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世界各地民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世界各国的节日习俗
- 2、丰富多彩的世界民俗有哪些
- 3、世界各地民风民俗
- 4、丰富多彩的世界民俗有哪些
一、世界各国的节日习俗
参考资料:
二、丰富多彩的世界民俗有哪些
因纽特人也称爱斯基摩人,意指“真正的人”。他们关键居住在北极地域。约6000年前,居住在西伯利亚的因纽特人横过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他们制造了皮艇、鱼钩、鱼叉等工具捕捉鱼、海豹、海象甚至鲸鱼,应用石制**、刀、刮板,吃食驯鹿、鹿牛、巨象、飞禽等,用海生动物油点灯,用针在脸部刺纹路。加拿大的因纽特人串门时无需叩门,看到食物能够随便吃,孩子们几日不回家,大人也不必担心。因纽特人开朗、友好、他们被称为世界上绝不发火得人。因纽特人的小伙儿如果看上一个女孩,就赠给她保暖的衣服,女人穿上后就变成他的妻子。
2.拉贾斯坦人崇拜老鼠拉贾斯坦人,是南亚印度民族。他们那边手工业发达,金属工艺品、毛毯、陶器、骨刻都很优异,建筑、绘彩及其民间歌舞都有较高功底。拉贾斯坦人十分崇拜老鼠,倘若有人定亲或者远行,务必事前到老鼠庙去朝拜三天三夜。他们觉得老鼠是神的使者,只要内心虔敬,便会获得维护。老鼠庙象宫殿一样,高大的院墙,坚实的大门,也有精雕细琢的木柱。寺庙的空中覆盖有罗网,避免老鼠被老鹰叼走,成百上千的老鼠在这儿怡然自得地生活。假如谁不当心踩死一只老鼠,就要捐赠一只金鼠或银鼠。
3.土耳其斗骆驼我国民间有斗蛐蛐,可是在土耳其却喜爱斗骆驼。斗骆驼节是土耳其的民族节日,也称骆驼摔倒冠军赛。冬天是骆驼发情的时节,男性骆驼要想击败其他对手,而与雌骆驼交配。这一行为趋向带来的攻击性和精力,使他们在一起摔倒。斗骆驼节这一天,几乎所有土耳其的养驼人,都会带着他们精心挑选出的雄骆驼来参加,骆驼的名字写在驼鞍后边的彩布上,大家通常会用民间英雄或影视明星的名字命名他们。整个赛事在古乐和呐喊声中开展。观众载歌载舞,沉浸在快乐的节日氛围当中,如痴如狂。
4.加纳人崇拜凳子加纳人情感诚挚、极其好客,哪怕你是个陌生人,只要他们不持恶意,可以以诚相待,就一定会遭受他的热情帮助的,甚至包含住宿、食物及金钱等。在加纳,他们把凳子视作一种吉祥物,不管男女老幼都并对分外的昵爱和崇拜。他们人人都喜欢用心储存一只甚至几个凳子,并喻其为神圣的象征。特制的凳子由三部分构成:基座一般为矩形,中间设有固定形状,通常根据不同种类或代表图案雕刻等,来说明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顶端两侧略微翘起。除了特制凳子外,也有平常人应用的凳子,一般原料都是加纳的红木。在家庭中,凳子是做为大家心里先祖来敬奉,并按时拜祭。遇到节庆,还会抬出来任人瞻仰,并虔敬祈祷保佑部落家庭兴旺安全。
5.印度人崇拜牛印度是牛的天堂。印度人在家中喂养牛,给牛取名字,同牛讲话,用花环和绶带装饰牛。印度牛还被赋予了信步行走的权利,不但能够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田野上,并且可以走在高速路上、城市的街道上。他们浩浩荡荡地越过闹市,车辆也会为他们让路,交通警对此也无计可施。从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让牛”、“为牛是瞻”的景观。在遍布印度各地的湿婆庙前,必有公牛雕像,多是卧姿,有的在石台以上,有些身上建有小亭,成为一个单独的小庙。
6.奇特的非洲茅草屋非洲热带丛林中,居住着许多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儿的住户,他们住在这里的茅草屋里,密林深处的茅草屋,表层围着厚厚的茅草,周边被一圈石块和植物包绕着。非洲的乡村大部分人很穷,盖不了砖瓦房,又因为茅草屋适应当地气候,夏季通风透气凉爽,因此在非洲茅草屋很实用,很流行。茅草屋有许多优势,清静,下雨也听不到声音,晚上睡觉很香。可是传统也拘束了他的发展,看到外国的摩天大厦,他们也很羡慕,并且日洒淋雨,加上白蚁损害,长期之后还会毁坏茅草屋。
三、世界各地民风民俗
世界各国元旦风俗和奇闻趣事:
●意大利——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英国人——第一只脚卜运程
英国人在元旦夤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亲友。他们不敲门,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照风俗,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如果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预示着主人新的一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德国——爬树比赛逞英雄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桷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似锦,春满人间。德国的农村则流行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干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法国——清晨上街看风向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停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世界各地中秋节怎么过:
