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舟山民俗(舟山民宿住一晚多少钱)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舟山民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舟山有哪些渔家民俗?

       舟山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早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舟山本岛西北部的马岙原始村落的土墩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东海第一村”,成为大陆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舟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历了从“以海为田”到“以海为途”的转变。春秋时舟山被称为“甬东”,属越国。秦隶会稽郡。隋属句章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舟山开始建县(称翁山县)。宋朝称昌国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定海县。虽经明清两度海禁废治达600余年,舟山的文明历史却一直顽强地延续下来。定海古城作为海洋历史文化遗产,古迹众多,1991年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观音传说 扬枝观音 唐朝宰相、名画家阎立本,年轻时画了一幅普陀观音大士画像。画里的观音菩萨,头戴 珠冠,身穿锦袍,酥胸微袒,玉趾全露,右手执扬枝,左手托净瓶……[10]舟山渔民号子 舟山渔民号子,是舟山群岛船渔工号子的总称,是舟山各岛渔民、船工世代相传的海洋民间口头音乐,它与渔船、运输船作业和渔(船)民在海上和岸上劳动时息息相伴,是浙江省乃至国内的代表性民间劳动号子之一。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以锣、鼓、钹及锁呐为基调,间以丝竹,音响宏壮,旋律急荡奔放,气氛极为热烈,具有鲜明海海岛特色。解放后这一民间艺术,经过加工改进慢慢地搬上了舞台。主要作品有《渔舟凯歌》、《东海渔歌》、《渔民欢乐》等。祭海 渔民每泛出海之前,先要在船上祭祀神祗,烧化疏牒,俗称“行文书”。然后由老大将杯中酒与盘中肉抛入大海,称“酬游魂”,以求出海打鱼时平安无事。祭祀时要放一副“太平坊”,即棺材板,出海时,放在船上。棺材板冠以“太平坊”之名,与渔民在大海作业时很有可能被巨浪吞噬相关。葬身大海是渔民大忌,与“入土为安”的习俗大相径庭。因此放一副棺材板,以求太平无事,若死,也得死在家里,才能“入土为安”。这与他们到市场上去买床,不愿买新的,却要买一张已死过人的,以求到老能死在床上的愿望相一致。一泛结束,亦要举行祭祀神祗,称“谢洋”。潮魂 旧时沿海渔村一种特殊的丧俗。出海渔民翻船而死的人,因无法寻得尸体。家中设灵堂,海边搭草棚设“醮台”。傍晚举行招魂仪式,在草棚里点香烛,放供品,稻草人坐中间,上贴死者生辰八字。夜间涨潮时,道士坐“醮台”上,敲响钟磬饶钹,念咒语。有人手扶一根手竹,上挂箩筐,内装雄鸡一只,面对大海,随道士咒语,不停摇动。也有由死者家属披麻戴孝,提着灯笼高呼死者名字,为其招魂。第二日将稻草人放入空棺材安葬。跳蚤会 跳蚤会,又名跳灶会,系流传于舟山白泉的民俗舞蹈,因舞姿如跳蚤和妇女跳到灶上撒尿就能灭火的传说而得名。它的形式是男女对舞,男饰济公,女扮火神(男扮女装其装为红衣绿裤),意为“济公斗火神”。行会时,他(她)俩由粗草绳围成长方形,边舞边唱,唱法似“小热昏”一般,除原准备的曲调外,能触景生情,见机应唱,能吸引围观者兴趣。唱蓬蓬 唱蓬蓬即唱新闻,指乐师借助伴奏,将时事新闻和评论说唱给众人听,并获取一定的报酬。滃洲走书 舟山走书(又名滃州走书)源于定海马岙,是舟山群岛历史文化奇葩之一,约产生于1800年前后,后从六横传至镇海后,演化为“蛟川走书”。初为自击自唱的单口说唱曲艺,内容以短词为主,原为一人自鼓自唱,后吸取戏剧中的走、唱、念、表相结合的表演手法,将单档坐唱改为二人或多人演唱。常规演出为1人主唱,辅1-2人伴奏(帮腔和笛)。其基本调为“慢调”与“急赋”,另吸收其他曲乐中的“二簧”、“流水”等曲调。演唱朴实,清晰“四工合”帮腔为其特性音调,以唱、表白、演为主要表演形式。舟山贝雕 舟山贝雕是利用当地的贝壳作原料,根据贝壳的天然色彩、光泽、纹理,精雕成神形兼备的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等画屏的工艺美术品。

