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乌拉那拉氏墓碑(继后乌拉那拉氏)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乌拉那拉氏墓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纳兰的后裔

        纳兰容若后人小考纳兰容若,那拉氏亦纳兰氏。满洲正黄旗,康熙权臣明珠之子。北京纳兰纪念馆和学术界几年前通过《钦定八旗通志》和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将纳兰后人确定到嘉庆朝头等侍卫那伦。经笔者研究查阅档案,再将纳兰容若后人那伦之直系后裔进一步延伸至清末民国。那伦于乾隆二十九年由备箭拜唐阿授蓝翎侍卫,累升至头等侍卫。那伦卒于嘉庆十八年祸乱,其子恩隆获世职恩骑尉,恩隆应该主要生活在道咸时期。见台湾故宫博物院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那伦列传》。纳兰容若即纳兰性德(兴德,星德)管理的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七佐领改为公中佐领,主要由那拉氏和正黄旗满洲沙济富察氏等几个姓组成。同治末,由副参领容山任公中佐领管理。容山,京城正黄旗满洲,那拉氏,头等侍卫那伦曾孙,纳兰后裔。光绪朝恭修同治惠陵升至正黄旗满洲印务参领、宁古塔副都统、福州副都统、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等职,卒于光绪十九年。长子麟祥,刑部主事至清亡、幼子瑞麟不仕,至民国为北平天津河北一带苦力车夫,贫困潦倒,其后裔叶连德曾在民国为纳兰明珠、容若等家族墓盗掘奔走相告。档案保存:北京市档案馆档案编号:j181-20-09751档案名称:原河北省昌平县公安局写给北京市公安局的公文函件“据北平人叶连德状称,民祖明府坟坐落昌平县上庄村,被魏永福等勾结大股土匪盗挖,请究办等情……魏永福等畏罪已潜逃北平,隐匿未获,相应函请贵局……遴派妥警,代为侦缉,务将该匪魏永福等拿获……” 叶连德在卷中告称:“我有祖茔一处,坐落平北沙河镇上庄村,我先祖明珠系前清康熙年间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共有九座坟。我们坟墓于上年被盗,经昌平县将盗墓**窦进泰等抄获到县看押,后我投案请求追究……最近前十余天,我们坟墓又被盗一次,我想各处寻找窦进泰无着。今日我在沙河镇乘长途车来北平,窦进泰他亦同车来平。至西直门内,我即报警将其揪获。”文后署明日期为“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纳兰后裔副都统容山之子麟祥、麟瑞在清亡后,改为叶姓,十分贫困。麟祥子叶连德。纳兰后裔在北京留有三家,外地一家。我在美国见过容山的诰命圣旨。国内那根正先生妄称自己是慈禧后人、又是纳兰容若后人,这显然是不严谨的。慈禧为镶蓝旗,而纳兰容若为满洲正黄旗,虽同为叶赫那拉氏,但叶氏为满洲大姓,慈禧和纳兰容若并非同宗。曾经也传光绪时期的正黄旗汉军都统广忠为纳兰容若后人,后证实为误,广忠与容山为光绪朝同时期人,且品级相当,但广忠为满洲正红旗人。民间亦传当代名作家叶广芩为容若后人,因其祖父中兴为光绪翻译进士,且满洲正黄旗人,但至今无法证明中兴为容若之直系后裔。嘉庆十八年之乱,容山曾祖父那伦遇害。史料证明那伦乃容若直系后裔,虽然明珠家族到乾隆后期及嘉庆时期已有些衰弱,但因祖上为官,容山仍有机会入官学,成为监生。容山长子刑部主事麟祥、次子麟瑞在民国初贫困潦倒,变卖祖产,后人多为苦力车夫往返于京津冀,改为汉姓。民国**时期,纳兰家族墓被严重盗掘,麟祥后人叶连德奔波告状。纳兰世系至民国:性德(清史中亦写为星德、兴德)---富尔敦(进士、七品京官)、富格、富森---瞻岱(参领、副都统)---达洪阿(恩荫)---那伦(乾隆嘉庆朝,一等侍卫)、那什(那成)---恩隆(嘉庆道光朝,恩骑尉)---巴哈布(咸丰朝)---容山(同治光绪朝,参领、副都统);麟祥(光绪朝、刑部主事)、弟麟瑞(清末民初)---叶连德(民国,那拉氏多改为汉姓“叶”或“那”)。后记:纳兰家族墓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皂甲屯西,有纳兰纪念馆。纳兰墓碑上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 几十年前在村里被人踩地下无人所知,发现后被人购买捐献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纳兰家族与耿氏家族世代有联姻。纳兰容若弟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光绪朝,纳兰后裔容山亦娶耿氏。美国的诰命证实容山妻为耿氏、马佳氏,继妻董氏。致麟,汉军正黄旗耿氏,道光十五年袭耿聚忠耿昭忠家族之勋旧佐领,由印务章京、副参领、参领升至镶黄旗蒙古副都统、京口副都统、江宁副都统。致麟光绪十年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时,为尚可喜后裔时任镶黄旗蒙古都统尚宗瑞的副手。尚氏、耿氏、纳兰氏祖上关系深厚。致麟胞妹耿氏适纳兰后裔正黄旗满洲参领容山。

