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孔子墓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孔子家族墓地:坟墓多达10万个、墓碑有4003块,规模有多大?
- 2、孔子的墓碑上到底写着什么,为何康熙看了后不愿祭拜下跪?
- 3、孔子墓碑前为何会有一道矮墙,背后有何深意?
- 4、孔子的墓碑上到底写着什么,为何康熙看了后不愿祭拜下跪?
一、孔子家族墓地:坟墓多达10万个、墓碑有4003块,规模有多大?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而且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直被世人尊崇。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在当时陬邑是鲁国的国都。而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也把他葬在了陬邑的城北,在当时仅仅只有一座房子那么大小,而现今却占地2平方公里,坟墓多达10万余座,规模堪称世界之最。
坟墓的修建,“三孔”由来
而孔子去世之后,人们不仅为孔子修建坟墓,更是在陬邑城中为孔子修建祭祀孔子的庙宇,被后人称作孔庙。也是现今最大的孔子的庙宇,而孔庙与孔子的府宅、陬邑城外的孔林,合称为“三孔”。
孔庙修建于公元前478年,位于陬邑鼓楼的一旁,是后人纪念孔子文学的地方。而孔府是孔子的子孙世代居住的地方,在孔子死后,他的子孙一直居住在此,也使孔子的产业得到了传承。
其孔林就是当初埋葬孔子的地方,两千多年孔子的后代一直埋葬于此,现今坟冢已多达10万余座,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的规模,堪称世界之最
孔林埋葬着从孔子到1919年去世的孔子的76代世孙,其孔林的规模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的围墙高达3米,而孔林的周长更是达到了5000多米,其占地2平方公里,其规模之大已经超过了当时的鲁国国都陬邑。
其孔林中的树木更是多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以多达10万多株,而其内的坟墓也是不计其数,孔林中墓冢已多达10万余座,墓碑4003座,其更是保存了6000多块的碑刻,这些碑刻现今都是十分珍贵的古代文物,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孔子的坟墓位于孔林的正中央,拥有一座府邸的规模非常的气派。其实在孔子埋葬的时候却是连小小的坟堆也没有,因当时的皇室非常打压孔子的教育,而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鲁国的灭亡,孔子的学生也遍布多国,孔子也逐渐被世人所敬仰,直到秦汉时期,后人才将其坟堆高筑。
孔子的墓碑的前碑篆书是其在1443年孔子的59代孙孔彦缙所立上面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而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是在1244年孔子的51代孙孔元措为其所立。其后人也为其设立“万世师表”四个字,更加彰显孔子在其教育上的功绩。现在孔子的墓碑非常的浩大,也更能体现孔子的“万世师表”。
“乌鸦不栖、蛇类远避”
孔子的墓林也充满着很多传说,非常的神秘。其最为神奇的,也被世人广为流传的是“乌鸦不栖、蛇类远避”的传说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般像坟墓这种地方,往往是乌鸦觅食的好地方,常常乌鸦成群。而乌鸦也被人们誉为凶兆的象征,就是因为乌鸦常常出现在坟墓中。
而还有一种动物像乌鸦一样也非常喜欢这种阴冷之地,那就是蛇,蛇也非常喜欢栖居在坟墓中,面对拥有十万之多的坟墓的孔林,其间也是应该会有很多的蛇。但然而孔子的墓林,屹立了十万之多的坟墓却有“乌鸦不栖、蛇类远避”的传说。可见其墓林是非常的神奇,而这个神奇之处,直到我国的考古学家去探索之后,才得以破解。
据考古学家的探索,发现孔林修建的时候周围和其中用了大量的硫磺和朱砂,而硫磺和朱砂具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而恰巧蛇类非常的惧怕这种气味,故此蛇类不会进入孔林了。而且在孔林的周围也种植了大量的桧柏树,正是因为其种植的大量的桧柏树,使其散发出非常浓厚的桧柏气味,而这种桧柏气味正好是乌鸦非常反感的气味,故此也没有乌鸦会飞进孔林了,因此孔林有了“乌鸦不栖、蛇类远避”的传说。
在打压之中,屹立的孔林
孔林现在的规模非常庞大,其中坟墓就多达10万余座,墓碑4000多座,占地已达2平方公里。是在孔子入葬时,当时的人们万万想不到的,因为当时的孔子入葬遭到了鲁国皇室的抵制,使其入葬是不准为其设立坟堆。而正是在这样的抵制,孔林还能逆流而出,拥有“世界最大墓林”之称。
这样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是打压的不掉的,虽然经历了众多朝代的变迁,但是孔子给我国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深深的刻在每个读书人的心中,不可磨灭。而孔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也正如孔子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一样,我们相信孔林也会随着孔子的精神,长留于世。
在孔林里更是充满了很多文学大家和书法大家的碑文,其朝代也非常的久远,其墓碑的数量更是非常的庞大,仅仅只是金朝、元朝、明朝、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墓碑就多达4003块,其所存留的文化价值早已无法估量。
据说孔林里至今还保存着严嵩、翁方纲等书法家的碑文,因而孔林也当之无愧的被大家称为碑林。但却比较惋惜的是,后来因为国内的一些变革,这些孔林遭到了破坏,其中有上千块的墓碑被砸碎和推到,给孔林也带来了无法修复的创伤,更是给我国的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正是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所做出的伟大的贡献,使得后人非常敬佩,才有了今日孔林的壮观。试想一个人在世不过寥寥数年,而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也就数十年的痕迹,但他却能带来百年及至千年的影响,乃至现在全世界都广泛这“孔子学院”,孔子所带给世界的影响早已冲破了时间的枷锁。孔子的墓地也更是非常的庞大,现在每天去孔林参观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二、孔子的墓碑上到底写着什么,为何康熙看了后不愿祭拜下跪?