二、舟山有哪些风俗

       舟山人的习俗真不少。工作劳动、生活婚丧、礼仪礼节,涵盖吃穿住行方方面面。 最多也最讲究的要数渔家习俗。舟山渔家日常生活中的扬龙威之龙信仰风俗,在渔家生活中无处不有。如有新生儿降临,起名为“海龙”、“顺龙”或“龙英”、“龙菊”;新生婴儿满月办“满月酒”宴请,亲戚长辈往往送上一枚雕龙的长命富贵锁,或是奉上一颗内包有铸刻“乾隆通宝”(借龙之谐音)字样铜钱的黄布香袋,挂于新生儿胸前。无论是把带有龙字之名,还是佩戴龙物,均系以龙喻人保安宁。再是渔家后生和渔家姑娘结婚,男家迎娶前的晚宴称为“龙聚饭”,意即龙凤相聚,家道兴隆。连饭食酒宴,也罩上了神秘的海龙王信仰的光环,散发出浓郁的龙崇拜民俗的古朴之风。打了新船要祭拜海神,妇女不准上船以免将晦气带到船上等等。 节日习俗也不少:端午节吃粽子、乌馒头 ,称体重,染红蛋,挂彩线。清明做清饼、团子,要是长辈已经过世,女儿一大早从自己家来,到坟头哭天喊地的哭,听得四野相邻都从梦中被惊醒。孩提时不懂,以为是哪户人家死人了,才哭得这么悲伤。 过年的风俗更多,年前做年糕、祭灶神、掸掸尘;除夕夜置办满桌美味佳肴,做“年夜羹饭”,祭祀祖宗。孩子将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暗中保护孩子,以免叫“祟”的小妖危害孩子健康; 正月初一吃汤团、桂花糖年糕和酒酿圆子,拜坟头岁或上庙烧香祈愿。初二始出门走亲访友,一直到十五。其中十三至十五很多妇女去“烧十庙”和“走十桥”。到夜里,几个要好的人或同村人聚集在一起抬“井潭姑娘”,问些“找对象、出门、结婚生子、读书”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不管准不准,问的人详细认真,很不得将她拉出来,掏空独里货,最奇怪的事,她还能预测多年以后的事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总被津津乐道。 舟山人结婚习俗也很注重。大婚前两天夜晚要”相喜”,一直延续到凌晨。祭祀需要的桌子很大,叫八仙桌,四张拼起来。大门对面没有显示处是神明位置,桌上从北往南,依次为茶、酒、米饭、素菜、荤菜、馒头、团、糕饼、水果、糖果,各一排,然后是全猪、全全鹅,以及鲜花、饮料糕点蛋糕等.哦,还有鞭炮。准新郎整夜得守着,因为要添香祭拜敬酒,而每向神明敬一回酒,就要放一次鞭炮,祈求降福于新郎。第二天,男方家邀上五六后生,挑着祭神过的食物去女方家,以前交通不便时,不管多远的路都靠十一号车走,走得脚底起泡。这叫“挑小李”。现在车子一开,多省事。一到女方家,丈母娘家一方的客人或帮厨藏起“挑小李”的扁担箩筐啥的,“考小糖”。第三天才是大婚日子。新郎在男傧的陪伴下,早早等候在离女方家不远的地方,不停地放着鞭炮催促。新娘子这天妆扮得比哪天都漂亮,很多人认为,女人一生中最漂亮的就是结婚那天。新娘其实早已经准备妥当,就是不肯出门,特意要“硬时间”。母亲还要喂给即将出嫁的女儿上轿饭,叮嘱:要孝顺公婆,和家人和和气气,和睦过一生。新娘吃一口吐一口,分别吐在床的四个角落。喂完饭,看着辛辛苦苦拉扯大眼看就要成“人家人”的囝,不禁心酸而痛苦。一切礼仪停当,允许新郎接新娘了。新郎进丈母娘家可不是好近的,得拿出“开门之宝”,一番曲折的讨价还价,总算让你进门。当然,如果新郎财大气粗,对方要多少就给多少,爽气得不热闹了。新娘出门不能着地,所以地上要铺麻袋,有哥哥的,由哥哥抱着出门到新郎等候的地方,交给新郎。车到男方家,鞭炮迎接。拜堂成亲: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敬酒敬茶闹洞房,一天下来骨头都三家了。