二、清朝皇帝极力隐瞒,不想别人知道的一段黑历史是什么?

       《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中有真实的,比如最后即位的康熙是佟妃生的。开头的努尔哈赤一段也基本属实.但也有不少是编的,可以说这部电视剧以历史事实为线索根据剧情需要适当戏说了一部分。 孝庄秘史讲述的是大清朝开国太后孝庄文皇太后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以刻在她墓碑上的二龙戏珠的悬念为起点,讲述的是她与多尔衮和皇太极的感情纠葛,尤其是在描述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时尤为感人和细腻,并且深深的为之动容。此外本片还讲述了孝庄太后为了自己的儿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自己最心爱的男人多尔衮反目成仇的故事。展现了一位集美貌与智慧,才华与智慧女政治家传奇的一生。 《孝庄秘史》不合历史的地方,比如里面老是说孝庄怎么样,其实孝庄是谥号,是死后才赐予的, 电视总有点虚构的,不过也基于一定的史实。就像孝庄到底有没有下嫁也还是个问题的,洪承畴是怎么归降的,董鄂妃是谁也不清楚啊,历史上多尔衮应该有个女儿的,好像是朝鲜女人生的。其实历史并没有正使和野史之分。所谓的正史不过是政治需要所写的,它多半是用来误导当时民众的,而史官类似现在的电视剧编剧,所以反而是不可信的。野史是民间人们流传下来的口头或书籍记录的总称。这里面多数可能可以真实的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 。

三、敖汉公主,固伦敖汉公主是清朝第一位公主,13岁出嫁,为何最后结局却

        一般和亲的公主都没有很好的结局,而固伦敖汉公主则和他的丈夫夫妻恩爱,生下五个孩子,所以令无数人羡慕。

        固伦敖汉公主的身世要从努尔哈赤说起。在清朝皇上女儿的封号和她母亲的封号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有固伦的称号,其他的妃子所生的女儿只能是和硕公主的称号。

        根据固伦的称号来看这位公主的身份一定是很尊贵的,但是,他的母亲却是被皇太极休了。原因是努尔哈赤曾经想把自己心爱的大妃子送给儿子代善,但是却没想到他还没死两个人就有了私情,于是就将皇位传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的大福晋也出自阿巴亥部落,于是就被皇太极给休弃了,那是固伦敖汉公主只有七岁,是皇太极的第一个女儿,皇太极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就将自己七岁的女儿许给了敖汉部落,在13岁的时候就嫁过去了,敖汉公主虽然是公主的身份但是并没有公主的高傲,由于从小受母亲的教诲使她温柔贤惠,与丈夫和睦恩爱,共生下五个孩子,正是因为固伦敖汉公主的温柔贤惠才让他的丈夫能够心无旁骛的忠心的跟随着皇太极,和皇太极一起东征西战,打江山立下战马功劳,为了巩固皇太极的**做了很大贡献。

        在顺治当上皇帝后,为了感谢大姐为清朝做出的贡献,就封她为固伦敖汉公主,享有皇后之女荣誉。

清朝第一位公主,13岁出嫁,固伦敖汉公主最后结局如何?

