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兰州民俗博物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为什么全国的兰州拉面都是一个味道?
你好,如果吃拉面的话,肯定是兰州当地的拉面最正宗,因为当地的沸点比较低,而且水质比较好,做工也比较讲究。在全国各地吃到的拉面其实很多都是属于连锁加盟的,就像是肯德基的快餐店一样。所有的店家其实都有一套标准化的配料和加工流程,比如说,熬制的面汤,用的调料比例,种类,一点都不能变,变了之后味道就变了,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所以这些都是固定的。而且制作拉面的技术,也是基本相同的。兰州拉面非常简单,其实就是,拉面煮面,然后最后浇汤,所以说只要汤是一样的,面做出来没多大差别的,基本上味道也就是一样的。兰州拉面的面汤可不是普通的清汤,醇香的汤才是面的灵魂,往往用几十种调料和牛肉原汤熬制而成。兰州拉面种类比较单一,单单是做面,熬汤,更加标准化,容易统一。如果是种类繁多的特色菜品的话,可能就不那么容易统一了。不同厨师的技术火候把握不同,水煮鱼各家做出的味道都各有特色,拔丝红薯各家也各有做法。兰州拉面可能不同的店有细微的味道上的差异,但是大体上这道饭的做法已经成型了。就像标准化的肯德基麦当劳,他们做出来的汉堡,各个店家都是一样的味道,是一个道理。其它的比如安徽牛肉板面,也是一个味道,熬制的汤料都是秘制的固定比例。兰州牛肉拉面的做法就那么一种,不管是在学校吃到的,还是在兰州吃到的拉面,味道都是大同小异。我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吃兰州牛肉拉面,面条细有嚼头,汤鲜浓。吃完以后整个人都是幸福的感觉。在兰州的时候就去吃了正宗的兰州拉面,味道与我在学校吃的并无太大差别。但是外观要好看许多,细细亮亮的面条,鲜红的辣椒油,点缀上绿色的葱花,几片新鲜的牛肉。在兰州大街小巷遍布着许多拉面馆,有很多是类似于连锁一样,因为他们都挂着一样的招牌。兰州拉面的做法,调料基本都大同小异。其实如果说感觉味道都差不多的话,我想应该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味道,回民清真。据说兰州牛肉拉面是西北地区最早招待高级宾客的美味食品,拉面的重点在于面条的筋道与细滑。但如果真正的吃起来,味道还是会有很大差别。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吃兰州拉面,清香味美。在兰州的街上有很多家马有布招牌的拉面馆,我觉得这家的拉面挺不错,当然兰州的拉面是正宗拉面,别的地方吃到的味道就差那么一点了。所以我认为,拉面的味道并不都一样,如果要说一样那就是他们共有的清真特色。兰州牛肉拉面它可是我们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包含了西北地区回民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特色。在兰州白塔山上的兰州民俗博物馆,陈列有很多蜡像。其中有一个蜡像就是街头拉面师傅拉面的场景,再现了多年前兰州拉面的街头景象。谢谢。
二、兰州市民俗博物管简介
兰州博物馆:
馆舍介绍
兰州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所在地原为白衣寺故址,据寺内清咸丰十年立《重修白衣寺塔记碑》载:“白衣寺为前明肃藩王所建。
相传乃王妃之功德,至今四百余年。
”白衣寺坐北朝南,有两进院落。
前院为白衣菩萨殿,塑白衣观音像,故名白衣寺。
殿东为伽蓝祠,西为土地祠,后院中有白衣寺塔。
白衣寺塔为实心砖塔,塔高约30米,塔基方形,为错牙式,长宽各约7米,高2.8米,四面刻有花卉图案。
塔身下部呈覆钵状,高8米。
正南塔基连接处有一佛龛,外嵌有对联一副,现已模糊不清,据民国时期报纸记载,对联为: 玉柱玲珑通帝座,金城保障永皇恩。
题款是:太华道人崇祯辛未孟夏之吉 据考证,从题款来看,对联作者为明肃王朱识鋐,他崇尚道教,“太华真人”是他的号。
塔身上部呈八角形锥体,高约18.5米,有十二层密檐,每层的每一面都开有佛龛,内塑佛像,全塔共有96尊佛像,每层各角各挂风铃一个,全塔亦有96个风铃。
塔刹高约1米,形若宝瓶。
—般佛塔的层数多为奇数,而白衣寺塔却为偶数,在佛塔中极为少见。
1986年,在维修白衣寺塔时,在塔顶发现30多仆珍贵文物,其中以金丝、宝石的金莲玉雕观音钗和宝石鱼蓝观音钗尤为珍贵。
白衣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陈列
馆藏佛像
《兰州历史文物展》 以“弘扬兰州文物精华,展示百年兰州风情”为陈列宗旨,展出马家窑、齐家、辛店文化陶器,白衣寺塔藏文物,佛教造像,铜器,东汉明器等文物200余件,着重反映兰州远古先民所创造的古代文明,启迪人们对兰州黄河文明的认识和热爱。
《馆藏书画精品展》 共展出兰州地方书画名家作品37幅78件,展现了明清时期,独具地域特色的陇上书画的艺术魅力。
珍贵藏品
漩涡锯齿纹双耳彩陶鼓 泥质红陶。
器物上端为直筒状,下端向外撇呈大喇叭状,大喇叭口边缘有突出的六个乳钉。
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
卷夔纹青铜簋 西周。
腹近似长方形,下有外撇的圈足。
有兽首双耳,兽首下部至腹底处又有双珥。
纹饰以卷体夔龙纹为主体纹饰,云雷纹衬底。
特色活动
经常举办诸如《民俗与传统——话说端午节》、《晚清民国时期兰州地区 *** 书法家作品展》等展览,从多角度让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每年不定期举办藏品鉴定鉴赏活动,义务为民间收藏者提供藏品鉴定咨询服务。
甘肃省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
”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我馆都有丰富的收藏。