对于很多新人来说,这天是最幸福也是最累的一天。 舟山人说,上半年结婚,下半年生子。生子习俗也不少:什么剃头酒、虎头鞋等。 咱们舟山人还有个风俗,孩子面前不说“好”。比如你去吃剃头酒,看到孩子很可爱,既不能当面说:这孩子长得真漂亮。你的说“这孩子长得不好看”。这种风俗一直伴随孩子长大,比如,孩子胃口好,吃饭规矩,你也不能当面夸奖,说昨天吃半碗,今天表现不错吃了一碗。孩子气色好,原来是小瘦猴,现在长得壮实了,更不能夸:这孩子胖了,结实嘞。我有个朋友,她可能不太懂这些风俗,烙在我孩子面前夸他吃饭好,长胖啦等。有时碰到我,也要夸我脸红彤彤的,气色好。其实我是敏感性皮肤,再者年纪大了,皮肤不知不觉出现了红血丝,风一吹或在房间里呆的久了脸红得象猴子屁股,我正为这烦着呢。她却那壶不开夸哪壶。解释了一两次,后来也懒得解释了。

三、求舟山的民风民俗,其他地区的不要!

        推荐于 一、舟山民风民俗概述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各异,各个地区都有它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每个人无论他属于哪个民族,从出生到进入坟墓,都有着种种礼仪和风俗相伴。可以说,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就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因自然环境形成的习俗叫“风”,受社会文化制约而表现出来的习尚叫“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习俗。现在国内外都有一种“寻根”文化,正是追寻自己的祖先,珍视自己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文化。民俗风情,就是这种“寻根”文化的内容之一。因此说,研究地方民情风俗对于研究历史、了解民风、改造社会,乃至联络海外同胞寻根认祖,都有重要意义。舟山风俗,富有渔乡特色。诸如,渔民尊称渔船为“木龙”,舟山渔船有“船眼睛”“船灵魂”,造船要“定彩”,新船下海要“抛馒头”,渔汛开始“请龙王”,渔汛结束“谢龙王”,岛上建“天后宫”,船上供“船菩萨”,普陀山“观音道场”的三大香期,还有冬至“祭海神”;在劳动时,起锚拉网唱号子,出洋、摆渡吹海螺;在民间娱乐方面,正月里舞船灯,八、九月间演庙戏,还有“舟山锣鼓”“翁州走书”“跳灶舞”等民间游艺习俗;在服饰方面,渔民冬穿“龙裤”夏穿背单,冬穿蒲鞋夏赤脚,妇女喜佩戴各色头巾,腰系布褴;船上不许讲不吉利的话;以及舟山渔民热忱好客,“一船遇难众船相助”“一家有客全岙接待”“避风难胞一宿二餐”等传统美德,以及一些标志着反抗侵略、抵御外侮的习俗,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有它的地区特点和时代特色,都同海岛历史、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其外界影响有密切关系。我们研究舟山风俗,就是为了弘扬良风厚俗,变革陋俗恶习,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史书记载和近年出土的文物考查,舟山群岛已有5000多年开发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影。许多带有原始印纹的陶片和用于纺织、耕作的纺轮、耕田器,以及用于渔猎的石石族等出土文物,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岛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习尚。据古志书记载:商夏时期,舟山属越国东南境。周朝时属越国句东,春秋时名“甬东”。相传在公元前九世纪西周穆王时,徐国诸侯徐偃王,受到周穆王讨伐,曾逃战“甬东”城隍山头(今定海临城街道)筑起土城(古称“徐城”),想依托海山之利,永立基业。后来偃王战败于浙东越城,把传国之宝“玉儿砚”投弃于会稽湖中,自己也战死疆场。后人曾在定海鼓吹峰造一“偃王祠”,以供祭祀。