        固伦敖汉公主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不错的了。自从班第娶了固伦敖汉公主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不错的。班第对敖汉公主也很好,对她很宠爱。从固伦敖汉公主孕育出了四男一女便可以看出来。

        在固伦敖汉公主远嫁到了班第那里后,对班第也十分贴心。班第对固伦敖汉公主也十分体贴,他害怕公主思念家乡,于是就经常带着公主回娘家。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自从固伦敖汉公主嫁给班第后,班第对皇太极也更加的衷心,在多次的战争中也打了许多的胜仗。之所以这样,皇太极也就更为喜欢班第与固伦敖汉公主,对他们夫妻二人也是十分照顾的。每次固伦敖汉公主回娘家时,皇太极都会盛情款待。由此可见,皇太极对他们喜欢。

        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感情生活还是不错的,但她依然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在她3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她被葬在了公主园寝,且她的墓碑一直保留至今。她的贡献也一直被人们所牢记。

        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童年并没有那么的完美,但她之后的生活可以说是不错的了。毕竟远嫁的公主一般命运都不是很好,固伦敖汉公主可以算是一个例外了。有丈夫的宠爱,有家人的牵挂,有巨大的贡献。这么看来,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生命很短暂,但跟其他远嫁的公主比起来,真的很不错了。

在古代,公主的女儿被称作什么?公主又怎么称呼自己的母亲和父亲?

        公主称呼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为父皇母后。

        长公主也好公主也好,她们的女儿如何称呼主要取决于父亲,至少清朝是这样的。 汉朝诸侯王的女儿则称“翁主”,如果公主下嫁诸侯,那她的女儿也可如此称呼。至于清朝,史书有记载比较知名的三位公主之女分别是、固伦敖汉公主、和硕柔嘉公主的女儿和固伦荣宪公主的女儿。

        这三位小姐的父亲,一个是朝臣,两个是蒙古郡王。两位郡王之女出嫁前皆呼“格格”。柔嘉公主的女儿耿氏的父亲虽然没有王爵,但是因为耿氏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因此被宫中上下敬称为“格格”。清朝公主大多下嫁蒙古王公,因而她们的女儿皆可以如上称呼。

        如果下嫁普通朝臣,则称呼“小姐”,如悫靖公主女之例。

        扩展资料:

        格格,满语,意为小姐。是清朝满族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

        清太宗起,逐步按照 *** 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格格

清朝一共有几个最正宗嫡出公主?

        清朝一共有六个最正宗嫡出公主。分别是: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嫡福晋)没有生过女儿,故无正宗嫡出公主。 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称为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是最正宗的嫡出公主。分别是:固伦温庄公主、固伦靖端长公主、固伦永安公主。孝庄文皇后是因为顺治继位尊称的,不是正宗的皇后,所生女儿不是正宗的嫡出公主。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没有嫡出公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没有嫡出公主。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没有嫡出公主。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孝贤纯皇后所生固伦和敬公主。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庄静固伦公主;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所生寿安固伦公主。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没有嫡出公主。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无子女。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无子女。 爱新觉罗·溥仪无子女。 皇太极的公主最后都怎样了?

        皇太极时代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同母.13岁时嫁给蒙古敖汉部(班第.博尔济吉特氏),故又号敖汉公主,公主34岁时卒,二年后,额附亦卒.风评,两公婆一直被多尔衮压着,谁让他们是肃王的亲戚,哀怨指数:3颗星

        二女马喀塔,10岁时就许配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博尔济吉特氏.额哲)12岁时正式出嫁,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5年后,额哲去世.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其后阿布鼐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生有一子布尔尼。公主死后,布尔尼谋反被杀,阿布鼐亦连坐。风评,儿子丈夫全被侄儿给做了,哀怨指数:4颗