●日本人:吃江米团子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越南:儿童唱主角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的渴望。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新加坡:打出“旅游牌”
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扩展资料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参考资料:
四、丰富多彩的世界民俗有哪些
东南亚1、新加坡(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新加坡人待人接物十分注重礼节,总是那中笑容可掬、彬彬有礼。在新加坡广告宜传品上总是印着一张笑脸和一句口号,诸如“处世待人,讲究礼貌“、“真诚微笑,处世之道”、“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 新加坡华人的风俗习惯与中国广东人相近。两人相见时相互作揖;结婚要选黄道吉日,送红包;新娘穿代表喜庆的红色衣服,举行仪式时尽可能多地宴请亲朋好友;出殡要选不犯凶神恶煞的时间;为讨吉利,商品、银行的字号大多取“鸿发”“茂源”之类的招牌。新加坡人视数字4、6、7、13、37和69为消极数字,尤忌讳“7”。考虑到马来人的习惯,绝大多数新加坡人忌讳猪的图案和猪制品。马来人多为穆斯林,不食猪肉和贝壳类食品,也不饮酒。忌用左手吃东西和传递物品。不可触摸别人头部,不可露出脚心和鞋底。新加坡人的衣着打扮与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非常相似,女士往往是洁白的上衣罩着薄薄的裙子,轻盈飘逸,颇为大方。文职人员衣着较为规范,一般是白衬衫、西装裤,打着一条领带。由于气候炎热,新加坡人一般不穿西装上衣。(2)重要节日日历上印着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各种不同的月、日,各族人民也各过着不同的年节,有着不同的习惯。由于华人的特殊地位,华人节日在新加坡有重要的地位。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华人的传统节日。2、马来西亚(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马来人见面礼十分奇特,互相摩擦一下对方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在马来西亚,对女士不可先伸手要求握手,不可随便用食指指人,忌用手触摸头部和背部(阿訇除外),否则将意味着厄运来临。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不可用左手,他们认为左手是最脏之物。马来人多信伊斯兰教,以大米为主食,不吃猪肉,死物或动物血液,爱吃带辣的菜,尤其是咖喱牛肉。马来人禁酒,常饮咖啡、红茶,也爱嚼槟榔。马来人用餐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有在西式的宴会上或在高级餐馆,才使用刀叉和匙。马来人男女着装差别甚微,平时男子穿着长到足底的布质纱笼,称之为”卡因”,这种纱笼是由一块布缝合两端而成,不用时扎起一头就成为布袋,装盛杂物很方便。上身穿的衣服叫“巴汝”,“巴汝”没有衣领,宽大凉爽,很适合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穿着。(2)重要节日a.开斋节:马来人的新年,全国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穆斯林都要实行白天斋戒禁食,斋月后第一天就是开斋节。节日前夕穆斯林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节日清晨,穆斯林们在教堂举行隆重的祷告仪式,之后互相祝贺。节日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里,同亲人团聚,亲朋好友互相拜访祝贺佳节。b.春节:华人的新年,节日的风俗和中国的春节大致相同。c.花卉节(7月):历时一周。届时,吉隆坡将成为美丽的花园城市,全市到处百花争艳。各公园、酒店也纷纷配合举行形形**的活动,如寻花赛、花展等。