元代著名文学家吴莱写过一首诗,记叙当时岛民为前人建祠祭奠的风俗习尚。到公元前五世纪,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起兵伐吴,夫差兵败,被围余杭山。勾践在处置夫差时,便想起了这块远峙海中的岛山,令夫差“居甬东,君百家”,夫差因不甘受辱而自杀。《左传》在记载此事时作注说:“甬东,即句章县东海中洲”。现今定海城东街道还有“甬东”村名。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即史家所称“开元盛世”年间,唐玄宗准允采访使齐瀚奏请,在这个“海中洲”上第一次设立了县治。唐玄宗信奉道教,传闻三国时葛玄(号称“葛仙翁”)曾来舟山炼丹得道,就给舟山取名“翁山县”,并把秦代方士徐福到过的岱山、衢山一带取名“蓬莱”乡,又因桃花、六横一带传有方士安期生的踪迹,便定名为“安期”乡。从此,一座座海山都被看作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在浙东途中押送“丁夫”的小官吏袁晁,揭竿而起,聚众20余万,在朝廷鞭长莫及的翁山县打出反唐旗号。后来,袁晁起义被镇压下去,刚建立不久的翁山县也因此而被撤废,划归明州鄮县(今宁波鄞县)管辖。到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朝廷恩准王安石奏请,同意复建县置,赐名“昌国”。南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中心逐步南移,昌国这块海山之地也渐次兴发,渔农盐业和文化教育都有相当发展。岛上相继设立晓峰、昌国、东江、芦花、岱山、高亭等盐场;兴办了翁洲、虹桥、甬东、岱山等书院;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朝廷以“海道险要”为由,将昌国县升为州。当时,习儒之风盛起,读书人在民间地位日高,有“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之说,并规定考上秀才的人,可免服杂泛差役;民间对于在县学读书的人不得非理骚扰;贫寒病老之士,更为众人尊敬;岛上还建立贡士庄田,以励儒生进取。这些,在当时不仅推进了教育事业,并直接影响着社会风尚的变革。舟山历史上曾有过二次大迁徙,这对海岛民风有重大影响。一次是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汤和向朱元璋奏称舟山“顽民争利,内相仇杀,外连倭人,岁为边患”,因而撤废了昌国县,并将岛民迫迁至宁波、镇海、天台等地。另一次是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明遗臣拥鲁王朱以海驻舟山“监国”,举起抗清复明旗帜。清廷在剿灭明遗臣的反抗以后,强令岛民全迁大陆,直到康熙帝时才允展复。明清二次大迁徙,许多岛民分散到宁台等地结亲攀眷,依附暂居。待到回迁海岛,宁台地区风俗亦自然沿袭而来,这对舟山风俗的衍变、传承,都起到了很大影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颁诏展复舟山,解除了顺治帝 “海禁”政策,历史上称为“海通”。但康熙认为“舟”是动的物体,不胜其防,于是下诏将“舟山”易名为“定海山”,以此求得“波宁、海定”,国泰民安,“定海县”亦由此得名。展复之初,居民筚路蓝缕,垦辟草莱,谋生之道,艰苦卓绝,故民风普遍敦尚朴素,渔盐耕读,各安其业。城内居民上中之家大抵习儒经商,下层社会则多以劳工小贩为业,兼以充当兵卒隶役。自清季废科举,裁武营,继而民国初革庄书、禁吏役之后,居民即多以远出经商;留岛居民仍以从事农渔盐业为主,沿海筑塘捍潮,围涂造田,塘里植粮种棉,塘外引卤晒盐,近海网鱼拾贝,既以粮棉为本,又擅鱼盐之利。当时舟山的农渔盐民略带强悍之风,更多的还是淳良勤朴之习。舟山由于地处海岛,历史上屡遭外敌入侵和匪患扰乱,严重危及岛民生产和生活,对岛上民风亦产生过相当影响。特别是明、清时期,外寇侵扰尤为频繁,而且,外寇与内匪往往勾结一起,狼狈为奸。1540年,倭寇与闽籍海匪李光头、许栋相勾结,四处骚扰掠夺;1552年,倭寇又与海匪王直勾结,侵占舟山诸岛,并去日本制造船艇,收编日本浪人为伍,在东南沿海作乱二十余年;十六世纪初,更有葡萄牙殖民者入侵舟山。