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这些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除了常规的实物展览外,为它们提供一种更为开放的展示方式,让久藏深闺的文物为广大群众所欣赏,让古老的中华历史文明为世界所了解,网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我们试图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建造一座流动的虚拟博物馆,在这里,凝固深厚历史将与流动的现代信息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跨越时空的交流,在这里,它将为你呈现甘肃省博物馆的另一种魅力。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
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泾川唐代大云寺的舍利金棺、敦煌藏经洞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等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宝。
此外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
馆内收藏的黄河古象化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
还有目前发现的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古生物化石标本,闻名世界,影响巨大。
2006年,甘肃省博物馆新展览大楼维修完毕、落成开馆,新展览大楼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其中藏品库房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是集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览区为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具有多种现代化设施,实现全方位影像服务,大幅屏幕和电视触摸屏能提供大量彩色图文信息,供观众任意选择。
同时开通的互联网国际网站,使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展示等信息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
编辑本段主题展览
新馆建成后,根据甘肃省文物特点和优势,向社会推出“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三个常设主题展览,并在2007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甘肃彩陶”展厅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省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甘肃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
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完整的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堆积,内容同豫、陕二省仰韶文化遗存相吻合,为解决仰韶文化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是中国彩陶的发祥地,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类型最为众多、器型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致、图案最为绚丽、艺术价值极高的地区。
“甘肃彩陶”展厅中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交相辉映,最引人瞩目的有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著名的大地湾地画等。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是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
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其他临时展览
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陆续推出了《甘肃佛教金铜造像展》、《甘肃古代书法艺术展》、《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特别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甘肃精神》、《抗震救灾图片展》、《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精品展》、《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野生动物——人类的自然遗产》、《新中国成立60年甘肃考古发现成果展》等主题鲜明、展品丰富、社会反响热烈的一系列展览,并根据社会与观众的需要举办了各种临时性展览。
此外,博物馆社会教育部门还组织博物馆志愿者开展“博物馆之友”活动,举办科普讲座,专家讲解,“送文物进校园、进军营”以及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历史沿革
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甘肃省科学教育馆
1943年,改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
1950年,改称为西北人民科学馆
1956年,正式命名为甘肃省博物馆
三、游《兰州民俗博物馆》有感作文