        三女12岁时出嫁给蒙古科尔沁部的(奇塔特.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大玉儿的哥哥的儿子,科尔沁郡王.可惜小王爷短命,公主只能回京,玄烨可怜他姑姑,封了一堆封号给她,捱到59岁,总算解脱.风评,守了一辈子寡,哀怨指数:4颗星四女雅图,大玉儿的女儿,许配给哥哥吴克善之第三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13岁时出嫁,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也是早死,公主守寡到50岁.风评,也是守了一辈子寡,哀怨指数:4颗星五女阿图,也是大玉儿最喜欢的女儿,12时先是嫁给喀尔喀蒙古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索尔哈无福消受,病卒,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色布防博尔.济吉持氏),色布腾为忽必烈21世孙,阿图自嫁色布腾后,接连进爵,孝庄有病,玄烨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探视,以后又多次到北京.69岁时卒于京师.风评,嫁的还行,可惜娘家事多,夫妻经常两地分居,哀怨指数:1颗星

        六女自幼许配给都统阿山之子夸札.12岁时出嫁,小两口可算是两小无猜,过了五年幸福生活,17岁时,六公主首先化蝶,相隔不到一个月,额附也化了.风评,化蝶,哀怨指数:5颗星七女淑哲公主,大玉儿的女儿,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13岁时出嫁,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喇麻思,3年后,公主亦死.风评,克夫命哀怨指数:4颗星八女12岁时嫁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20年后,公主去世,时年59岁.风评,20年活寡哀怨指数:4颗星九女14岁时嫁给蒙古(哈尚.博尔济吉持氏).年哈尚去世后不到一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风评,又一少年化蝶的,哀怨指数:5颗星十女17岁时嫁给瓜尔佳氏一等公辉塞.但是婚后不到3个月,辉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没有再嫁,公主去世时年27岁.风评,克夫加强版,哀怨指数:4颗星

        十一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娜木钟,与博穆博果尔同母.12岁时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噶尔玛索诺木),15岁时去世,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风评,墓尚未干,新人就登堂入室,哀怨指数:4颗星十二女,其母为皇太极之庶妃,15岁时嫁给蒙古头等侍卫班第.因公主是庶出,连累额附班第出任的都是理藩院侍郎,尚书等闲职,夫妻感情可想而知,去世时年42岁.风评,感情不睦哀怨指数:3颗星十三女,其母也为皇太极的庶妃纳喇氏,15岁时嫁给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5年后病卒.风评,丈夫是武人出身,不解风情,哀怨指数:3颗星十四女建宁长公主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夫妻感情甚好,可惜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公主63岁时郁郁而终.风评,天意弄人,哀怨指数:4颗星

        养女一,皇大极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女,皇太极抚为己女.14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曼珠习礼).是年即卒,时年23岁.风评,早死,哀怨指数:3颗星养女二,皇太极妃子所抚养的蒙古女(小玉儿?还是苏莫尔?偶个人比较看好胡静.嘿嘿),皇太极命其十四弟多尔衮娶之.风评,无间道,哀怨指数:3颗星。

清朝第一位公主尊贵无比,为何生母被父亲休弃?

        清朝第一位公主虽然尊贵无比,但那是因为她是皇家的子孙,而她的生母多为联络政治势力的工具,没了作用时,自然就被休弃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的第一位公主,乃是固伦敖汉公主。这位公主在皇太极还未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出生了,是皇太极的长女,而她的母妃是当时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公主出生的时候,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的大妃,身份尊崇。而乌拉部也是极有权势,是皇太极重要拉拢的对象,因此乌拉那拉氏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皇太极我们都知道,是清朝入主中原的开阔者,他是一个杰出的君主。在他还没有继位的时候,他的父亲努尔哈赤领导着满清逐渐的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建立了当时令旁人敬畏的一股力量。虽然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位伟大的君主仍然野心勃勃。

        他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进而达到逐鹿中原的目的。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要么是联姻,要么是征服消灭。当时的努尔哈赤能消灭的都已经消灭了,剩下的一些,还需要相互的依靠对方的力量,这就要利用最常用的联姻来达到目的了,而乌拉那拉氏所在的部落就是满清需要拉拢的势力。