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后人盗掘。
孔子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城北,孔林中偏南地段,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林的中心所在。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初为“墓而不坟”。秦汉时期,将其高筑,后经历代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孔子简介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三、孔子墓碑前为何会有一道矮墙,背后有何深意?
孔子并不是什么王爷,但是他的墓碑上面却刻着文宣王三个字,这是极为尴尬的一件事情。当康熙皇帝去祭祀孔子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后人就在孔子的墓碑前面设了一道矮墙,这样就可以遮盖这个王字了。
孔子是在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就连在孔子死后,康熙皇帝也是亲自去孔庙祭拜孔子的。康熙皇帝还对孔子三叩九拜,这足以可见孔子在当时的地位是多么的大。康熙是非常尊敬孔子的,除了康熙对孔子这样好过,其他的没有一位皇帝是这样做的。
在有一天,康熙皇帝准备祭祀孔子的时候,发现了孔子的墓碑上有一些问题。孔子的墓碑上是刻的字的,刻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但是孔子并不是什么王,只是一位老师而已,这些字让康熙皇帝非常不满。
孔子的第*十*代孔尚明就找让人找来了一块黄绸,然后把孔子墓碑上的文宣王三个字给盖住了,并且在这个黄绸上面写上先师两个字,这就变成了大成至圣先师。这样做了之后,康熙皇帝才算是比较满意的,才肯对着孔子的墓碑行大礼。
后来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他们就在孔子的墓碑前面建了一道矮墙,将上面那句话的王字遮盖掉,这样文宣王就变成了文宣干,虽然这个看上去不像那么一回事,但是的确解决了这么一个尴尬的事情。
四、孔子的墓碑上到底写着什么,为何康熙看了后不愿祭拜下跪?
孔子的墓碑上写着 大成至圣文宣王 这七个大字,康熙因为看到了一个王字而不愿下跪。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自从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孔子的儒家思想变影响着千代外代的人们,连外国也对孔子十分的尊崇。很多的皇帝都到过孔子的老家去祭拜孔子,康熙也不例外。
康熙到了孔子的家乡后,便带着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一起到了孔子的老家,然而那一次康熙也是有别的目的,康熙故意把祭拜孔子的声势弄得十分大,还有十分浩荡的礼乐来奏乐,而康熙就是想以这次祭拜孔子的事情来拉拢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因为康熙是满族人,而且又贵为天子,一般都只是接受别人跪拜,但是这一次康熙却要在那么多人的面前向孔子下跪。
在官员宣读了祭文之后,康熙便要过去祭拜孔子了,当康熙到了孔子的墓前时,却只盯着墓碑看一直不进行跪拜,当时的官员都感到十分的奇怪,后来有一个官员很机灵,他看透了康熙的顾虑,便拿一块布把孔子墓碑上刻的 大成至圣文宣王 七个字中的王字给遮挡住了,康熙这才肯下跪祭拜。
康熙作为天子,怎么可能给一个王下跪呢,这无疑有失皇威,而孔子也只是一个文化人而已,也不能称为王,所以把王子去掉就消除了康熙的顾虑了。康熙是历史上的明君之一,他在位的时候,清朝的到了繁荣发展,他还一直致力于处理****,而康熙一直都很谦逊,他不仅祭拜过孔子,在他南巡的时候,他还亲自去祭拜过朱元璋。清朝在康熙的治理下,百姓们安居乐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子墓碑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孔子墓碑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