上周日,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兴山民俗博物馆。 我们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大雄伟的望山门,望山门是明代建在高阳镇的,现在复建在古夫。 走进民俗博物馆,我们看见两个院落,左边是吴翰章老屋,右边的是陈伯炎老屋。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吴翰章老屋。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吴翰章。吴翰章是一个举人,他写了四十余部著作,可不幸的是,他三十岁就去世了。导游告诉我们,吴翰章住的是四合院,石门上写着 百忍传家 .走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屋,天井屋的屋顶有两个正方形的 洞 ,洞的下面有两个大水缸,下雨时,就可以接雨。 (交代清楚望山门、院落,民俗博物馆的构造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洞 字巧妙传神地点出了天井屋的特点) 往前走,我们看见的就是堂屋,堂屋的正前方有一个八仙桌,八仙桌的上面有一副对联,对联的左右两边还有两篇吴翰章的诗文。堂屋的屋顶上挂着盏灯笼,右边的灯笼上雕着龙,左边的灯笼上刻着凤,寓意着 龙凤呈祥 . ( 正前方 、 上面 、 左右两边 方位词的不断变换,将堂屋的一景一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我们去了吴翰章的主卧室。主卧室里有一张红漆雕花人物床、红漆书桌、红漆彩绘柜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漆雕花人物床。它的上面刻着65个人物,人物都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种田的,也有采果子的,还有下棋的……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上面还刻着石榴,因为石榴里面有很多籽,寓意着 多子多孙 . 主卧室参观了,就应该去次卧室了。次卧室里面有雕花千工床、雕花柜,雕花化妆盒、书箱。雕花千工床有三层,每一层都雕刻了很多精致的图案,也都寓意不同。如喜鹊和羊表示 喜气洋洋 ,蝙蝠、鹿和禽兽表示福禄寿。 (详写中堂、卧室, 千姿百态 、 栩栩如生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床的精致特别,不同事物不同寓意进一步展现出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其它都参观完了,就剩下厨房了。厨房里有雕花月牙桌、雕花碗柜、雕花椅。我特别喜欢雕花月牙桌,因为它寓意着 团团圆圆 . 吴翰章老屋看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到陈伯炎老屋去了。走进陈伯炎老屋,映入眼帘的就是厅房,左右两边是厢房,还有堂屋、中堂、佛堂、小客厅、主卧室、工具房。 首先,在厅堂,我们看见了一块匾,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清光绪皇帝亲自题的一块进士匾。然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小客厅。小客厅里有一块木匾,是清代五任南阳知府顾家衡题写的 庆衍稀龄 .还有雕花八仙桌,太师椅等。中堂有嵌汉白玉酸枝木椅、雕花牌位等。佛堂里面也有木匾,有神祖来格、雕神索、佛像、送子观音、八仙丹烛台等。接着,我们来到了主卧室,主卧室里有骨画、嵌骨拔步床,这都是用龙骨嵌成的。 (略写厅堂、佛堂,详略安排非常合理。 首先 、 然后 、 接着 一系列连词贯穿起来,参观的顺序清晰可见) 工具房里有农业工具、渔猎工具和制作工具。如:蓑衣、斗笠、火药瓶、秧马、石碾、马灯、洋灯、石磨等。 吴翰章老屋和陈伯炎老屋都参观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来到庭院,参加有奖知识抢答活动。 我觉得以前的人们真聪明,制造了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我能拥有这样的房子,那该多好啊!
四、兰州市民俗博物管简介
兰州民俗博物馆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白塔山下、中山桥头,是一片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群。集聚了中国秦腔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旨在向人们展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的风采,是兰州近年来倾心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
公交信息
金城古建筑一条街(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中路
途经公交: 53路
金城古建一条街(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中路
途经公交: 35路 ,108路 ,131路 ,20路
中山桥(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东路
途经公交: 25路 ,142路 ,139路 ,105路 ,109路 ,15路 ,6路 ,137路 ,74路 ,9路 ,4路
白塔山公园(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
途经公交: 35路 ,53路 ,108路 ,131路 ,20路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兰州民俗博物馆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兰州民俗博物馆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