随后,荷兰殖民者也来普陀山搔掠。清道光、咸丰年间,英帝国主义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舟山二次遭受侵略者的蹂躏。在这长期的抵御外侮斗争中,舟山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作出了巨大牺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还保留着“平倭碑”“山海奇观”“三忠祠”“倭井潭”等遗迹;同时,在斗争中也出现了许多带有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比如,舟山人称镰刀为“倭刀”,称蚕豆为“倭豆”,称土豆为“红毛番薯”,等等,都带有抗倭抗英的印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商埠既开,西方殖民主义者纷至沓来,置海关,建“红毛馆”,西洋之风日渐传入,对舟山民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岛民信奉天主、耶苏等洋教之风即此兴起;加之海岛原本地狭人稠,生活维艰,冒险之性素为岛民所特有,为求生计,被迫航海梯山,闯荡海洋,搏风斗浪,外出谋生者日增。至光绪、宣统年间,侨商一度达到近十万人之众。侨外经商者年收入上万元者不在少数。随着侨商者经济收益骤增,岛上民风亦随之丕变,妇女珠翠盈巅,城乡第宅云连,婚丧宴会之费动辄以千元计,奢靡之风渐盛。1938年日寇入侵舟山以后,舟山人民固有的古朴之风更受到了冲击。舟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鱼类有上百种之多,且拥有许多可供养殖的海涂港湾。舟山的鱼产量占全国海水鱼总产的十分之一,商品鱼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随着渔场的形成、变异、发展,对舟山民风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古时候,舟山渔民囿于简陋的生产工具,只能从事以海湾捕捞为主的渔业生产,当时岛民“生产不出岙,婚嫁不出岛”,风俗甚为古朴;到唐代以后,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岛上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始驾舟离岛到近海捕捞,出现了以捕捞为主的专业渔民。据宋、元时编写的地方志和现存有关史书考查,当时用船网捕捞鱼虾已成为生产的主要手段,官府推销鱼盐就以渔船大小作为定额依据。现今舟山渔场捕捞的主要鱼类,那时已都能捕到。鱼货加工(“岁造鱼鲞”)已很普遍,当时年产鱼盐达800引(每引为400斤),按加工用盐总量推算,每年可加工鱼鲞130万斤。官府已把昌国看成一个重要渔业产地。规定渔民每年要以鱼翅、鱼膘等高档水产品纳税。到清康熙朝开放海禁后,闽南、温台、宁绍、淞沪等沿海省、区渔民,都来舟山渔场捕捞,每当冬、夏渔汛期间,数千渔船云集,大陆各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入海岛,舟山从此开始形成全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同时,沿海各地渔民也纷纷来岛定居,在岱山诸岛定居的多来自镇海、奉化等地,在六横、虾峙、桃花诸岛定居的多来自镇海、穿山一带,在沈家门定居的则以闽南、温岭、鄞县等地渔民居多,在东极等边沿小岛上定居的则以温台地区渔民为主。清季开始,舟山鱼货运销沪、甬、苏、杭等地,渔业生产也从近海向深海远洋发展,渔业生产工具从“浮筚”“丈八河条”发展到“大捕”“对船”作业。随着渔场扩大和生产作业衍变,带动了渔乡风俗的衍变,来自不同地区的渔农民,按照其原籍的生产和生活习俗,有的一宗一族聚居一岙,继续其原有风俗习尚;有的数宗数族杂居一岛,各地风俗混成一体。天长日久,当地习俗渐趋同化。