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
参考资料:
二、何大齐优秀书法作品赏析
北京民俗文化北京燃放鞭炮官民均十分讲究购办爆竹,我国年节期间及逢喜庆之日,燃放爆竹历史悠久。据传古代有一怪兽叫“年”,每隔365天就出来伤害人畜,届时百姓不敢出门。偶有一年,有位顽童燃烧竹子取暖玩耍,燃竹火光冲天、噼啪作响,将怪兽“年”吓得远逃而去,人们喜获安宁,欢度春节。此后,燃放爆竹便成为人们驱魔避凶,迎神喜庆的必备品了。官府“封印”、梨园“封台”等放假过年封建王朝为表示对“过年”迎春的重视及对官民的恩赐,自腊月19—22日,由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选定 “吉日”,布告京城及全国所有衙门府 地,统一封存官印,各官员开始放假过年。随之各梨园剧场也进行“封台” 停演,放假,待新年伊始再行演出。此时全国城乡空前繁荣的“腊月市”进入高潮,百姓大搞大扫除,以整洁生活环境。腊月23日为祭灶神之日,又有过“小年”之称,随之“大年”除夕就很快来临。挂年画、贴春联、吊灯笼、倒贴“福”字北京自秦汉起就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尤其辽、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就明清时期而言,北京有各种寺庙1000多座,为全国之冠。寺院多庙会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有庙会,丰富多彩,美不胜数。如雍和宫的“打鬼”,城隍庙的“出巡”,七月十五日的烧法船、十月二十五日的白塔燃灯等等,均为庙会盛事。北京最著名的古今传统民俗庙会兼集市有白云观、厂甸、白龙潭与地坛、龙潭湖等。此外,北京历代花会独具特色,遍及城乡。花会以技艺见长,主要有少林武术、踩高跷、玩中幡及太狮、少狮等活动。妙峰山的进香花会为京城花会之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东北侧,特建“眺远斋”而观赏赴会队伍及其精彩表演。北京胡同北京胡同源远流长、含义深远。“胡同”一词,据考证来自蒙古语,意指有“水井”的地方为民众的聚居之地,故古代有“方井”、‘‘市井’‘的称谓。北京的胡同起自元代,在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等作品中,就有“胡同”一词的出现。公元13世纪初,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率兵南下,烧毁了位于今广安门外一带的金中都城后,其孙子忽必烈住于金中都城东北郊风光优美的“大宁离宫“,即今北海琼华岛。据《元史》本传载:忽必烈重用河北邢台的汉人大才子,天文、地理、经学、律历与三式六壬等法术无一不精通的刘秉忠,命他主持设计兴建元大都。刘秉忠为了体现“皇权至上“与贵统万民的理念,他根据{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四象与奇门盾甲的风水学识,同时遵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应是一个方形大城,四面各设三门,城内名字应按八卦起名。而且大城内的中央部位为皇宫,皇宫外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皇城之制,:因此刘秉忠以北海为中心大建元大都,即大内皇宫及内外城,而以坐北朝南的中轴布局与左右对称之制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建设,从而造就了大街多南北走向,而街巷胡同则穿行于东西。同时并以“坊”为单位,统建有50个居民区,坊与坊之间用宽度不一的胡同隔开。这种胡同既是交通通道,又是“坊”之间的防火隔离带,因而又有“火疃、火巷、火弄“等称呼。由于刘秉忠兴建的元大都宛如阴阳八卦图,十分严谨雄伟。加之刘秉忠的学生郭守敬科学地治理了京城水系,更使元大都充满东方文明的无穷魅力,气象万千,深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赞扬。据有关史料统计元大都有胡同 400多条。明灭元后,在元大都基础上重建京城,分为36坊,拥有胡同1170条。清灭明后沿用旧城,改名京师,内外城共有胡同2077条。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至今有新老胡同6000多条。烤肉据传起源于北方蒙古地区,具有浓郁的塞外风情。后来逐步传人关内,于明末清初北京才有烤肉出现。“南宛北季”两家以烤肉为业的餐馆,均开业于清朝中叶。位于宜内大街的烤肉宛,于康熙年间由京东大厂回民宛民由于推车卖肉发展而来。于什刹海银锭桥畔的烤肉季,则创业于清代咸丰时期。古老传统的烤肉,是用一种特制的火炉,烤盘由钢条密排而成,中间有小小缝隙,称为“炙子”。烤肉时,炉内烧木柴或木炭,把切得很薄的肉片在“炙子”上烤熟,然后蘸佐料吃。现在却是先将肉片用酱油、料酒、白糖、香料、葱、姜、蒜等佐料拌好,然后用长筷夹肉到“炙子”上去烤,像炒菜一样不停地翻动,油脂发出“滋滋”声音,芳香四溢,肉片一烤熟就可进食,这种边烤边吃边饮的吃法,富有自然野味的情趣。北京语音既动听又容易听懂,语言丰富生动,为全国最佳语音、语言之一,我国的普通话(国语)和汉语拼音,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但北京地区地道的土语土话,如不加一定解释,是不大容易让人很快明白过采的,韵味自殊,很有方言特色。现将有关土语简释举例如下:自个儿:自己一个人。咱 们:我们。劳 驾:请人帮助,或表谢意。侃大山:信口穷聊。猫儿腻:心怀私隐,不可告人。贫 嘴:多嘴、好说废话。犯 傻:发呆、装糊涂。套 磁:拉关系。逗 乐:开玩笑。泡 汤:完蛋,吹了、弄糟了。宰 人:敲竹杠、坑骗他人。怵 头:为难、胆怯、害怕。瓷 实:结实、坚固、可靠。没 辙:没办法。黄 了:没办成。别 价:别那样做的意思。吃 心:多心。倍儿好:特别好,非常好。捅娄子:招麻烦、惹事非。涮 人:不守信用、戏弄别人。掰 了:关系破裂之意。京剧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此外,还有念苏州白者的苏丑,演官丑,草衣丑的袍带丑,以及扮演市井及农工平民的毡帽丑等,角色不同,丰富多彩。