购物中心则用鲜花将门面点缀得花枝招展、引人注目。d.国庆节(8月31日):又名“独立日”。每年这一天,全国人民普天同庆。e.哈吉节:又名“古尔邦节”、“牺牲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3、泰国(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泰国人十分注重礼节,泰国人见面时行合举礼,头稍稍低下,互致问候。合十双手的位置很有讲究:小辈对长辈,双手合十于前额;平辈相见,双手略为举起至鼻子高度;长辈对小辈,只要举到胸部高度即可。泰国人也行握手札,但只在政府官员与知识分子中流行。泰国人的坐姿也很讲究,尤其有长辈在座的场合下,小辈为了表示对他们的礼貌,应该是两手掌相叠,放在腿上,上身微躬而坐。若是有尊者或达官贵人在座,小辈的上身还要下躬,使两肘放在大腿上,两手掌相叠于膝盖稍上处。泰国人重视头部,摸任何人的头或头发是严重的不礼貌,不愿意一位妇女或妇女的衣服碰到他们的头,这个习惯对儿童亦是如此。泰国人认为左手是不净的,因而递物品应用右手,同别人谈话,不要把双手插进口袋内,这是对人的不礼貌。与泰国人交谈绝不能讲对佛祖和国王不敬的话,亵渎佛像要受到严惩,在泰国人眼里,佛永远是至高无上的。(2)重要节日泰国节日很多,通常有年节、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国家纪念日和其他节日。年节以元旦为开始;春节是泰国华人过的节;宋干节是泰国的传统节日,俗称“泼水节”。每年阳历4月13~15日共3天,源于印度婆罗门教风俗的旧历新年,第3天是节日的高潮,善男信女子持鲜花、食物去寺庙斋僧,聆听和尚美好祝福,井接受桃花瓣香水的淋洒,之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宗教性节日有万佛节、佛诞节、三宝节。每年阴历三月十五,如逢闰年,改为阴历四月十五,自1913年起将此日作为官方例假之一。佛诞节为阴历六月十五,也称吠舍法节,上座部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和“涅槃”都在阴历六月十五日,佛诞节是泰国华人对该节日的称呼。三宝节为泰国佛教的重要节日,泰国阴历八月十五日。生产性节日有春耕节、水灯节等。水灯节,阴历十二月十五(望日),源于佛教徒以点灯表示敬奉伫立天上的佛骨塔,后演变为在河里放水灯。现在每当这一天的夜幕降临时,湄南河两岸,成千上万男女老幼将用芭蕉叶或芭蕉树皮做成的水灯放进河里,以祈求风调雨顾。国家纪念日中以王朝纪念日为多,阴历五月五日为泰皇登基日;公历8月12日是王后寿辰;阴历十二月十日是宪法纪念日。4、菲律宾(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受美国影响较大,有些菲律宾人喜欢模仿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爱说英语,但也有人反美情绪很大,因此谈话时要避免谈到政治倾向性问题。菲律宾人见面时一般是握手,男性间有时以拍肩膀表示亲热。家庭观念很强,与菲律宾人交谈,多谈家庭问题受欢迎。崇尚茉莉花,将其视为忠于祖国、忠于爱情和表达友谊的象征。常把花环挂到贵宾的脖子上。菲律宾人忌讳“13”和星期五。(2)重要节日菲律宾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性的节日有20多个,大多是天主教节日,并多仿效美国和西班牙。主要节日有新年(1月1日);圣周节(3月15日后第一个星期日),是天主教徒重要节日;圣伊斯多节(5月15日),庆丰收节;圣诞节,从12月16口至翌年1月6日,是世界上最长的圣诞节。5、印度尼西亚(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印尼人敬蛇如敬神。蛇是善良、智慧、本领、德行的象征。在巴厘岛,专门建造一个像庙宇的蛇舍,养着一条大蛇。蛇舍前设有香案,供人礼拜、祈祷之用。蛇舍后面的蛇洞里还养着大量蝙蝠,供蛇吞食。印尼人见面时可以握手或点头。应邀作客,最好给主人选一束鲜花,用右手递接东西。除伊斯兰教的 一般禁忌外,印尼女子怀孕后有很多禁忌。在西爪哇,女人有身孕,丈夫不能宰鸡,否则婴儿出生后脖子上会有刀痕。孕妇和丈夫均不得在门槛房梯停留,不许伸手进洞掏取东西,否则,孕妇会难产。有的地方,孕妇不能触摸猴子,否则胎儿会长得与猴子一般。妇女分娩时要搬出卧房,搬进村中临时搭盖的棚子里去住。分娩当天与产后二天,只能由巫婆和另外一两女子照料,丈夫和所有男子不能靠近产棚,否则男子在外出时会挂彩。(2)重要节日民族复兴节:5月20日。为纪念第一个国民教育组织——至善社成立举行庆典。猴节:6月7日。印尼加里曼岛北部山区的农民全家到山里去,并请来乐队进山为猴子演奏乐曲,庆祝节日,并将准备好的糖果、饼干等食物撒在猴子栖息的地方。加龙岸节:是巴厘岛上盛大的节日,时间为2月初,为期10天。节日期间人民通宵达旦,尽情欢乐,并用准备好的糕点和牲畜祭神,祭拜米仓、土地和墓地。6、印度(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印度人有自己比较特殊的社交礼仪,见面问候一般采取合掌(空手无物时)或举手(双手执有物品时),口称“那摩斯卡拉”,意为“敬礼”。