尤其在沈家门、东沙角、嵊山岛等渔业生产集散地,每当渔汛,宁绍、温台、闽南、淞沪诸地渔民成千上万汇集于此,商贾行贩,玩猴耍棒,江湖郎中,娼寮**,无所不有,一度被称为“小上海”。这都对海岛民风产生了重要影响。素称“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坐落在舟山本岛东南面的莲花洋中,与沈家门隔港相望。明、清时期,岛上除少数商店以外,几乎有宅皆寺,遇人皆僧;晚清时期,火轮直达沪甬,佛事鼎盛。士女游览,西人避暑,络绎不绝。岛上虽不耕不渔,凭籍善男信女之乐助和朝廷钦赐之庙产田地,足以温饱僧众。东南亚等地华侨居士、信徒,慷慨解囊,汇献尤矩,岛上香火兴盛。于是普陀山梵风亦习染舟山诸岛,信仰佛教成了岛民习俗的重要内容。据民国初年修编的《定海县志》记载,当时舟山诸岛僧众就达2649人,“念伴”(依附于佛教的道士)749人,这对舟山民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舟山经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土地改革、渔业民主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彻底改变了旧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风俗习尚也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新风新俗正在逐步形成。近五十年来,舟山风俗的衍变,值得引起重视的有如下五点:一是北方籍人口在岛上骤增,北方的许多生产、生活习俗带到了海岛,对舟山风俗注入了新的内容(如,饮食中的面包、水饺、羊肉串、烤牛肉等,都是受北方习俗的影响);二是随着渔业生产机械化、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捕捞区域扩大、作业方式改变,许多固有的渔业生产习俗和水产加工习俗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各地都兴办冷库,旧时传统的群众性晒鲞习俗和挑冰储冰习俗都急剧衰落,甚至完全消失);三是在人民政府大力倡导下,新婚姻法广泛实施,科技知识逐步普及,许多传统的观念(如,家庭观念、宗族观念、乡土观念、夫权观念,多子多福的观念,等等),都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剧烈变革;四是海岛地区的交通运输、文教卫生事业日益发达,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沿海城市的风俗纷纷传入海岛,也对海岛风俗的衍变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五是许多新的节庆活动日渐兴盛。除了元旦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国庆节、植树节、母亲节、老年节、护士节、教师节等全国性的节日以外,近几年为配合旅游活动,在舟山还先后推出沙雕节、观音文化节、杨梅节、海鲜美食节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节庆活动。连婚嫁寿庆和丧葬习俗中的“旅游结婚” “集体婚礼”“金婚寿庆”“火化、海葬”等新风也已遍及城乡。在舟山人的鱼食习俗中,由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旧时的腌制水产品大多已被时新的海鲜小包装所代替,“明珠尤鱼丝”“明珠鱼干片”“日式馒干”等可随身携带、拆封即食的海产食品风行市场。

四、舟山有哪些风俗