北京烤鸭、填鸭中国烤鸭历史悠久,据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的(食珍录)记载,就已有了烤鸭的篇章,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在明清两朝宫廷中已常食用烤鸭,后来才传向民间。据历史查考,北京第一个烤鸭店—“便宜坊”,是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创办的,在宣武区骡马市大街挂牌营业,主要经营焖炉烤鸭。制作烤鸭的师傅多为山东荣城人,所以北京烤鸭既是宫廷风味,又是鲁莱名肴。于前门大街东侧的全聚德烤鸭店,是在清同治三年(1864)由河北蓟县人杨传仁创办,以经营挂炉烤鸭著称。由于其烤制手艺更加讲究,烤出的质量、名声很快超过了便宜坊。烤鸭是以优质雪白的北京填鸭为原料。据考证,北京鸭的祖籍在南方,于明初随漕运船只运养来京,繁殖于京东潮白河一带,故有“白河蒲鸭”之名。后迁京西玉泉山放养育成良种。用人工填喂法育出的称北京填鸭。北京填鸭生长快,60-65天就可育成5-7斤重。45天前的雏鸭自由取食,最后15-20天由人工填喂,每6小时喂一次,昼夜不断。格填鸭经宰杀、退毛、取内脏、洗净、灌水、吹鼓、涂料等一系列工序,才可人炉烤制。望采纳,谢谢
三、万有汉字《说文解字》部首解读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万有汉字》(何大齐 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IFLMEnI1HX31rVL1kBOQ 提取码:jm8e
书名:万有汉字
作者:何大齐 著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18-9
页数:572
内容简介:
读书须先识字。汉字,特别是汉字字源,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说文解字》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字书是理解汉字的首要经典,但是由于生僻字多,释义古奥,现代人已经不易读懂。
本书发凡起例,抽取《说文解字》全部540个部首,也就是540个最具代表性的汉字,做音、形、义的解释,结合文字演变、插图释义,让今天的读者得以理解汉字的字源、意涵和构成。本书篇幅虽然简短,但没有失去《说文》全书的基本面貌,以更加简便、直观的方式,将《说文》的精髓传达了出来。这些《说文》部首,组成了一万多汉字,包罗“天地鬼神、山川草木、世间人事”,说是“万有”,一点也不夸张。
全书由何大齐撰著、录写、插图,他的著述与其书法、绘画珠联璧合,也使本书成为融会了知识性与美感的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何大齐 1940年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市特级教师,还著有《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燕京往事》《〈骆驼祥子〉何大齐插图 注释本》《〈茶馆〉何大齐插图本》等。
四、何大齐优秀书法作品赏析
何大齐是我国当代知名的书法 教育 家,那么从他那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又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跟技巧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何大齐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何大齐优秀 书法作品欣赏
何大齐优秀书法作品图片1
何大齐优秀书法作品图片2
何大齐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
何大齐优秀书法作品图片4
何大齐个人简介
书法家何大齐,男,,特级教师。1940年生于北京, 属龙 。祖籍浙江绍兴。曾经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毕业 。现在任于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科所科研员。为北京美术教育理事、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教育科学院教材审查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育参考书副总编辑。
擅长中国任务 人物画 与书法创作。在人物画教学和书法上有丰富的 经验 。并编写了十余种教材。主要著作:《何大齐荧屏速写选集》(1996年、中国人民出版社)、《唐诗一百首隶书席字帖》(1997年,新加坡赤道风出版社)、《优秀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丛书》(1999年,知识出版社)、《北京民俗风情画》(2001年,《中华魂》杂志连载44幅)、《速写漫画教学与欣赏》(200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老北京民俗风情画》(2005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获 第四届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 ,2001年获联合国书法绘画大展金奖.
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 ,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 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 草书 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 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 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北京民俗风情画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