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主要陈列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分五间院。恢复原庄园室内陈设原貌,展示清代农村富豪人家的生活习俗。全院分中厅堂屋、左右上下厦房、绣楼等。第二、分三间院。陈列旬邑及邻近地区有关民风民俗实物。第三、分为墓葬原状陈列。展出墓穴、牌楼、碑楼石马、石羊和墓内随葬品、金银首饰、玉器等文物,反映清代富豪人家挥霍厚葬的习俗礼仪。现有藏品618件。大部分为民俗文物。曾出版《唐家民俗馆要览》等。
二、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一、马兰革命遗址 马兰革命旧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兰是陕甘边歌0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在马兰成立并举行授旗仪式; 1937年4月,0关中特别委员会和关中特别行政区苏维埃政府机构迁至马家堡村,任特别委员会书记。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兰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关中区公所所在地,是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关中地区。 2.石门山森林公园 石门山森林公园内树木种类繁多,既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也有林貌整齐的人工林。 奇花异草,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 它们的分布是拼凑的,相互补充。 森林里到处都是绿色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 斗气。 树木茂盛,花朵绚丽夺目。 它不仅具有原始的自然风貌,还展现了人工园林的魅力。 春天,千树争荣,枝桠碧绿。 榆叶梅和连翘花红黄相间; 山桃杏花婀娜多姿。 盛夏,满地芳草萋萋,满地绿菌; 头顶被太阳遮住,脚踩着青苔和腐烂的树枝,抬头看不到太阳,看不到回头的人。 “大白天别摇扇子,傅礼有试过葛衣吗?山画秋,林火烧,松柏翠,野菊花。” 互相争抢,野果挂在枝头,林下有一片各式各样的灌木,一片片,一簇簇,都悄悄换上了新衣。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 整个山脉是红橙黄绿,色彩绚丽,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冬天,北国冰天雪地,雪花飘扬,眼前一片雪白。 凝结在岩石、树枝、干草上的雪,如梨花、玉树琼花、石蜡雕,使辽阔的丛林银装素裹,犹如千里冰封。 风,千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三、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的馆址位置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城东七公里处的唐家村(原名绿野村)。邮编:711302
四、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1958年于此建立“唐家地主庄园博物馆”,隶属旬邑县文教局。1971年3月改建为旬邑阶级教育展览馆。1988改为“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馆址在唐家民宅,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唐家(旬邑旧称三水)”,至第四代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国内十三省,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还亲赴北京参加了乾隆皇帝举行的“千叟宴”,恩赠七品官服、银牌、手杖、及御制七言律等。唐家自此有了官衔,就上通帝王,下结官吏,商利盘剥,加之经营有方,因此生意兴隆,财源旺盛。唐家当时在旬邑、彬县、淳化、耀县拥有大片土地和众多的佃农及牲畜,每年收取巨额地租。当时其不仅在陕西财大气粗,拥有的财富在全国也能排上号。在清嘉庆年间,唐家全家不过60口人,就雇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高级轿车)66辆,真是“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由于唐家有钱有势,故而其所建宅院均极其考究,作工十分精细。建宅工匠最多时一天达三各二百余人,其间历时四十三年,共建宫殿式庭院八十七院,约二各七百余间。所有建筑均为木、石及砖结构,不但基础牢固、坚实,而且每座房子均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砖缝亦用石灰,糯米汁浇灌。院内板隔墙上刻有“八仙图”、“二十四孝图”等各种图案,院内角柱,墙壁上则雕有“八骏马”、“华山对弈”等。还有牡丹、梅竹、旱莲花等浮雕作品。当大院建成后,唐家又专门盖了一座大型戏楼唱戏庆祝,一气唱了三个多月。这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地主家族,从清末开始,在极度挥霍中逐步破落。家中重金购置的各种家什物件和宝贝几经沧桑,也已几乎散失殆尽。唐家大院已辟为民俗博物馆,而唐家后裔则大多居住在唐家村里,靠勤劳耕作来生活。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