        乌拉那拉氏最后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继妃,可惜的是,政局千变万化,在争名夺利的局势里,没有了价值就会被随意丢弃。乌拉部逐渐的没落,也使得皇太极看轻他们,没有了母族的庇护,乌拉那拉氏这个联系政局的纽带,自然也成了无用之人,最终被皇太极休弃。

清朝嘉庆的哪位公主家嫁给敖汉王

        嘉庆帝共有女儿9位,没有嫁到敖汉的。

皇长女(1780.4.11—1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年)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年)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年)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年)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年)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年)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年)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求清朝公主的名单

        4清代各代公主编辑

        清太祖 努尔哈赤系

        皇长女(1578一1652),称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

        皇次女(1587—1646),名嫩哲,称沾河公主,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第七子阿巴泰的同母姐姐。名万历十五年(1587)生

        皇三女(1590一1635),名莽古济,称哈达公主,

        皇四女(1595—1659),名穆库什,革和硕公主

        皇五女(1597—1613),无封。

        皇六女(1600一1646),无封

        皇七女(1604—1685),封乡君品级

        皇八女(1612—1646),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养女(1590—1649),名荪岱,称巴约特格格,封和硕公主

        养孙女(1612—1648),名肫哲,封和硕公主

        清太宗 皇太极系

        皇长女(1621—1654),称敖汉公主,封固伦公主

        皇次女(1625—1663),名马喀塔,封固伦温庄公主

        皇三女(1628—1686),封固伦靖端公主

        皇四女(1629—1678),名雅图,封固伦雍穆公主

        皇五女(1632一1700),名阿图,称巴林公主,封固伦淑慧公主

        皇六女(1633—1649),封固伦公主。

        皇七女(1633—1648),封固伦淑哲公主,谥固伦端献公主

        皇八女(1634—1692),封固伦永安公主,谥固伦端贞公主

公主(139)岁出(1)

四、清朝皇帝极力隐瞒,不想别人知道的一段黑历史是什么?

       清朝皇帝那就是乾隆,乾隆他这位皇帝想必大家知道了,因为很多电视剧都会以乾隆为题材,所以大家对乾隆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说到乾隆皇帝。很多人就会想到他的黑历史,乾隆皇帝的爱妃纯惠贵妃。

皇后触犯到皇帝的底线

       当墓碑被打开之后,人们发现里面不是只有一个棺材,而是有两个棺材,所以引起了很多考古学家的深思。在之后,考古学家发现另外一个棺材里面是皇后乌拉那拉氏,所以咱们疑惑不解,作为一个皇后,她怎么能跟贵妃葬在一起。从而揭发了乾隆在当时的一段黑历史。

       说到纯惠贵妃。在当时她是深得乾隆的喜欢,而且在当时她也凭借自己的女儿深得皇上的喜欢。古代人的思想是比较迷信的,她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女儿的手指是黏在一起的,所以人们都说她女儿就像一个佛祖,她也是因为女儿的关系,从而做到了贵妃这个位置。

乌拉那拉氏的处境

       皇帝对她也是非常的宠爱,但是她并不是皇后,乾隆他有一位皇后名字叫乌拉那拉氏,但是她的脾气并不是很好,她跟皇帝也直接吵架,再有一次她跟皇帝吵架,而且闹得是非常的严重,她一气之下就剪掉了自己的头发,这对乾隆来说是一件很生气的事情,所以皇帝直接把她打入冷宫。当这位皇后去世之后皇帝也就随便的给她葬了起来。也不想让外人知道他有这么一位皇后。

       皇后她死之后是不可能跟贵妃葬在一起的,她是一个尊贵的人,但是她死了之后却跟妃子葬在一起,所以很多人都说这是乾隆的丑闻。也是清朝皇室了一大丑闻。在当时很多人猜测这个皇后是因为出轨被皇上发现,所以她才会有的这样子的待遇,不过这也只是传闻。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乌拉那拉氏墓碑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乌拉那拉氏墓碑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最近发表
随便看看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