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乡村民俗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附一 这是多美丽多生动的一幅乡村画。 作者的笔真象是梦里的一只小艇,在波纹瘦鳒
徐志摩当年读了这篇文章后,由衷感叹“这是多美丽多生动的一幅乡村画”,“作者的笔真象是梦里的一只小艇,在波纹瘦鳒鳒的梦河里荡着,处处有著落,却又处处不留痕迹”。的确,三八市集,热闹而骚动,人们在流动中进行着商品的交易,场景不断的变换,从牲畜交易的场所到卖酒卖面的茅棚,从城里的馆子到路边摊位的交易。作者用声音、色彩、人们的谈话、动作,多侧面、多角度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文章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湘西乡村那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二、闽南民俗画文化艺术展在南安开幕
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主要是因为他情系人民,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
《清明上河图》的主流思想是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著有《同舟共济: 清明上河图 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的曹星原女士则认为,“《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神宗授意下对《流民图》不指明的回应。作品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东京的百姓在清明时节的富足祥和之情,而非潦倒贫困之窘境。也或者《清明上河图》是由某个揣摩透了神宗心思的大臣令人所作,以讨神宗欢心。”
但著有《隐忧与曲谏: 清明上河图 解码录》的余辉先生却提出,《清明上河图》“深刻地揭示出了开封城的种种痼疾和隐患,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画家的忧患隐于心中之深邃、其画谏现于幅上之委婉,仅为时人所识,而难以为后人所破。其意味深长,令细赏者不忍掩卷。” 与曹星原的见解可谓针锋相对。
《清明上河图》城外画有一个高台,余辉先生指出,这是宋代东京城的望火楼:“画中惟一的望火楼已摆上供休闲用的桌凳,楼下无一人守望,传报火警的快马不知在何处。” 认为这是画家在暗示东京城消防设施的荒废。
三、户县农民画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户县农民画已走过半个世纪的沧桑。2008年正月,户县农民画迎来50华诞。作为闻名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长期以来,户县农民画一直是陕西人的骄傲。 户县农民画历史悠久,起源于民俗绘画,与当地戏剧、民间社火、龙灯等民间艺术一脉相成。从户县出土的古老石器、彩陶、青铜器中,都能窥见这种古老绘画艺术的踪影。早期的户县农民画,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当年政府鼓励村民边劳动边创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文化运动。当时在户县,农民创作的积极性非常高,真可谓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落落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景象极为壮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早期农民画,以反映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为主,如著名的《公社鱼塘》《大队养鸡场》《喜开镰》等作品受当地民间艺术影响,户县农民画基本采用写实手法,画风淳朴生动。画面里的人物、动物、植物构图简洁饱满,想象大胆丰富,色彩以夸张的大红大绿为主,视觉效果强烈。在一幅名为《高原打井》的画作中,画面隐约露出一小片蓝天,刚刚冒出的水用绿色渲染,厚厚的沙土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真实反映了农民用水的艰难。《春锄》则展现出男女社员在绿色的田野上锄去禾间杂草的景象,洋溢着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这些出自普通农民之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并充满朴素美感的画作,一推出就受到美术界的关注。西安美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曾这样评价早期的户县农民画:它具有原始艺术的粗犷浪漫,民间艺术的朴拙自由,以及漫画的幽默夸张,充分体现了当时农民的朴素情感和愿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经过早期的艺术实践,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已经初步形成,为农民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民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单线平涂为主,构图饱满,色彩艳丽,人物造型纯朴稚拙,表现形式浪漫夸张,主题思想淳朴真挚,其传统的民间美术特征十分明显。1970年—1980年,户县农民画在专业美术家的指导、辅导下,艺术风格基本界定在国画、年画等范围内,在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下,主题思想政治服务性较强,构图追求“高、大、全”,人物造型准确精练。在“画记忆、画现实、画理想”朴素创作思想指导下,农民画作者以自身的民间美术积淀,画出了有情节、有场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中国乡村历史画卷,她表现和再现了一个时代农村、农民的历史进程,其历史文化和社会学意义不言而喻。1973年10月“户县农民画展”与“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得到各方面的好评。随后***文化组决定在全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197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斥巨资再次拍摄了专题片《户县农民绘新天》。1974年—1977年,***文化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专题组织了户县农民画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国展览,农民画家李凤兰等六人代表户县出国访问。1976年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县级农民画展览馆(面积7388平方米)。更加锦上添花。1973年12月—1974年7月140幅户县农民画先后在哈尔滨、合肥、上海、南宁、昆明、乌鲁木齐、太原、西安巡回展出,历时八个月,参观总人数200多万人次,展览取得巨大成功。同期,户县农民画相继被作为邮票、年画在全国出版发行。在户县农民画的影响和推动下,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地、县开展了农民画活动。也可以说,没有这一时期户县农民画的辉煌,就没有后来方兴未艾的中国农民画。
四、闽南民俗画文化艺术展在南安开幕
大鼓吹以大鼓和唢呐为主,辅以螺角、钟、锣、钹等6种乐器合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音乐表现形式 近日,在泉州 南安市 诗山镇陈瑞仑民居内,由 泉州市 社科联指导,南安市社科联、诗山镇党委、诗山镇政府、南安市南联文化中心等部门主办的 闽南民俗 画文化艺术展正式对外展出。 据了解,闽南民俗画文化艺术展分为节庆习俗、人生礼俗、非遗传承、乡土风俗四大板块,由本土画家吴尚源创作的60幅国画作品聚焦乡愁记忆,用朴素简练的笔墨再现了闽南乡村古朴醇厚的生活场景和趣味盎然的风土人情。同时,归侨作家洪顺兴为每幅画作展现的民俗文化配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了闽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 闽南特色 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传承延续下去 ,作为展览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吴尚源表示。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村民俗画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乡村民俗画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