敬礼的高低颇有讲究,一般对长辈宜高,对幼辈宣低,对同辈宜平。敬礼时忌讳单用左手,因印度人用左手拭便,故人们视左手为不洁,单用左手行礼,被认为是大不敬。吻足,或用于摸脚、头面顶礼是非常隆重的礼节,一般来说用于正式场合,通常则多以摸脚代之。两个印度人在一起交谈,如果表示同意对方意见时,头即向右方摇。印度人把猴子和牛尊为神,尤其对牛特别祟敬,所以千万不可当着印度人的面说牛和猴子的坏话,否则会招“亵渎神明”之责。人们时常可以见到牛在大街上横冲直擅,随意啃咬街旁摊位上的水果或蔬菜,主人不但不阻拦,反而受宠若惊。一些富有的人还常在家门口摆上牛爱吃的东西,作为对“神牛”的 贡品。在印度还有不少人崇拜蛇,因为传说印度教中的湿婆神是由蛇来保护的。印度人吃饭前有先洗澡的习惯,在进餐过程中忌讳两人同时夹一盘菜。另外,印度人递东西、拿东西或敬茶都用右手,忌用左手,也不用双手。(2)重要节日a.新年(1月1日):印度人非常重视新年,举办专门的舞会、自助餐,把家里清扫得焕然一新。有些地区,人们以禁食一天来迎接新的一年,从元旦凌晨开始到午夜为止。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扮演史诗中英雄的人要与纸扎巨人“作战”,用点着火的箭射中它,众人在欢庆的欢呼声中观看纸扎人着火烧毁。b.罗里节(1月15日):这个节日预示着众神的苏醒。人们举行给太阳神献祭、筝等活动、去恒河口朝圣、放风筝等活动。c.巴珊特·潘察米节(1月24日):这是春之节,人们穿蹬专门为过这个节而染黄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放风筝,同时祭拜知识与艺术女神萨拉瓦蒂。d.贺利节(在3月份):这是众多重要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是庆祝平等精神的节日。人们向周围的人泼颜色,越多越好,越深越妙;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消失殆尽,人人狂欢,相互庆贺。e.纳加潘察米节(蛇节,8月19日)。在印度教里,动物的灵性总是与主要的印度教神明紧密相通的。毒蛇纳都的神像既是湿婆又是毗湿奴的标志。每逢此节,农妇们都要献上牛奶、鲜花和朱砂,并且没有人下田干活以免掠犹蛇神。南亚1、越南(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越南人很讲究礼节。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招呼时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见面时,通行握手礼,一般不采用拥抱、接吻等方式。越南人对长辈尤为尊重,在公共场合一同出行时,他们必定会请长辈先行在前,万一要超过长辈先行也会打个招呼,说一声:“小侄先行了。”越南人对长辈尤为尊重,在公共场合一同出行时,他们必定会请长辈先行在前,万一要超过长辈先行也会打个招呼,说一声:“小侄先行了。”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并且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越南各族人常用他们最喜欢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尽量多吃,否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在日常生活里,越南人的穿着打扮讲究朴素实用,平时,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喜欢上身穿一件圆领素色衬衣,下身一条深色肥大的裤子,男人戴一顶绿色盔帽,女人戴一顶尖斗笠,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一双赤脚。越南人大都喜欢嚼槟榔,尤其是京族、岱族和泰族嗜好嚼槟榔。(2)重要节日越南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等。由于受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影响,越南的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和内容,与中国基本相同。春节在农历正月,是越南最隆重的节日。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明月,吃月饼。除此之外还有哈节、盘古节、送灶王节,哈节:是京族人的传统节日。“哈”在越语中是“唱歌”的意思,所以“哈节”就是唱歌的节日。过节的日期各地有的在农历六月初十过,有的在八月初十过。京人的村庄都建有一所“哈亭”,平时供人们乘凉、唱歌及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遇上“哈节”时,这里会举行迎祖、祭祖、饮宴、唱歌、跳舞、唱戏等活动。盘古节:是越南京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越历腊月下旬。