       舟山人的习俗真不少。工作劳动、生活婚丧、礼仪礼节,涵盖吃穿住行方方面面。 最多也最讲究的要数渔家习俗。舟山渔家日常生活中的扬龙威之龙信仰风俗,在渔家生活中无处不有。如有新生儿降临,起名为“海龙”、“顺龙”或“龙英”、“龙菊”;新生婴儿满月办“满月酒”宴请,亲戚长辈往往送上一枚雕龙的长命富贵锁,或是奉上一颗内包有铸刻“乾隆通宝”(借龙之谐音)字样铜钱的黄布香袋,挂于新生儿胸前。无论是把带有龙字之名,还是佩戴龙物,均系以龙喻人保安宁。再是渔家后生和渔家姑娘结婚,男家迎娶前的晚宴称为“龙聚饭”,意即龙凤相聚,家道兴隆。连饭食酒宴,也罩上了神秘的海龙王信仰的光环,散发出浓郁的龙崇拜民俗的古朴之风。打了新船要祭拜海神,妇女不准上船以免将晦气带到船上等等。 节日习俗也不少:端午节吃粽子、乌馒头 ,称体重,染红蛋,挂彩线。清明做清饼、团子,要是长辈已经过世,女儿一大早从自己家来,到坟头哭天喊地的哭,听得四野相邻都从梦中被惊醒。孩提时不懂,以为是哪户人家死人了,才哭得这么悲伤。 过年的风俗更多,年前做年糕、祭灶神、掸掸尘;除夕夜置办满桌美味佳肴,做“年夜羹饭”,祭祀祖宗。孩子将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暗中保护孩子,以免叫“祟”的小妖危害孩子健康; 正月初一吃汤团、桂花糖年糕和酒酿圆子,拜坟头岁或上庙烧香祈愿。初二始出门走亲访友,一直到十五。其中十三至十五很多妇女去“烧十庙”和“走十桥”。到夜里,几个要好的人或同村人聚集在一起抬“井潭姑娘”,问些“找对象、出门、结婚生子、读书”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不管准不准,问的人详细认真,很不得将她拉出来,掏空独里货,最奇怪的事,她还能预测多年以后的事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总被津津乐道。 舟山人结婚习俗也很注重。大婚前两天夜晚要”相喜”,一直延续到凌晨。祭祀需要的桌子很大,叫八仙桌,四张拼起来。大门对面没有显示处是神明位置,桌上从北往南,依次为茶、酒、米饭、素菜、荤菜、馒头、团、糕饼、水果、糖果,各一排,然后是全猪、全全鹅,以及鲜花、饮料糕点蛋糕等.哦,还有鞭炮。准新郎整夜得守着,因为要添香祭拜敬酒,而每向神明敬一回酒,就要放一次鞭炮,祈求降福于新郎。第二天,男方家邀上五六后生,挑着祭神过的食物去女方家,以前交通不便时,不管多远的路都靠十一号车走,走得脚底起泡。这叫“挑小李”。现在车子一开,多省事。一到女方家,丈母娘家一方的客人或帮厨藏起“挑小李”的扁担箩筐啥的,“考小糖”。第三天才是大婚日子。新郎在男傧的陪伴下,早早等候在离女方家不远的地方,不停地放着鞭炮催促。新娘子这天妆扮得比哪天都漂亮,很多人认为,女人一生中最漂亮的就是结婚那天。新娘其实早已经准备妥当,就是不肯出门,特意要“硬时间”。母亲还要喂给即将出嫁的女儿上轿饭,叮嘱:要孝顺公婆,和家人和和气气,和睦过一生。新娘吃一口吐一口,分别吐在床的四个角落。喂完饭,看着辛辛苦苦拉扯大眼看就要成“人家人”的囝,不禁心酸而痛苦。一切礼仪停当,允许新郎接新娘了。新郎进丈母娘家可不是好近的,得拿出“开门之宝”,一番曲折的讨价还价,总算让你进门。当然,如果新郎财大气粗,对方要多少就给多少,爽气得不热闹了。新娘出门不能着地,所以地上要铺麻袋,有哥哥的,由哥哥抱着出门到新郎等候的地方,交给新郎。车到男方家,鞭炮迎接。拜堂成亲: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敬酒敬茶闹洞房,一天下来骨头都三家了。对于很多新人来说,这天是最幸福也是最累的一天。 舟山人说,上半年结婚,下半年生子。生子习俗也不少:什么剃头酒、虎头鞋等。 咱们舟山人还有个风俗,孩子面前不说“好”。比如你去吃剃头酒,看到孩子很可爱,既不能当面说:这孩子长得真漂亮。你的说“这孩子长得不好看”。这种风俗一直伴随孩子长大,比如,孩子胃口好,吃饭规矩,你也不能当面夸奖,说昨天吃半碗,今天表现不错吃了一碗。孩子气色好,原来是小瘦猴,现在长得壮实了,更不能夸:这孩子胖了,结实嘞。我有个朋友,她可能不太懂这些风俗,烙在我孩子面前夸他吃饭好,长胖啦等。有时碰到我,也要夸我脸红彤彤的,气色好。其实我是敏感性皮肤,再者年纪大了,皮肤不知不觉出现了红血丝,风一吹或在房间里呆的久了脸红得象猴子屁股,我正为这烦着呢。她却那壶不开夸哪壶。解释了一两次,后来也懒得解释了。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舟山民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舟山民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