用来雕刻,也为大量的拴马桩提供了原料。博物院的拴马桩覆盖了唐宋元明清,有上千年的 历史 ,所以被誉为“地上兵马俑”。现在的交通更加便捷,已经没有人再骑马出行,古时的拴马桩在今天也成了 历史 ,如果你有注意到电视剧中关中民居大门入口的话,会发现拴马庄一般都在大户人家门的两侧。当然因为场地原因,博物院将拴马石集中在了一间房子里展示。 2016年央视春晚上,谭维维与华阴老腔搭配的表演让人看完热血沸腾。而就在博物院,你刚踏进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就能从左侧的梨园听到一声吼。这就是梨园里定期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定不要错过。华阴老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2000多年的 历史 ,从最早的民间说书艺术渐渐的发展成了一种戏曲表演,华阴老腔朴实而高亢的唱腔吼出了八百里秦川的气势,豪迈磅礴的气魄被称为“黄土地上的摇滚”。随着很多表演人员的日益老去,华阴老腔也正在快速失传。可喜的是,在2006年,华阴老腔入选了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这样精彩的表演能代代相传下去。博物院里表演的华阴老腔剧目包括《关中民歌》《白鹿原》等等,值得一听。梨园不收门票,演义节目已经包含在了博物院的门票之中,随来随看。 中国的古镇很多,很多都有上千年的 历史 ,这些依旧保存至今的古镇里边留存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的建筑文化,也将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了下来。而关中的民居,因为多为砖木结构,基本上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又雨打,很多内部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再加上建筑本身的一些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有特色的关中民居要么人去宅空自然坍塌,要么被改造拆迁成现代建筑,这些特色的原始民居正在渐渐消失,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在一些仿古的小镇里看到这些明清建筑的身影了。得益于博物院的保护性收集,把这么多间原本坐落在渭北不同地区的古民居原样复原,不同于景区的仿古小镇式建筑,将这里组合成了一个独特的明清宅邸。抬头是飞檐斗拱,低头是青砖石刻,深墙高院之中是一排排保存完好的大户人家的房子。“扒一扒”这些院落的祖上,有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富甲一方的巨商,有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的户部尚书,还有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三朝元老。有武将世家,也有书生世家,文武双全混搭的相得益彰,像是一部见证了各朝各代兴衰成败的活生生的 历史 书籍。 博物院目前开放的一期并不大,如果走马观花的话其实一两个小时就转完了,但是如果细细一品,可以转上半天由余。入了牌坊的大门后,通过检票口,沿着院内的青石路即可游览,街道两旁是青砖墨瓦的明清旧居,各种宅院和戏楼等建筑各有特色,仔细看门楼上砖雕,还有屋檐等处的装饰,非常精美。在一些房间里还有各种关中民俗生活的展览,比如结婚的场景、日常生产生活的用品,还有名家字画,旧时的家具,非常的有看头。民风浓郁的古居,栩栩如生的雕刻,青砖墨瓦的建筑,这里收藏的各色艺术品不仅内涵丰富,也极具研究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学习关中 历史 ,陶冶情操,丰富个人文化的好地方。当然,博物院里值得 探索 的细节还有很多,期待以后景区可以开放其他区域。

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非常有名的,民俗作为历史文化本就该永久流传,博物馆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中达咨询就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和大家说明一下。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7亿元。该院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30余年创办,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战略带动项目,是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中民俗村博物馆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关中民俗村博物馆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