家家户户都杀鸡宰猪,以做供品,祭祀开天辟地始祖盘古,祈求始祖神的保佑。仪式隆重,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进行祈祷,气氛庄严肃穆。送灶王节:在越历腊月二十三日,起灶王神位,烧化纸钱,供奉麦芽糖福。家家户户都要供,希望得到神的赐福。2、马尔代夫(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马尔代夫为穆斯林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有许多宗教习俗,如禁酒、禁食猪肉。国民每天祈祷5次,分别是日出、正午、下午3至4点间、日落、晚上。期间商店停业15分钟。马尔代夫的家庭以男人为主,男子可以拥有4个妻子,一夫多妻的丈夫供养每个妻子和子女,子女在血统上随丈夫,都有财产继承权。穿着比较简单,男子一般穿白色衬衫,长裙围腰,妇女服装色泽鲜艳,一般不戴面纱,常穿轻质的上装,长长的裙子。人们持伞上街,既遮日挡雨,又表明身份。马尔代夫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经常参加些集会或社会活动。但一般不主动与别人握手。而且它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人们吃得最多的食品是鱼,特别是金枪鱼。居民以稻米为主食,羊肉以及玉米也是他们经常享用的食品。部分居民用餐不用筷子,也不用匙,而用右手拇指,中指和食指把食物搓成丸放进嘴中。(2)重要节日马尔代夫国家虽小,建国也不久,但有很多节日。每年的7月26日是马尔代夫的国庆日,该日也是当地的最大节日,届时全国全岛载歌载舞齐欢庆,为远来的游人平添了一道风景线。Eid-ul Al是伊斯兰历中 Zul Hijja 的第十天。当有些人能够负担得起费用而去麦加圣地的Kaaba朝圣时,对没有去的人来说,就是庆祝和大摆盛宴的时候了。这是一年当中最长的节日,人们早早地准备好了去拜访其他岛屿的朋友和亲戚。节日持续时间为五至七天。对于整个马尔代夫来说,这个节日也是庆典之一。传统的运动、音乐和舞蹈将与现代的运动和音乐协调一致。男女老少都会参加这个庆典。先知的诞辰:同所有穆斯林们一样,马尔代夫人也会庆祝先知的诞辰。先知的诞辰是在伊斯兰历中Rabee-ul-Awwal的第12天。这一天,家家户户互相邀请,分享为那一天准备的特殊食物。独立日:独立日为7月26日。 这一天举行的最重大的活动是晚上在共和国广场举行的官方庆典。庆典由国家安全部队和国家学生军训队组成的阅兵分列式开始。接着是由身着彩装的数百名学生表演的各种操练、传统舞蹈和现代操练。期间还有彩车以及表现传统和现代主题的队伍经过。共和国日:在1968年11月11日,马尔代夫第二次成立了共和国。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游行和阅兵仪式庆祝。中亚1、哈萨克斯坦(1)主要民俗及其习惯哈萨克斯坦人非常的注重礼仪,男人在遇见他人行礼的时候是右手抚胸、上身前倾,然后才是握手,女性双手扣胸,头微微低下,然后握手。比较熟悉的朋友见面往往行拥抱礼、吻礼。哈萨克斯坦人在与朋友相见时,打招呼的习惯很有民族特色,一般客人见到主人的时候,都要先问“牲畜平安”,然后再问“全家平安”。哈萨克斯坦人有“以右为上左为贱”的民族传统观念。因此,他们特别忌讳用左手待客服务,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在做礼拜时,最忌讳别人从面前通过。认为这是云南他们的莫大污辱。他们忌讳有人用脚踢羊和用脚踏食盐及其他动物。他们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他们禁食猪肉、骡肉、驴肉和动物血及一切自死的动物,也不吃原条鱼。哈萨克族传统居所是圆顶毡房,传统服饰以毛皮为主,极有特色。哈萨克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子带乡花、下摆多皱的连衣裙。未出嫁的姑娘带水獭皮圆顶帽子,帽顶绣花并有漂亮的鸟羽毛。基本上所有的哈萨克人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还有少部分的人信仰基督教和佛教。在伊斯兰教徒做礼拜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够从他们前面走过,这个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他们禁食猪肉,任何使用猪皮制作出来的产品都是不可以使用的。(2)重要节日哈萨克斯坦节庆的节日主要有纳吾热孜节(3月22日)、古尔邦节(每年的)和纳吾鲁孜节(每年3月21日),前两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 库吉 (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各地民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世界各地民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